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经验借鉴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7997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经验借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常州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经验借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常州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经验借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常州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经验借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常州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经验借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州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经验借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经验借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州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经验借鉴常州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经验借鉴近年来,我们把社区巾帼志愿服务作为开展社区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实际举措,重心前移,落脚基层,充分发掘蕴藏在广大妇女中的志愿服务潜力,打造“百姓身边的”巾帼志愿服务品牌。一、举措及成效1、依托组织网络,初步形成四级管理体系。 。2005 年市妇联成立巾帼志愿者总队,并以各辖市(区)妇联、各团体会员为单位成立分队,街道妇联承上启下,社区妇联深入家庭,根据居民的性别、行业、技能特点分类造册,开展巾帼志愿者社会化招募、登记工作。目前,我市已有各类社区巾帼志愿者队伍 1870 支,总人数 5 万余人,占全市社区志愿者的

2、 61.7。其中,227 个社区制定巾帼志愿者队伍相关管理办法;1/5 的社区对巾帼志愿者的基本情况、主要特长、服务时间、服务项目等登记造册,实行科学管理,初步形成了市、区(辖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居)四级网络的志愿者管理体系。2、紧扣发展大局,重点打造特色服务队伍。把巾帼志愿服务理念贯穿到创新创业、和谐创建、依法维权等各个方面,在社区成立了社会治安、文艺宣传、敬老托幼、科技培训、爱心帮扶等多支队伍,并依托 “妇女环境家园”主题活动、家庭文化健身节、社区邻里节、“十佳母亲”、社区家庭美德讲堂等活动不断发展壮大。根据各小区不同,因地制宜、突出所长:如城市老旧小区居民参与意识强烈,发挥女性带

3、头人作用,扶持建立了凤娟工作站、夏戈工作室等一批高质量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城市新建小区年轻人多、文化素质高,则发挥现代网络功能,通过QQ 群、论坛等载体为志愿者交流沟通建立网上绿色通道。3、拓宽招募视野,逐步优化队伍结构。 。在依托社区阵地,动员退休人员、家庭妇女、社区女党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的基础上,主动吸纳各界社会人士,充实骨干成员力量:一是性别构成由单一女性向女性为主、同时吸收热心男性的方向发展。二是依托时间银行、道德积分卡等形式,实现社区巾帼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良性互动。接受志愿服务的弱势群众自发加入志愿者队伍,为其他人提供服务。三是凝聚了一批高素质、高层次专业志愿者,通过百名女律师牵手基

4、层巾帼维权站,家教专家结对社区等形式,有效提升了社区巾帼志愿行动的服务水平。4、实践联动理念,积极探索社会化运作模式。一是依托全覆盖的“妇女儿童之家”,推动志愿者队伍咨询进社区、活动进社区、服务进社区,如 2010 年,以法官、检察官、律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高校老师为主体力量,组织 12 支各具特色和专业的巾帼品牌志愿服务队高质量服务社区居民;二是牵线各“巾帼文明岗”、各党政机关妇委会与社区结对共建,使各条线、各行业的专业服务力量渗透到最基层;三是主动联系高校社会工作专家,邀请她们加入到调查、研讨队伍中来,为形成“妇工社工巾帼志愿者”优势互补、合作共进、协同配合、深度互动的工作格局

5、提供理论支撑。经过不断的尝试努力,一支支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社区巾帼志愿者队伍逐步走上规范化、长效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她们是邻里和睦的“润滑剂”、民主自治的“助推器”、文明创建的“主力军”;同样也是妇联组织发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成果体现。二、困难与不足一是人员结构不平衡。 。60 岁以上的退休女性占 60%以上,队伍平均年龄偏大;在职人员占 30左右,岗下的多,岗上的少;参加过志愿服务相关培训的占 12%,年龄、知识、技术、资源等方面有局限。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 。农村社区和拆迁安置社区的巾帼志愿者队伍活动形式单一,巾帼志愿者队伍及志愿者数量偏少。三是管理体制不完善。从全市来看,尚未形成统

