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六编 元代文学 6万字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048436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 第六编 元代文学 6万字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6 第六编 元代文学 6万字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6 第六编 元代文学 6万字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6 第六编 元代文学 6万字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6 第六编 元代文学 6万字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 第六编 元代文学 6万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 第六编 元代文学 6万字(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六编 元代文学概 论一、元朝历史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元朝历史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1 (12061234)自成吉思汗统一北漠各蒙古部落,1206 年在斡难河召开部落首领会议,创立蒙古 帝国至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方(1234) 。 2 (12341279)由此至蒙古大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6)1271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元 世祖)取易经 “大哉,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大元,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灭宋,统一了全国。 3 (12791368)由此至元顺帝退出大都(今北京) ,明王朝建立,即元王朝统治整个中国的时期。 元代文学主要指后两个阶段 130 多年间各民族人民用汉语记事的文

2、学创作。这一时期文学的显著标 志为:叙述性文学第一次处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二、元代社会的特点:二、元代社会的特点: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野蛮的征服者自己总是 被那些被他的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蒙古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后,越来越多地接受汉族文化,忽 必烈采用儒士许衡等的“必行汉法乃可长久” (元史许衡传 )的建议,变易旧制以适应中原地区传 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形态。 但在政治上,蒙古统治者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把人分成四等,即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 在经济上也有民族掠夺性质,如朝廷给予西域商人放高利贷的特权,中原人民为交赋税常向西城商 人借银,结

3、果连本带息,越滚越大,以至倾家荡产还还不清债,元代经济掠夺江南地区尤烈,江南三省 (江苏、江西、湖广)每年所征税粮近六百五十万石,占全国总数二分之一强, “贫极江南,富夸塞北” (元末农民义军韩山童的宣传口号) 。 过去对元代落后、黑暗面讲得多,近来元史研究专家认为元朝也有些前代没有的积极因素。由于蒙 古族入主中原,商人地位的提高,同时带来了某些文化“异质”给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增添了新的成分 和新的活力,也表现为由于意识形态控制的放松,使得社会思想能够较多地摆脱传统规范的束缚。从此, 在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诸方面产生了一些引人瞩目的特点: 1统一结束了数百年民族间相互纷争的战乱局面,出现了

4、各族人民之间空前的融合,带来卓绝的文 化成果,据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载,外国人或少数民族学习汉文化而有成就者达三百余人,如贯云 石、萨都剌等人都是很有成就的文学家。 元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地理志 ) 。中国同欧洲、中亚、 东南亚的交通便利,中国的印刷术、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在此传入欧洲。 元统治者重视商业,工商业的发展使城市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大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 是世界上著各的经济中心之一, 马可波罗行记对元大都的繁华进行的描绘。因为崇尚功利,社会中传 统的轻商观念便有所转变,遂产生了像秦简夫东堂老那样以赞赏的态度描述富商的人生理想的作品。2在元代

5、,儒家的独尊地位和它的思想统治力量比较前代严重削弱,造成思想界相对松动和活跃的 局面。信仰出现多元化局面。仁宗就说:“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 。 文化上:表面上,正统儒学仍在发展,尤其在仁宗恢复科举时,规定以朱熹、程颐等人的传、注为 经学考试的依据,使程朱理学首次成为官学,但蒙古民族原有的粗犷豪放性格,重视实利的习惯,并不 是很快能受之改造。因此,他们推行之并不积极,加之,元代仕出多途,儒士官职卑微,官方虽利用儒 学,但对其他宗教一视同仁,统治者崇信佛、道,更甚于儒,故汪元量自笑诗云:“释氏掀天官府, 道家随世功名,俗子执鞭亦贵,书生无用分明” ,道出文人的窘境。 元代社会一

6、个重要的与文学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现象,是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和对科举 的玩忽,使大批仕人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前途,从而也使他们摆脱了对政权的依附,他的人生 观念,审美情趣,由此发生了与以往所谓“士人”明显的变化,这对元代文学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 知识分子地位的下降,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情绪,这亦是促成杂剧发展的主要因素。2三、元代文学的特点三、元代文学的特点 由于社会内部经济、文化诸条件的变动,促使文学同大众传播媒介结合,戏曲、小说成为新兴的文 学样式占据着文坛主位,走在中国文学进程的前沿,可以说这是一个俗文学、叙事文学繁荣的时代。 戏曲、小说无论在题材、内容或美学形式方面,都直接

