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靠科技”方针,从一个以粮食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7270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入、靠科技”方针,从一个以粮食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投入、靠科技”方针,从一个以粮食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投入、靠科技”方针,从一个以粮食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投入、靠科技”方针,从一个以粮食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投入、靠科技”方针,从一个以粮食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投入、靠科技”方针,从一个以粮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入、靠科技”方针,从一个以粮食(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86 年起,贯彻 “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方针,从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 县逐步走向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主的农业强市(县) 。1998 年始,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高效益、高科技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并构筑多元化农业投入、数字化农业信息、高 新化农业技术推广、绿色化农产品安全、社会化农业防灾减灾等为农服务体系。20 世纪 90 年代末,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竹编之乡、中国木兰之乡、中国 果蔬之乡。 全市种植业原以粮、油、茶、桑为主,1997 年起花卉、苗木、竹笋业逐渐发展。1986 年种植业产值 35940 万元,2002 年 122226 万元,分别占农业总产值

2、的 63.8%和 63.99%。 养殖业以生猪、长毛兔为重点,逐步形成家禽、水产养殖协调发展的生产格局。1986 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24.3%。1994 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31.9% 。2002 年,养殖业产值 2.75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13.46%。 嵊州市自古称“七山一水二分田” ,林业用地面积过半。林业生产历史悠久,森林资源 物种丰富,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齐头并进。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政府出资补助 农民建杉木基地;80 年代末期,县政府提出“二年准备,四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嵊县” 的林业建设新目标,号召农民消灭宜林荒山,建经济林基地,林业资源回

3、升较快。1997 年 与 1984 年相比较:林业用地从 10.7 万公顷上升到 11.6 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从 146.64 万 立方米上升到 226.70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 55.58%上升到 62.38%。森林面貌逐年好转, 林业的发展步伐加快。 1986 年初,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 12.66 万千瓦。县政府重视农业机械化建设,实施购 置农机补助政策,至 2002 年补助农机化资金达 503.01 万元。2002 年底,各类农机具 21 万 台(件) ,比 1986 年初 19.03 万台(架)增加 2 万台(架) ;农业机械原值 15469 万元,比 1986 年初 3058

4、万元增加 4 倍;农业机械总动力 24.69 万千瓦,比 1986 年初增加 1 倍。每 667 平方米(亩)耕地拥有动力 0.56 千瓦。 农业综合开发始于 1986 年,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改造中低产田为主,由县财政投入。 1994 年始,起动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后,投资规模大,规范化 建设,市场化操作,产业化经营,实施高新技术,为全市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基础。1996 年 11 月 3 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视察嵊州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第三期 96 项目。 农业产业经营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单一的粮食生产中脱 离出来,搞多种

5、经营。一村一品的专业村和一产一业的专业户的出现,促进农村商品生产 和分工分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基础。1986 年起,在专业户、专业村发展基础上,通 过生产要素组合,开始出现生产、加工、运输、储存、购销等各个环节上的联合,全市创 建以县、区、乡(镇)农工商联合企业公司为首 300 多家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联合体和农 业龙头企业。1988 年,嵊州市一大批专业批发、零售市场迅速创建,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 市场崛起,加上各乡、村大大小小各类农产品、农资市场、资金市场(农村合作基金会) 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出现,逐步形成较完整的市场体系,进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阶段。 1995 年始,市政府实施农产品生

6、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加强软件建设,强化服务。第一章第一章 区划和管理区划和管理第一节 农业区划2002 年,根据全市农业生产的自然、经济、技术条件和生产特征、发展方向、农业资 源开发潜力, 嵊州市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把市境内划分为东部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区、中部 河谷平原农业高新技术区、西北部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区。东部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区区域概况 位于市境东部的四明山区,包括金庭、北漳、下王和仙岩等山区乡镇。区 域面积 3.24 万公顷,占全市面积 18.13%。2002 年区域总人口 8.07 万人,农业人口 7.69 万 人,分别占全市 10.93%和 11.9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255

