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23078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5711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解剖23078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局部解剖23078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局部解剖23078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局部解剖23078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局部解剖23078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局部解剖2307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23078(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局部解剖局部解剖 2307823078头部1、腮腺床: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和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后 4对脑神经(舌下、迷走、舌咽、副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2、穿经腮腺结构:纵行的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横行的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面神经分支,由浅入深: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耳颞神经3、面神经分段:在颅外的行程因穿经腮腺,分 3 段一:腮腺前段为面神经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位于乳突与外耳道之间的切迹内。二:腮腺内段。面神经从腮腺后内侧面进入腮腺。在腮腺内,面神经位于下颌后静脉和颈外动脉的浅面分为颞面干和颈面干,自干再发出 9-12 条分支

2、,彼此交织成纵,最后发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5 组。三:腮腺后段即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的部分。面神经的 5组分支,分别由腮腺浅部的上缘、前缘和下端穿出,成扇形分布,至相应区域,支配面肌。4、面侧深区的内容:此区位于颅底下方,下颌支深面,口咽外侧的间隙,即颞下窝的范围,由一顶、一底、四壁构成,即前壁-上颌骨体后面,后壁-腮腺深部和茎突诸肌,外侧-下颌支,内侧壁-翼突外侧板和咽侧壁顶-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肌,底-下颌骨下缘 内容-翼内肌、翼外肌和出入颅底的神经(下颌神经和分支)和血管(上颌动脉及分支) 。5、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咬肌的血管、神经经下颌切迹进入此隙,从深面进入

3、咬肌。咬肌间隙下部前方有下颌第三磨牙,后方有腮腺,许多牙源性感染如第三磨牙冠周炎、牙槽脓肿和下颅骨髓炎等均由可能扩散至此间隙。6、翼下颌间隙:位于下颌支与翼内肌之间,与咬肌间隙以下颌支相隔,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前邻颊支,后为腮腺。此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下牙槽动静脉通过。7、额顶枕区的层次及特点:分为 5 层,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其中前 3 层不易分离,故常合称为头皮。(1)皮肤:厚而致密,含有大量的毛囊、汗腺、皮脂腺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为痣肿和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此区也是一个良好的供皮区,临床上可在此处多次切取表皮覆盖创面,而

4、不影响头发的生长。如外伤容易易致出血,但创口愈合较快。(2)浅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致密结缔组织形成许多纵向行走的纤维隔,使皮肤和帽状腱膜紧密相连,将脂肪分隔成无数小格,内有血管和神经穿过。此层感染时,炎症渗出物最不易扩散,早期即可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剧痛。小格内的血管壁多被周围结缔组织紧密固定,创伤后血管断端不易回缩,故出血过多,常需压迫或缝合止血。头皮的血管、神经主要位于此层内,且多呈辐楱状伴行。(3)帽状腱膜:位于此区中部,坚韧致密,前连枕额肌的额腹,后连该肌枕腹,两侧至颞区逐渐变薄,与颞浅筋膜浅层相续。头皮裂伤如伴有帽状腱膜横向断裂时,由于枕额肌的收缩,则伤口裂开较大,缝合头

5、皮时应将腱膜仔细缝合,以减少皮肤张力,有利于止血和创口的愈合。(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是一层疏松结蒂组织,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头皮撕脱伤多自此层分离。此隙范围较广,移动性较大,开颅时可经此间隙将皮辬游离后翻起。此层内积血或积脓时,可蔓延至全颅顶。此间隙内有导静脉穿过,若发生感染,可经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和颅内的硬脑膜静脉大的交通,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内感染,故常称此层为颅顶部的“危险区”(5)颅骨外膜:由致密结缔组织够成,借少量疏松结缔组织与颅骨表面相连,容易剥离,但在骨逢处结合紧密,不易分开.骨膜下感染或血肿常局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8、颞区的层次及特点:由浅入深为

