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协调发展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5943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协调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协调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协调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协调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协调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协调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协调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协调发展促进协调发展一、调查结果分析一、调查结果分析 (一)被调查家庭人口情况和支出状况 1、接受调查的家庭户均人口 3.3 人。从不同学历的家庭人口分组来看,小学以下、小学、大学人口较少,低于平均水平,户均人口分别为 2.7 人、3 人、3.2人,初中最多,为 3.6 人,高中、大专均为 3.4 人,略高于平均水平。 2、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教育和看病费用占到年均花费的 42.16%,明显偏高。调查显示:2005 年被调查的户年均花费 18093 元,其中用于子女上学费用 5620.2 元,占到年均花费 31.06%,看病费用 2008.1 元,占 11.09%,

2、学费和看病费用已高达家庭花费的 42.15%,学费高、看病难已成为家庭生活中最大问题。 (二)对城市现状的评价 1、五成以上的调查者对城市现状表示满意。当问及“您对本城市现状的总体评价”时,有 13.38%的人给予了“满意”的评价,有 38.06%的被调查者认为“较满意”,二者合计占调查总数的 51.44%;另有 30.67%的受访者评价“一般”,还有 18%的人“不满意”。从不同地区来看,忻州、大同、太原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 56.07%、55.43%、52.5;运城、朔州、晋中的满意度分别为51.4%、51.39%、51.35%,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吕梁、长治、阳泉、晋城的满

3、意率相对较低,分别为 50%、49.46%、48.35%、46.67%。 2、四成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收入状况不满意。当问及“您对自己现在的收入状况满意吗?”时,只有 3.57%的人给予了“满意”的回答,有 20.17%的被调查者回答“较满意”,二者合计占调查总数的 24.28%;有 35.48%的被调查者回答“一般”,多达 40.24%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满意”。 3、有 37.96%的人对本社区(小区)的治安状况满意。在回答“您对本社区(小区)的治安状况满意吗?”,有 7.93%的被访对象表示“满意”,另有 30.03%的被访对象表示“较满意”,二者合计占到调查总数的 37.96%;有 38.

4、26%的被访对象表示“一般”,有 23.79%的被访对象表示“不满意”。 4、近四成的人对自己居住的环境满意。当问及“您对自己居住的环境满意吗?”时,有 10.11%的被调查者给予了“满意”的回答,有 29.44的被调查者回答“较满意”,二者合计占到调查总数的 39.55%;有 35.68%的被调查者回答“一般”,有 24.78%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满意”。5、三成多的人对当前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不满意。当问及“您对当前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满意吗?”时,只有 3.96%的调查者给予了“满意”的评价,有19.72的被调查者回答“较满意”,二者合计占到调查总数的 23.68%;有 43.61%的被调查者

5、认为“一般”,多达 32.71%的被调查者回答“不满意”。从不同地区来看,满意度水平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的有长治、晋城、阳泉,分别为56.99、46.67%、34.06;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朔州、吕梁、晋中,满意度分别为 23.61%、23.91%、20.27;大同、临汾、忻州、太原、运城的满意率相对较低,满意度分别为 19.56、14.63、14.01、13.75、12.14。 6、只有二成多的被调查者对所在的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表示满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的好坏关系到百姓能否方便看病,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方面。然而当问及“您对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满意吗?”时,只有 5.55%

6、的被调查者给予了“满意”的评价,另有 18.63的人回答“较满意”,二者合计占到调查总数的 24.18%;有 30.92%的被调查者回答“一般”,有 18.83%的被调查者回答“不满意”;另有 26.07的被调查者回答“不清楚”。 7、多数人认为目前所居住社区参加文化活动不方便。参加社区文化活动方便与否,直接关系到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问及“您在所居住的社区参加文化活动感到方便吗?”时,只有 10.41%的人认为“方便”,有 23.69的被调查者认为“较方便”,二者合计占到调查总数的34.10%;有 42.72%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方便”,另外还有 23.19的

7、被调查者认为“不了解”。 8、近七成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 “看电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看电视”是被调查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选择此项的人占到调查总人数的 67.2%;把“上网”作为获得信息的人,占 16.15%,他们主要分布在学历是大专及以上的人群中;以“看报纸”为获取信息者,占 11.4%;以“听广播”、“听亲友讲”为获取信息来源者,分别占 2.28%、2.87%;还有 0.1%的人通过“其他”形式获取信息。(三)关于构建和谐山西 1、广大城镇居民认为在全省范围开展创建和谐文明城市非常有必要,热切企盼出台各种有力措施并尽早实施。当问及“您认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创建和谐文明城市有必要吗?”,