7、 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4165 元,比全市平均低 786 元。 区域自然资源与农业生产条件 域境地形较为复杂,山体以坐东朝西居多,地貌多为 丘陵山地,地面坡度大,山地土壤主要为花岗岩、流纹岩等风化发育而成的重石质土,质 地疏松,易侵蚀。农业土地利用以林、茶、坡耕地为主。林业用地 2.53 万余公顷,占区域 面积的 78.7%,有专业茶园 0.13 万余公顷,果园 0.13 万余公顷,耕地 0.33 万公顷,人均 耕地 0.04 公顷。土地肥力较低,水利条件差,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田较少。由于历史上森 林资源遭受多次毁灭性破坏,加之人多地少,陡坡垦植普遍,水土流失严重,尤以上东江 流域为甚,大片

8、旱地呈砾质化趋势,生态较为脆弱。冬季为全市最冷地区(金庭镇局部区 域热量条件较好) ,夏秋两季湿润多雨,热量条件差,雨热分布不同步。常年平均气温 12.6 至 16.5,年降水 1500 毫米以上。由于生态环境条件脆弱,域境为全市洪涝旱灾频发区, 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水土流失的综合整治任务艰巨。 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洪、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繁侵袭, 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基础较差,经济薄弱。全区农业经济主要由茶叶、花木、水果、 竹笋、畜牧业和劳务输出等构成。2002 年区域生产粮食 1.62 万吨,水果 0.94 万吨,蔬菜 2.24 万吨,分别占全市 9.82 %、

9、12.7 %和 7.27%;农林牧渔业产值 23106 万元,占全市 12.1%;其中农业总产值 18094 万元,占全区总产值 12.41 %。仙岩的名茶,金庭的桃形李, 金庭、北漳的花木,下王的无公害农产品等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较快,开发潜力大,可望成 为今后拉动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和支柱产业。 区域类型 分为 4 个产业区和 1 个水土保持重点区。名茶生产示范区:以仙岩、下王 为中心,有茶园 0.11 万公顷,拥有“舜皇云尖” 、 “泉岗辉白” 、 “越乡龙井”等名茶品牌, 年产名茶 385 吨,名茶产值占茶叶产值的 80%以上。一批老茶园、低产茶园通过改造,逐 步被名茶示范园区所代替。名

10、果生产示范区:以金庭、北漳为中心,有连片桃形李生产基 地近 0.67 万公顷,年产桃形李 600 万公斤,产值 1500 万元。基地先后被国家林业部列为 “九五”时期名特优新经济林开发项目和省林业厅科技示范点。 “羲之”牌桃形李为中国名 牌农产品,桃形李成为市内第一名果。无公害农产品综合开发示范区:以下王镇为中心, 以无公害基地为基础,形成一批烤笋生产基地、优质大米基地、泉岗辉白名茶基地和下王 镇高山反季蔬菜生产基地。花木生产区:以金庭、北漳为中心,金庭镇欢潭村、北漳镇张 家村、嵊张公路两侧为重点区域,形成 200 多公顷以雪松、红枫、红叶李、桂花、果苗等 为主的花木生产基地和嵊张公路两侧 1

11、0 公里花木长廊,与黄泽线的花木带相连接。水土保 持重点区:以上东江小流域为单元,涉及金庭、北漳镇,已综合整治水土流失面积 0.53 万 公顷,依法建立山区生态环境保障制度和补偿制度,使区域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得到整治。中部河谷平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区域概况 位于市境盆地中央,长乐江、黄泽江、新昌江和澄潭江两岸和沿江两侧河谷地带,地貌构成以河谷平原和低丘台地为主。域境包括剡湖、三江、鹿山、浦口街道和 长乐(不包括绿溪、大昆片) 、甘霖、崇仁、黄泽、三界等中心镇及石璜镇(不包括镇基片) 、市农场、农科所等,区域面积 9.31 万公顷,占全市面积 52.1%。2002 年区域总人口 57.68 万人,

