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棻兄妹诗赋风格比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7940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左棻兄妹诗赋风格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左棻兄妹诗赋风格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左棻兄妹诗赋风格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左棻兄妹诗赋风格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左棻兄妹诗赋风格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左棻兄妹诗赋风格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棻兄妹诗赋风格比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左思、左棻兄妹诗赋风格比较左思、左棻兄妹诗赋风格比较摘摘 要:要: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兄妹同为著名文学家的很少见,左思与左 棻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然而往往学术研究的目光都在其兄左思的身上,研究 兄妹二人文学创作的文章和论文相对比较缺乏,所以本文主要以兄妹文学比较 研究这一新的视角,通过对左思与左棻生活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文学作品、 题材内容和人生态度的分析,研究兄妹二人文学创作的异同之处,从而进一步 理解兄妹二人的作品内容和思想意识,概括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他们的文学成 就。关键词:关键词:左思;左棻;诗赋风格;比较引引 言言左思,字太冲,他的妹妹左棻(史传等皆作“左芬”,但应以左棻墓志所载的

2、“左棻”为准),字兰芝,齐国临淄人,也就是今天山东临淄县人。左思和妹妹左棻生于何年,史书中都无所记载,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兄妹二人皆为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对魏晋文学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左思、左棻兄妹都是相当杰出的的文学家,刘勰评价左思曰:“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高度地肯定了左思的文学才华。南朝梁的钟嵘也评曰:“晋记室左思,其源出于公幹。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虽野与陆机,而深于潘岳。”他认为左思是一个有风骨的诗人,他的文辞不仅写得典雅,而且还蕴含了颇多的感慨。诗品更是将左思列为上品,称左思是文章的中兴人物。左思的诗赋成就很高,尤其是他的诗歌被后世誉为“左

3、思风力”,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棻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她的名气只稍逊于哥哥左思,虽然相貌丑陋,但却因为出众的才华被西晋武帝司马炎纳入宫中,封为贵嫔。清代史梦兰的全史宫词中就有说道:“一赋离思卓不群,朝朝珥笔制奇文。五千纳尽吴宫妾,独为怜才重左芬。”谢无量在中国妇女文学史中论及左棻时也说:“左棻词赋诸体,无不擅长,为晋代妇女之冠。”由此可看出左棻的才情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颇高的。虽然左思和左棻虽均为大诗人,但每每被谈及时,却很少相提并论,往往都是关注、赞扬哥哥左思居多,左棻几乎湮没无闻。所以历来与左思相关的文章以及选取左思作为研究对象的期刊论文相当之多,而研究左棻的文章和专著,

4、却十分稀少,以左棻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仅有山东大学董洪莲的左棻研究一篇,期刊文章也只有十来篇,将兄妹二人进行比较研究的就更少了。1962 年陆侃如先生在大众日报上发表文章左思与左棻分析其作品和关系,但更多的笔墨还是在左思身上。1999 年 10 月传武先生的左思左棻研究这部专著的出现,才比较系统的对左思和左棻兄妹进行了研究。左思左棻研究一书主要对左思、左棻的行年、作品、家世、生平等进行考辨,对其文学作品进行品评,文学地位和业绩进行评述,是一种整体的研究。2004 年,郑训佐、张晨所著的左思与左棻,在徐传武先生著作的基础上,对兄妹二人的生平、诗歌及辞赋进行了研究。这些文章著作虽说是在研究左思与左

5、棻兄妹,但更多的还是对他们进行分开的研究和论述,并没有将其进行比较研究,因此笔者选取兄妹文学比较这样一个新的视角,除了另辟蹊径、给人以新鲜感之外,还因为在观察左氏兄妹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赋创作特点和风格时,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些颇有意味的异同之处,希望通过兄妹文学比较这个新的视角,来研究这些异同的具体表现,从而进一步理解兄妹二人的作品内容,概括他们的文学成就。史学批评家章学诚说过“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文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也就是说我们研究或者评价一个人时要做到“知人论世”,作者的身份地位、生平事迹与他的创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想要正确的把握和理解文学作品

