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务员透视当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8472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公务员透视当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公务员透视当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公务员透视当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公务员透视当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公务员透视当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公务员透视当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公务员透视当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公务员从公务员“热热”透视当前大学生的职业透视当前大学生的职业 选择选择解析与反思一 问题的提出据新华网报道:“中央、国家机关共有 97 个部门 1 万余个职位将面向社会公开 招考。本次招考报名时间为 2005 年 10 月 15 日至 25 日。2005 年 11 月 26 日在 全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直辖市举行公共科目的笔试。面试工作将于 2006 年 2 月前完成。整个招考工作计划于 2006 年 4 月底前结束。”这预示着 又一轮“中国第一考”的公务员考试开始轮回。而到目前为止,报考 06 年各个 职位的应考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的预定比例。而回顾之前若干年的国家公务员报考数据

2、,会发现,20 世纪 80 年代社会上出 现的“下海淘金,弃政经商”的大潮正在呈现明显的人才回流趋势。正如有评 论指出的那样:“20 世纪 80 年代初,国家政府部门的一些人才,因为种种原 因,大都呈现出向企业流动的趋势。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国家政府部门精简 机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上形成人才一边倒的趋势-外企成为人才的第一选 择。因为在外企上班,自身价值比在政府部门体现得要快得多。另外,外企高 薪工资也是其中比较主要的因素之一。近两年来,企业人才出现了饱和,并同 时出现一些专业人才过剩,这样企业人才竞争达到了白热化,工作开始出现不 稳定的因素,同时劳保福利也成为进入企业后,人才必须

3、面对的现实问题。而 政府公务员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开始显现,一旦能被政府部门选中,其良好工作 环境、稳定的工薪加上发展前景广阔等因素,足以吸引一大批人才重新审视择 业的首雪?同时,这些因素的存在,也成了人才回流最有利的理由。”1而在 这其中,大学生毕业群体报考公务员的数量更是与日俱增。据广东省高校毕业 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在年增长率为 10%的公务员报考人数中,高校毕 业生占报考人员总数的七成;而浙江省的局部调查问卷也表明,有 80% 的应届 毕业生考虑考公务员。2对此,各方评论众多,褒贬不一,喜忧参半。有部分 人认为,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是明显的盲目选择,是概念不清前提下的从众行为。 对公务员

4、的形象建构是感性多于理性,想象多于了解,往往用高薪,清闲,稳 定等等词汇来形容这一众人追逐的职业的特征,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自身思想 素质的下滑和国家公职信誉度的降低。(当然,这是以国家权力部门近年来出 现的众多腐败违法违纪现象的前提印象为基础的。)而也有部分人解释说,这 种现象的出现,恰恰说明了大学生忧国忧民,想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办实事 的良好倾向。虽然后者的解释在当前的一系列社会事实面前显得可信度和说服 力不强,但让不失为一种尝试的解释视角。那么,究竟公务员这一职业的魅力何在,以至于“引无数大学生竞折腰”?他们的选择究竟是理性的分析,积极 的实现,还是无奈的选择,被迫的屈服?从社会学的视角

5、,该如何解析上述现 象?这些问题将在本文以下的论述中试图作出阐释。二 理论架构1 职业相关理论:关于职业的概念,在刘爱玉的劳动社会学教程一书中有着较为全面的整理 和论述。书中给出了国外社会学者如美国的社会学家瑟尔茨,倭国劳动问题专 家保谷六郎以及泰勒对于职业的定义,并结合国内学者的相关论述,给出了职 业的三个构成要素。而对职业的分类,则详细介绍了标准职业分类和社会地位 分类两种分类方法。3本文在对公务员职业进行探讨时,基本的理论基础便是 这两点,并将在社会地位分类的理论框架下讨论该职业的特殊性。2 关于公务员:虽然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加入了“考公务员”这场没有硝烟的惨烈战争, 但根据有关的

6、随机调查和采访来看,不光是他们,可以说是大部分考生对公务 员具体的内涵和外延的了解都不是很清楚,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盲目性。而要揭 示这一职业对于社会众多从业人员的莫大吸引力,有必要在此将公务员的概念 作一阐释和澄清。和部分人心目中所勾勒的公务员笼统形象相比,真正的公务员有着很大的国别 差异和严格的内部区分体系。从范围上看,由于世界各国政治体制和习惯的不 同,公务员的所属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但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国家的公务员是 指国家机关中非选举产生和非政府任命的工作人员。具体来讲,4“我国的公 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即从国务院,省 (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盟),

7、县到乡五级人民政府机关中除工勤 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而公务员除了所任职务外,还有级别。5“我国是将 各层次职务分别对应若干个级别,同层次职务所对应级别范围相同。公务员的 级别,在其职务所对应的级别范围内,按本人资历和学历等因素来确定。公务 员的级别共分为 15 级,分别与公务员的 12 个职务等次相对应。具体的我国公 务员的级别及职务对应关系如下:国务院总理对应 1 级;副总理致副部长各对 应两个等级;正司长至副司长各对应 3 个级;正处长至正科长各对应 4 个级; 副科长对应 5 个级;科员至办事员对应 6 个级。”由此,可以看出,公务员本身的内涵丰富,等级不一,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 义务

8、也就差异颇大。那么,应届大学毕业生在作出报考公务员的抉择时,究竟 面临着怎么样的背景?是否与上述公务员的要求相契合呢?三 大学生的抉择1 职业选择:关于个人究竟如何作出职业选择的理论,有若干种论述。包括:偶然性观点, 理性决定论,社会文化决定论等等。在对大学生进行公务员职业选择,本文 采用第三种理论分析,即社会文化决定论。这种理论重点强调社会结构因素 对个人职业选择的影响。在劳动社会学教程一书中,将对职业选择能起到 影响作用的主客观因素分成了四大部分。而本文认为,促使应届毕业大学生作 出考公务员抉择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客观背景便是近年来的巨大的就业压力。6 “从 1999 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

