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写于行,让学生走进活动(赖翠花)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7986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寓写于行,让学生走进活动(赖翠花)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寓写于行,让学生走进活动(赖翠花)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寓写于行,让学生走进活动(赖翠花)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寓写于行,让学生走进活动(赖翠花)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寓写于行,让学生走进活动(赖翠花)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寓写于行,让学生走进活动(赖翠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寓写于行,让学生走进活动(赖翠花)(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寓写于行,让学生走进实践寓写于行,让学生走进实践容桂上佳市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 赖翠花 摘要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写作来促进学生实施实践活动,通过写作来促进学生研究,通过写作来促进革新与创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为强化实践而作,为探究而作,为实用而作,把作文当成实践的工具,当成活动的桥梁,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关键词关键词: 寓写于行 实施实践 实践工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中的一类新型课程,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也不是教师可在课堂上教的课程,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课堂,通过学生自

2、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实践。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刚开始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让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学习小组去研究,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确定的主题,并通过课堂交流反馈他们的研究成果。但是后来,我发现,自觉的同学乐于去完成工作,而不自觉的学生则有“形式“而无结果,未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这绝对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预期目标。静心反思,这是由于我没有起到监督、指导作用而造成的。如果没有没有有效的监督方式,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 。通过几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我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和作文有着

3、密切的关系。每个主题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语言文字的记录,也可以把实践过程写成各种体裁的作文。如参观的实践活动可以写参观记;宣传或展示创意设计类的活动,可设计宣传语、广告语;需要训练学生创造力,能写成想象文;需要学生关注社会的实践活动,写成倡议书;需要采访、访问的实践活动,写记录或采访稿;还可以写说明书、观察日记、写故事。训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写调查、研究报告。各类作文都能从单元主题找到写作材料。这发现给了我灵感即通过写作来促进学生实施实践活动,通过写作来促进学生研究,通过写作来促进革新与创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就是把学生生活和作文相结合,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为强化实践而作,为探究而

4、作,为实用而作,把作文当成实践的工具,当成活动的桥梁,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如果学生不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就无法完成作文。根据这个特征,开展每一个主题活动,按所涉及到实践活动内容,写成不同的体裁的作文,让“作品”成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活动成果的见证,无形中监督学生自觉完成实践的任务。具体中如何操作呢?下面浅谈本人在小学高年段的教学中,寓写于行,让学生走进实践,的一些比较典型的做法。一、寓写于行,让学生乐于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要革新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境中活动的时间

5、和空间付诸于行动,运用课堂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实践活动的要旨。如生活的规则 、 今天我当家 、 水果拼盘的制作 、 成长与网吧这类型主题内容,跟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 ”只要有家长的帮助,就能实施个人的实践活动,再把亲身实践经历写成作文,就能寓写于行,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如开展今天我当家的实践活动主题:首先我指导学生通过访问父母,了解家庭一个月的总收入;其次是记录一个月家里的所有支出的总费用(包括水电费、膳食费、交通费、子女教育费、书报费以及买衣服、看电影等) ;接着让学生跟父母商量一下,利用双休日,让自己当一天家,做一天主人(学习家庭生活常识,锻炼独立生活能力)

6、;最后让学生计算好当天的开支,购买当日必用的东西(菜、水果、日常用品) ,做家务(擦窗、拖地、煮菜、洗衣服等)。由于有了作文任务,学生回家后利用双休日纷纷买菜烧菜,打扫屋子,洗衣等等忙得不亦乐乎,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尝到了生活的乐趣。叶心仪同学在文章中写到:今天我当家的第二件事就是炒菜。妈妈交给了我一个任务,就是番茄炒蛋。我心想:嗤!小菜一碟,那么容易做的菜,就让我大显身手吧。我在冰箱拿出两个西红柿和两个鸡蛋。切菜的那一步骤是不能少的,说起容易,做起难。我拿起菜刀感到很笨重,手好像不听使唤。我把西红柿放在占板上,使劲砍。 “咚,咚,咚,咚” ,声音非常大声。定睛一看,西红柿完好无损,占板

7、留下一条条痕。杀鸡不必用牛刀,我用力过猛了,还没有切着。我再次对准西红柿,用力切下去,再切,结果西红柿变成一块大,一块小。虽然不好看,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的老师布置学生把活动过程、收获、感受,整理成作文材料,完成一篇今天我当家记叙文。每个学生果然乐于当家作主的实践,并写出一篇篇亲身实践记叙文,真正实现寓写于行。老师为学生指导实施的写与做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快感 。二、寓写于行,让学生尝试小记者的角色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常要充当记者的角色,通过采访了解事物的本质。为了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成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小公民,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得到社会中采访相关人员。如

8、手机的变化 ,需要采访长辈、亲人、或从事电信工作人员,了解手机的变化。 茶与生活 ,要了解茶的名称、种类、价钱、特点、销量等,就要走进市场、商铺,采访茶叶老板;岭南佳果要了解荔枝的种类、生成特点、作用,就要到荔枝园,采访果园场主;我和鸟类做朋友 ,为了掌握社会人群对保护鸟的意识和行为,必须采访各个年龄段和不同职业人士,了解他们是否爱鸟、捕鸟、吃鸟、保护鸟的态度和行为。学生就能根据采访了解到信息,给政府环保部门写一份“人类和鸟类是朋友”的倡议书,倡导全社会保护鸟儿,与鸟做朋友,保护大自然。要监督每个小组完成采访任务,只要布置学生上交采访记录或报道,才能让所有的小组成员去实践。下面是我任教班级,开