6、一互通、与时俱进的管理制度,一些社区巾帼志愿者队伍管理仍显松散。四是活动经费短缺。 。活动资金主要来源于社区支持和志愿者自筹,而街道、社区财政支持少,无法满足经费需求,志愿活动常常捉襟见肘。三、下一步做法1、建章立制,规范化管理社区巾帼志愿服务。在制定常州市巾帼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社区巾帼志愿服务行动细则,对社区巾帼志愿者的招募注册、社会定位、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学习培训、考核激励等作出明确界定,建立健全活动台帐,并推广全国统一的巾帼志愿服务标识。把社区巾帼志愿服务和“妇女儿童之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规范管理,使“妇女儿童之家”成为凝聚社区巾帼志愿者和服务队、规范

7、社区巾帼志愿服务行为的阵地,成为社区巾帼志愿者学习与培训、分享与互助的家园,使社区巾帼志愿者成为“家”建设的活跃元素。2、创新形式,多样化打造巾帼志愿服务品牌。一是根据“需求+可能”原则,推动各社区创建、完善巾帼科技培训服务队、文化宣传队、空巢老人陪护队等志愿者队伍,因地制宜,推行一社区一品牌。二是案例推广。试点建立巾帼服务自助超市(志愿者“予我所能”、居民“取我所需”)、时间储蓄卡、互利换工等适应现代居民需求,体现人文关怀的志愿服务模式,推动巾帼志愿服务的自我运转、自我管理。三是主题引领。根据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及妇联重点工作,开展“单亲母亲一对一帮扶”、“贫困儿童结对帮扶”、孤老困残人员陪护疏

8、导、群众文体展演等主题巾帼志愿服务活动。3、分类培训,立体化培育社区巾帼志愿服务人力。 。按照“妇工+社工+巾帼志愿者”格局,对社区妇联干部,加大指导、培训和考核力度,使其具备担当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者、管理者和监督者的能力。对社区巾帼志愿者,通过以会代训、骨干培训、学习分享交流小组及网络、电视、社区橱窗、报刊宣传等形式普及巾帼志愿服务要求、服务技能、风险及安全等知识。对社会工作者,借助高等院校的人才资源,成立“女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合作平台与推广模式”,让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老师和学生参与社区工作实务,传播专业社工知识。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每年拨付一定经费,支持她们参加专业社工学习。4、宣传引导

9、,社会化营造志愿服务参与氛围。 。一一是是舆舆论论引引导导。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等媒体宣传,创作感人的文艺作品,开展多彩的文化活动,广泛普及志愿理念。二二是是典典型型激激励励。建立优秀巾帼志愿者素材库,评选优秀巾帼志愿服务集体和个人,推动优秀巾帼志愿者走上“社区道德讲堂”带动群众。三三是是活活动动倡倡导导。抓住“三八”妇女节、国际志愿者日、创建文明城市等契机,围绕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等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激发广大妇女的参与热情。5、广聚资源,多元化建立志愿服务社会支持和保障体系。 。一方面把巾帼志愿服务融入“数字社区”建设,建立以社区公益实践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巾帼志愿者管理系统、巾帼志愿者指挥协调系统、巾帼志愿者沟通互动平台等为主体的综合信息支持平台。另一方面通过企业赞助、社会募集,努力形成“财政拨款+基金资助+社会赞助”的可持续保障体系。推动各级政府将志愿服务活动经费纳入本级经费预算,联系各种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和非营利性社会团体,鼓励各“巾帼文明岗”、党政机关妇委会等利用行业优势开展活动,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社区巾帼志愿服务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深感只有扎根基层,紧紧围绕妇女群众的实际需求,稳步推进并打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常州本土特色的服务品牌,才能在社区建设中找到妇联的服务空间,才能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