7、受它的读者或观众主要是市民的制约,表现 出世俗生活的众生相及其美学情趣,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东西,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原创活力。而传统 的文学样式诗、词、文,仍与知识阶层的生活与心理有着密切关系,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通俗文 学的冲击和影响,呈现出某些新的特点。(一)元曲(一)元曲元曲是元代文学的精华,它包括元杂剧和散曲,它在中国文学史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列的崇高地位,特别是元杂剧,他的影响和成就都很大,此外在宋室南渡后在温州杂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戏经过一度衰落之后,到元朝后期也兴盛起来了,并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1元杂剧是北方兴起的一种新的文艺形式,它标志了中国戏剧的成熟,前人把它同元散曲

8、合称“元 曲” ,与唐诗宋词一样,成为一个时代文学特色的代表。 2、散曲 所谓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刘熙载艺概曲概:“一曰清深、二曰豪旷、三曰 婉丽。 ” 和杂剧中的唱词使用同样的格律形式,具有相近的语言风格,是元曲的一部分。它既承继了传统诗 词的某些因素,又鲜明地体现出元代文学的新精神。从内容看,它比传统诗词大大开拓了表现范围。作 者的视野延伸到富于活力、多姿多彩的市井生活,如杜仁杰的套数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写 一个乡巴佬进城看戏,展示了一幅市井风俗画。再次,对爱情的描写:如曾瑞黄钟醉花阴怀离: “待私奔至死心无憾” ,与以前诗相较,有石破天惊之感。珠帘秀正宫醉西施套数:“便

9、是牡丹花 下死,做鬼也风流” 。可见元代社会某些变革,使妇女的精神桎梏有所松缓,在众多咏及妓女的作品中, 作家不仅反映了她们的痛苦和对真正爱情的憧憬,并对她们在情场中种种情感的弱点表示同情,这些作 品所体现的对于人性开放的宽厚态度,是以市井社会的生活形态与生活观念作为基础的。 另一方面,由于散曲作者以士大夫阶层为主,他们在融合市民阶层思想意识的同时,也表现出他们 自身的生活感受,弥漫于散曲中的是一种由于世变沧桑而带来的空幻感和凄凉感。 “王图霸业成何用” (马致远拨不断无题 ) “盖世功名总是空” (白朴双调乔楂对景 )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白朴寄生草劝饮 ) 散曲在语言

10、和形式上较之于诗词的特点:一方面,散曲在遵守固定的平仄格律的同时,可随意增加 衬字,从一字至十数不等;另一方面,散曲的语言(尤衬字)主要是口语、俗语,这些特征,使散曲成 为更自由、轻灵的形式,更适宜于表达即兴的、活泼的情感。从而打破了在中国诗坛传统且长期居统治 地位的“温柔敦厚”的诗教的束缚,使渊源于早期的民歌俗谣的美学趣味获得显著的进展。它是一种率直、浅露、恣肆的感情表现:描写人的内心活动,敢于活生生地揭示人的欲望或本能的心理层面,如荆斡臣黄钟醉花阴闺情套数:“锦被堆堆空闲了半床,怎揉我心上痒,越越添惆怅。”奥敦周卿南吕一枝花远归 , “将个栊门门儿款款轻推,把一个可喜娘脸儿班回。 ”白朴的

11、中吕阳春曲题情:“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你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 ”(二)(二)话话本本小小说说与与说说唱唱文文学学以听众为对象的说话、说唱艺术,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宋金、元时期更加繁盛,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俗文学形式。在宋代说话有四家之说:即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因说话而出现的说话人的底3本,后世统称为“话本”,它实际上就是说书人的故事文本,成为宋元小说的主要形式。现存宋元话本区分为三类:一是叙事粗略的文字粗糙的艺术底本,如三国志平话:一是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文字通顺,描写细致,叙事周祥,可能出自书会才人之手,如错斩崔宁、碾玉观音等,还有一类是

