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物流为手段 推进工业生态化发展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8873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绿色物流为手段  推进工业生态化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绿色物流为手段  推进工业生态化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绿色物流为手段  推进工业生态化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绿色物流为手段  推进工业生态化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绿色物流为手段 推进工业生态化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绿色物流为手段 推进工业生态化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以绿色物流为手段以绿色物流为手段 推进工业生态化发展推进工业生态化发展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工业发展必须走生态化之路。工业生态化是二十 一世纪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1。王东2探讨了工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Graedel T E3说明了工业生态化是一个从低级、高级到顶级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王莹瑞4从绿色技 术创新和副产品交易的视角探寻工业生态化的路径选择。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少有以绿色 物流的视角去探讨工业生态化问题。实际上,传统工业出现背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原因之 一在于其物流模式的单向性,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缺少有效整合。在技术创新没有发生重 大突破的前提下,工业系统的组织制度发生的

2、演化和变迁才是工业生态化的根本原因5, 而绿色物流就是在组织正向、逆向等物流活动时将环境管理导入物流的各个环节,在物流 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 的利用。因此以绿色物流为手段,企业个体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群体朝生态工业园 演进,区域层面建设工业剩余物交换网络,社会层面推动循环物流的运转,并配以激励与 监督机制,有助于推进工业生态化发展。 企业个体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个体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 售商和消费者,从原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配送、使用到废弃处理的

3、整个过 程中综合考虑环境、社会影响和资源、能源效率,目的是使企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 境的整体效益最优化。 绿色供应链管理通过相关企业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的有效沟通与配合,利用信息 流(包括商流和资金流的有关信息)与绿色物流的有机协调,实现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 总体功能。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通过获取绿色信息实现供应物流、生产物流、营销物 流和回收物流的绿色化,包括对产品的绿色设计、绿色原材料的选择、产品的绿色生产、 产品的绿色营销以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有效组织、控制与操作。 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从生态环境获得资源开始,经过原料供应、生产、销售、 消费、回收、无害化处理等环节(见

4、图 1) ,期间可能涉及很多不同的企业,但各环节间的 衔接都需要以绿色物流为手段,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绿色物流实现环节间的运 转效率与效益。无害化处理生态环境绿色供应绿色生产绿色分销零售绿色消费回收中心检验分类再加工正向物流逆向物流召回、退货物流图 1 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绿色物流模式示意图企业群体朝生态工业园演进企业群体朝生态工业园演进 生态工业园是工业生态化的主要实践形式。在生态工业园中,多种资源通过类似于自 然生态系统食物营养联系的生态工艺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工业生态链” 。它通 过绿色物流使原料、能源、废物和各种环境要素之间形成闭环流动系统。 “生态链”上的每 个企业都

5、可作为上游企业给下游企业提供“食物营养” ,能量和物质在运动变化中得到充分2利用6。 企业是经济实体,是由人组成的组织,处于社会之中,必须遵守社会的规则与制度, 因此企业的决策行为受到现实条件的约束。企业群体能够朝生态工业园演进是由于生态工 业园合乎企业的基本性质的要求,能够使得企业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7。企 业群体朝生态工业园演进的动力包括企业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内部动力主要表现在降低 工业剩余物的处理成本、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通过改善与周边社区的关系提升企业形象 与声誉以及分享合作产生的效益(如共用基础设施、采取共同配送等) ,外部压力主要表现 为政府的环境规制、绿色壁垒、消费者

6、的市场压力、社区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等。 企业群体向生态工业园演进必须借助于市场机制,否则容易产生生态工业园成“鸡肋” 的现象8。企业通过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企业间生产信息、技术和知识的有效 共享,形成一种互动和学习效应,及时发现工业生态链接的可能性,进而通过绿色物流构 筑“工业生态链” 。 区域工业剩余物交换网络建设区域工业剩余物交换网络建设 企业为寻求成本降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朝生态工业园演进,但中国的生态工业园建 设是在工业化未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的,需要跨越的障碍比较多,若以生态工业园作为现阶 段工业生态化实践的唯一途径还是很难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这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指全部

7、国有企业和当年产品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数量及批准建 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数量的巨大悬殊就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2001 年我国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 17 多万家,批建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才 2 个,2007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升至 33 多万家,批建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 23 个,截至 2010 年 4 月,根据环境 保护部公布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名单显示,通过验收批准命名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 区 6 个,批准建设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30 个,有不少省区连一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 区也没有。虽说各省区都有省级或市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抛开质量方面,单从数

