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有血泡,皮肤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6698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有血泡,皮肤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口腔有血泡,皮肤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口腔有血泡,皮肤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口腔有血泡,皮肤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口腔有血泡,皮肤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腔有血泡,皮肤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有血泡,皮肤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病因】 多因嗜食辛辣厚味,脾胃积热,火热上炎,热伤脉络,血液外溢而积于口腔肌膜之下,形成血泡。或因进食粗硬食物,不慎擦伤,或呛咳刺激,伤及口腔血络而致。 图注喉科指掌卷三云:“悬旗风此因多食厚味燥酒,以致胃火郁盛而发。“ 【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突然,常在进食中或呛咳后发生。血泡迅速胀大,大小不一,小者如葡萄子,大者如核桃,呈紫色或暗红色,泡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证候分析:阳盛体质,脾胃积热,蕴于血分,血热上炎,热伤口腔脉络,迫血外溢,或偶受损伤、刺激、伤及血络,则生紫色血泡,血泡大小,视溢血的多少而定,血泡大则胀痛并妨碍饮食;血泡

2、破溃,感染邪毒则腐烂,疼痛加剧;火热煎炼津液,则痰涎增多。 【诊断说明】 本病为口腔内突然发生的血泡,呈紫色或暗红色,泡壁薄,易溃破,根据本病的症状特点,诊断不难。 【治疗说明】 以外治为主,若破后感染邪毒溃烂者,用内治法治疗。 (1)外治: 刺割:血泡未破者,用小尖刀或三棱针将血泡轻轻刺破,排除积血。 含漱:血泡溃破后,或患处溃烂,用金银花、甘草各等量,煎水含漱,以清热解毒。 吹药:患处溃烂者,吹珠黄散、冰麝散、冰硼散,有消肿止痛、化腐生肌作用。 (2)内治:血泡经常发作,或溃后染毒,溃面红肿溃烂,疼痛者,可配合内治。宜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黄连解毒汤加味。本方以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清热泄

3、火,加生地、连翘、金银花、蒲公英等凉血解毒;若舌苔腻黄,口渴者,加生石膏、天花粉以清胃生津止渴;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朴硝以通便泄热;肿痛重者,加当归、赤芍、怀牛膝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若血泡长在小舌下端尖头部,则名【悬旗风】这种病多因嗜食辛辣厚味,脾胃积热,火热上炎,热伤脉络,血液外溢而积于口腔肌膜之下,形成血泡。或因进食粗硬食物,不慎擦伤,或呛咳刺激,伤及口腔血络而致。如很多人在吃完鸡米花之类的硬物之后,喉咙内会出现血泡,大小不一,小者如葡萄子,大者如核桃,呈紫色或暗红色,泡壁薄如纸。有的患者的血泡会迅速胀大,导致呼吸不畅。虽不是大病,但患者口腔中

4、异物感非常明显,加之刺破后刺痛不已,所以本病的处理还需注意。治疗方法:(1)外治:刺割:血泡未破者,用小尖刀或三棱针将血泡轻轻刺破,排除积血。含漱:血泡溃破后,或患处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2)内治:血泡经常发作,或溃后染毒,溃面红肿溃烂,疼痛者,可配合内治。宜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黄连解毒汤加味。本方以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清热泄火,加生地、连翘、金银花、蒲公英等凉血解毒;若舌苔腻黄,口渴者,加生石膏、天花粉以清胃生津止渴;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朴硝以通便泄热;肿痛重者,加当归、赤芍、怀牛膝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风湿有那些中医验方,类风湿有哪些中医验方专家意见:您好:(1

