凉山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8873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凉山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凉山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凉山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凉山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凉山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凉山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凉山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凉山州凉山州“十一五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凉山州“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凉山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06/12/06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对我州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加快我州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四川省“十一五 ” 科技发展规划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划。一、科技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一)科技发展现状“十五”期间,我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科技方针政策,奋力推进“三个转变”

2、,积极实施科教兴凉战略,科技事业在深化改革中得到较快发展。1、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 年,全州有国有科研所 6 个,民营科技企业 71 户,高新技术企业2 户;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57515 人,其中高级职称 1437 人,中级职称 16169 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37 名,有省级突出贡献专家 8 名,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63 名,后备人选 581 名,州级拔尖人才 81 名。 “十五”期间,共安排州级重点科研项目 225 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 57 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12 项,凉山州科技进步奖60 项,全州累计申请专利 358 项,获权专利 152 项。州级共安

3、排科技三项费 1705 万元,比“九五”增长 0.4 倍。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安排重点项目经费 666.8 万元,有关企业和社会各方面也增加了科技投入。2、科技进步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十五”期间,通过重点科技计划、成果推广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科技扶贫计划的实施 , 有力地促进了我州经济的发展 , 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38% 。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综合能力的提升。我州“十五”期间,全州粮、经、饲比由 69:15:16 调整到 67:18:15,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特色农业凸现。在粮食生产中,重点推广了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地膜玉米、马铃薯脱毒种薯、带状

4、种植、水稻旱育秧及抛秧和平衡施肥等重点科技项目,使粮食连年丰收。在烟、丝、糖支柱产业中,推广优质烤烟栽培技术和优质香料烟叶引种及配套技术,优良蚕种、良桑及饲养技术, 高产高糖甘蔗良种及栽培技术等,使烤烟、甘蔗、蚕桑、早市蔬菜等经济作物持续发展;在林果生产上,重点推广了干热河谷造林、高寒山区造林和森林病虫防治技术;在水果方面重点推广了各种优质水果高产栽培技术、套袋技术,加大了软籽石榴、红富士、纽荷尔脐橙、朋娜脐橙等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在畜牧业生产上,依靠科技认真开展了肉牛、奶牛、半细毛羊、山羊的杂交改良, 加大了 D LY 瘦肉型猪的推广力度;2005 年全州粮食总产达 36.59 亿斤,比“九

5、五“末增加 2.49 亿斤,增长 7.3;烤烟产量达 188 万担、蚕茧产量 27.63 万担、蔬菜产量 132 万吨、水果产量 34.2 万吨,分别比“九五”末增长54.35、50.22、43.9、和 56.2,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6%,比“九五”末上升 7.2 个百分点,农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十五”期间,凉山电力、矿冶、绿色特色三大优势产业技术创新取得新的进展。电力工业加强了发供电环节的技术更新,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电子技术,实现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冶金工业产品链延升速度加快,选矿、冶金回收率分别提高 5、2.5,综合能耗下降到 5以上;绿色

6、特色产业开发了营养型、保健型系列产品,生物资源得到开发应用,在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方面取得了成效。 “十五”期间技改投资大幅增长,全州实施技术改造项目 262 个,完成技术改造投资 38.62 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 460.3% 。我州民营科技企业现已成为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推广的一支新兴力量,涉及农业、生物、食品、医药、化工、电子、计算机、环保等高新技术开发领域,其中,被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州生物研究所、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公司。3、科技进步为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成绩。资源与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凉山在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以科技进步为

7、动力,坚持可持续发展,高效利用资源,着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完善公共卫生防预体系建设和医疗卫生设施,解决了一些我州人口、资源、环境、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推动了医疗卫生、疾病控制、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社会服务等领域的新技术应用,在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森林覆盖率由 2000 年的 28.6%提高到 32.06%;全州“长治工程及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004.66 平方公里;全州有草地面积 3617 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的 40.1,新建了 183 万亩人工草场,“三化”草地的恶化趋势得到一定遏制。对矿

