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复习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47200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理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理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理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理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复习(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绪论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 各自特点是哪些?各自特点是哪些?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内环境 稳态 正反馈 负反馈第二章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哪些?它们是怎样转运物质的?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哪些?它们是怎样转运物质的? 跨膜物质装运:直接出入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膜蛋白转运通道介导(via channel )的易化扩散载体介导(via carrier)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原发性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

2、t) 继发性主动转运 膜本身活动出胞/入胞 简述细胞膜上钠泵的本质及其活动特点。简述细胞膜上钠泵的本质及其活动特点。 以神经肌肉标本观察刺激神经后肌肉的收缩效应,可记录到如下曲线以神经肌肉标本观察刺激神经后肌肉的收缩效应,可记录到如下曲线 (图)(图) ,请说明从刺激发出到收缩启动的时间(潜伏期)标本发生了哪些,请说明从刺激发出到收缩启动的时间(潜伏期)标本发生了哪些 变化,机制是什么?变化,机制是什么?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endplate potential, EPP:即终板电位 cross-bridge cycling:即横桥循环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3、:兴奋-收缩耦合,The sequence of events by which an action potential in the plasma membrane of a muscle fiber leads to crossbridge activity. (定义: 将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试述静息电位的形成原理及其证明。试述静息电位的形成原理及其证明。 RP 的概念: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RP 的形成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 (1)K+在细胞膜内外分布不均匀,胞内多于胞外; (2)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 K+通透(非门控通道),K+外流;(3)钠-钾泵的作用(生

4、电性钠泵) 试述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及其证明试述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及其证明. .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概念:指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 在细胞两侧产生的快速、可逆并可扩布的膜电位倒转。 (一)锋电位 去极化(-700+30mV)复极化 (+300-70mV) (二)后电位:锋电位后一种时间较长,波动较小的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1、去极化:细胞受刺激时 Na+通道开放,Na+ 速内流(内正 外负) 。 2.复极化:细胞去极化至一定程度 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 在细胞内外【K+】作用下K+外流,形成复极化。 3.后电位:钠泵 排钠摄钾

5、 形成微小的电位波动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如何传导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如何传导的? AP 的传导实际就是细胞膜不同部位依次产生 AP 的过程。 1、无髓神经纤维 AP 的传导局部电流(local current)学说:无髓 NF 某处产生 AP 时,该处膜电位倒转,与邻近未兴奋段之间存在一电位差电 荷移动局部电流(local current)刺激邻近静息膜去极化到阈电位Na+ 大量内流该处产生 AP。 2、有髓 NF 的 AP 传播 跳跃式传导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有哪些?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有哪些? 1.兴奋和可兴奋细胞 兴奋(excitation):细胞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

6、可兴奋细胞 :凡在受刺激后能产生 AP 的细胞。 兴奋性(excitability) :可兴奋细胞或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反应或 AP 的能力。 2. 组织的兴奋性和阈刺激(1)刺激(stimulation):细胞所处环境因素的变化。三要素: 刺激强度 时间 强度-时间变化率 (2)分类 根据性质:机械性、化学性、生物性、精神性 根据强度:阈刺激、阈下刺激、阈上刺激 试述组织在兴奋过程中的兴奋性变化。试述组织在兴奋过程中的兴奋性变化。一次兴奋过程中,细胞的兴奋性经历一系列有次序的变化,然后恢复正常。(1)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细胞在接受一次有效刺 激后的

7、很短时间内,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能使其再次兴奋,这段时间叫。 (2)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绝对不应期后的一段时间 内,大于阈强度的刺激才能引起细胞产生兴奋,这一时期叫。 (3)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在相对不应期之后的一般时间内,小于 阈强度的刺激就可引起细胞兴奋,这一时期叫。 (4)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在超常期之后的较长时间内,需用大于阈 强度的刺激才能引起细胞兴奋,这一时期叫。 神经生理神经生理第一讲第一讲突触传递过程如何,有何特点?突触传递过程如何,有何特点? (1)单向传递 (2)突触延搁:电-

8、化学-电突触传递耗时相对较多的现象。 (3)突触疲劳 (4)突触传递的总和 (5)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简述神经递质的标准。简述神经递质的标准。 定义:突触前末梢释放,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上的 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 递质的判断标准: 突触前合成酶 贮存于囊泡可释放(NO,CO 除外) 作用突触后受体发生生理效应 失活酶或重摄取 激动剂和拮抗剂 中枢抑制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生理意义?中枢抑制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什么生理意义? 1. 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 inhibition):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轴 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在突触后神经元产生