12、农业人口 45.34 万人,分别占全市 78.1%和 70.7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620 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5329 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 378 元。 区域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 域境地形和缓,地势低平,土地肥沃,耕地集中。耕 地面积 2.29 万公顷,人均耕地 0.04 公顷。境内气候温和,热量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 16.4 至 17.3,稳定通过 10的年积温 5201 至 5450,无霜期 235 天以上,年日照时数在 2000 小时上下。水利条件优越,常年平均降水 1200 至 1370 毫米,水库总蓄水量 1.5 亿立 方米。曹娥江上游的支流多数汇集于域境,故过境水量多

13、,水资源丰富。经过“八五”和 “九五”时期防洪堤的建设和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的国家级农业综合项目及国家级、省级 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等,区域灌溉设施条件得到改善,高产稳产农田占全市 80%以 上。 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区域农业生产以粮油、瓜果蔬菜、蚕桑、名茶、竹笋、 水果、花木、畜禽等为主导产业,并基本形成沿公路粮食蔬菜花卉带、沿江蚕桑竹笋带、 低丘台地名茶水果带的区域生产格局。有蔬菜生产面积近 0.4 万公顷,蚕桑 0.17 万公顷, 茶叶 0.30 万公顷,水果 0.37 万公顷,花卉 0.20 万公顷,分别占全市同类生产总面积的 80%、75%、38%、50%、80%。2002

14、年区域产粮食 13.25 万吨,水果 5.99 万吨,蔬菜 23.27 万吨,分别占全市 80.46%、80.87%和 75.48%。农业总产值 10.96 亿元,占全市 75.15 %。 “八五”时期以来,区域大田种植结构调整随着各类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和辐射带动, 取得阶段性突破,大田种植结构从冬闲利用型、春荒填补型、冬春兼顾型等传统常规效益 农业模式,向以各类大棚为基础设施、以高科技作支撑,实施连片规模型调整的高投入、 高产出的现代农业转变。2002 年,区域设施栽培面积达 0.13 万余公顷。 区域类型 包括国家高新技术示范区、省级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技术示 范区、中国长毛兔科

15、技创业园区、观光农业区、无公害大米生产区、良种茶示范区、小竹 笋生产区、竹园鸡与特种水产养殖区等产业类型区和沿公路线花木带、沿江蚕桑带、沿山 名优水果带等农业专业化发展带。国家高新技术示范区:位于区域的城东畈和浦口街道, 有 15 个村,1.7 万人口,示范项目区总面积 0.10 万公顷。2000 年开始立项实施,投资 1800 万元,初步实现具有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优化高效的种植结构模式和现代科学管理 机制的农业高新科技项目示范区。省级三新技术示范区:位于区域内的农场农科所内,示 范区总面积 20 公顷。2001 年立项实施,已初步成为省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和 现代高标准设施农业示范

16、区。两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的建设,使全市最新农业技术和 以水稻、瓜果蔬菜为主的新品种在区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并对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现代设 施农业起了示范辐射作用。中国长毛兔科技示范区:位于区域城东南郊区,面积 20 公顷。 观光农业区:位于区域三江街道三塘片,面积 0.19 万公顷,2002 年开始建设。无公害大米 生产区:位于南山水库灌区和黄泽江引灌区,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商品粮基地和土 地整理项目,已建成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 0.67 万公顷。良种茶示范区:位于崇 仁镇应桂岩名茶基地,建成 300 多公顷无性系良种茶基地,在建年出圃茶苗 2000 万株以上 的良种茶繁育场。小竹笋生产区:以三界镇为中心,以雷竹示范基地和种植雷竹大户为辐 射中心,建成面积 0.10 万公顷的小竹笋生产基地。竹园鸡与特种水产养殖示范区:位于区 域内的长乐镇。建成年饲养量超 5 万羽、品牌为“越乡竹园鸡”的养殖基地,和养殖面积 100 多公顷的青虾、泥鳅、黄鳝等特种水产养殖基地。沿线花木带:位于市区至长乐、黄 泽、新昌以及甘霖至石璜的公路沿线两侧,结合大田种植结构调整与花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