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稳增长的战略举措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7182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稳增长的战略举措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稳增长的战略举措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稳增长的战略举措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稳增长的战略举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稳增长的战略举措(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稳增长的战略举措 2012 年 10 月 22 日 09:31 张远军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号:大 中 小】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深层次影响仍在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一些国 家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振荡加剧,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长 预期持续走低。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适时提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稳增长 的战略基点在于解决国内需求不足,而集中体现在县域的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我国 内需不足的主要根源,因此应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一项战略举措来对待。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当前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和空间内,统筹安

2、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区域经济, 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城乡一体、工农并进,区域特色明显的块状 经济。与城市相比,县域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地域广、人口多且 绝大部分为农民。截至 2010 年年底,我国县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 92%,常住人口约占全 国的 64.32%,如果加上长年在大中城市打工的农民,县域人口的比重将会远大于这一比例, 并且县域绝大部分人口都分布在农村。另一方面,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是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大。2011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是 13.16,是世 界平均水平的 2 倍左右。二是县域财政实力普遍较弱。20

3、10 年我国县域人均财政一般预算 收入为 1179 元,仅为全国的 39%。三是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由于财政实力较弱 且过于注重追求短期政绩,政府往往把有限的资金都投向大企业、大项目,而对农业和生 活性、服务性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很少。 目前,就国内外环境来看,发达经济体漫长的去杠杆化过程将会长期抑制我国的出口。 房地产、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国家大型项目等领域的投资最终也必要转向可持续、更趋 平稳的发展路径。同时,单纯依靠财政补贴来刺激消费也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需要寻 求新的投资方向,并能够与扩大消费有机结合,实现增加投资、促进发展、扩大消费和惠 及民生的协调推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无疑

4、是当前形势下的一种必然的、现实的选择。 实践结果也对此做出了有力的证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速的省份,无论是全省整体 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都走在了全国前列。例如,在第十一届全国 县域百强县评选中,江苏、山东和浙江三省百强县数量位居全国前三甲,分别为 29 个、26 个和 24 个,占本省县(市)总数的 58%、28.57%和 41.38%,三省百强县合计数占到了全 国的 79%,这三省的 GDP 也分别位列全国第 2、第 3 和第 4 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分别为 12.52、12.85 和 12.42,都低于全国的 13.23, 农村全社会固定

5、资产投资与城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之比分别为 13.02、14.25 和12.14,远低于全国的 16.58。 坚持“三化”同步原则,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同 步) ,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 “三化”同步是指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要 妥善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不断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核心在于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让农民平等参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并能公平地分享工业 化、城镇化的成果;最终的目标是要形成以工业化、城镇

6、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 化支撑工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城镇化互促共进,共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 新格局。 (一)发展县域经济要以“三化”为主题和方向 首先,要把加快推进县域新型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目前,工业化 水平低是导致我国绝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通过县域工业化吸收和转移农 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既减少农民又富裕农民的双重目标。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县域经 济等同于农业。虽然农业是县域经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县域经济涉及经济领域的 各个产业,仅仅依靠农业发展是不可能克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土地与人口之间的尖锐 矛盾及县级财政困难、农民增收迟缓、农村发

7、展严重滞后等各种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都 必须依靠工业的迅速发展来解决。当然,不同县域在选择工业类型和发展模式时必须因地 制宜,切忌盲目跟风。 其次,要把城镇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通过城镇化,可以提高土地 基础设施利用率,降低使用的边际成本,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能增进经济主体 间的交流。产业间形成相互衔接的链条,人流、物流、信息流、产业链的互动进而可创造 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不仅进得来、留得住,而且可以将城镇的文化、科技、信息向农村 扩散,更好地发挥“辐射源”的作用。 最后,要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工业化和城镇化不但要增加农 产品的消费需求,而且还要占用一

