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欣赏中的音乐听觉能力_82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8458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音乐欣赏中的音乐听觉能力_82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音乐欣赏中的音乐听觉能力_82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音乐欣赏中的音乐听觉能力_82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音乐欣赏中的音乐听觉能力_82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音乐欣赏中的音乐听觉能力_8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音乐欣赏中的音乐听觉能力_82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音乐欣赏中的音乐听觉能力浅谈音乐欣赏中的音乐听觉能力 真诚为您服务真诚为您服务 内容摘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准确、深刻地欣赏音乐 的基础。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包括对音乐音响的辨别、感受和记忆能力以及在 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内心听觉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引起欣赏者的情感体验,使 欣赏者伴随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将音乐作品的内涵在 欣赏者的内心听觉中创造性地再现,给音乐作品恰当、理性的评价。所以说, 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音乐欣赏的前提和核心。 关 键 词:音乐欣赏 音乐听觉能力 音响感知 情感体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音乐欣赏更是

2、必 须借助听觉而实现的艺术活动。许多人在聆听音乐时,会感觉到它的奇妙无比, 同时似乎又觉得难以捉摸,这就和音乐听觉能力高低有关。如果我们具备一定 的音乐听觉能力,就能在听觉中较为准确地感知、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可见,要领会音乐作品的真谛,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音乐的听觉有两种:“一种是外在听力,就是听到一个人演奏出的声音;另一 种是内在的听力,就是想象着音乐应有的样子”。二者都是音乐欣赏心理活动 的体现,也是音乐经验积累的结果。只要具备正常的听觉器官,人人都能具有 一般的听觉能力。然而,一般声音听觉能力和音乐的听觉能力是两种不同的概 念。前者是先天具备的,而后者则要经过

3、有目的的训练才能具备。 所谓音乐听觉能力就是“音乐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是在多听、多想的基 础上提高的,它会产生对音乐作品的不同理解以及欣赏者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 的评判态度。由于音乐给予人们的感受首先是情绪上的反映,如愉快、烦躁、 激动等,而情感又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所持某种态度的反映,如喜、怒、哀、 乐等。所以,音乐欣赏的重要通道是借助于音乐听觉的情感体验。从音乐欣赏 的心理因素来看,欣赏是接受环节,它不是以表演或为获得某种具体成果为目 的,而是聆听者结合自己的主观经验,通过内心听觉引起回忆、想象及联想等, 丰富自己从欣赏音乐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这也是通过音乐听觉能力对音乐作品 进行再创作的行

4、为。根据人对音乐感知能力的认识规律,音乐听觉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敏锐的音响感知能力 音响感知是指通过音乐欣赏者的听觉而获得的对音乐音响及结构形式完整的接 受。在音乐欣赏的感知活动中,音响感知是整个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音乐 欣赏中一切感情体验与形象联系都以音响感知为基本,如果离开了对音乐音响 及其结构形式的感知,就谈不上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欣赏。音乐作品的实际音 响是以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诸要素相互参与、相互合作,经人为的艺术加 工而形成的“声音工艺品”,我们的耳朵可以直接感觉到,但我们的耳朵必须 是经过训练且能分辨音乐的耳朵,否则,就难以接受、理解这种音响外层的 “工艺品”。具

5、体说来,音乐音响的感知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音乐音响的辨别能力。这是指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 素的辨别能力,如果欣赏者具备了对这些音乐要素的辨别力,也就具备了音响 感知的基础。淮南子中就曾记载,“六律具存而莫能听者,无师旷之耳也。 ”“师旷之耳”就是能辨别音响的耳朵。如果一个人 2/4 拍和 3/4 拍子都分不 清,他就很难分辨出进行曲和圆舞曲的不同音响效果;如果欣赏者对各种乐器 的音色缺乏辨别力,那就会影响他对于管弦乐作品的欣赏。因此,培养对音乐 的辨别力,对音响感知具有首要意义。 2.对音乐音响的感受力。音乐音响的感受力包括旋律感、节奏感、多声部的音 乐感以及对

6、乐曲结构的整体感知等几个方面。其中旋律感主要是对不同旋律的 特点进行感受,并由此达到对旋律美以及对其中蕴含的感情内容的体验。节奏 感决定着音乐的表情性质和风格特征,要获得音乐的美感,就必须培养起良好 的音乐节奏感。多声部音乐手法广泛应用于合唱、键盘音乐、管弦音乐领域, 只有具备多声部音乐感,才能懂得各声部的组合和音乐的和声效果。对乐曲结 构形式的整体认知是把音乐的各种要素合成至完整的乐曲的感知活动,实现完 美的音乐感知。 3.对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的音响材料是在时间中 展现并随着时间的运动转瞬即逝。注意力能始终保持对音乐的新鲜感,记忆力 能使音乐留下深刻印象并使音乐的进

7、行得以延伸。如果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没 有对音乐的高度注意力和记忆力,就不可能得到对音乐的整体认知。 二、通过内心听觉体验音乐情感的能力 欣赏音乐在达到完美的音响感知的同时,也在借助于内心听觉而引起的情感体 验。古代文化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意思是说创作者是由于情感的激发而创作作品,而听众是通过作品体验其中感 情的。欣赏音乐要通过音响感知较准确地体会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 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 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 共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将会

