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移民潮——改革是唯一出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7081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富人移民潮——改革是唯一出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富人移民潮——改革是唯一出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富人移民潮——改革是唯一出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富人移民潮——改革是唯一出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富人移民潮——改革是唯一出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富人移民潮——改革是唯一出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人移民潮——改革是唯一出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富人移民潮富人移民潮改革是唯一出路改革是唯一出路 / 欲望欲望2012-02-13 20:58 | 阅读(588) | 标签: 富人, 穷人, 知识分子, 中国,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加坡, 移民, 秦国, 历史 |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文章 近期,国内多份权威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移民优惠举措,投资移民海外的中国人暴增。据不完全统计,从 2009 年起,每年随中国内地富豪流向海外的财富达到 100 亿元以上。其实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早在 2010 年 6 月 2 日南方周末就专门撰文分析了这一现象。活的幸福吗?还是很沉重?一个失衡的社会中,看得到明天吗?

2、还是选择一个不错的国家生活?那些握有财富的精英富豪们有能力走了,还有好多没有能力渴望走的,留下其他的,只能忍受的,日子还是要熬着过。想起李承鹏的那句话,死都不怕,还怕活在中国?活在中国都不怕,还怕死?能走的走了,剩下的还要惯于长夜。多少精英正在移民海外 他们寻求什么?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已成为新世纪移民潮的主力军,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移民输出国。高端群体、庞大数量和趋势化发展构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正在经历全球化的新阶段。过去十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各界精英、富商通过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的渠道,获取他国永久居民权(以下简称 PR)或国籍。在他们看来,优质教育、清洁空气、安全食品、资产转移、安全感,都

3、将在移民的彼岸得到。各种数据表明,自上世纪 70 年代末、90 年代初期的两拨移民潮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拨移民高潮在进入新世纪的十年中已成愈发汹涌之势。不同于第一拨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和第二拨国门初启之时的“洋插队”,新世纪移民潮的主力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高端群体、庞大数量和趋势化发展构成了不容忽视和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是否正在经历社会中坚阶层的集体流失?北京买房,不如移民?中国社科院 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2010 年 4 月北京车展上,一则移民广告打得相当煽情:在北京买房?不如移民吧!这条广告背后心照不宣的潜台词是:在二套房购买门槛提至史上

4、最高,北京二环以内一手房价每平方米均价仍死守 3 万元时,仍未从金融危机中恢复的美国,已开始推行 EB-5 类签证,吸引各国有钱人入籍,最低投资50 万美元(约人民币 342 万) ,即有资格申请美国绿卡。 “理论上,居住二环以内的北京人民都具备了移民美国的条件。 ”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笑说。其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 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 EB-5 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 2008年的 500 人上升到超过 1000 人。中国再次掀起投资移民海外的热潮。2008 年一宗移民美国拒签案让大众对中国富人的美国梦与财力叹为观止。彼时,147 名富豪组团投资,每人欲出

5、 50 万美元,集资 7350 万美元,打算投入到美国费城会议中心的扩建中,以此办理投资移民。申请因涉及人数众多,有违移民法之嫌,全部遭拒。这并没浇冷富人们的移民热情。美国国务院最新公布资料显示:2008 年 10 月-2009 年 9 月的上一联邦财政年度获批的 EB5 类签证移民总数,已从 2008 财年的 1443 人升至 4218 人,其中七成左右主要来自中国。齐立新说,投资移民成功率高的国家分别为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其规定投资门槛分别为 40 万加元(约 235万人民币) ,80 万澳元(约 454 万人民币) ,150 万新元(约 962 万人民币) 。此外,申请难度最高的欧

6、洲,近两年仍频频有富裕家庭关注。在荷兰一家移民机构任律师助理的黄馨(化名)说,中国富人已成为他们最优质的客户,每年他们都会提供免费往返机票和酒店住宿,邀请中国富商赴荷考察投资项目。加拿大移民局数据显示:2009 年,加国投资移民全球目标人数为 2055 人,中国大陆的名额占了 1000 名左右。以投资起步价 40 万加元(约 235 万人民币)计算,仅 2009 年,即使只按“门槛标准”计算,从中国流向加拿大的财富至少 23.5 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一座世博会中国馆。事实上的财富转移远远高于以上粗糙的估算。2001 年,申请移民加拿大时,马舒办理的是技术移民,尽管身为广州某公司高管的他彼时资产已