5、)风湿酒(甲方) 药物组成:川乌、草乌、金银花、乌梅、甘草、大青盐各 6g。 功效:温经散寒止痛。 主治:男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将上药浸于白酒250ml 内,密封 48 小时,过滤备用。每次 5ml,每日 3 次。 备注:高血压病、心脏病、风湿热、严重溃疡病患者忌服。 (2)风湿酒(乙方) 药物组成:川乌、草乌、红花、乌梅、甘草各9g。 功效:温经散寒,活络止痛。 主治:女性风湿性关节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用法:将上药浸泡于白酒 500ml 内 7 天,过滤后备用。每次 5ml,每日 3 次。 备注:高血压病、心脏病、风湿热、严重溃疡病患者忌服。 (3)

6、蕲蛇天麻酒 药物组成:蕲蛇 12g,羌活 6g,红花 9g,防风 3g,天麻 6g,五加皮 6g,当归6g,秦艽 6g,白糖 90g。 功效:祛湿通络。 主治: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等症。 用法:将上药粉碎成粗粉,按渗漉法制成药酒 1kg 即成。每次最多不能超过 60g,每日 2 次。 (4)诸风应效酒 药物组成:当归、川芎、白龙、五加皮、石楠藤、僵蚕、白芍各 90g,苍术 15g,白芷、苦参、何首乌、木瓜、牛膝、细辛、黄柏、知母、大枫子、薏苡仁、生地黄各 9g,川乌、木香各3g,穿山甲、紫荆皮、羌活、独活、威灵仙、藁本、防风各 45g。 功效:活血养血,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经活络

7、,补益肝肾。 主治:白虎历节,一切诸风,瘫痪,寒湿痛,肢节疼痛。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好酒一坛(适量),将绢袋盛药置于坛中,密封坛口,文武火重汤煮 2 小时取出,去火毒,过 3 日饮之。每次 510ml,每日 3 次。 (5)经验九藤酒 药物组成:钩藤、红藤、丁公藤、桑络藤、菟丝藤、青风藤、天仙藤、阴地厥根各 120g,五味子藤(即红内消)、忍冬藤各 60g。 功效: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宣痹止痛。 主治:远年痛风及中风左瘫右痪,筋脉拘急,日夜作痛,叫呼不已等症。 用法:将上药细切,以无灰酒适量,用磁罐一个盛酒。其前药真绵包裹放酒中浸之,密封罐中,不可泄气,春秋7 日,冬 10 日,夏 5 日。

8、口服,每次 3050ml,每日 3 次。病在上,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疗法 a.取穴:主穴,以关节窜痛、游走不定为主之行痹,取膈俞、血海;以关节酸痛重着为主之着痹,取足三里、商丘;以关节冷痛且剧、遇热痛减为主之痛痹,取肾俞、关元;以关节红肿且胀,热痛为主之热痹,取大椎、曲池。配穴,肩部加肩?、肩?、?俞;肘部加曲池、合谷、外关、肩井、尺泽;腕部加阳池、外关、阳溪、腕骨;背部加水沟、身柱、腰阳关、夹脊;髀部加环跳、居?、悬钟;股部加秩边、承扶、风市、阳陵泉;膝部加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踝部加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b.手法:行痹、热痹以泻法为主,痛痹、着痹以平补平泻为

9、主。 疗法 a.取穴:主穴取大椎、身柱、至阳、筋缩、肝俞、肾俞、委中、太溪。上肢病变加天宗,下肢病变加秩边。配穴,上肢病变加肩?、曲池、阳溪、阳谷、阳池、八邪,下肢病变加内外膝眼、膝阳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b.手法:寒湿兼血瘀型,主穴用轻捻浅刺补法,背部督脉经刺络拔罐。配穴用提插捻转相结合泻法、深刺;湿热兼血瘀型,主穴用先深后浅徐疾泻法,背部督脉经刺络拔罐。配穴用提插捻转相结合泻法、深刺;气血亏虚兼血瘀型,主穴用轻捻浅刺加足三里补法,背部督脉经刺络不拔罐。配穴提插捻转相结合泻法、浅刺。每 3 天 1次,10 次为 1 疗程。 疗法 a.取穴:主穴取曲池、外关、合谷、中渚、足三里、阴陵泉、