6、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皮肤:前部较薄,移动性较大。后部较厚。浅筋膜:含脂肪组织较少,下方与其深面的颞筋膜浅层汇合附着于颧弓外缘。内的血管神经分为耳前和耳后两组,耳前包括颞浅动脉静脉和耳颞神经,耳后的包括耳后动静脉和枕小神经。9、垂体窝的位置:前界-安结节,前外侧-中床突,后方-鞍背,两侧-海绵窦,顶-鞍膈,底-蝶窦的顶。10、海绵窦的位置穿行结构:上壁向内侧与鞍膈相移行,下壁借薄的骨壁与蝶窦相邻,外侧壁与颞叶相邻,壁内外侧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通过,内侧壁上部与垂体相邻,下部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后端与位于颞骨岩部的三叉神经节相邻,故三叉神经节手术时应

7、避免损伤海绵窦。颈部1、颈部浅层的浅筋膜的神经-颈丛皮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 ,面神经颈支,颈前静脉,颈外静脉,颈内静脉。2、颈动脉鞘:由颈深筋膜构成,上起自颅底,下续纵膈,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境内精密位于经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外侧,迷走神经位于动静脉的后方。3、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可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头臂干及左头臂静脉。小儿还有胸腺上部。4、下颌下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内有下颌下腺、面动脉、舌神经、舌下神经、下颌下神经节和下颌下淋巴结等。5、颈动脉三角:有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

8、、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其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颈深筋膜浅层,深面有椎前经膜,内侧是咽侧壁及其筋膜,内有颈内静脉及其属支、经总动脉及其分支、 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以及部分颈深淋巴结等。6、二腹肌后腹:颈部的一个重要标志性肌性结构,介于颈动脉三角与下颌下三角之间,也是颈部及颈部手术的一个重要肌性标志。浅面有耳大神经、下颌后静脉及面神经颈支;深面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颈外动脉和末 3 对脑神经及颈交感干;上缘邻茎突舌骨肌、耳后动脉、面神经及舌咽神经等;下缘有枕动脉和舌下神经弓形段等。7、肌三角: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浅层有胸骨舌骨

9、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深层有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肌的深面有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器官。8、气管颈部毗邻-前方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颈前静脉吻合支(颈静脉弓) 、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和气管前间隙。平第 2-4 气管软骨前方由甲状腺峡,其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集可能存在的甲状腺最下动脉。对幼儿行气管切开手术时,不宜低于第 5 气管软骨环水平,以免伤及上述结构.界限:上端两侧为甲状腺侧叶,后方为食管,二者之间的气管、食管旁沟内有喉返神经上行。其后外侧有颈交感干和颈动脉鞘等。手术时:切开时,头应严格保持在正中的位置,应尽量后仰,使气管接近

10、体表,以免伤及食管及周围的血管和神经。 9、颈动脉鞘毗邻:浅面有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肩胛舌骨肌下腹、颈袢及甲状腺上、中静脉;鞘的后方有甲状腺下动脉横过,左侧有胸导管弓;隔椎前筋膜有颈交感干、椎前肌和颈椎横突等;鞘的内侧有咽和食管颈部、喉和气管颈部、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侧叶等。10、甲状腺的毗邻和血管神经:其前面由浅入深有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遮盖,左右两侧叶的后内侧紧邻喉与气管颈部、咽与食管颈部及喉返神经等;侧叶的后外侧邻颈动脉鞘颈交感干。甲状腺肿大时,向后内侧压迫气管、食管可出现呼吸吞咽困难或声音嘶哑;如向后外方压迫颈交感干,可出现Horner 综合症

11、;血管神经:有甲状腺上动脉和喉上神经,甲状腺下动脉和喉返神经,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中静脉、甲状腺下静脉。颈根部:1、胸膜上膜:又称 Sibson 筋膜,为从第 7 颈椎横突、第 1 肋颈和第 1 胸椎体连至胸膜顶的筋膜,对胸膜顶有悬吊作用。2、胸锁乳突肌:斜列于颈部两侧,是颈部分区的重要标志。该肌起始端两头之间有一凹陷,称为锁骨上小窝,位于胸锁关节的上方,其深面左侧有颈总动脉,右侧为头臂干。其后缘中点有颈丛皮支穿出,为颈部皮肤浸润麻醉的阻滞点。3、经根部内容:五管一干两神经,一肌一丛加一顶。五管:胸导管、颈总动脉、颈内静脉、一干:颈交感干;两神经:迷走神经、膈神经;一肌:前斜角