9、 IPSP,使之发生抑制 (1) 交互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通过兴奋中枢抑制性中 间神经元的而引起。意义:保证反射活动的协调性。 (2) 回返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兴奋发出后,通过反馈回路, 使原先发出冲动的神经元或邻近神经元的活动减弱或停止。意义: 运动或反射的及时终止。 2. 突触前抑制:通过轴-轴型突触活动,导致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量减 少,在突触后膜上引起 EPSP 减小,不易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突触(synapse):神经元间紧密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突触前末梢

10、释放,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 后神经元或效应器上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 学物质。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突触后抑制: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在突触 后神经元产生 IPSP,使之发生抑制 突触前抑制:通过轴-轴型突触活动,导致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量减少, 在突触后膜上引起 EPSP 减小,不易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第二讲第二讲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有何异同?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

11、性投射系统有何异同? 感觉信息投射系统 (1)特异投射系统(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和联 络核接受各种特异性感觉传导通路来的冲动,通过换元接替后, 投射至 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特点: (1)点对点投射(2)到达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功能:(1)引起特定的感觉 (2)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神经冲动 (2 )非特异投射系统(non-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丘脑非特异投射 核及其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特点:(1)弥散投射,不存在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2)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3)不产生特定的感觉与定位 功能:(1)提

12、高和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2)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丘脑核团分为哪几类,生理功能有何差别?丘脑核团分为哪几类,生理功能有何差别? (1)第一类细胞群:特异感觉接替核(specific sensory relay nucleus) 功能 :与躯体感觉和头面部感觉有关 包括: 后腹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2)第二类细胞群:联络核( associated nucleus) 接受来自丘脑感 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的纤维。功能:与内脏活动和皮层对肌肉运动的调节有关 包括:丘脑前核 外侧腹核 丘脑枕 (3)第三类细胞群:非特异投射核(nonspecific projection nucleaus)

13、间接地通过多突触换元接替后,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 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包括:中央中核、束旁核、中央外侧核 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投射有何特点?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投射有何特点? 1、触-压觉:内侧丘系和前外侧丘系两条通路中上行 2、本体感觉:对躯体空间位置、姿势、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向的感觉 3、温度觉:冷感受器:1038C,多温感受器:3045C 内脏痛有何生理学特点?内脏痛有何生理学特点?(1)缓慢、持久、定位不精确、对刺激分辨能力差 (2)切割、烧灼内脏一般不产生疼痛,而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 炎症等刺激内脏能产生疼痛 (3)常伴有不愉快和不安等感觉 什么是牵涉痛,其机理如何?什么

14、是牵涉痛,其机理如何? 定义:内脏疾病时,常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疼痛过敏的现 象。机制:(1)会聚学说:患病内脏与某部位体表的感觉传入纤维会聚 于同一个后角 N 元痛觉错觉。 (2)易化学说:当来自内脏的伤害性刺激冲动持续存在时,则 可对体表传入产生异化作用,此时脊髓第二级神经元被激活。 视觉传导通路损伤会引起怎样的视野障碍?视觉传导通路损伤会引起怎样的视野障碍? 投射特点: (1)鼻侧视网膜 对侧枕叶颞侧视网膜 同侧枕叶 (2) 视网膜周边部前; 中部中, 黄斑部后. (3) 视网膜上半部距状裂上部, 下半部距状裂下半部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nonspecific project

15、ion nucleus:非特异性投射核,间接地通过多突触 换元接替后,弥散投射到大脑皮层。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 兴奋状态 包括:中央中核、束旁核、中央外侧核 (2)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即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的感觉接替核 和联络核接受各种特异性感觉传导通路来的冲动,通过换元接替后, 投射至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 (3)referred pain:即牵涉痛,内脏疾病时,常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疼痛过敏的现象。第三讲第三讲 牵张反射分为几类,分析其反射弧的特点和功能。牵张反射分为几类,分析其反射弧的特点和功能。 腱反射 肌紧张 快速牵拉肌腱,如叩击 缓慢牵拉肌腱 单突触反射 多突触反射 肌肉同步活动 肌肉交替收缩 位相性牵张反射 紧张性牵张反射 不能持久 不易疲劳肌肉受牵拉 肌梭被拉长 肌梭感受器(+)I、 II 类纤维传入冲动 脊髓前角 神经元(+)同一块肌肉梭外肌收缩 传出纤维传出兴 奋 小脑如何调节躯体运动?小脑如何调节躯体运动? (一)前庭小脑 功能:控制躯体平衡和眼球运动 临床:平衡失调综合症 位置性眼震颤 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