6、,就必须要了解作者身份、地位、身世、经历、性格、思想等。所以笔者首先对左思和左棻的生平进行简单的介绍。晋书左思传载:“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其先齐之公族有左右公子,因为氏焉。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左思的祖先原本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世家大族,并且家族世世代代都有深厚的儒学根底,左思的父亲名叫左熹,字彦雍,到他父亲这一代时,左氏家族已经衰落,沦为寒门了。左熹是一名官卑位低的小吏,掌管的也只是些文书工作,他的妻子去世得早,只为他留下了一双儿女,左思和左棻。左熹“长于笔札”,颇具文学修养,并且也悉心的教导着他的一双儿女。当左思“学钟、胡书及鼓琴”并不成时,左熹为了激励他,便对友

7、人说“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左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博览名文,遍阅百家”,为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左思辞藻十分壮丽,他闲居在家时,用了一年时间写成了齐都赋,令自己小有名气。搬家到京师后,他潜心写作了十年,终于完成三都赋,“于是豪富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左思的人生历程也可谓是曲折复杂,他才华出众,虽有追求功名之心,渴望建功立业,但却受门阀制度的阻碍,再加上自己又“貌寝”、“口讷”,内心十分自卑,越是自卑便表现的越是自傲,导致仕途坎坷,使得他由济世而愤世,对门阀制度大加批判。左思到晚年时,一方面摄于政治的腥风血雨,一方面又受到玄学思潮的影响,开始走向归隐,寻求

8、个人的心灵自由。左思的妹妹左棻字兰芝,是西晋时期最为著名的才女,在父兄的熏陶下也极有文采,与哥哥左思一样,左棻也尤其擅长诗赋。泰始八年,左棻因其出众的文学才华被晋武帝司马炎下诏纳为“修仪”。左棻虽被纳入后宫为妃嫔,但却并不幸福,甚至可以说是这个大才女人生悲剧的开始。晋书后妃传记载:“帝重芬辞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由此可见,左棻虽为贵嫔,但却更像一位宫廷的御用文人,不是妻子,更像是一件物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本为花季少女却得不到丈夫一点点的爱。左棻“姿陋无宠”,又“体羸多患”,所以长年幽居深宫,只能隔着厚厚的宫墙思念着近在宫外却又远的不能相见的父兄,每天只能靠着回忆童年时与父兄相处的快

9、乐时光而过活。终于,在西晋王朝即将坍塌之际,一代才女左棻病死宫中,静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左氏兄妹在诗赋创作上都有着很高的造诣和成就,但是由于历史的湮没,他们的作品都散佚的十分严重,幸好还存有一些“精品”未遭损毁,得以流传下来,虽然数量非常有限,但却足以让世人看到他们深厚的文学底蕴以及精美的文学作品。一、一、 诗歌风格之比较诗歌风格之比较首先,从诗歌的数量上看,众所周知,左思是西晋极具影响力的著名大诗人,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貌在文坛上享有着崇高的声誉。左思现存诗作有:咏史八首、杂诗一首和招隐诗两首,皆收于萧统的昭明文选中,再加上收录在玉台新咏中的娇女诗和文馆词林中的悼离赠妹诗二首,共计十四

10、首。其妹左棻在诗歌创作上也是颇有造诣的,奈何留存下来的诗作太少,现如今虽仅存有五言感离诗和四言啄木诗两首,但却都是上乘之作,也是极具艺术价值的。从诗歌的形式上看,左思和左棻的诗均采用四言体或五言体。而从诗歌的内容上看,左思的诗歌题材广泛,不仅有咏史诗、招隐诗,还有描写儿童天真烂漫的娇女诗。而左棻的诗歌因仅存两首,一首为宫怨诗,另一首为咏物诗,所以不能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只能从现存的作品入手进行比较。西晋诗风绮糜繁缛,追求辞藻的华美和对偶的工整,文字精雕细琢、堆砌成风,呈现出一种铺陈华彩之貌,而左氏兄妹的诗作,无疑是西晋文坛上的一股清风,他们的作品往往都是直接抒发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质朴自然,情感

11、真挚,无雕琢之痕迹,无矫揉造作之情,自然天成,朴实无华。左思的咏史八首开创“名为咏史,实为咏怀”之先河,以铿锵有力的笔触抒发出自己对现世不公的愤慨,诗风慷慨,卓尔不群,咏史其实也就是左思在咏自己的人生。其招隐诗二首也是古朴典雅,借写山水之景以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语言凝练简洁,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除此之外,与他其他诗作风格迥异的娇女诗,更是情感真挚,刻画传神,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将爱女娇憨淘气、天真烂漫的形象鲜明的描绘出来,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以其咏史其二为例: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

