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目的(1)

上传人:mingti****nghao 文档编号:4048058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的目的(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的目的(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的目的(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三 台 县 教 育 科 研 “十 一 五”课 题 项 目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研究计划研究计划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负责人:赵课题负责人:赵 祯祯课题负责人单位:三台县禾加初级中学校课题负责人单位:三台县禾加初级中学校三台县禾加初级中学校课题研究组三台县禾加初级中学校课题研究组 二二 0000 七年十月七年十月2目录一、本课题选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四、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五、本课题的研究措施 六、本课题研究阶段安排 七、本课题研究经费 八、本课题

2、研究主要成员3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课题研究 研究计划研究计划 一、一、本课题选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本课题选题研究的指导思想: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推进以德治国,落实纲要精神必然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而言,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系列具体素质的培养。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

3、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因此,坚持从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推进以德治国方略的落实,早在 200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就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 年 2 月 26 日中共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出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 1养

4、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4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2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3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4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落实建议精神必然要求改进和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广大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 因此我们学校以遵循青少年发展的身心特点,坚持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促进青少年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指导思想。二、本课题

5、研究的目的: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内容、形式和方法。2、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3、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培养青少年各种良好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所以实施养成教育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5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它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

6、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1、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 ,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 。2、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 ,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坚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 。3、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 。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培养。四、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四、本课题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通过预诊,提出问题,收集与讲座信息,拟定具体计划、行动(实施行动)

7、、评价总结和再诊断,以探索出一套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方法。2、访谈法:由参研教师采访调查对象,提出问题,由访谈对象作答并将意见和表现详细记录下来,进行汇总分析,并得出结论。3、讲授法:聘请专家、兄弟学校在该领域的资深教师对参研教师进行通识培训,介绍关于远程教育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以改变教师的观念,建构起有意义的知识体系,提高专业发展水平。4、案例分析法:教师和学生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后,对学习方法及模式的转变进行呈现、描述与分析。5、自我反思法:在研究的过6程中,教师要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产生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用于课题的研究。6、讨

8、论与总结:利用实际应用中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讨论并进行总结。我校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小组在前期研究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工作:1、强化学校教育、班主任工作:我校重视班主任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团队活动:围绕养成教育,各级各类团队组织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思品课教学: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的同时,强化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做到知行统一。、主渠道渗透:要紧跟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校园文化:我校注重发挥隐形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

9、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学校管理:学校加大方方面面的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育人,特别是重视教师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楷模。72、协调家庭教育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3、依赖社会教育学校加强与校外教育机构的联系,拓宽教育的途径,主动争取村委会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调动一切有利于学校的积极因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五、本课题研究的措施:五、本课题研究的措施:我们从本校实际出发

10、,建立“班级誓词”和“以学生队列广播操训练”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活动的培养工程,以形成课题实施的基本流程。“中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分三个阶段实施:规范班级誓词和队列广播操并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为突破口的经验、形成校内课间活动及校外生活良好习惯培养模式、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模式。第一阶段:规范队列广播操并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为突破口的经验(一) 建立六支队伍,构建全方位结构体系在学校的帮助下建设六支队伍,形成教育网络,调动各方力量,加强对养成教育的训练工作指导。1、学校教育领导小组。实行由校长负责,有教导处、教科室、工会、团支部负责人及各年级组长等组8成。 2、年级养成教育训练指

11、导小组。实行每个行政负责抓一个年级,年级组长、同级教师责任制。3、班级养成教育训练小组。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协助,组成班级训练小组,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全面负责。4、团员养成教育监督小组。由团支部辅导员负责,各班行为规范标兵为成员,对全校的学生行为表现进行日日监督检查。5、家长委员会检查监督测评小组。负责对学校课题落实的检查,监督,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6、社会评估小组。外聘的校外辅导员任组长,每月组织一次校外辅导员深入社会调查评估,包括“三室一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网吧室、舞厅)、派出所等部门,全面了解学生在社会的表现,并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对策。(二)规范班级誓词并成为学校中的特色,规范

12、学生的队列广播操,并能达到甚至超过我县一流学校的水平,成为同行中的示范学校(三)以班级誓词和队列广播操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据“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可巩固学生的道德认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强化学生的道德信念。学生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对坏习惯也自然产生一种矫治、防御作用。本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达到自觉的程度。第二阶段:形成校内课间活动及校外生活良好习惯培养模式。以队列广播操为载体,把学生的规范行为迁移到生活、活动的领域之9中,并对养成教育的实践过程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筛选,总结出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模式。本阶段,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达到自觉至自动化的程度。1、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行

13、为道德素质、以身垂范、以德示人。教师是学生首先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的言行、教师的世界观、教师对生活、对每一件事情的态度都影响全部的学生。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师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2、各年级要有各班的德育切入口,有自己的德育特色,整合各方力量,全方位育人。、教育要立体化,要求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家庭德育与自我德育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大德育的格局。产生大于整体的效应。、学科渗透在教育中的作用:其一:系统的文化课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知、情、意、行和信的水平,为品德教育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其二:每个学科中,蕴藏着巨大的德育资源。、各班利用各自特色,让文艺、科技和学习与德育有机的结合,利

14、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及行为习惯的养成。3、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培养的能力。现有的行为规范教育有不少过死的要求与形式主义的做法不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不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开展教育是有害的。对学生的发展起负面影响和作用。因此学校行为规范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主动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适应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行为规范才会真正有实效。4、行为规范要有训练指导,有具体要求,有检查评价。10、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是基础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稳定的基础德育教育,才能形成学生稳定的道德价值观、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成为学生稳定的道德品质

15、。基础道德品质的养成,必须注重学校教育和社会的配合。、没有指导的实践不可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在培养习惯时,必须对学生作具体的指导。在指导学生的行为中,结合本校、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规范提出的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分场合逐步提出,一一落实。教师在学校、家长在家里作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如此经过多次的重复长时间练习,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阶段: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模式在强化训练中,寓“良好的行为规范”迁移于各科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堂常规竞赛”等,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严格的督促和训练。同时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进

16、行评定,进行反馈激励,学生的良好习惯也随之而得到巩固并向更高层次发展。六、本课题研究的阶段安排:六、本课题研究的阶段安排:本课题研究时间为 3 年(2007.22009.12)课题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按照年度进行。第一阶段为课题的启动阶段,时间初步定在 2007 学年度,主要工作包括课题方案的设计、研究梯队的组建、组织和管理机构的建立、有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有关人员的培训等、编写关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设计。11第二阶段为课题的实施和实验阶段,时间安排为 2008 学度年,主要工作是根据年级全面开展课题研究,进行具体实验,进行个案追踪与访谈、理论研讨、指导与培训,推广成功经验等等。第三阶段为课题的验收和总结,时间预计在 2009 年,主要工作是验收课题,总结和评定实验成果,发布研究报告,推广科研成果等。七、本课题研究经费:七、本课题研究经费:办公经费:2007 年2009 年总计投入 3100.00 元。建设经费:2007 年2009 年总计投入 4100.00 元。其它: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