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基础知识讲稿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048834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毒品基础知识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毒品基础知识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毒品基础知识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毒品基础知识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毒品基础知识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毒品基础知识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毒品基础知识讲稿(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毒品基础知识讲稿甘肃警察职业学院 闫志伟一、毒品概述(一)毒品的渊源及发展分为三个时期1.朦胧期出现罂粟(鸦片) 、大麻、古柯植物。早期人们种植采集毒品原植物,是为了消遣取乐、医治疾病、宗教活动等,吸食这些毒品并不是出于罪恶的目的。2.半合成、合成时期(1)1806 年,德国化学家从鸦片中分离出吗啡, 鸦片中含吗啡 10%左右,一般来说生产 1 千克吗啡需要 10 千克生鸦片。(2)1874 年,英国化学家赖特用吗啡和醋酸酐合成二乙酰吗啡。世界上开始了从鸦片提炼吗啡,从吗啡和醋酸酐合成其衍生物海洛因的历史。(3)1898 年,德国拜尔化工股份公司大量生产命名为海洛因,大作广告, 以公开的形式

2、大量销售到许多国家。3.多元化时期(1)古老的毒品原植物,半合成和合成毒品同时在黑市上销售;(2)合成毒品的品种激增;(3)出现“变相毒品” ;如成都市中学生服用舒乐安定片、安非他明、止咳糖浆(可待因溶液) ;广东中学生服用止咳水联邦止咳露。(4)毒品的形式多种多样:粉剂、片剂、晶形剂、注射剂、鼻吸剂、丸剂、胶囊、糖浆。(二) “毒品”一词的由来毒品是汉语中约定成俗的专有名词,顾名思义就是有“毒瘾”的药品,来自中国人民对吸食、注射鸦片、吗啡、海洛因等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的认识,由“鸦片烟毒”的称谓演变出对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统称为“毒品” ,

3、在汉语中的应用是区别于“毒药” 、 “毒物”等有毒物质的专有名词,也是沿用了上百年约定俗成的汉语词汇。在外语中没有“毒品”这个专有词汇。国际禁毒公约和正式文件均称之为列入国际管2制清单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 ,多数国家也都直接采用此称谓,另外也有一些国家在法律中采用专有名词来定义列入国际管制清单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 ,如美国受控物质法称之为“受控物质” ,菲律宾危险药物法称之为“危险药物” 。从这里可以看出,无论国际立法还是我国的立法,在法律概念上毒品的基本属性都是相同的:一是具有成瘾性,二是受管制性。“毒品”与“麻醉药品” 、 “精神药物”都是对同一物质的称谓。物质本身是中性的,是否具

4、有违法性,要看处置物质的主体、处置方式、处置手段等。由于“毒品”是汉语中特有的词汇,联合国公约和其他国家法律无“毒品”一词,均用“narcotic drugs” (麻醉药品)泛指受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即我国所称的毒品。因此, “毒品”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是国内、外对同一物质的不同称谓,不存在游离于“毒品”之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因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都是我国禁毒法的管制对象。毒品一词目前主要流行于亚洲东南亚地区及中国,国际上没有“毒品”一词。 在中国,大约 20 世纪 20 年代才开始使用“毒品”一词,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逐渐流行起来。新中国成立之后, “毒品”一词已在社

5、会上广为使用,但法律条文中仍称“鸦片烟毒” ,未对“毒品”进行定义。1979 年我国刑法规定了“毒品犯罪”的各种罪名,但仍未明确“毒品”的法律定义。我国法律上首次正式为“毒品”定义,是 1990 年 3 月 2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 。1997 年修订的刑法对“毒品”进行了更为准确规范的定义;禁毒法使用了刑法中对毒品的定义。对毒品的不同解释1、化学家认为:“毒品”是一种“由化学(成分)特性改变现存生物体结构或功能的物质” ;2、医学家认为:可使使用者产生依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吸毒实际上是一种“药物滥用的行为” ;3、法学家认为:只有经法律明文规定禁止非法使

