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案修改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7770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鹬蚌相争教案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鹬蚌相争教案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鹬蚌相争教案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鹬蚌相争教案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鹬蚌相争教案修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鹬蚌相争学习目标: 1. 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懂得互不相让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习作能力及动笔习惯。 学习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懂得互不相让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学习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意识,续编故事。 学具准备:优课课件 学习流程:一、 故事激趣,引入新课(一)历史故事引入。战国时期,有七个国家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在这七个国家当中秦国实力最强,因此秦王有吞并其他六国的野心。这时赵国与燕国发生点矛盾,赵王想要攻打燕国,燕王赶紧派大臣苏

2、代去劝说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阻止了战争的发生。大家知道是什么故事具有这么大的力量能阻止战争的发生呢? 苏代以一则寓言故事打消了赵王这个念头。这则寓言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二)出示图片,认识鹬和蚌。 1.出示鹬的图片。(1)板书:鹬。(2)指导学生观察图,看看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3)指名说鹬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鹬的嘴巴又尖又长)(4)师简介鹬的生活习性。2.出示蚌的图片。(1)指导观察,说说蚌有什么特点。 (蚌有坚硬的外壳儿)(2)板书:蚌。(三)揭示课题,猜想质疑。1.揭示课题,齐读。2.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鹬和蚌为什么会争吵?它们是怎样

3、争吵的?结果怎样了?)二、学习寓言的方法我们今天学的是文言文的寓言,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学好这则寓言呢?(1)读通顺- (2)解文意- (3)明寓理对,因为文言文的语言表达跟现在的白话文差别很大,所以要先读得清楚,意思也比较深奥,所以我们还要结合课文注释理清每个句子的意思,这就是解文意。那么对于寓言而言,故事本身不是目的,通过故事说明某个道理才是这个故事的目的所在。所以最后还要明寓理。现在我们就先来读一读这则寓言。三、读通顺 1.自读古文,勾画不认识或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交流;2. 请同学展示朗读,指名评议;3.读得好的同学领读;4、听课文朗读,全班齐读。三、解文意1、出示

4、要求,分组学习(a、和小组成员一起读流利全文;b、根据译文,理解古文中加点字的意思;c、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 5 句话的大意。)2、汇报交流四、明寓理。既然是寓言,明白寓意是至关重要的。从课题鹬蚌相争看,故事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情节的? “争” (1) “争”的原因:鹬啄蚌, 蚌夹鹬。 (大家这时要注意在这里面,谁是进攻者) (2) “争”的过程: 那么它们是怎样争的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 对,鹬知道蚌要喝水,如果蚌不张开双壳,只能期待下雨,一连两天不下雨,蚌就会被渴死,鹬是抓住了蚌的弱点了。 蚌是什么反应的?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 蚌也知道鹬挨上

5、两天,它也会饿死,也抓住了鹬的弱点。 他们可都抓住了对方的弱点,好比针尖对麦芒,双方针锋相对 ,互不相让,毫不示弱 有没有同学来来模仿一下怎么读这两句,找两位同学读一读鹬蚌相争的厉害劲儿。同学推荐两位灵牙利齿的同学来读一读这两句,语气要坚硬冲撞一些,读出气势汹汹,毫不退让的感觉。 同桌之间再读一读。 全班男女同学分角色读一读。(3) “争”的结果: 两者不肯相舍,渔翁得而并禽之。 鹬与蚌的争吵不休换来了什么结果? 对二者僵持不下,却被第三方渔翁轻而易举拣了个大便宜,对于鹬与蚌来说就叫两败俱伤啊。 (4)从两败俱伤的这个结果来看,你能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在这个故事中,受到教训的是谁?鹬与

6、蚌 它们都怎样做的?僵持不下,互不相让。 从它们所受到的这个教训,我们可不可以总结出如果发生矛盾冲突时应该怎么做更妥当呢? 告诉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相互谦让,化解矛盾冲突。否则第三方得利。 对,应该相互谦让,才能化解矛盾。那么我们再退一步设想一下,如果鹬与蚌不想两败俱伤,而且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了,你认为应该谁先做出退让呢? 蚌先退让 二者同时-诚信 还有没有第三种看法? (1)在这个故事中,鹬与蚌谁是进攻者,是谁最先导致了可能出现的两败俱伤? (2)当双方发生冲突僵持不下即将两败俱伤的时候,如果一方是强者,一方是弱者,你认为谁应先退让?为什么? 蚌是弱者,它若主动畅开双翼,无疑于送肉给鹬吃,而鹬

7、是强者,它的退让并不会导致蚌趁机将它消灭。答案只有一种,只有鹬先作出退让的姿态。 校园学生间的冲突,委曲求全只有一个结果:弱小的孩子可能屡屡成为出气包,但是强者可以从容的退让,因为他的撤退并不足以让弱者趁机将它消灭,强壮的孩子即使再谦虚也不可能成为弱小孩子的“出气包。 ” 五、揭示寓意。.小结:鹬和蚌就这样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最后都被渔夫捉住了,这就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板书:渔翁得利)2.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六、回归文本,总结升华1总结拓展:你们看,这就是寓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2.分组讨论:渔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3.续写故事。板书: 鹬蚌相争鹬 蚌 相争(互不相让)渔夫得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