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大树有多高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4048604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大树有多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大树有多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大树有多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大树有多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大树有多高大树有多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对策:对策:在实践中体会比的应用。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 4 组,每组 1 根米尺、2 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皮带尺 教学预案:教学预案:一、问题引入。一、问题引入。1.师:要知道一棵大树有多高,你有什么办法测

2、量吗?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一问题?2.检查各组准备情况,用具是否齐全,并作适当调整。3.讨论:要使室外课堂教学有效进行,我们要注意些什么?二、实践活动。二、实践活动。1.量一量,寻找规律。(1)量同样长度的竹竿的影长。动手操作:在太阳底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注意:在测量竹竿的影长时,各小组必须同时进行操作。(2)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发现:同时测量几根同样长的竹竿,其影长是相同的。2.再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同时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学生动手实践,量出每根竹竿的影长,记录在表里,并计算比值。(测量时都取整厘米数,竹竿与影长的比值

3、保留两位小数)师:比较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交流,从而发现规律: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的竹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3.根据上面的测量和计算结果的结果,推想一根 3 米长的竹竿,当时直立在地面上的影长是多少?学生进行交流。根据高度与影长的比确定这里的影长大约是 3 米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乘法算出结果。4.能根据上面的发现,想办法测量出一棵大树的高度吗?应该准备哪些测量工具?在小组里交流。在太阳光下,先用一根竹竿,量出它的高度和影长,在量出当时大树的影长。在表格里填写测量的数据。师:你能算出大树的高度吗?学生进行交流。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

4、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 世纪教育网在计算时,可以先算出竹竿与影长的比值,在仿照上面提到的方法求出大树的高度。师:在测量时为什么我要强调同时测量?从中体会到数学方法的严谨性与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三、实际运用。三、实际运用。1.校园里还有很多比较高的物体,还能测量出楼房、旗杆等的高度吗?与学生一起测量旗杆。回到教室进行推算。2.师:想一想,在测量竹竿的影长之后,如果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再测量大数的影长。这样计算出的结果还准确吗?为什么?四、全课小结。四、全课小结。谈话: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意义的数学实践活动课,这节课上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收获?请你将你的感受写成一篇数学小论文。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合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议一议中学生通过交流,能理解怎样求大树的高。但在用此方法,实际测量校园里的一棵大树的高和楼房、旗杆的高时由于时间关系没能操作,把这个任务放在了课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