6、用的药品,才属于“毒品” 。4、国际禁毒公约:把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两大类进行国际管制,它们有时候被统称为“精神活性药物” 。这些药物如果滥用即是毒品。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条件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从社会属性讲,如果为着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时的药品就成为了毒品。因此毒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然也有些物质成瘾性大,早已淘汰出药品范围,只视为毒品,如海洛因。3(三)什么是毒品1.名词释义在各种词典和工具书中,是按照社会学对毒品的理解来定义的。例如大英汉词典对于毒品即英文 narcotics,drugs 的解释是:麻醉剂

7、或非法麻醉品。朗文当代词典认为:毒品是一种经吸食或注射后能产生快感或兴奋的违禁物质。2.概括释义是对毒品的内容和范围进行界定,但释义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医学界把吸毒称为药物滥用,被滥用的药物就是毒品,而只要导致依赖的药物才会被滥用。这里从医学的角度,强调了滥用和依赖的医学释义。这种观点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大禁毒一书的定义是:“毒品,是以各种方式进入人体并最终给人带来危害的各种非食物的自然物品或化学合成物品。 ”毒品犯罪与遏制对策一书,对毒品的定义是:毒品,是指国家依法管制的能够使人成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3.立法释义根据刑法第 357 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 、

8、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是我国的习惯性讲法,这里指的毒品,不包括砒霜、敌敌畏、氰化物等可直接致人死亡的剧毒药品,特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四)毒品的特征毒品概念的特征是指构成毒品的基本要件和特征。大量的研究和事实表明,毒品的特征是导致吸毒行为发生和药物滥用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毒品的基本特征包括成瘾性、非法性和危害性。这三个方面,是某些物质之所以被称为“毒品”的不可或缺的属性。1.成瘾性成瘾性也即药物依赖性。WHO 对药物依赖性作出定义 “由药物与机体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表

9、现出一种强迫性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它反应” 。(1)生理依赖性生理依赖性又称躯体依赖性、身体依赖性,是毒品成瘾的病理生理学特征。生理依赖4是指由于反复连续使用毒品,建立了机体内毒品存在下的平衡,使机体处于适应状态,如果中断便打破了这种平衡,便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就会产生一系列强烈的躯体方面的损害,表现为撤药综合征,即戒断综合征。不同的毒品戒断症状不同,但均使人极端痛苦,甚至有生命危险,而生理依赖性形成之后,更加重了吸毒者对毒品的渴求,使吸毒者越陷越深,不能自拔。(2)心理依赖性心理依赖性又称精神依赖性,曾称习惯性(Habituation) 。是毒品成瘾的病理心理学特征,是指由于使用毒品产生特

10、殊的心理效应,在精神上驱使其表现为一种定期连续使用毒品的渴求和强迫行为,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避免精神上的不适。毒品的心理依赖性虽然表面上不如生理依赖性明显、强烈,但实际上其作用十分顽固长久,给吸毒者留下的心理烙印极难消除,它是吸毒者在生理脱瘾之后复吸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3)交叉依赖性某种毒品能够减弱或抑制另一种毒品不产生戒断症状,并能维持其生理依赖的功能,称为交叉依赖性。换句话说,人体对一种药物产生生理依赖性时,停用该药所引发的戒断综合征可能被另一性质相似的药物所抑制,并维持所形成的依赖状态。毒品交叉依赖性是对某些依赖者脱毒治疗的理论依据。如用与海洛因毒理性能相近的美沙酮取代海洛因依赖,用

11、中枢神经镇静剂取代抗焦虑剂依赖等。心理依赖性也叫心瘾,吸毒者吸食毒品后可以获得欣快感,同时吸毒者为了追求欣快感而再次去吸食毒品;多次吸食毒品后也容易造成身体依赖性,也叫体瘾,体瘾发作后,促使吸毒者反复吸毒,反复多次吸食毒品后会加重心瘾。心瘾和体瘾之间互相加重,长期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那么影响上瘾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主要包括身体因素、精神因素、毒品种类、吸毒时间长短和吸毒方式剂量。那些毒品能产生心瘾、体瘾呢?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都会让人产生心瘾和体瘾,只不过新型毒品给人造成的心瘾要比体瘾大的多,这也是一些人吸食新型毒品后毒瘾难以戒断和原因。2.非法性毒品的范围包括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两类药品

