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7946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市加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市加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市加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市加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市加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市加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市加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我市加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显著2010 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工作部署,着力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力推动我市“菜篮子”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据统计,2011 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为 315 万亩,总产量 83491 万吨,产值 9544 亿元。其中,各类温棚2253 万座、面积 3409 万亩、产量 14435 万吨,产值294 亿元;三樱椒面积 45.32 万亩、干椒总产量 44.29 万吨;食用菌产量 23.07

2、 万吨,产值 1701 亿元。发展水产养殖水面 165 万亩,总产量 8 万吨,比上年增加 05 万吨。 肉类总产量 62 万吨,禽蛋产量 36 万吨,奶类产量 33 万吨,分别增长 33、46、85。一、政府主导,强力推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为引导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健康发展,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市政府下发了进一步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商政201078 号)。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由市农业局牵头,市畜牧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部门参加,按照各自职责分工2齐抓共管,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3、,同时,把此项工作列入县(市、区)长负责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二、加大投入,强力支持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市财政每年都安排种植小区和养殖小区以奖代补资金向“菜篮子”工程倾斜。县(市、区)级财政每年也都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用于了“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补贴,扶持发展蔬菜集约化育苗和“菜篮子”良种繁育基地,新型日光温室新建、改造贷款贴息等等,对每新增 1 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和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奖励 10 万元。市政府已将“菜篮子”工程工作经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和人员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了我市“菜篮子”工程工作的

4、正常开展。三、产业提升,强力支撑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从 2010 年开始,在全市组织开展了 100 个现代农业种植小区和 500 个规模化养殖小区提升行动,提出坚持“大基地、大市场、大产业”的战略思路,着力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产业基地规模化、种养设施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和市场信息化,使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一是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在种植小区建设基础上要建设 23 个万亩蔬菜示范区、35个千亩设施蔬菜示范方,着力形成一批质量过硬、特色突出、3有市场竞争力的蔬菜品牌,带动全市蔬菜生产,实现温室、大中小棚、地膜、露地菜合理搭配、协调发展,确保周年

5、正常生产、季节均衡供应,提高蔬菜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标准示范园活动,2011 年,我市新培育认定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7 个,其中新培育认定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5 个(宁陵县酥梨、虞城县苹果 2 个果树基地;宁陵、柘城、睢阳区各 1 个蔬菜基地),省级 2 个(梁园区水池铺辣椒、睢县路楼蔬菜基地 ),截止至 2011 年底,全市累计认定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5 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18 个。四是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重点培育蔬菜产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生产,与基地、农户建立紧密的链接关系。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

6、“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基地、一头连企业、一头连农户”的优势,引导和支持蔬菜基地农户成立各种类型的蔬菜专业合作社,使其承担起对广大菜农的科技培训、信息服务、技术指导、标准化生产、市场营销等职责,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四、注重流通,强力促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推广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模式,支持引导大型零售流通企业和学校、酒店等最终用户与产地生产合作社、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等直接对接,促进“菜篮子”产品和销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加快产销无缝对接销售网点建设,力争通过 354年,无缝对接销售网点覆盖市区,并逐步延伸到县城及中心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为农产品销售搭建平台,积极推进产

7、销对接。落实和完善“绿色通道”政策,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实行“不扣车、不罚款、不卸载”,确保运输畅通。 五、质量为天,强力保障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切实提高政府检测机构服务水平。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规模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质检站,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必须配备与交易量、交易品种相适应的检测仪器和检测人员,对所有入场交易的农产品进行严格抽检。鼓励生产者、经营者开展自律性质量检测,形成有效的质量自控体系。加强农产品质检信息网络建设,尽快实现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与各大批发市场、超市和县(市、区)的联网,以及市畜产品检测中心与全市所有奶站的视频监控联网,实现实时、高效、科学管控。逐步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追溯、召回、退市四项制度,落实各级政府领导、职能部门监管、市场单位主体三种责任,突出抓好源头监管和市场准入两个关键环节,切实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2011年我市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7个, “三品”认证25个。目前,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37个,面积256万亩;无公害产品119个,年产量100万吨;绿色食品16个,年产量13万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