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经济学论文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7122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通经济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流通经济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流通经济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通经济学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已由社会生产中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先导 行业。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要求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 展现代流通方式,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 有序的市场体系。目前的农产品流通还远不能够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不能适应人们在经济水平提高后对生活质量更高的要求。商品双向流通渠道十 分不畅农产品流通建设十分薄弱,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突出。农产品信息滞 后,流通不畅,很容易造成生产的盲目性。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规划滞后,布局不合理;农村商品流通的集约化、组织化程 度低,流通成本高;农村商品流通网点数量不足

2、,基础设施比较简陋;农村市 场监管工作薄弱;商品质量不高,食品安全隐患较大。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设施不齐备、经营管理手段落后是我国农村流通 体系的重要特征,且缺乏现代的、有组织的流通企业和流通体制。农产品价格 普遍处于低位,农业生产循环 x 不畅;市场主体及其组织的迟滞发育;市场信 息传递机制不健全;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不完善。流通方式落后,集贸市场、夫 妻店仍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农产品分等分级、半成品加工和规格化包装 等增值服务能力还比较弱,标准化程度还很低,与安全卫生、新鲜营养的食品 消费潮流很不适应。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求均衡我国农产 品成交价

3、格完全取决于当时当地农产品的供求状况,而批发市场上农产品的供 求数量又存在不确定性。一旦出现供求失衡,就可能产生价格和产 销量的变 动呈发散型的不稳定状态。市场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价格,反复出现大幅度涨 跌,对农业生产产生负面 影响 。农民在农产品流通中处于弱势地位,我国农 民分散从事农业生产,缺乏组织、谈判地位弱。他们为农产品物流提供商品源, 却很少与购买方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形成真正利益共同体的更少。农民不可 能充分掌握整个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信息,不可能对价格的走势有明确的判断, 往往只能被动接受运销商提出的价格,使得农产品流通中的风险大多数转嫁到 农民身上。农产品流通体系不符合我国国民经济的

4、迅速发展的要求,在商品流 通体系建设中“重城市、轻农村” ,在农村工作中“重生产、轻流通” ,致使农 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发展速度迟缓,与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 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日益增长的要求不符。 然而完善农产品流通的对策,解决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优 化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实体流通等环节,完善农产品供、产、销相配套 的整体流通体系,建设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过程。首先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法律 法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农产品流通。三农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的焦点问 题,国家政策大力向农业倾斜,农产品流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建 设 社会 主义新 农村 时期,要充分利用现

5、有资源,发挥某些地区沿海、沿边、 生态、文化特点,发展特色农业,使传统的生产加工业与现代的 旅游 观光农 业共同发展,以提高农产品的特色,带动农产品流通。然后加快体制改革,建 设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培养高素质的市场主体,改善流通方式落后问题。首 先要开展多种贸易方式,规范市场管理。可以开展期货、拍卖、展会等贸易方 式,规范订单农业发展,以产定销,减少生产盲目性。其次要充分发挥信息的 引导性作用,建立健全具有引导功能的信息平台,使信息尽量做到集中、有效、 实用性强。在此条件下,既要有政府的无偿信息支持,又可以适度鼓励有条件 的 企业 提供适度收费的有偿信息服务。再则优化产品结构,采用先进技术设

6、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源头上改善农产品流通状况,优化农产品种植、养殖结构,减少劣、差产品的数量,最终优化农产品结构。还要采用先进技术 设备从加工处理等环节进行优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生产规模化、专 业化,加工深入化、销售批量化,提高生产的效率。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增 加农产品 科技 含量,创建知名品牌对农产品进行分等分级、半成品加工和规 格化包装等增值服务。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水平,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加大科 技在生产加工环节的投入,最终都会体现在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上;提高产品的 包装水平,能较好地做好产品的营销;品牌是商品的名片,同质量、同包装、 不同品牌的商品在价格上会产生巨大的差别。

7、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标准化 体系建设的步伐,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促进物流与商流的协调发展, 具有重大的意义。加快建立与国际相互认证的标准化体系,是开展农产品国际 贸易的重要环节。我国正在逐步健全农产品加工制品标准,完善检测手段,并 加强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监督。我国在各地设立认证中心,强制推行 食品安全认证,并于 1998 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注成立了 中国 质量体系认证 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R) ,在国际认可论坛大会上首批签署了国际认可多 边承认协议。这标志着取得中国 CNACR 认可证书,就取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在质量上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 最后培养有理论基础、技

8、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 农村推进小城镇建设及国家教育政策的倾斜为高校农林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强 的吸引力,这些以前的冷门专业逐渐热起来目前,农林专业,与农产品相关的 植物保护、食品加工等专业也日益火爆。大量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整合农业资源、 优化农产品结构、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保证农产品食品安全、发展农产品贸易、 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做好农副产品的流通工作,是促进农业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一项 重要任务,是解决分散的小商品生产与日益发育的统一大市场矛盾的根本途径。 农副产品流通如何,不仅关系到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也关系到地方经 济、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保护农民的利益,最根本的就

9、是要搞活农副产品的流 通。农副产品流通,是以货币作媒介的农产品商品交换,它是从农产品生产领 域到达农产品消费或这一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包括收购、调运、贮存、销 售等基本环节。搞好农副产品的商品流通,无论是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是对 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豆为农业再生产的进行与扩大提供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品只有 通过商品交换(流通)实现其价值之后,才能在下一个生产过程中购进所需要 的物质要素,用以补偿上一个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要素。通过流通领域的 作用,追加更多的物质要素,从而达到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否则, 农业生产不能继续进行。满足城乡人民的农产而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其中,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便是对 农副产品的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