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瓷器化妆土的作用与鉴定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46066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瓷器化妆土的作用与鉴定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瓷器化妆土的作用与鉴定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瓷器化妆土的作用与鉴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瓷器化妆土的作用与鉴定(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瓷器化妆土的作用与鉴定 (朱裕平 2003.08.29) 古代有些窑口的胎土较粗或胎色较深,为了使器物表面平滑白洁和颜色变浅,在胎体上 先敷一层细白瓷土,然后施釉烧制,这层白色浆土称化妆土,也称化妆釉和护胎釉。化妆土工艺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窑口)特征,对其观察和分析有助于古瓷的断 代和辨伪。六朝青瓷中已开始应用化妆土工艺,婺州窑位于浙江金华一带,当地所产胎土含铁量高, 烧成后胎色深灰或深紫。西晋起,婺州窑采用纯净的瓷土涂抹胎表,化妆土呈奶白色,经上 釉烧制后,不但釉面光洁,而且色泽滋润。东晋南朝时的德清窑以黑瓷著名,同时也兼烧青 瓷。德清窑以红色粘土做胎,烧成后胎呈灰色或紫色,为了改善

2、釉色,也在胎外施一层奶白 色化妆土,工艺方法和婺州窑相似。隋唐五代时,化妆土的应用更加广泛,除青瓷外,白瓷和彩绘瓷也采用这种工艺。五代 时,耀州窑青瓷有黑胎和白胎两种。黑胎青瓷的胎质较唐代已有改进,细密坚薄,但含铁量 高,胎色呈铁灰或黑灰,因此胎外施一层较厚的白色化妆土。唐代河北邢窑白瓷有粗细两种: 细白瓷胎白釉净,不施化妆土;粗白瓷的胎骨灰黄粗糙,先敷化妆土再施白釉,使釉面白净。 唐五代的长沙铜官窑发明了釉下彩,胎灰白或土黄,如不用化妆土,会影响装饰效果,因此 在制作中采用制胎施化妆土彩绘上釉烧制的流程,对提高外观质量起了重 要作用。宋元时,北方磁州窑对化妆土的运用非常成功,到了出神入化的地

3、步。磁州窑的胎土大 多灰褐色或土黄色,白釉黑彩采用敷化妆土、彩绘再施透明釉的方法,使釉面白净饱满,黑 白对比强烈。在白釉划花、白釉黑彩剔花等装饰方法中,化汝土则直接参与纹饰装饰。在白 釉划花中,胎土施化妆土再划花,划痕处露出灰褐色胎,外罩透明釉,这样形成了白釉地灰 褐花纹效果,巧妙利用了化妆土本身的色泽来进行装饰。白釉剔花的方法和此相似,只是将 纹饰外白“地”剔去,露出深色的胎。白釉釉下黑彩划花工艺更复杂一些,在生坯上敷白色 化妆土,上以黑料绘画,再用工具在纹样上勾划,划去黑彩露出白色化妆土,再施透明釉烧 成。有些甚至连化妆土也划去,露出深色胎骨,这样形成黑(纹饰) 、白(化妆土) 、和灰 (

4、胎骨)三个层次,以立体的方式装饰器物,这种方法和唐宋象牙雕刻中的拔镂雕或明清雕 漆中的彩雕很相似。在观察化妆土的时候需注意和“中间层”的区别。宋代钧窑釉瓷标本的断面上,胎釉间 有一层白色介质,是在高温烧制过程中胎、釉成分相互渗入,经离子交换析晶而形成的钙长 石层。这一中间层在作用上起到了统一釉下色泽的作用,但系烧制中自然形成的,而非人工 敷就的化妆土。这种介质中间层在宋代磁州窑青瓷上也能见到,形成机理相同。化妆土的观察对瓷器研究具有三方面重要意义:确定制作年代有些窑口化妆土往往在某一时间段使用,观察化妆土能精确考定年代。 耀州窑青瓷在五代时使用化妆土,从标本断面看,胎体、化妆土、釉层清晰可辨。宋代耀州 窑青瓷断面也有一丝白线,但胎体、中间层和釉层间界面模糊,系介质中间层,和五代青瓷 区别明显。确定制作窑口明清以前的所谓高古瓷有时往往难以区分窑口,而化妆土是一个关注 点。最常见的例子是越窑青瓷和婺州窑青瓷的区别。这两个窑口的产品除其他特征区别外,是否用化妆土是最明显的区别。确定识别真伪古代陶瓷的原料、工艺都具有很强的特殊性,现代很难模仿。如新仿 耀州窑青瓷的胎骨都很白,仿五代制品不见化妆土,仿宋代元制品也无中间层。结合造型、 釉层、底面等特征,观察并分析化妆土有利于鉴别陶瓷器的真伪。有些古玩商将新仿器物打 碎后卖瓷片,更应观察化妆土工艺,鉴别是否后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