12、都具有双重性,使用得当,可以缓解疼痛,治疗疾病;使用不当或滥用,则使人产生药物依赖性,损害身体健康。为防止滥用这些药品,国家通过颁布法律法规,对这类药品的制造、运输、销售、使5用以及原植物的种植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凡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用于非医疗、教学、科研等目的而制造、运输、贩卖、走私、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时,这些药品即属于毒品;反之,则是药品。所以,非法性是毒品的一个特性,在不区分合法与非法的情况下,往往难以认定某一物品是药品还是毒品。例如医生为他人提供杜冷丁,根据病情需要,符合有关规定,是提供药品;如违反规定,供他人滥用,则是提供毒品。再者,有关药品管理法规对毒品的范围、种类都作了明确规定

13、,并列出了附表。超出法律规定范围的物品,即使有成瘾性、毒害性,也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毒品,例如烟和酒。另外,由于各国的法律传统和法律制度不同,同一麻醉品在这个国家被看做毒品,在另一个国家却是合法药品,例如种植大麻,至今在美国的一些州仍是合法的,由此可见,判断“毒品”的依据或决定性标准是法律的具体规定。我国刑法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非法持有毒品,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以及非法提供毒品的行为都作为犯罪而予以严惩。3.危害性毒品的危害性首先是对吸毒者产生毒害性,不仅直接损害吸毒者的身心健康,传播和诱发疾病,特别是能加剧艾滋病病毒的传播,还能剥夺生命,不断

14、摧毁社会的人力资源,并滋生暴力和腐败,引发相关的刑事犯罪,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1)毒品对吸毒者个体的危害上瘾,也就是人体对毒品产生成瘾性。复吸,由于毒品的心理依赖性,吸毒者戒断毒品后容易再次吸食毒品。懒惰,这是麻醉类毒品的特点,人吸食以后容易萎靡不振、昏昏欲睡。损害生理健康,损伤五脏六腑、感染传播传染病、过量吸毒中毒死亡、严重损伤性功能。损害心理健康,吸毒损伤大脑神经组织,导致吸毒者精神、心理活动异常,如:性情乖张、冷漠、自私、人格扭曲,最终导致心理变态。(2)毒品对家庭的危害“烟枪一支,未闻炮声震天,打的妻离子散;锡纸半张,不见烟火冲天,烧毁田地房廊。 ”这正是吸毒者生活的真实写照。家

15、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坏着自己的家庭。他们由于自私、虚假、没有尊严、不负责任、人格扭曲、人性泯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这个6时候,在毒品侵蚀下,家已不再是宁静的港湾,夫妻间也不再是风雨同舟、琴瑟和鸣,子女也难以感受家的温暖。吸毒耗费大量钱财吸毒导致家庭破裂吸毒贻害后代(3)毒品对社会的危害毒品的社会危害性是多方面的,不仅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破坏社会人力资源,诱发疾病,加速疾病的传播,而且还可以引发毒品的种植、制造、运输、贩卖、走私和销售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以及与毒品有关的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因贩毒活动而形成的犯罪集

16、团和黑社会组织,以及由此引发的暴力、凶杀、贿赂和洗钱等犯罪活动,严重破坏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阻碍国家经济的发展,成为最具威胁的社会公害。毒品无情吞噬巨额财富,破坏生产力发展,降低劳动生产率。毒品的巨额利润使世界上毒品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毒品犯罪团伙或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或用重金支持反政府组织,制造恐怖活动,带来一系列政治问题。毒品的上述几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的,成瘾性是毒品的本质特征,危害性是毒品的后果特征,非法性是毒品的法律特征。成瘾性引起危害性,因而被法律加以规定。同时,只有违反有关成瘾性药品管理法规的药品,才能作为法律意义上的毒品。4.耐受性耐受性是机体对毒品反应的一种适应状态和结果,当反复地使用某种毒品时,机体对该毒品的反应性敏感性减弱,药效降低,为了达到与原来相等的反应和药效,需要逐步增加该毒品的剂量,这种现象就是毒品的耐受性。不同种类的毒品产生耐受性的快慢不同,阿片类毒品产生耐受性快,镇静催眠药类毒品较慢,致幻剂则多不产生耐受性。毒品的药物耐受性几乎使每个吸毒者都会历经逐步增大每次用毒量,缩短用毒时间以致改抽吸为静脉注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