12、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学小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如大宋宣和遗事等。这些作品收在明代人编的“三言”之中。此外宋金时期即流行一种说唱文学诸宫调,它是一种音乐与故事的结合形式。又叫搊弹词、弦索、话本。现存最著名的作品有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和刘知远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等。(三)散文(三)散文元代文学诸体兼备。北方承继金末文坛盟主赵秉文所开的风气,南方是对南宋末文风的接续和反拨,散文继续唐宋古文运动的传统,元好问成为金亡后北方文坛盟主,戴表元成为东南文章名家,此后姚燧、吴澄、虞集等名家继出,道统与文统并重,形成了“道从伊洛,文擅韩欧”的特点,对明清散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四)诗歌(四)诗歌

13、仍是广大知识阶层表达思想情感、人生追求、审美趣味的主要文学形式,特别是表现重大的人生思 考,深刻的精神活动方面,诗歌尤主。 元诗大致可分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忽必烈统一北方进而统一全国三十多年)主要作家戴表 元、刘因、赵孟頫等,他们都经受过离乱的悲哀。 中期:(大德至天历间)代表作家 元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此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诗仿唐风,仍见疮痍。 后期:主要作家萨都剌、杨维桢、高启、顾瑛、王冕等。此时商业、手工业发达,崇尚“功利” ,重 视个性,政治和伦理的色彩相对淡漠,他们的诗一方面富于世俗生活的情调,讴歌城市的繁荣或人生的 享乐,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乐观进取精神。另一

14、方面是自我意识的开始觉醒。从儒学传统依附与伦理 中游离出来,带有个人化倾向,他的诗中自我既表现为向人生和自然拓张的意向,又表现出受到现实环 境压迫的苦闷和彷徨,这对于他们所代表的文化实体的困境具有象征意义,他们的诗歌写前人未写之事, 诗歌风格表现出强烈的个人特征。如杨维桢特异的诗风被人攻击为“文妖” ,高启诗指示了诗人复杂丰富 的内心世界,呈现出一种被诗化了的处于日常生活中的,更富于人性的、真实的自我。 (五)元初词(五)元初词以元好问和张炎为代表,中后期则有萨都刺、张翥等。第一章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话本与说唱文学是宋元时期的最大众化的文学形式,也是当时最流行的通俗文学

15、形式。 第一节第一节 宋元话本宋元话本 一、宋元话本一、宋元话本 宋元流行一种民间伎艺“说话”,这种讲唱文学的兴盛,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的发展影响极大。话本 小说就是由“说话”衍生而来的。 1话本小说是经过文人编撰整理的小说话本,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今存的清平山堂话 本 、 古今小说 、 醒世恒言等白话短篇小说集中。宋元话本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的白话小说。 2话本小说的题材内容有:“烟粉类”、 “灵怪类”、 “传奇类”、 “公案类”,这些题材内容具有浓郁的世俗 生活气息。 3宋元话本小说在体制形式、叙述方式、语文体(白话进行演讲)等方面形成了很明显的特色。 二、话本的产生二、话本的产生

16、4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在唐代就已经 出现(敦煌文献中已有)但到宋元时代才渐趋成熟。宋代的汴京、杭州等地的都市里都有瓦肆伎艺, “瓦肆”、即“瓦子”或“瓦舍”(瓦的意思是:来时瓦合,去时瓦解,易聚易散。”是伎艺长期集中 演出的固定场所。东京梦华录中记汴京的瓦子“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 栏五十余座。”伎艺中,属于说话的有四家。一、小说,二讲史,三讲经,四合生或说浑话。其中以 “小说”和讲史两家最重要,影响也大。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有生动描写。宋代说话人还有 书会、“雄辩社”等组织。用以出版书籍、切磋技艺。 说话从唐代出现,如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叶净能话等话本的产生都在中唐。元 稹寄白乐天代书一百韵诗中有“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即可证明。尽管这些作品情节还不够集 中,语言不够通俗,但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