8、些农业发展的资源,比如耕地资源和淡水资源,必须通 过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土地生产率。从国内外实践经验来看,凡是城乡关系处理得好、农 业基础牢固的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就能繁荣发展;反之,国民经济就会被迫调整,现代 化建设就会出现波折。 (二)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 虽然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必须要坚持“三化”同步的基本原则,但工业化和城镇化在现 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先后次序是分阶段的,在现代化初期,工业化居于主导地位,城镇 化是工业化的结果,而进入工业化中期,也就是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城镇化就会扮演越 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2011 年我国整体城市化率 达到

9、了 51.3%(如果按户籍人口计算则仅为 35%左右) ,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变,但仍远低于 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一般达到 80%,人均收 入与我国相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也在 60%以上。具体到县域城市化率,差距就更 大了,根据有关数据推算,2011 年我国县域的城市化率仅为 30%左右。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目前正处在 3070%之间的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黄金阶段,由于城镇 化既能刺激投资,又能拉动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国际上有经济学家曾 经预言,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是 21 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 。据测 算,在我国,每增加一

10、个城镇居民,城镇需要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50 万元,如果城镇化率每 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带来的年投资需求将高达 6.5 万亿元。另有测算表明,如果要在 20 年间让 1.3 亿农民工及其家属城镇化,城镇每年需要新建保障性住房 650 万套(5.2 亿平方米、 户均 80 平方米) ,这对钢铁、水泥、建材、家具、家电等 57 个相关行业都将产生重要的拉 动作用。而根据我国 2010 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对比关系进行测算(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 15900 元,农村居民为 4455 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约是农村居民的 3.6 倍) ,一个农民转化 为市民,消费需求将会增加 1 万多元。城镇化率每年提高 1

11、个百分点,可以吸纳 1000 多万 农村人口进城,进而带动 1000 多亿元的消费需求。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达 2.4 亿人,其中 外出农民工约 1.5 亿人,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富余劳动力,因此城镇化蕴涵的消费需求潜 力巨大。 此外,城镇化还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的服务化和带来大量的就业 机会。有学者利用 19782007 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我国城镇化率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 相关系数为 0.933、城镇化率与服务业就业比重的相关系数为 0.968。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选择 发展县域经济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资金问题是其中最主要的制约“瓶颈”之一。据 初步测算,到 2020

12、年,仅新农村建设就至少需要新增资金 1520 万亿元。金融是现代经济 的核心,发展县域经济自然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大有作为。 一是要加强货币政策、监管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要加强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部门、财政部门及地方发展改革部门间的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找准各项政策的 契合点,实现政策效用的最大化。例如,在推进县域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中,可以配合差 别化的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优势产业流动。建立以政府财政出资为主的抵押担保机 构,与金融机构配合,确定适当的放大倍数,提高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源效能。加快建立 区域性的企业产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土地承包经营

13、权流转交易市场,进一步扩 大企业和农户抵押担保物的种类和范围。完善资产评估、抵押、担保等方面的制度,规范 收费行为,降低企业和农户的信贷成本等。 二是按照“环境功能结构”的功能范式,从机构、市场、工具和机制四方面进行 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县域金融结构体系。例如,加快推进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 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在县域的成立,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各种发展基金和抵押担保机构。 建立县域金融产权交易市场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分担和化解县域金融风险和农业风险。发 展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单质押贷款和农民住房贷款等业务,发行 城镇化建设债券,创新县域城镇化建设筹资渠道。扩大县域金融机构的

14、信贷审批权限,建 立和完善不同规模、不同性质金融机构之间的金融联结机制,创新贷款担保抵押机制,实 施农业信贷激励约束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县域内金融机构更加有力地支持当地 经济的发展。 三是加强和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首先,要转变政府职能,变行政指导下的“过度 参与”为市场主导下的有效支持,维护县域金融机构经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其次,要强 化法制建设,加强县域经济金融建设的立法工作,有效遏制恶意信用欺诈和逃废金融债务 行为,保护县域金融机构债权,完善县域金融运行的制度基础。最后,要规范县域信用秩 序,尽快建立覆盖所有农户和县域企业的征信体系,改善县域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切实维护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 此外,还应通过放宽限制、改进服务和创新形式等具体措施,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县域 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社会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