8、量上也 很难满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入生态工业园区,更不用说大量的规模以下企业了。 此外,生态工业园内部虽然可以降低剩余物的传输成本,实现物质和能量的最优利用, 但由于其内部物质和能量交换通常通过特定的传输渠道进行,缺乏灵活性。一旦链条当中 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造成整个产业链条的断裂,使生态工业园的稳定性受到破坏, 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园区正常运行。因此需要通过绿色物流扩大剩余物交换的对象与范围, 克服工业生态链的刚性制约,从而保障工业生态化的正常运行与顺利发展。 可以说区域工业剩余物交换网络建设是现阶段工业生态化发展绕不开的话题。工业剩 余物交换网络建设应从工业“食物链” 、 “食物网”的工

9、业链接去着手,企业首先搜寻可以 进行工业生态化链接的绿色信息,然后以绿色物流为手段建立剩余物交换网络并对其进行 维护。 通常情况下,工业“食物链”是产品“食物链” 、剩余物质链、能量“食物链”这三种 食物链共同组合的形式出现的。产品“食物链”采用的是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深加工的途径。 剩余物质链主要是指由于工业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排放物而引起的工业的连锁生产模式,含 固体“食物链” 、液体“食物链”和气体“食物链”三种形式。能量“食物链”主要作为一 种辅助链的形式存在于整个工业“食物链”中。工业“食物链”中主被动产业间的关系可 分为三种:一个主动产业对应于一个被动产业;一个主动产业为多个被动产业提供工

10、业 “食物” ;多个主动产业为一个被动产业提供多种工业食物9。 通过绿色信息搜寻,发现可以进行工业“食物链” 、 “食物网”建设的企业,协商建立 合作伙伴,进而建立联盟,形成工业剩余物交换网络并通过绿色物流进行维护。 区域工业剩余物交换网络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经历市场考验,因此需要对 其进行维护。随着企业的发展,技术的升级、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间原来建立的“食物 链”可能面临断裂的危险,因此企业应积极搜寻绿色信息,促进更多的绿色供需链(网) 的建立,维护区域工业剩余物交换网络的动态稳定。3社会层面推进循环物流社会层面推进循环物流运转运转 工业生态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宏观上需要一

11、个绿色物流的社会大环境,这 有赖于全社会推进社会循环物流的运转。循环物流具有社会性、公共性,这决定了循环物 流完全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外部经济导致市场失灵的问题10。要推进社会循环物流的运转, 促使工业生态化发展,必须配以激励与监督机制,至少需要政府、媒体、社区、消费者、 传统工业企业和生态工业企业这六方的共同参与11。政府主要通过制定有利于外部性内部 化的法律、法规、政策并通过有效的措施激励约束工业发展的行为主体,通过规范市场行 为推动物流循环,达到工业生态化发展的目的;媒体通过客观公正报道监督行为主体,激 发公众参与内化外部性的积极性,倡导生态消费,引导舆论监督促进工业生态化发展;社 区通过

12、对污染源、政府执政行为、媒体行为等方面的监督,弥补政府决策者自身的局限性, 促进媒体的客观公正报道,配合物流循环,促使工业生态化发展;消费者通过参加NGO等进 行环境维权,提供绿色消费市场,并通过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参与物流循环,以需求拉动 工业生态化发展;传统工业企业通过监督生态工业企业的败德行为,采取追踪战略产生竞 争激励影响物流循环与工业生态化发展;生态工业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净化并开拓绿 色消费市场引领物流循环和工业生态化发展。政府、媒体、社区、消费者、传统工业企业 和生态工业企业各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挥激励与监督作用,构成六方激励与监 督机制(其模型见图2) ,保证社会循环物

13、流的运转,促使工业生态化发展。循环物流运转、工业生态化发展政府媒体社区消费者传统工业企业生态工业企业图 2 六方激励与监督机制模型图结语结语 传统工业出现背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原因之一在于其物流模式的单向性,工业生态化 必须改变线性的物流模式为循环性的物流模式,实施绿色物流。企业个体实施绿色供应链 管理,通过绿色物流实现供应链各环节间的运转效率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兼顾; 企业群体朝生态工业园演进,同时搜寻绿色信息,建立绿色供需链,通过绿色物流维护区 域工业剩余物交换网络的动态稳定;社会层面通过正向和逆向物流的有效整合推进循环物 流的运转。以绿色物流为手段,配以激励与监督机制,实现企业、园

14、区、区域、社会各层 面的物流循环,推动工业生态化发展。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戴怡富.工业生态化是我国新世纪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生态经济,2001(8):15-17 2王东.工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07(1):98-1003Graedel T E.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ecologyJ. Environmental Science Dehua Ceramics Technical College, Dehua Fujian, 362500, China;)Abstract:One of the reasons that traditiona

15、l industry cannot be sustainable lies in its linear logistic model.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cologicalization should implement green logistics. Individual enterprise implements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enterprise groups evolve the eco-industrial park and build industrial waste e

16、xchange network through searching green information and building green supply and demand chain; the whole society promotes the operation of circular logistics. For the effort of enterprises, eco-industrial parks, regions and all levels of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cologicalization can be promoted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logistics with incentives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Key words: industry ecologicalization; green logistics; in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