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科学教案(五下)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6027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4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学年科学教案(五下)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11学年科学教案(五下)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11学年科学教案(五下)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11学年科学教案(五下)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11学年科学教案(五下)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学年科学教案(五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学年科学教案(五下)(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年五年级级科学科学备课备课教案(教科版)教案(教科版)下册下册2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运动和力运动和力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我们的小车我们的小车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重力” 。2、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3、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袋、车的图片、记录本。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1、提问: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玩过你们自己做的小车吗?你们在玩小车时,有过什么发现?2、谈话:虽然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

2、,但是都包含着很多相同的科学道理。在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有哪些力影响它的运动,怎样影响它的运动。我们还要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制造我们心中的赛车。二、探究过程1、认识各种车。师: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车了。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车?出示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请学生辨认并讲述,老师进行一些补充介绍。介绍香港太平山的缆车。2、安装一个小缆车。(1) 让学生提提重物、用手掂书包、背书包等活动感受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重力。(2) 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来拉动小缆车吗?看看桌上的材料,它们分别有什么用?3(3) 分组安装,用垫圈把小车拉动

3、,反复试几次。 (教师巡视指导)(4)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垫圈的拉力、重力、重力产生的拉力)3、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1)师:各组的小缆车都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各组的小车快慢不一样,请你们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推测:用手拉缆绳,使小车动起来,先估计最少用多少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再推测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把推测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3)小组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提问:你们打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呢?(4)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5) 汇报、分析实验结果:从记录表中你们发现拉力大小和小车快慢有什么关系?三、小结:

4、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后记:4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给小车装上动力给小车装上动力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一些对弹力利用的知识。2、指导学生学会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能够做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实验。3、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怎样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橡筋、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弹簧、皮球、锯条等能产生弹力的物体,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教学过程

5、:教学过程:一、引入1、谈话:车辆运动是需要动力的,你们知道车的动力来源有哪些?(汽油、天然气、电力、太阳能等)2、提问:能不能给我们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你们有哪些办法?(安装橡筋、弹簧、螺旋桨、气球等)3、师:我们先用橡筋作动力吧!二、探究过程1、研究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1)谈话:我们为什么能用橡筋作动力,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2)实验:用手把橡筋拉长,体会手有什么感觉。了解橡筋被拉长时能产生力,这种力叫弹力。(3)提问:还有哪些物体能产生弹力?体验:让学生压一压弹簧,拍一拍皮球,弯一弯锯条师: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射箭、拉力器、皮球、弹簧床、衣服上的松紧带、自行车

6、的坐垫等5都用到了弹力。 )2、安装橡筋的方法与小车运动的研究。(1)分小组装配:给小车装上橡筋。(2)小组演示。师:都是用橡筋做动力的小车,为什么运动的状况(快慢、距离、方向)不一样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4)分组实验(选择一个因素) ,记录实验结果。(5)汇报交流。3、小结。三、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后记: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给小车安个螺旋桨给小车安个螺旋桨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进一步认识橡筋的弹力,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距离的关系。2、学生学习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培养动手能力。了解螺旋桨的作用。3、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6教学

7、重点:教学重点:会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知道螺旋桨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装有螺旋桨的船和飞机的挂图或影像资料、小车、螺旋桨、橡筋、支架、木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竹蜻蜓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请一个学生演示。)2、谈话:它像什么?你们知道什么交通工具使用了螺旋桨?3、看书上 P6 图片或有关图片。4、提问:上节课我们给小车装上橡筋动力使它运动起来了,现在可以给小车装上螺旋桨使它运动起来吗?二、探究过程1、动手安装螺旋桨。(1)观察材料,分组讨论怎样组装螺旋桨,怎样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2)动手组装。装好后,试着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

8、来。2、研究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运动的关系。(1)提问:橡筋绞紧的圈数会影响到什么?(2)预测: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3)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4)小组汇报实验方案。老师提醒学生: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时除了橡筋绞紧的圈数不同外,其余条件都要相同。每次要把小车放在同一起点线上。用手拨动螺旋桨一圈,橡筋就绞紧了一圈。要量出小车行驶的距离。每次实验,橡筋绞紧的圈数要有较大的区别,如第一次 20 圈,第二7次 40 圈,第三次 60 圈。注意不要圈数太多,否则会把橡筋绞断。(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6)归纳:橡筋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3、讨论

