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刑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7959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刑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刑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刑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刑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刑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刑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刑法刑法一、刑法概述一、刑法概述1、刑法概念:以国家的名义颁布、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法方法 2、刑法的任务: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3、幸福的基本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刑罪之法定和刑之法定 A 排斥习惯法 B 排斥绝对不定期刑 C 禁止有罪类推 D 禁止溯及既往相对不定期刑量刑区间 3 年以下6 个月3 年实现法的灵活性 (2)平等适用刑法的原则 (3)罪刑相当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刑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2 2、犯罪及犯罪构成犯罪及犯罪构成1、犯罪的概念 2、犯罪的特征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最本质、最具有决定意

2、义的特征。 (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既具有应受惩罚性。 3、犯罪构成 (1)概念: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主观要 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客观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主管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4、犯罪客体 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分子所侵犯的社会主义关系。 5、犯罪客观方面 构成犯罪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 关系、犯罪特定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等。 6、犯罪主体 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单位: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

3、人:最基本的,最具有普遍意义的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 行为的能力。 自然人分: 无刑事责任能力人:14 周岁以下 精神病患者 限制刑事刑事责任能力人:1416 周岁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16 周岁以上7、犯罪主管观方面 犯罪主体对自己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活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 犯罪的就是故意犯罪。 前提:明知故犯 类型:希望直接故意放任间接故意 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 经 预

4、见去轻信能够避免,因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就是过失犯罪。前提:有预见的义务类型: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3 3、排除犯罪的事由排除犯罪的事由1、承诺行为 2、自助行为 3、职务行为 4、正当防卫 (1)概念 为了使国家、集体、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而对不法侵害人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 不法侵害:犯罪行为和一般的违法行为,必须具有攻击性和紧迫性 (2)构成要件相反情形 A、必须有现实的不法侵害存在假象防卫 B、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事前防卫、事后防卫 C、防卫目的必须正当挑拨防卫、互殴 D、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身 E、不能超过明显必要的限度防卫过当以能够制

5、止不法侵害的继续进行为限无过当防卫(特殊防卫):当不法侵害人正在实施、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 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时,实施防卫行为致使不法侵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不负刑 事责任。 5、紧急避险 (1)概念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 不得已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正在发生的危险:人为的危险和自然的危险 (2)构成要件 A、必须有现实的危险存在假象避险 B、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 C、避险的目的必须正当 D、必须是不损害某种合法权益就无法避免的危险 E、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避险过当4 4、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1、概

6、念 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出现结局所呈现的状态,即犯罪预备、犯罪 未遂、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 2、特征 (1)犯罪过程中的状态 (2)不是暂时性的停顿,而是结局性的终止 (3)同一犯罪行为,只有一种犯罪形态 (4)只会出现于直接故意犯罪当中 3、犯罪预备 (1)概念: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 手实施犯罪的情形。 (2)特征 A、主观上是为了犯罪 B、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的行为 C、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D、未能着手实行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3)刑事责任 可以比照既遂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犯罪未遂 (1)概念 已经着手

7、实行犯罪,但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就是犯罪未遂 (2)特征 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B、犯罪未能得逞 C、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3)类型 A、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B、能犯的未遂和不能犯的未遂 (4)刑事责任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犯罪中止 (1)概念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就是犯罪中止。 (2)特征 A、中止的自动性 B、中止的客观性 C、中止的有效性 (3)刑事责任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6、犯罪既遂 是指故意实施的犯罪行为具备了特点犯罪构成的全

8、部要件所呈现出来的停止状态。5 5、共同犯罪共同犯罪1、概念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2、构成要件 A、犯罪客体:与单独犯罪相同 B、犯罪客观方面: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C、犯罪主管方面: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D、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至少两人以上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3、共同犯罪的犯罪形态 一个共犯人的行为导致犯罪既遂,所有共犯人均成立犯罪既遂 4、共同犯罪与身份犯 5、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 (1)主犯 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进行处罚 一般主犯:按照组织、参与的全部罪行进行处罚 (2)从犯: 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

9、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3)胁从犯: 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教唆犯: 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处罚6 6、刑罚和刑罚的具体适用制度刑罚和刑罚的具体适用制度1、刑罚的概念 是指国家为了惩罚犯罪,由人民法院对犯罪人适用的一种强制手段 2、刑罚的种类 (1)主刑(只能单独适用) A、管制,是指对犯罪人不实行关押,而放在社会上由公安机关依靠群众监督改造的一种 刑罚方法。3 个月2 年,数罪并罚不超过 3 年。 B、拘役,是指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的一种刑罚方式。1 个月以上 6 个月以下,数罪 并罚不

10、超过 1 年 C、有期徒刑,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强制进行劳动改造的一种刑法 方法。6 个月以上 15 年以下,数罪并罚总和刑期在 35 年以下的,不超过 20 年,总和刑期 在 35 年以上的,不超过 25 年。 D、无期徒刑,是指终身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的一种刑罚方法 E、死刑,是指剥夺犯罪人生命的一种刑罚方法,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2)附加刑 A、罚金,是指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金钱的刑罚方法 B、没收财产是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强制无偿收归国有的一种刑 法方法 C、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的一种刑罚方法 D、驱逐出境,是指将外国人强制驱逐出中国国境的一种刑罚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