7、达上千万。 “投资移民门槛很高,不是说你口袋有三百多万就能移民加国了,还必须雇用一定数量的当地雇员,每年有一定销售和利润额度。 ”在相对少数的投资移民之外,技术移民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告诉本报记者,近十年申请各国技术移民的数量与投资移民相比,大约为 201。这意味着,每天都有近 60 名教育背景良好、工作体面、收入颇丰的中国中产精英同时向加拿大移民局递交移民申请。不仅仅是加拿大,过去十年,随着各移民接收国政策的放开,中国越来越多的知识精英与财富精英大量入籍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如今,对于几乎所有一线城市中产阶级而言,一个集体感受是,每个人身边都有起码一个朋

8、友正在或已经办理了移民。据统计,2009 年度,中国移民加拿大共 2.5 万人;移民美国约 6.5 万人;2008 年度移民澳大利亚约 1.6 万人。在加、美、澳三大主流目的地之外,香港、新加坡和异军突起的中北美小国也同时在吸纳大量中国大陆移民。2007 年,中国社科院发布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的同时,中国流失的精英数量也居世界之首。自 1978 年以来,有 106 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仅 27.5 万人回国。流出海外的 78.5 万青年才俊,相当于30 所北大、30 所清华的所有在校本科生。他们在寻求什么?优质的教育,健康的环境,安全的食品,规范的法律,甚至身份的

9、象征,都对移民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1992 年葛优、徐帆主演的大撒把热播时,马舒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三年。这部移民题材电影反映了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移民热潮,彼时,移到哪是次要的,移出去才是关键。寻求安全感、为孩子谋求优质教育,是所有受访者移民的前两条理由。其中一名受访者是身家数亿的温州商人,与本报记者第一次见面的场合,竟然是在他中学同学的家中。尽管在中东经商多年,他身上仍未散去温商特有的熟人社会处事风格。2009 年,他开始将中东的生意转移至美国,通过投资一座中美贸易城,投资移民。他坦言越来越不喜欢每周有四天时间得在外应酬、打点各路官员、朋友,向往“公私分明的生活方式,把更多时间留给老婆和孩

10、子”。在他的圈子里,移民甚至成为身份量级的标识。他们将之称为“抄捷径”,即用过去 20 年里迅速积累的财富,支付转型期的中国所付的或忽略的代价:规范的法律、孩子的教育、高福利、低征税点、低遗产征税、健康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免签多国护照的便利等。他的同龄人中,许多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父辈、亲友偷渡欧洲,有的为了入籍还加入法国外籍军团,“现在轮到我想出去了, ”他说, “但已经跟他们那批移民不一样,我们有了更多选择。 ”另一个低调得近乎隐秘的移民群体常人无法轻易接近。公开资料显示:加拿大的多伦多和魁北克是华人富豪移民的首选地。而在澳大利亚,华人富豪的首选地是悉尼与墨尔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已经明确

11、将吸引华人富豪作为移民政策的重要考量依据。而对于这些新富阶层来说,财产的安全则是他们最大的需求。新加坡在过去几年也成为国内富豪青睐的理想之地。2008 年新加坡取消了遗产税,令该国对国内富豪的吸引力加大。与加拿大不同的是,新加坡对移民没有居住时间的限制,因此许多获得新加坡绿卡的中国富豪仍可以持续在国内经营企业,这点也对国内业务存续的企业家具有很大吸引力。许多国内富豪都在新加坡乌节路(属于商务中心)购买公寓房,或者是圣淘沙购买别墅,形成新的生活圈。这一群体在技术移民印象中,封闭而光鲜,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从不参与任何华人社团活动,全都住在当地高端社区,有的甚至把名字都改了。一位移民律师在接受