9、展手机的变化 ,其中一小组记录的采访稿:郝琛采访他爸爸的记录:郝琛采访他爸爸的记录:郝琛:郝琛:你知道 80 年代有那些手机吗?爸爸:爸爸:手机不是 90 年代才有的吗?80 年代只有大哥大。郝琛:郝琛:你知道大哥大是什么样子的吗?爸爸:爸爸:我没有看过,只听说很笨重,身上穿着黑皮袄,像块砖头,顶上冒出一条天线。郝琛:郝琛:价格贵吗?爸爸:爸爸:听说要两万元呢?郝琛:郝琛:90 年代,那些品牌的手机较流行?爸爸:爸爸:在我的记忆中,应该是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索爱这些有名品牌。郝琛:郝琛:这些品牌的手机比起大哥大,有什么改进?爸爸:爸爸:跟大哥大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身体小巧了,体重也轻多

10、了,色彩丰富了。款式有平面的、也有翻盖的。短短的十来年,就有了很大的改进。郝琛:郝琛:90 年代的手机有那些功能?爸爸:爸爸:当然没有现在的手机功能多,不过也可以发信息、做闹钟、当计算器。 郝琛:郝琛:价格哪?爸爸:爸爸:一般在 250010000 元左右。郝琛:郝琛:现在的手机琳琅满目,让你买手机,你会选哪种牌子的?爸爸:爸爸:那当然是诺基亚啦。郝琛:郝琛:诺基亚有什么优点吗?爸爸:爸爸:诺基亚是名牌,款式多;即实用,价格也实惠;功能还多,质量好,电池特别耐用。郝琛:郝琛:诺基亚发展到现在,产品不断地替代,你知道目前最新的款式吗啊?爸爸:爸爸:目前比较流行的有 6170、6670、7270

11、三款,特别是 7270 的外形具有复古典雅的风格,很受欢迎。郝琛:郝琛:新款的诺基亚有哪些独特的功能?爸爸:爸爸:这些款式的屏幕都是彩屏的,具有视频拍摄、音频播放的娱乐功能,还有数据功能和商务功能。郝琛:郝琛:爸爸,你不愧是个诺基亚的手机通。通过小组要完成写采访记录或采访报道的任务,学生就要到社会中亲身体验一系列实践活动,获得了真实的感受。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提高了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口语交际能力,也了解到了手机的变化,掌握了很多有关手机的常识。三、寓写于行,让学生小组合作的设想在现实中着陆重视写与做的碰撞,让小学生亲历活动情景,体验活动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认识,提升观念,发展能力。

12、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并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及时做好记录,撰写调查报告。只要让学生把活动过程中变成“文字”成果展示,学生就会实实在在“做”起来,获得实际的感受和认识。只要学生记录要他实际去做,效果完全不一样?茶与生活 、 家乡的特产 、 桥 、 手机变化等的主题活动中,由于活动涉及活动面广、工作量多、难度大,学生必须组成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在教师指导下走出课堂,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去。比如开展手机变化的主题活动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在一个真实、开放的情景中了解到知识,提高活动能力。我先激发学生设计好小组的活动方案,再指导学生分工合作,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然后走到社区、街头,开

13、展调查、访问、参观、考察等、制作手抄报的活动,获取知识和材料,最后小组成员按自己承担的任务,分合作撰写一份调查报告,通过成果展示课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以下是我任教学生并撰写手机的变化调查报告:手机的变化手机的变化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容桂上佳市小学 五年(3)班【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手机的变化【调查成员调查成员】沈健强、郝琛、程智豪、黄永兴、张巧新【指导老师指导老师】赖翠花【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根据我校构建自主探究模式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学习单元手机变化的主题内容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课堂,在一个真实、开放的情景中了解到,现在的手机已走进入

14、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的。当学生对手机有了兴趣后,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探究手机的变化。学生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走到社区、街头,开展调查、访问、参观、考察等活动,从而得知不同的年代,手机的品牌、型号、款式、价格及购买的人群都有很大的变化,从而感受的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研究目的研究目的】1、了解到手机这通信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掌握手机的有关知识,感受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2、探究手机的变化活动中,提高自己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制作表格的能力。3、在调查和访问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及社会交往能力,获得书本上不能获得的真

15、实体验、经验和感悟。4、制作有关手机变化和常识的手抄报过程中,提高学生设计、绘画、书法的综合能力。【研究方法研究方法】1、访谈法采访长辈、亲人或有关从事电信工作人员,了解手机品牌、型号、款式、价格等的变化。2、观察、问卷法组员利用双休日到手机专卖店细心考察,认真做好记录;派发问卷来了解实况。3、整理资料把采访、调查得到信息、数据,进行归类、汇总,制作成统计表。4、制作手抄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把找到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分类,并制作一份有关手机变化及有关常识的手抄报。【研究过程研究过程】(略)总之,把行动变成写作材料 ,把“写”与“动”统一,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写”与“动”的统一中,将学生个人制定的活动实践计划,通过写作督促学生当家实践行动。这样既开启了学生的心智,又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