8、给欣赏者带来深刻的情 感体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准确、深刻、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有了良好的音乐听觉能 力,结合对旋律、和声、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曲式、体裁等音乐以及音乐以外的文字因素等表现手法的理解,可以正确理解音乐。前文说过,音乐是 听觉艺术,良好的音乐听觉是正确欣赏音乐的基础,我们无法想象不能辨别音 高、节奏、音色的人能从音乐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第二,紧密结合欣赏者的生活体验及情感欲求。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可以将欣 赏者迅速带入音乐意境之中,使欣赏者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欣赏音乐,获 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琵琶协奏曲琵琶行,描写了诗人白居易被贬任江州 司马期间,在船

9、上听到一位沦落地方的长安乐伎演奏琵琶曲,联想自己“谪居 卧病浔阳城”的处境,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这种强烈的感情共鸣是其他在座人所不及的。白居易既是 唐代著名的诗人,又是著名的音乐家,现代就有人专门研究其音乐美学思想, 可见其对音乐理解之深刻。从琵琶行中也完全可以看出这一点,换言之, 所有这些体验、感慨无不建立在白居易对音乐的敏锐感觉上。如果白居易没有 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对琵琶这一乐器的音色没有清晰的感觉,对音乐的节奏 没有准确的判断,对演奏的轻重缓急没有敏锐的把握,即使“同是天涯沦落人” ,他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的情感融

10、为一体,获得 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 三、通过内心听觉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想象与联想是指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伴随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过程而出现的有 关生活形象和意境在内心听觉中的创造性再现。 音乐再现的一种方法是艺术性地模仿出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所引起的联想。如朱 践耳的作品蜜蜂过江,通过弦乐和木管轻盈、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模拟出蜜 蜂飞舞时发出的翁鸣声,使人感受到蜜蜂的造型,并从这和谐的音响中唤起对 大自然、对生活形象和意境的联想。如果没有良好的内心听觉能力,模仿的音 响在耳中可能只是纯粹的、自然的音响模仿,欣赏者不可能从中获得丰富的想 象和联想,这样的欣赏无疑是低层次的。音乐再现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听觉

11、与 视觉的“联想”关系,即用声音来类比所看到的视觉形象。如欣赏俄罗斯民歌 伏尔加船夫曲时,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俄国画家列宾的著名油画伏尔加河 上的纤夫所描绘的画面:十一个衣衫褴褛、神情各异的纤夫吃力地拉纤的形 象。这两种想象都是建立在良好的音乐听觉基础之上的。反之,具有良好的音 乐听觉能力,能够通过内心听觉获得感觉的欣赏者,即使面对列宾的伏尔加 河上的纤夫,没有任何实际的音响,他也能够利用自己的内心听觉,还原良 好的音乐,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当然,音乐形象的想象与联想是凭借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展开的,虽然它具有 一定的主观性和自由性,但不是任意和无据的进行。欣赏者不能脱离原有的形 象和联想与音乐作品

12、本身的形象是相依相伴、不即不离的辩证统一关系,凭空 随着自己的内心听觉随意联想。 四、对音乐作品的审美认识和理性评价 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充分证明,音乐不仅是一门抒发感情的艺术,而且还能通 过音乐形象的逻辑来表达深刻的哲理性理想。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这是音乐 的内心听觉能力上升到最高层,对音乐认识由感性转化为理性满足的表现。耳 聋的贝多芬凭借惊人的毅力和高超的内心听觉能力完成了代表他艺术成就的巅 峰之作第九交响曲,正如他的艺术信念:“自由与进步是艺术的目标,如在整个人生中一样”。这种崇尚的思想意境如没有复杂的理性认识是很难领 会的。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充满战斗性和英雄性的音响,以排山倒海的气势 爆发

13、出的强大音流如波涛翻卷、汹涌澎湃、不可遏止的冲击力量,使人认识到 波兰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以及肖邦强烈的爱国热情。所有这些,都是作者 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所赋予的。一个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的音乐人,可以通过 乐谱,通过内心听觉还原音响,使自己在没有任何实际音响的情况下获得丰富 的情感体验,对音乐作品作出理性的评价。作为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我们可能 永远无法获得如此专业的音乐听觉能力,但是,如果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 以及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努力尝试使自己的音乐听觉能力不断提高,我们无疑 也可以从体味音乐作品本身的美和所蕴含的情感入手,用理性的思维去领略包 容于其中的广阔精神文化内涵,即使这种体验会来

14、得迟缓一些。 综上所述,听觉是学习音乐的载体,音乐的听觉能力是音乐欣赏准确性和深刻 性的基础,任何一种音乐素质都离不开良好的听觉能力。听到音乐不等于理解 音乐,我们必须运用成功的学习方法及先进的学习手段把由音乐听觉引起的音 响感知、感情体验、想象联想与理解认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逐步获得高水 平的音乐听觉能力。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 2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丁少良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张前.音乐欣赏、表演与创作心理分析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 4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