9、。在第 2 课和第 3 课中,橡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两课的橡筋都被拉长了。第 2 课的橡筋是直接拉长,第 3 课中的橡筋不是直接拉长的,而是在绞紧时被拉长的。 )这两课中,橡筋产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这两课都是利用橡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第 2 课橡筋带动轮子转动推动小车前进,第 3 课橡筋带动螺旋桨转动小车前进。 )4、课后拓展。(1) 提问: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2) 选择一个问题来讨论: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实验?实验时观察什么?怎样记录?你们预测的实验结果是什么?(3) 课后可以继续研究。三、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后记:第四课第四课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教学目

10、的: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安装反冲力小车。82、通过玩气球、安装反冲力小车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会用气球作动力推动小车。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反冲力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学准备:配套学生材料袋。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都玩过气球吧?气球有哪些玩法呢?今天这节课让你们来玩一玩好吗?二、探究过程1、玩气球。(1)谈话:老师看见好多同学都把气球吹足了气然后放开,气球怎么样了呢?再试一试,并仔细观察。(2)提问:气球运动起来了,它朝什么方向运动?可以让气球沿一个方向运动吗?(3)小组根据材料袋中的材料进行实验。2、用气球推动

11、小车。(1)师问:气球能推动小车运动吗?(2)分组实验: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松开气嘴。(3)研讨:我们的小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4)再次实验,提出要求:把手靠近气嘴处,感受气体是怎样冲出来的。调换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的方向,观察这时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变化。(5)归纳: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做反冲力。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3、反冲力的应用。(1)我们还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节日燃放的烟花等。喷气式飞机:机内的喷气发动机,把汽油或煤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气体,9从发动机的喷气口快速向后喷出,飞机受反冲作用快速向前飞行。火箭: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现代

12、火箭用高能物质做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使火箭高速飞行。(2)播放火箭发射时的影像资料。(3)反冲小车的启动与火箭的启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它们都利用了反冲的原理,但是小车利用的是压缩空气的反冲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温高压燃烧气体的反冲力。 )4、小结。(1)师:在 1 到 4 课的学习中,我们使用了哪些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了?(2)归纳、提升认识:小车怎样才能运动起来?(小车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起来。 )三、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后记:第五课时第五课时 小车载重小车载重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

13、论的科学精神。3、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这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10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载重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对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进行分析。教学准备:教学准备:玻璃弹子、小沙子袋或小石块、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垫圈、夹子、挂垫圈的小钩。有关发生汽车超载交通事故的录象资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已经用重力牵引、橡筋的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了。小车当然是要装东西的,让我们用小车载些东西吧!对于载重后的小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二、探究过程1、研究小车的载重与运动。(1)推测:小车载重后,它的运动会加快还是会减慢?(2)分组讨论:怎

14、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思考:研究载重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在我们让小车运动的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操作和控制?实验顺序怎样安排才好?先拉最重的还是先拉最轻的?还是不管什么顺序都一样?(3)汇报实验方案,全班研讨。(4)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视)(5)汇报实验数据,归纳: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们是怎么想的?(6)思考:我们的推测正确吗?为什么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们是怎么想的?2、汽车为什么要限制载重。(1)讨论:如果给小车不断增加重量,会发生什么现象?(2)播放录像:汽车由于超载而引发的事故。11货车上印的载重多少吨的字样和公交车上印的准载多

15、少人的字样。(3)提问:你们想对超载的司机叔叔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乘客,但你要乘坐的汽车满员了,你该怎么办?三、小结四、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教学后记:第六课第六课 运动与摩擦力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会做出测定小车摩擦力大小的实验。2、知道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光滑、粗糙程度) ,运动状况(滚动还是滑动) ,小车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有关。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橡皮擦、新鞋底、长条形的三层板、两个相同的侧面为方形的瓶子或木块、纱布、两个同样的圆柱形的木块或

16、塑料块、小车的载重物(玻璃弹子、小沙袋或小石块) 。1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1、我们用铅笔写错了字,总免不了用橡皮擦去擦。观察一下擦过以后,纸面和橡皮擦有什么变化?2、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师出示新鞋底和旧鞋底,让学生作对比观察;观察新轮胎和磨损很厉害的旧轮胎的照片。3、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呢?二、探究过程1、认识摩擦力。(1)师:汽车运用时要与地面发生摩擦,走路时鞋和地面要发生摩擦,擦去铅笔字时橡皮擦和纸之间要发生摩擦,其实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时发生摩擦。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摩擦吧。(2)实验:将手按在桌上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比较用力大小。反复几次,用新体会。(3)归纳:由于摩擦,物体与动时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2、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讨论:你们认为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可能会作出许多假设,需要老师对这些假设进行整理,选出物体表面粗糙或光滑、物体滚动或滑动和小车重量这几个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进行研究,其他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研究。 )(2)预测:摩擦力的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