12、肌,一丛:臂丛;一顶:胸膜顶4、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 1 段,尖为第 6 颈椎突前结节。该三角后方自上而下有第7 颈椎横突,第 8 颈神经前支,第 1 肋颈及胸膜顶;前方有颈动脉鞘、膈神经及胸导管弓等。三角内主要结构有椎动脉、椎静脉、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及颈胸神经节等。5、锁骨上三角:又称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锁骨上大窝。由胸锁乳突肌后援、肩胛舌骨肌下腹和锁骨中 1/3 上缘围成,内有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和臂丛。胸部1、胸骨角:由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而成,微突向前,两侧连接第 2肋软骨,时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胸骨角平主动脉弓起始处、气管杈、左主支气

13、管与食管交叉处和第 4 胸椎体下缘。2、乳房淋巴回流:有 6 个方向:(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是乳房淋巴回流的主要途径(2)上部的淋巴管注入汇入腋淋巴结的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3)内侧部的淋巴管一部分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另一部分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相吻合(4)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的淋巴结或尖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位于大小肌之间,又称 Rotter 结(5)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淋巴管交通(6)内下部的淋巴管通过腹壁和膈下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相通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时,可侵犯腋淋巴结核胸骨旁淋巴结。如果淋巴回流受阻,肿瘤细胞可转移至对侧乳房或肝。3、胸腔穿刺进针点的选择

14、:积液时,进针部位不低于第 9 肋间隙,以免损伤膈,又肋间后血管在肋角内侧斜行于肋间隙中份,且排列不规则所以宜在肋角外侧进针,临床上常在腋后线或肩胛线第 8、9间隙,靠近下位肋上缘穿刺,也可经腋后线第 8 肋间隙沿肋骨上缘切开,插入套管作胸膜腔闭合引流,防术后感染,避免形成高压性气胸;积气时-临床常在肋间隙前部,即锁骨中线第 2 或第 3 肋间隙中部穿刺,进行人工气胸治疗或者安置引流管连接于水封瓶内,抽吸积气。4、胸腔穿刺经过的层次:积液时-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背阔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胸内筋膜、壁胸膜 积气时-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浅层、胸大肌、深筋膜深层、胸小肌、肋间外肌、肋

15、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胸内筋膜、壁胸膜5、纵膈的概念、位置、境界分区和各区的主要器官结构:概念:纵膈是左右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和总称;位置:纵膈呈矢状位,位于胸腔正中偏左,上窄下宽,前短后长。纵膈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两侧为纵膈胸膜,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正常情况下,纵膈的位置较固定。一侧发生气胸时,纵膈向对侧移位。分区:解剖学通常以胸骨角和第 4 胸椎体下缘的平面,将纵膈分为上纵膈和下纵膈,下纵膈又以心包的前后壁为界分为前纵膈中纵膈和后纵膈6、上纵膈:自前向后分三层;前层(胸腺-静脉层)-胸腺、上腔静脉和左、右头臂静脉;中层(动脉-神经层)-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迷走神经和膈神

16、经;后层(管状层)-食管、气管、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等。7、前纵膈:是介于胸骨体与心包前臂之间的狭窄区域,内容胸腺下部,纵膈前淋巴结,疏松结缔组织等。8、中纵膈:是介于心包前后壁之间,主要为心包所占据,内有心包、心、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等。9、后纵膈是位于胸骨角平面与膈之间,心包后壁与第 5-8 胸椎之间的纵膈部分,内容:食管、胸导管、胸主动脉、肋间后动脉、肋间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迷走神经、交感干胸部、纵膈后淋巴结等。10、主动脉弓的毗邻:左前方为左纵膈胸膜、左肺、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左心包膈血管以及交感干和迷走射精发出的心支,右后方邻气管、食管、胸导管、左喉返神经和心深丛;上方有头臂干、左经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下方邻肺动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左主支气管和心浅丛。11、动脉导管三角: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围成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等。是手术中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12、食管胸部毗邻:前面依次毗邻气管、左喉返神经、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左心房后部、左迷走神经和膈等结构。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