8、有 57.98%的人给予了“很有必要”的评价,有 37.17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二者合计占到调查总数的 95.15%;受访者中只有 4.46%的人认为“无所谓”,0.4认为“不必要”。从不同地区分组来看,认为在全省范围开展创建和谐文明城市“很有必要”和“有必要”二者合计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的地市有晋城、临汾、运城、太原,分别为98.33、96.74%、96.334、96.25;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的有晋中、朔州、吕梁、长治,分别为 95.94、95.64%、95.45、94.63%,大同、阳泉、忻州相对较低,“很有必要”和“有必要”合计分别为 93.48、93.41;92.52。同时,针对山西

9、目前存在的能耗高、污染严重、生存环境差等问题被调查者反映强烈,热切企盼出台各种有力项措施解决存在问题,并尽快把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2、多数人对和谐社会的“二十八字”目标不太清楚,进一步加强宣传非常必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十八字目标的社会。然而当问及“您知道和谐社会的“二十八字”目标吗”时,只有 11.1%的人给予了“知道”的回答,有25.17%的被调查者认为“知道一些”;另有 24.78%的受访者回答“知道一点”,还有 38.55%的人回答“不知道”。3、当别人遇到危险需要帮助时,大部分人都愿伸出友爱之手积

10、极援助。在回答“当别人遇到危险需要帮助时,你的态度是”,有 17.64%的被访对象表示要“见义勇为”,有 73.34%的被访对象表示要“寻求其它援助”,二者合计占到调查总数的 91.18%;值得注意的是有 4.46%的被访对象采取“旁观”,还有 4.36%的被访对象表示要“走开”,尽管这些人所占的比例不大,但这无疑是我们社会不和谐的现象的一种表现。 4、大部分人对于捐献骨髓等公益事业持有积极参与的支持的态度。当问及“对于捐献骨髓等公益行为,你的态度是?”时,有 16.06%的人给予了“积极参与”的态度,有 68.09的被调查者态度表示“支持”,二者合计占到调查总数的84.15%;受访者中有 1

11、2.59%的人表示“无所谓”,3.27态度表示“不支持”。从不同文化程度来看,文化程度高低与回答“积极参与”的比例成正相关,文化程度越低回答“积极参与”的比例越低,相反文化程度越高回答“积极参与”的比例越高。 6、大部分城镇居民能够尊重外来务工人员,并希望给予他们平等权利,同时也乐于和他们友好相处。调查结果表明:外来务工人员为所在城市做出了贡献,正逐步融入城市社会中,大部分城镇居民对他们的态度发生了好的变化,并能接受、尊重、支持和与他们友好相处。当问及“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这一问题时,有 53.12%的人给予了“尊重,并给予平等权利”的回答,有39.84的被调查者的态度是“

12、友好相处”,二者合计占到调查总数的 94.37%;受访者中有 6.54%的人表示“无所谓”,仅有 0.57态度是“反感”。 7、当前城镇居民有六大后顾之忧。当问及“您及家人目前大的后顾之忧是?”时,被调查者认为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看不起病”。有 58.93%的被调查者把看不起病摆在了后顾之忧第一位。这一情况确实反映出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表明我国城镇医改是失败的,国家把卫生系统“推向市场”,忽略了卫生工作的特殊性,忽略了国家应负的责任。二是“环境污染”。选择此项者占到调查总人数的 44.35%,位居第二。山西省以能源重化工为主,虽然近年来加大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污染的治理,但环境污染依然非

13、常严重,确实应引起高度重视。三是“负担不起子女上学”。有 42.46%的人认为子女上学费用太高,负担不起,在太原上高中择校费就高达 3 万元,初中择校费 1.8 万。四是“养老没有保证”。31.75%的人认为老人退休金低,生活费高、吃药多,养老没有保证。五是“无力改善住房条件”。有 28.57%的人认为,房价太高,收入增加赶不上房价上涨,没有能力改善住房条件。六是“挣钱没门”。有 24.11%的人认为,挣钱机会不多,没有门路。 二、对策与建议二、对策与建议 1、加强构建和谐山西宣传力度。构建和谐社会舆论引导至关重要,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新闻媒体要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和山西省实际情况

14、,加大构建和谐山西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2、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为了人民群众,又要依靠人民群众。要积极增加人力资本投入,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创造条件。 3、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增加财政对医疗服务投资,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养老、失业等保险制度,建立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稳定计划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努力提高公

15、共服务水平。 4、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结合山西产业特点,制定和落实发展循环经济的长远规划、政策措施、技术途径和推进步骤,选择一些重点行业、领域、园区和市县进行试点,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 5、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要坚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就业、再就业。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6、在转变增长方式上,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力度。要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上,加大节

16、约资源、保护环境、生态建设的力度。在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中促进资源节约,在全面治理和严格控制中促进环境保护,在积极修复和大力建设中促进生态改善。努力实施重点城市和地区的蓝天碧水工程。 7、在增强发展动力上,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和对外开放的力度。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和保护,拓宽其发展领域,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搞好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内开放,提高经济外向度,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先进技术、装备和战略资源进口,抓好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 8、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