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8120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当前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当前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当前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前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当前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2008 年 6 月 27 日 )近年来,在广西电力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仅2006 年的商业贿赂案件就有4 件 ,涉案金额19 万元;大案3 件 ,科级以上干部4 人 ,受贿 3 件 ,单位受贿1 件。电力系统已成为交通公路系统、金融系统以外又 一个职务犯罪的重灾区。为此,对近年来广西电力系统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案件的特点和原因,对电力系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一一、电电力力系系统统职职务务犯犯罪罪的的特特点点 (一)发案主体呈现出二大类:一类是手中掌握实权的管理者,另

2、一类是与供电用户直接打交道的工作人员。发案人员集中在工程建设单位和电力部门基层 站所。涉案人员主要是一些部门的经理、负责人和乡镇供电所所长及收费员工 。 (二)发案环节集中发生在电力系统的物资采购、资金管理部门。犯罪行为人均是具有一定职务的单位或直接经管单位帐目 、钱款的财务人员,拥有财务的管理权和支配权,他们利用手中的职权或职务上的便利进行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活动。 (三)作案手段多样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变卖农网改造旧物;二是套取电费;三是侵吞工程款,向施工单位索取贿赂;四是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收受回扣和好处费。 (四)贪污贿赂型案件居高。个别干部把手中的权力当作赚钱的工具,能捞则捞,能要则要,

3、通常采取各种手段贪污公款,或向施工单位索要赞助款设立“小金库 ”,而后支取占为己有。(五)作案数额大,作案次数多,窝案串案现象明显。电力系统职务犯罪案件作案次数多,每次数额较大,一般少到一两千元,高达几十万元不等,有的连续作案八、九次,甚至一、二十次。岑溪市检察院从一条案件线索就从市电力公司挖出6 件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监守自盗,内外勾结,贪污、受贿、私分国有资产等职务犯罪窝案串案,其中2 件属重特大案件,为国家换回经济损失200 万元。如岑溪市检察院在查办该市原电力公司供销科科长朱启贤利用其职务之便收受贿赂的案件中,牵出原电力公司经理韦桂华受贿10000 元、私分国有资产170 多万元、单位受贿

4、30 多万元案,供销科工作人员陈宝华和蓝锦英受贿8500 多元案,刘家才贪污8000 多元等案件。这些案件都是连续作案,犯罪数额大,窝案串案。 二二、电电力力系系统统职职务务犯犯罪罪发发生生的的主主要要原原因因(一一)法法律律意意识识淡淡薄薄。电力系统某些干部职工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尤其在基层站所表现最为明显,他们大部分是电工出身,有的是从司机岗位提拔上来的,对法律知之甚少,不能正确认识手中权力,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知不觉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如西林县一供电所所长农某某将农网改造工程中拆下的废旧电料私自卖掉得款侵吞,直至检察机关查处时,方才明白只要属于国家的财产,即使是废旧料,卖掉后收入不报帐

5、 也构成贪污犯罪。 (二二)部部分分电电业业职职工工心心理理失失衡衡。电力系统个别掌握特权的干部职工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看到社会上一些比自己有钱的人,过得潇洒,于是盲目攀比,利用职权捞钱,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如广西电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黄建安、吴伟东在分别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后,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涉嫌受贿,从而走向犯罪。 (三三)资资金金的的大大量量流流入入和和防防范范意意识识措措施施相相对对滞滞后后,造造成成职职务务犯犯罪罪的的高高发发势势头头。这个特点已成为近年来职务犯罪发展变化的显著规律。随着国家对能源交通等基础建设的倾斜,农村电网的改造,大量建

6、设资金流入到该行业,但该行业职务犯罪的预防意识、防范措施并未相应增强,因而造成贪污挪用等案件的发生。 (四四)内内部部制制约约失失衡衡,私私设设“小小金金库库 ”现现象象严严重重。由于电力部门垄断性强,加之用户对电费的计算和测记知之甚少,使得基层站、所有机可乘,不按管理程序严格操作,特别是对报废器材的处理不规范,随意变卖,并将变卖收入擅自转入单位“小金库 ”中,进行私分和贪污。如广西昭平县原副县长傅家忠一案就是私设“小金库 ”的典型案例。傅家忠在任昭平县汇能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时,与公司领导成员口头交换意见后,虚开线路安装人工费、上下车人工费和农网 二类费用等合计人民币近210 万元,然后从农网