12、招。左思生活的时代是门阀制度极其森严的魏晋时期,社会贵贱贫富之分严格,并且当时取士并非采用唐宋比较公平的科举制度,而是九品中正的推举制度,那个时候能出仕做官,前途坦荡的必定是出身优异世家子弟,也是因此,被列为上品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出身寒门的,而列在下品中的也没有一个是出身世家大族的。前文我们有提到,左思祖上也算的上是世族,但是到了他这里已经家道中落,家族衰败了,所以他实际上也只是个寒门子弟。左思是一个才高八斗之人,他家世儒学,博览群书,知识面非常广,写诗作赋更是不在话下,还精通阴阳之术,他自己更是有着出仕为官,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但是奈何出身,他并没有施展之地,仕途坎坷,面对这种社会现象,左思发

13、出呐喊,痛斥其不公。生长在山涧底的松树,即使长得再茁壮茂盛,枝条百尺,世人依然是看不见的,而长在山顶的小苗,纵然它稀疏柔弱,但它的地位却很高,一眼望去便能看见,这其实就是这个社会的一种真实写照。世家子弟可以很轻易的就登上高位,而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却只能被埋没,做官卑位低的属官,受世族驱使,鞍前马后,永远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是的,地势使之然也,出身即决定命运,并且由来已非一朝了。金日磾和张汤子孙后代,凭借着他们祖先的基业便可以在朝廷中世代为高官,而以孝著称的冯唐,才华横溢,却由于不是世胄出身而终身没有得到重用。作者通过对举的手法,使诗歌在一起一伏、一张一弛之间产生一种气势和张力,借此来抒发出自己

14、对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痛恨和反抗。分析左思的诗句,我们不难发现,他没有刻意的去雕琢铺陈,但每一字却又都是那么简练精切,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经过千锤百炼。袁枚随园诗话:“诗宜朴不宜巧, 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 然必须浓后之淡。”用来评价左思的诗简直再合适不过了。左棻的诗歌与哥哥左思一样,同样是语言质朴,情真意切,文辞典雅,词采清丽。她的感离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撕心裂肺的痛苦,但我们却能从她自然朴素的一词一句间深深的感受到那种咫尺天涯,骨肉生离的痛苦,以及她对隔着宫闱想见却不能相见的亲人的深沉思念,这种毫无雕饰的伤悲比之辞藻华美凄切痛苦来的更加猛烈,更加让人心痛不已。还有她的啄木

15、诗,看似是一篇咏物诗,但实际上却是在写人,她以啄木鸟自喻,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和与世无争的品格,全诗天然无雕饰,清新自然,沈德潜先生也评价该诗说“学问语,无蒙腐气。”但是分析兄妹二人的诗歌作品,我们也可以发现二人的不同之处。哥哥左思的诗作,笔力雄健,风骨独具,充满着豪放与志气,是大气磅礴,情调昂扬的。如其咏史其一,“弱冠弄柔翰”,一个“弄”字,就将自己的才华表现的淋漓尽致,他说,自己在刚刚成年时就能将柔软的毛笔使用的宛转自如,“弄”,还带着一种玩耍的意味,引申而来就是,年纪轻轻就已经可以把文章写的得心应手了,颇有一种自命不凡的态度。不仅如此,他写论文的标准是贾谊的过秦论,作出的赋可以同司马相如的

16、子虚赋相媲美,他认为,自己虽不是战场上的战士,但却也是饱读兵书,能够“左眄”平定东吴,“右盼”平定雍、凉一带的边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志气是有多么宏大, 意气是有多么的豪迈,并且已经到了狂妄的地步。但左棻的诗却不同,她的诗歌没有其兄的豪迈壮阔和昂扬雄健,没有那种风骨和气势,左棻的诗更多如同她这个人一样,恬淡安适,与世无争,以她的啄木诗为例: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木,暮则巢宿。无干于人,惟志所欲。性清者荣,性浊者辱。左棻同她哥哥一样,相貌生得都不好看,换作是在别的朝代也就罢了,但他们却生活在一个崇尚风姿的时代,人们对外表的美丽也极为注重,外在的美貌在魏晋时期成了一种特殊的财富。潘安出行时,连老婆婆都会因他的美貌而往他的车上丢满鲜美的水果,但是左思出行时,人们却因为他的丑陋而唾弃他,所以我们从左思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因自卑而生的自傲。但左棻却不一样,她因才情入宫,在佳丽三千的后宫之中,左棻却没有丝毫的自卑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