10、三阴交、足临泣。配穴:肩关节疼痛较甚加肩三针、臂?。肘关节疼痛较甚加手三里、曲池。腕关节疼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八风)。髋关节疼痛较甚加环跳、秩边、居?。膝关节疼痛较甚加血海、膝眼、委中。踝关节疼痛较甚加太溪、解溪、丘墟。 b.手法:均以平补平泻手法。针后亦可接电针仪,留 30 分钟;或用艾炷直接灸 57 壮。 疗法 a.取穴:华佗夹脊穴、大椎、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肾俞。 b.手法:先取背部华佗夹脊穴,从第一胸椎排刺至第二腰椎,左右间隔交替针刺,然后取大椎、肾俞,后取四肢穴位。选用 30 号 15 寸毫针,进针得气后于针柄上插入 1.52cm 艾段,并

11、将艾段点燃,待艾条燃尽后取针。四肢穴做法同上。 (2)灸治疗法 斑麝泡灸 a.取穴:患部穴位或痛点。 b.药物制备;雄黄 30g,斑蝥 30g,麝香 10g。先将雄黄、斑蝥研成细末,用蜂蜜适量拌成糊状,再加入麝香拌均匀,装瓶盖紧备用。 c.方法:找好患部穴位或痛点作记号。将胶布剪成 1 寸大小,正中放米粒大小药糊,对准穴位或痛点将胶布贴好。每次贴 48 个点,全身关节最多可贴 20 个点。 备注:药糊不可涂的太多,避免起泡大引起疼痛。贴后 24 小时有热感和刺痛感。812 小时起泡,不要碰破。斑麝药糊贴穴或痛点必须起泡,不起则无效,无效时要找原因,是否药物失效,或斑蝥用量不足。贴后 17 天不

12、可洗患处,防止感染。若用药过多起泡直径超过 3cm,疼痛剧烈时,可挑破放液,涂紫药水即可。 铺灸 a.取穴:督脉(大椎穴至腰俞穴止)。 b.时间:暑夏三伏天。c.灸料:斑麝粉(方见斑麝泡灸)18g,去皮大蒜泥 500g,陈艾绒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d.方法:病人俯卧裸露背部,督脉穴(脊柱)上常规消毒后涂以蒜泥,在大椎穴至腰俞穴督脉经上敷斑麝粉,在斑麝粉上铺5cm 宽、25cm 高蒜泥一条,蒜泥条上再铺上 3cm 宽、25cm 高三角形长条艾炷。点燃艾炷,于头、身、尾三点施灸,燃尽后继续铺艾绒灸治(一般灸 23 壮)。灸毕移去蒜泥,用湿热纱布轻轻揩干。灸后皮肤潮红,可起水泡,

13、至第 3 天用消毒针引流水泡液,并搽以龙胆紫药水(隔日 1 次),覆盖一层消毒纱布,直至结痂脱落、皮肤愈合,调养休息 1 个月。 备注:经研究提示,铺灸能影响机体的免疫机能,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细胞免疫和抑制体液免疫的作用。 艾灸 a.取穴:患病关节中央 5cm 左右。 b.方法:在患病关节中央约 5cm 左右的部位用半个米粒大小艾灸 35壮(直接灸)。每天 1 次,10 次为 1 疗程。 备注:对晨僵,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伸侧有色素沉着,关节炎症状(手指关节、足趾关节肿胀、疼痛)均有显著疗效。 熏灸 a.取穴:至阳、灵台及背部督脉上的反应点。 b.方法:用普通艾卷加添一个支持与稳定的附件熏灸器,固定在穴位上。使之作用集中,热力均衡,时间持久。开始时每日早晚各灸 1 次,每次 1 支艾卷,连灸 5天,症状缓解后每日 1 次。 备注:据观察,本法对消除类风湿因子有效。另外,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由风寒湿邪杂合为病,灸法以温经散寒为其长。因此,临床上为了提高疗效,针法和灸法常常联合应用,以增加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之作用,从而取得相得益彰之疗效。 (3)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