7、专户 中提出182 万元现金作为公司小金库。傅家忠再以奖金、加班费、劳务费、提成款的名义,多次发给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用电管理站站长等人员,共计人民币84 万多元。同时,傅家忠采用虚报工程款的手段,骗取公款12 万多元占为己有,其行为构成贪污罪。傅家忠因犯贪污罪、私分国有资产罪,数罪并罚,被贺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 年。(五五)财财务务监监督督管管理理薄薄弱弱,被被腐腐败败分分子子利利用用管管理理漏漏洞洞进进行行犯犯罪罪。用户电费的收取交纳与管理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着随意性,有的截流电费款从中贪污,有的不及时上缴电费到供电公司而挪作他用,有的为用户少报电费从而受贿。表现在:一是基层

8、电费收缴管理混乱。有些村级聘用电工,身兼多职,即是管理员又是负责电费收缴,没有健全的帐目 ,又无第二人监督,他们在电表上做文章,对群众多收多敛 ,对上级电管站偷电、少缴,揩国家之油,贪百姓之财。二是假发票入帐 现象。近年来农网改造,建设步伐加快,需支付占地赔偿款及采购大量电力物资。一些私欲膨胀的电力人员趁机虚列购物开支,加大发票数额,侵吞建设款项。三是实收用户电费后,往往少开或不开电费发票,再做手脚减少总表上电度示数,从而达到套取电费的目的。 (六六)基基层层电电力力部部门门负负责责人人缺缺乏乏有有效效监监督督。涉及电力基层负责人的案件充分表明,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是电力基层单位

9、产生职务犯罪的重要原因。一是这些基层部门大都远离县城,散布与各乡镇,客观上造成有效监督的困难;二是目前本单位的规章制度难以规范被监督者,尤其是面对“一把手 ”隐蔽、秘密的权力运作,监督机制更显得苍白无力;三是基层电力部门政务、财务不公开,一旦负责人与财务人员相勾结,则职务 犯罪的实施不存在任何障碍。 三三、电电力力系系统统职职务务犯犯罪罪的的预预防防措措施施 (一一)加加强强法法制制宣宣传传、警警示示教教育育。检察机关要结合实际案例,经常深入电力系统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法制宣传、警示教育,通过上法制课、举办图片展、警示教育、参观访问等多种方式,促使他们学法、知法、守法,不断提高法律水平,增强法制

10、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进一步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二)建建立立行行之之有有效效的的预预防防工工作作机机制制。要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检电携手 共同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形成党委领导,电力部门负责,检察机关协助统一协调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成立检电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采取个案预防,以案释法,整章建制等灵活多样的预防手段,逐步遏制、减少电力系统职务犯罪的发生。(三三)加加强强财财务务管管理理,健健全全制制度度防防线线。一是严格执行已有的各种制度,严格依照财务制度办事。严肃财经纪律,遵守资金管理制度,加

11、强财政审计,搞好财务监督。上级主管部门应对基层供电所的财务状况进行跟踪管理,对收费、开支和盈亏情况,定期审计核算,防止收入不入帐 或私设 “小金库 ”。完善废旧电料科目,将废旧电料回收使用情况纳入财务管理,施工中领取电料的同时,签订废旧电料回收责任书,防止废旧电料流失。 (四四)完完善善电电力力物物资资的的采采购购制制度度。综观电力系统近年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很多与电力物资的采购有关,因此,规范电力物资的采购行为是遏制腐败的重要举措。实践中可探索电力物资上级统购办法,采取公开招标进行采购。并配以政务财务公开等制度,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形成一道制约腐败现象的制度防线。 (五五)强强化化监监督督制制

12、约约机机制制。为了更好地对权力进行监督,防止权利滥用,电力系统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内、外部监督制约。在内部,重大事项要集体研究,让大家行使决策权,不能让个别人权利集中,独断专行;加强财务、政务公开,对电费收缴、电业工程款项收支等各项情况,公开详实内容,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充分发挥内部纪检监察部门职能作用,使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权力真正受到监督。在外部,要采取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聘请廉政监督员等措施,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同时虚心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六六)依依法法加加大大打打击击力力度度,震震慑慑犯犯罪罪。电力系统及各基层的领导,要解放思想,摒弃狭隘的本位主义,克服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对本系统发生的违法违纪问题要坚决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主动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决不姑息纵容,包庇袒护。检察机关在服务大局的前提下,要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职务犯罪,使违法犯罪分子受到严惩,使有违法犯罪意图的人受到震慑警示,从而达到预防和遏制各种职务犯罪案件发生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