12、采访时透露,他曾被中国某部门要求配合调查他的一名客户,据说此人出境后,被查涉嫌挪用上亿公款,这位律师拒绝了:“保护客户的隐私是律师的义务。”为了子女的未来他们中的大多数需要褪去在国内“成功人士”的光环,回归普通到平淡的生活。但他们更多着眼于自己子女的未来。在技术移民的世界里,他们首先得适应谋生的艰辛与社会地位的落差。各国在制定技术移民政策时,都将本国急缺的人才类型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如澳大利亚、加拿大青睐 IT 工程师和会计师。但由于两国各大公司只认可本国及北美的工作履历,大多数来自中国的技术移民都无缘从事原先的职业。刚到加拿大时,马舒的谋职底线是“先当个经理,也是可以的”。以他在国内的公司高管

13、背景, “无论如何不算过分”。当看到一位在国内做 IT 工程师的朋友,在加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餐馆服务生,三天后还因表现笨手笨脚被开除时,马舒“心都凉透了”。三个多月后,他终于在一家电讯公司谋到销售国际长途电话的工作。这名快 40 岁的新手,每天都要和小年轻一起竞争业绩,每拉到一个顾客,奖励 2 加元,如果足够勤奋,一个月能拿到 800 加元(折合人民币5191.28 元) 。没人知道他曾打理过资产上千万的公司,也没人在乎。每次面试时,面试官的态度礼貌而坚决, “虽然你在中国的工作履历很吸引人,但对不起,这不算数。 ”受过高等教育,在国内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教养良好,地位体面,收入可观,这

14、是中国技术移民的共性。相比二十出头即赴美读 MASTER、PHD,毕业后留美工作的留学型移民,他们移民时年龄已在 3040 岁,选择余地与竞争力都较小。马舒身边的移民同胞,有的曾是大学老师,有的曾任公司主管,有的是技术骨干,到加拿大后,他们成了卡车司机、超市货柜员、收银员;一名好友,在一家公司做技术,表现颇受认可,却十年未受提拔;另一名好友,在四十岁时,重返大学,现在正读大一。和普通大众想象中不同,大量技术移民在国外的生活虽然平稳却远不如国内光鲜。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他们中的大多数需要褪去在国内“成功人士”的光环,回归普通到平淡的生活。但他们更多着眼于自己子女的未来,他们普遍希望下一代能够在异国

15、延续自己在国内的成功。 “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 ”一位已经移民加拿大近 10年的技术移民如此总结。也不是每个中国技术移民都想得开。2005 年,让加拿大移民圈内轰动的两起事件,一是湖北省前理科状元读完博士后,只在一家工厂找到一份体力工,跳楼自杀;另一名中国博士在被公司辞退后,跳桥身亡。马舒觉得,这都是让中国的教育给害的, “尊卑贵贱意识太深”, “生而平等的价值观已经渗透到西方人的骨子里”,在马舒印象中,在餐馆遇到对服务生大声呵斥的基本都是中国人, “加拿大人很诧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尽管谋生艰难,尽管这两年澳、加开始收紧技术移民政策,申请移民的中国公民不减反增。美国移民局数据显示,20

16、08 年,中国大陆共有 4 万人加入美国籍,移居其他国家的移民总数也在 4 万左右;在新加坡,华人总数约占全国人口 75%。马舒至今保存着 2001 年初到加拿大的一份报纸,上面刊登着当时的加拿大总督(相当于中国公安部长) ,多用了 15000 加元(约 10 万人民币)装修办公室,被媒体曝光,道歉无果,只好引咎辞职。虽然一度从事蓝领工作,马舒与朋友从未感到尊严因此受到损害,住房价格合理,多伦多居民曾一度抗议当地楼市被大量涌入的中国富人炒高;重新念大学的朋友,享受加国政府的教育补贴,每月 2000 加元足以支付学费及一家三口的生活费。 “你现在能理解我不后悔移民的理由了吧?”他说。中国绕不开?他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仍然同时可以是一名中国人。在越来越多的技术移民家庭中,至少一名家庭成员保持中国国籍,以便给自己留条就业机会。这一现象很像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在香港掀起的移民高潮,人们把男主人保持香港籍的现象称为“太空家庭”,太太在国外照顾孩子,先生们继续在香港工作、做生意。彼时的香港,一方面在许多人眼中政治前途不明,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高速起飞,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与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