9、模,使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2001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 115 万,2002 年有 145 万,2003 年达 212 万,2004 年达 250 万,4 年增加了 140 万,今后还会继续增长。有专家统计,按照 70 的一次就业率,今年 145 万毕业生中将约有 44 万人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岗位, 到 2004 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 75 万。”在这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面临 着能否就业和职业是否稳定的双层危机。这在客观上促使他们去寻找一中得以 暂时避开与社会亲密接触后头破血流的尴尬。或者考研,或者考公务员等等。 虽然这样的路途上同样竞争凶险,但毕竟这是公平竞争的机会之一,他们

10、不愿 错过。更何况,在大学生心目中,公务员的职业地位和职业声望是非常诱人的。2 职业地位和声望:职业地位,是指不同的职业依据其本身的社会结构功能所占据的不同的客观社 会位置。决定职业社会功能的社会地位自愿,如权利,财富,声望,晋升机会 和发展前景等,一般只向从事该项职业的人开放。而职业声望,就是指人们对 不同职业的价值评价,它是社会成员对各种职业地位的主观态度的综合。人们 对职业的评价往往会借助多种职业价值尺度,如工资,奖金,津贴,福利方面 的职业报酬尺度;物质财富创造,精神财富创造等方面的职业贡献尺度;文化 知识技能和工作单位状况尺度等。7对于被众多大学生看好的公务员的职业其 社会地位和声望

11、究竟如何呢?在李强的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一书中,分析到了关于“转型时期冲 突性的职业声望评价”。其中,对于官员,即公务员中的一部分的评价大大降 低。这是因为当人们对某一职业进行声望地位的评价时,首先联想到的便是该 职业的收入和权利。那么对于政府官员,即部分公务员,一部分人认为,这些 人地位显赫,因此给高权利,高收入者打高分,但更多的人却基于对社会黑暗, 丑恶现象的不满,对于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憎恨和某些职业中出现的不法行为的 厌恶而给这些职位打低分。因此,公务员这一职业成了价值观念上倍受批评,但涉及到自身利益的获取和得到时却又让人不自觉地陷入其中,追逐其后的地 位。而且在新的社会阶层调查中,发

12、现8“目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是, 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趋于一致。”由此可见,对于有着良好社会地位的公务员 职位来说,获得了它,就同时意味着更多经济利益的获醛?那么,对这一职位的 选择也就不存在观念和实施中的矛盾了。3 大学生择业侧重点的改变:大学生在以往的职业选择中,更强调自我实现与职业的社会意义。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多次调查都显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收入作为职业选择的首要 考虑。因此,高收入,优福利的职业位置必然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而在一般的 外企或国企中,因为工作环境的原因,压力大,竞争随时随地的存在并且激烈 异常,使得这些岗位的吸引力降低。而公务员这一职业在这些方面,有着相对

13、 较强的优势。据公务员法新论中的介绍,公务员这一职业在工资,保险,福利以及职位 的稳定性方面都有着诱人的待遇。虽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并不是特别高,但是 我国在公务员生育,退休,疾病伤残和死亡方面都有着一整套完整的保障制度, 和一系列的工时制度,探亲制度,休假制度等等福利制度。因此,可以减少择 业者的后顾之忧。在陆学艺老师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报告中,在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 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情况为划分标准的社会阶层划分理论框架下, 公务员所包含的 15 级所对应的职位在整个社会中均处于中层以上,而没有在以 下的人员。这是因为在社会经济政治改革的后十年中,以公务员为主体的国家 和社会管

14、理者阶层成为了改革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而且是经济改革和经济 增长最大的受益者。而且,在中国的社会分层中,政治地位或者说政治因素有 其特殊的意义。虽然目前的情况与经济改革以前有所不同,政治身份不再是一 个决定性的因素,但是它在社会分层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社会政 治适度决定了党和国家在资源分配至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因此,较高的 政治地位可以享有一些非物质性的资源。比如说,社会荣誉,影响或参与决策 的机会,在体制内有优先晋升提拔的机会等等。这些非物质性的资源有利于个 人实现社会经济地位的上升流动和获取更多的物质资源。可以预见,在不短的 时间之内,这样的一种状况不会发生质的更迭。这样,

15、公务员职业地位对大学 生而言,无疑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因此,出现“公务员备受大学生青 睐”的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四 理性的围城现实的压力是强大的。不论是正常市场竞争中就业市场的吃紧,还是非制度安排下的不公平竞争,都是应届毕业大学生在选择自己的人生职业生涯时必须考 虑的因素。在喧嚣混乱的公务员报考队伍中,尽管有着太多看似盲目的行为表 征,有着太多不确定性的话语传达,但在大学生择业的背后,其实是有着对现 实的冷静思考和分析。只是,这种理性,更多的遭受了大众强势潮流的左控和 无奈现实的胁迫。更重要的,这种理性分析的结果,并不是尽如人意的呈现, 而是有着围城样的尴尬。不选择,是避退,选择,则是延缓的挫败。或许,在当前的时代,我们都是不自由的。不再有清闲和无欲,不再有一劳永 逸。竞争,奋斗,生存,成了压倒性话语。作为大学生,我们早早的感受到了 社会上吹来的寒风,感受到了人生二字的沉重。择业是对大学生的考验,也预 示着风雨人生途的正式开端。因为从正式工作的第一天起,我们就真的标志性 的离开了象牙塔,走入了塔外的世界。那时,不会再有空间和时间供我们暂时 逃离。该做的,还很多,享受过程就好。结果,有时会,水到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