8、产资源开发、重点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水土保持设施“三同时”制度,注重了生态建设与恢复,并出台了相应的修复与补偿法规。截止 2004 年,全州省级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 19 个,2004 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 18 个,烟尘控制区 5 个,环境噪声达标区 1 个,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4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24,一批环保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稳步发展。 “十五”期间全州推广应用医疗科技新技术 14 项,开展了 51 项新业务、新技术,;获得了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立项 9 项,州科技局科研立项 12 项,获州科技进步奖 1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7 项;州

9、一医院儿科被省卫生厅列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全州广泛推广了先进避孕药具和技术,取得显著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从 1999 年的 9己降低到 2005 年的 7.64。交通、通信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先后完成了省交通厅、省公路局下达的科研项目 8 项、州内项目 3 项。其中大金河泥石流与滑坡研究及治理获得了州科技进步二等奖。凉山广播电台和凉山电视台实现了数字化播出管理;在西昌、会理、会东等县完成城区光缆改造;我州通信依靠引进技术和设备,实现了长途、市话、农话的交换数字程控和光纤传输。4、科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五”期间,科技创新和应用取得新成效,全州完成技术创新项目 115

10、 个,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 118 个、新技术推广项目 12 个、产学研项目 5 个。2005 年全州完成新产品产值 8.03 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到 6.57%,比2000 年提高 2.35 个百分点。科技扶贫工作深入开展,促进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的增收及就业渠道;我州依靠技术进步,重点研究开发优势资源铜、铅、锌、稀土、钒钛磁铁矿等深加工产品,矿产品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能力大幅度提高;绿色食品加工业、生物工程、中药材基地及制药工业建设稳步推进; 科技交流与合作取得实效,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决策咨询和科普工作得到加强,全民科技素质不断提高。(二)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时期是

11、凉山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国际国内生产要素的流动,产业重组和产业梯度转移速度的加快,凉山将迎来国家制定实施“十一五”规划和沿海产业升级向内地转移,以及“西电东送”等诸多重大机遇。随着重大建设项目源源不断地输入,凉山州“十一五”期间将是经济实现大发展、大跨越、高增长、高效益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口,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实现凉山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创新

12、正成为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党中央、国务院确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我州围绕州委、州政府实施“立足资源,拓展两线 , 开发三江发展三带 经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众多对科技的需求都将在“十一五”期间充分显现,对我州科技发展提出了更加广泛和新的要求。中央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和支持力度,特别是国家和四川省在西部大开发中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扶持,将加快我州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资源开发,加快生态

13、环境保护重点项目的实施,引来人才、技术、资金等,这为我州科技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带来新的契机。“十五”期间我州科技有了很大发展 , 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科技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环境差,优惠政策落实难,制约了凉山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 ,我州科技发展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二、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全面实施“科技兴凉”和“人

14、才强州”战略。围绕我州“立足资源,拓展两线,开发三江,发展三带经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需要,完善体制机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构建创新体系,加强新农村建设,建设创新型凉山。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支撑和引领我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围绕总体目标,确定科技发展重点。围绕我州实施“立足资源,拓展两线,开发三江,发展三带经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为做大做强水电、矿产、绿色特色、旅游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强大的科技动力。结合资源优势,重点研究影响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充分体现“有所为有

15、所不为”的技术选择,做出“有先有后”的时间选择和“有大有小”的规模选择,做到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实现突破。2、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坚持自主创新,围绕我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创新体系建设的组织结构、机制和保障服务体系,针对制约我州创新能力提高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切实重视并努力培育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坏境。注重科技的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依靠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3、坚持企业主体,优化创新环境。坚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按照经济发展和市场导向合理地

16、配置科技资源,以生产定科研,以市场定开发,实现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生产经营一体化。加大科技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4、坚持科技合作,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重视国内外先进技术与设备、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坚持技术引进消化和自主开发,针对我州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量联合攻关,提高自身的科技能力。加强科技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区域科技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三、科技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1、科技发展目标到 2010 年,初步建立与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基本建立能够支撑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的科研体系、开发体系、推广服务体系。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水平、产业技术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建成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队伍,实现科技强州,成为全省重要的创新型区域。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高新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