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8812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电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职电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职电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职电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职电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电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电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电类课程高职电类课程“教、学、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摘要摘要如何解决高职电类课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实习难做这一难题,这是当前高职学校都在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作者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论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电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就这种教学模式下应注意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关键词关键词 教学做 一体化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电类课程教育部 2006 年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

2、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电类课程由于对基础理论要求高,概念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实习难做,因而教学效果很难保证。为

3、了贯彻落实教育部上述文件精神,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我们在对电类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改进。将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加实验室验证理论的实验改为以项目任务驱动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EDA 技术,开发虚拟实验来改进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下面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改为例,论述如何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电类课程教学中,并就这种教学模式下应注意的问题谈一谈我们的一家之见。我们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将整个课程分为了 14 个课题(见附表) ,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工具和一套电子元器件,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在模拟电子技术工艺教室进行。采用的教法是教师把

4、任务的要求给学生交待清楚,学生分小组自主式学习,学习方法可以阅读教材,查阅参考资料,在电脑上设计虚拟实验用“Multisim 7 电路设计及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而教师则作巡回辅导,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每个课题任务要求学生弄懂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完成相应电路的安装调试工作,任务完成后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体会,本组学员作补充发言,其他组学员提问并为他们打分,最后教师作总结并分别点评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论。例如我们在组织“课题六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装配与调试”的教学时,先向学生交待课题任务,要求学生弄懂如下一些问题:1、电路由那些元件组成?各元件的作用是什么?2、

5、电路为什么要设置静态工作点?如果不设置静态工作点,放大电路能正常工作吗?为什么?3、静态工作点怎样估算?4、静态工作点怎样调整?5、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合适,对放大电路的性能有什么影响?为什么?6、为了减小环境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可以采取那些措施?7、按要求安装并调试好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任务交待清楚后,先让学生分组学习并安装调试电路。任务完成后集中总结讨论,由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对上述问题进行讲解,讲解的方法可以用理论分析、设计虚拟实验进行软件仿真及用实物电路进行实际测量调试。此次讨论学生发言很勇跃,并联系实际提出了很多问题,如收音机有时声音失真是不是工作点发生了变化?他们家的老式黑白电视机环境温

6、度高时就出现图像不稳定的现象是不是放大电路受温度的影响?对着话筒大声说话时扩音机发出的声音变调是不是发生了饱和截止失真等等?实践表明,经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革新,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上课很少有学生迟到和缺课的现象。学生反应这种教学方式有趣,对所学的知识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识别检测元件、安装调试电路及查找电路故障的能力明显增强,所学知识与岗位需求更加接近。从上述模拟电子技术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的过程可以看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师的课堂理论讲授、学生的听课学习和实验实训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过程。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

7、的沟通和联系,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这种教学方法,经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不好教学环节,或教师根本只做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简单的叠加,那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耽误学生的学习。我们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注意:一、一、“教、学、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不是理论与实习的简单叠加一体化教学不是理论与实习的简单叠加如果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解成为理论与实习的简单叠加,即由教师在实验室先讲理论课,学生固定座位上听老师讲课记笔记。理论讲解完了后再由学生到实验台上对教师讲的理论进行验证,这样

8、做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没有本质的上区别,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不出来,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二、要由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二、要由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在进行每一个课题任务的自学过程完成后,一定要让学生上台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上台归纳的形式既可以是总结性的发言,又可以是讲解他理解最深的部分,还可以是由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1、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2、能够检查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是否已经掌握;3、作为听众的其他学生可以向发言的学生提问以拓展课堂知识。在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中,作为组织教学的教师要照顾那些学习基础

9、差的学生,要提出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叫他们回答,他们把问题回答正确后会有一种成就感,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并对他们多加鼓励。如果回答不正确决不能批评甚至挖苦他们,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答不上或回答不正确的时候可提示并帮他们解答,与此同时要寻找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因为理论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对实际操作感兴趣),对他们的学习加以鼓励,这样他们就会感觉到老师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三、必须加强课堂管理三、必须加强课堂管理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素,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不但需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份强烈的责任心。“教、

