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流动人口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8558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流动人口的现状、趋势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常州市流动人口的现状、趋势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常州市流动人口的现状、趋势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州市流动人口的现状、趋势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流动人口的现状、趋势及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州市流动人口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常州市流动人口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必然出现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规模日趋扩大的现象,随之带来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地处长三角中心的苏锡常亦成为国内外来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06 年末,常州地区流动人口总量已达 150 万之多,为常州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容置疑的贡献。但是,政府面对流动人口这一特殊且庞大的群体,还缺少管理与服务上的研究,在诸多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上还存在不少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快速增加、规模急剧扩大,城市流

2、动人口管理中暴露的问题和矛盾日趋突出。一、常州市流动人口基本状况 2006 年底,全市流动人口总量应在 150 万人,包括登记暂住人口(16-60 岁)1302962 人(男性 719652 人,女性 583310 人)、流动儿童少年 88686 人和应登记而未登、漏登人员(以 5%计)三者之和。人口平均年龄为 29.69 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8.79 年。抽样调查统计显示,流动人口在常打工年均年份 6 年,对收入很满意、比较满意的比例为 38.47%,认为收入一般的为 54.54%。 进城务工是中国农民走进现代社会、接受现代文明的特殊道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着不容置疑的历史作用。流动人口

3、对流入地、流出地的作用都是巨大的,对常州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影响表现为正负两方面且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 正面效应表现为:1、流动人口为常州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全省13 个地级市、我市辖区(市)流动人口的时序数据显示,流动人口总量与流入地经济发达程度呈明显正相关,两者之间起相互促进的关系。2、流动人口成为常州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常州产业结构调整的“蓄水池”,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其低廉的劳动成本,促进了常州制造业发展壮大。3、流动人口有效缓解常州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常州在1990 年就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我市未来人口老龄趋势为老

4、龄化规模大、程度高且呈加速趋势。在年龄上具有绝对优势的流动人口极大地缓解了常州的老龄化进程,为常州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证。 流动人口在为常州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1、极大地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和城市管理成本。流动人口在居住、就业、出行、卫生医疗等方面的巨大需求给常州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环境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对我市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投资环境、公共事业都带来挑战。2、流动人员违法犯罪增加了治安压力和城市不稳定因素。近年来,流动人口成为常州刑事犯罪案件的主体,2003-2005 年流动人员刑事犯罪占刑事犯罪总数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

5、势,严重影响了我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3、低素质制约常州人力资源整体水平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常州市流动人口受教育年限低,2005 年末平均仅为 8.79 年,仅比全国公众平均受教育年限多 1 年。其较低的素质又制约了我市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二、常州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基本保障。市政府于1999 年成立了由公安、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等部门组成的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公安、劳动、计生各自建立了覆盖到基层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各部门强化服务措施

6、,在改善流动人口生活、就业环境上有了新发展。一是大力兴办“新市民”公寓,到 2005 年为止入住流动人口 5.8 万人。二是切实解决流动人口的后顾之忧。教育部门全面实施“蓝天计划”,到 2005 年为止,在我市就读的流动少年儿童为 7.98 万人;劳动保障部门和总工会将每年 5 月定为“关爱进城务工人员行动月”;人口计生部门对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公安部门出台投资购房人员户口迁移优惠政策。三是切实提高流动人口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 与此同时,各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也强化执法工作,在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管理秩序上有新作为,取消了流动人口就业户籍、身份歧视性

7、政策限制,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清理力度;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也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抽样调查统计显示,流动人口对常州包容吸纳流动人口的环境认为“很好”的占 33.93%,与常州当地人相处感到“很好”的占48.63%。 (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展不够平衡,体制尚待理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保障措施不到位;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尚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边缘化现象仍然突出。 三、常州市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对策 1、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纳入我市人口、社会发展计划。目前,我市常住人口 352 万,流动人口 150 万,全市实有人口已超过 500 万。可

8、以预见,随着我市特大型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我市流动人口仍将呈现大幅度增加的趋势,而其中的一部分必将转为常住人口。因此,接纳流动人口,既是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市城市发展的需要。各部门在编制人口、社会发展计划时,应将流动人口作为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2、发挥产业政策对流动人口的调控作用。通过制定产业、就业和生活成本等方面的经济政策,引导符合常州发展需要的人口有序流入常州。首先,要制定与流动人口管理目标相关联的产业支持和限制政策。实施鼓励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优先发展的政策,使劳动力技能、素质结构充分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制止土地粗放经营和无序开

9、发行为,促进低附加值、高消耗、靠低人工成本维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型,引导企业减少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通过选择、调整产业来间接选择流动人口,使常州人口的规模、质量和结构得到优化。其次,要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通过选择企业来调控流动人口,实现对一些长期依赖廉价劳动力才得以维持生存企业的“挤出效应”,以达到减少常州低素质流动人口的流入为目的,在总体上使得流动人口增长减缓而素质提升。 3、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流动人口管理机构。特别在市级,建议将原“市综治委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市流动人口(或外来人口)管

10、理服务领导小组”。4、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归口管理、部门协作、社会共同参与、基层具体落实”的管理服务体制。进一步理顺流动人口管理关系,推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化管理体制,合理划分相关职能部门、县(市、区)政府及乡(镇、街道办事处)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实现以乡(镇、街道)、村(居)为平台的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对涉及暂住证办理、计划生育服务、子女入学、就业保障、卫生防疫等业务实行“一站式”受理,提供“一条龙”服务。同时,要将各流动人口管理部门所需经费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经费落实到位。 5、建立信息化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新模式。一是建立流动人口综合信息系统。二是整合、完善流动人口信息采集队伍。 6、落实市民待遇,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在政治上,各级党的组织及工、青、妇应对流动人口予以关怀,吸纳他们到组织中来。在生活上,要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加快研究制定我市流动人口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的政策和办法。在保障合法收入上,政府有关部门及工会组织应相互配合,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帮助外来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落实好劳动法赋予劳动者的各项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