10、学、做”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不再象以往坐在教室里的固定座位上听老师讲课,学生记笔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主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在课堂上“动”起来。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课程可以每个学生有一件实物进行操作,但有些课程受实习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就不可能保证学生每人都有一件实物进行操作,如大型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一般 34 人一台,所以实习场地上总有部分学生只能观看或协助正在操作的同学,并且场地上也不可能没有实物操作的响声。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相对的自由度,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放任他们,那么,总有些不守纪律的学生,要么在实习场地上乱跑、哄闹

11、,要么拿工具或实物零件乱砸或当作玩具,扰乱课堂纪律,还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严抓课堂纪律,多花时间和精力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合理安排学生操作练习。比如,先安排学习上稍差或平常较调皮的学生进行操作,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在旁观看,协助传递工具,然后轮换进行,并且让前面一批先动手操作的学生充当老师指导下面同学的操作。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明显调动起来了,同时也保证了课堂纪律,老师也少费精力,使教学井然有条地进行。四、不能学生动手,教师旁观四、不能学生动手,教师旁观“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训练过程。如果教学过程中,老师

12、认为既然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多动手,老师自己就坐在一旁忙自己的事情,学生拿到元器件就动手焊接安装,操作过程是否合理,安装结果是否正确,老师不管不问,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学生做的作品通电后就被烧坏了甚至于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应讲清安装调试的顺序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然后进行操作演示。在安装调试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总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集中讲解和强调,提醒学生并引起学生重视,对一些学生作个别辅导,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五、要因材施教五、要因材施教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早在 2000

13、 多年前就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倡导“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进行分类,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如有的学生很聪明,但很贪玩、好动,个性散漫,这样的学生就需要我们对他施加压力,进行引导和督促。课前和他们进行谈心、教育,端正其学习态度,使其明确学习的重要性,课堂上多提醒,让其集中精力听好课,课后多督促,再花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辅导;有的学生埋头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管自己,不管别人,我们应充分挖掘这部分学生的潜能,使这部分学生既协助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又可帮助班级里成绩差的同学,培养这部分学生在工作中的有效组织、协调的管理

14、能力,使潜能得以有效地发挥;还有一类学生,胆小怕事,心理承受能力很差,觉得实习操作是件很难的事情,怕干不好或干得不如别人好,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多加引导,激励这部分学生不断地树立信心,磨练意志,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敢于拼搏,勇于进取,面对现实;另有一部分学生性情懒惰,怕脏怕累,不愿动手干,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应加以督促,并对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强制他们动手。总之,对于个性各异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这种分类教学,才能使好、中、差学生各有所获,成绩均有提高。六、教师与学生面临的挑战六、教师与学生面临的挑战电类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不但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还

15、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熟练掌握,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随机问题,教师要根据现场情况指导学生正确解决。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进修学习、不断提高,才能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学生在课程的学习方面,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记,考试突击学习的方式。一体化模式更直接的与岗位联系,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看、听、做,使知识学习的意义得到实现。通过一体化教学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因此要求学生要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总

16、之,为适应当今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我们对电学类课程进行了科学设计及教学改革。课程以优化教学内容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综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安排讲解与讨论、灌输与启发、理论与实践等教学环节,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开拓思维等方面得到良好训练。从实践过程看,课程的设计和改革符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符合高职学生特点,是一种切实可行教学模式。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教学与管理2007 年 6 月 云南教学出版社2、学习的革命1998 年 12 月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3、教育艺术2005 年 8 月 海南教育出版社附录: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安排表序号序号课题名课题名教学内容提要及重点、难点、深广度说明教学内容提要及重点、难点、深广度说明技能训练技能训练课题一课题一基本电子仪表的使用及焊接训练双踪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信号发生器、指针式万用表的使用方法。重点:重点:双踪示波器和指针式万用表的使用难点:难点:示波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