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综合】地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5210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综合】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综合】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综合】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综合】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综合】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综合】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综合】地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综合高中综合】地理地理1.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总星系2. 天体系统层次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3.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 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4. 太阳的外部结构 :(由里向外)光球、色球、日冕5. 太阳活动 :黑子(光球) ;耀斑、日珥(色球) ;太阳风(日冕)6. 太阳活动的标志 :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 11 年7. 太阳活动的影响 :干扰无线电、磁暴、极光8.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质量大)9. 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 ;木星、土星(大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10.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日地距离适

2、中;地球大小质量适中。11. 朔望月周期 :新月(初一、大潮,日食)上弦月(初七、八,小潮)满月(十五、十六,大潮,月食)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小潮)新月。 一朔望月 29.53 日12. 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 自西向东, 23 小时 56 分 4 秒。13. 地球自转角速度 除极点外, 15 / 小时 每差 1时间相差4 分钟; 地球自转线速度 除极点外,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14. 地球物体 水平运动偏向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无地转偏向力。15. 地球公转周期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16. 地球自转平面 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平面 黄道平面。17. 黄赤交角 目前

3、23 26 ,与回归线纬度相同。地轴与赤道夹角 90 ,地轴与黄道的夹角为 66 34 ,与极圈的纬度相同。18.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形成了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并使地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作相应的变化。 太阳直射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度。所以: *. 北半球春分日( 3.21 )或秋分日( 9.23 ):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降低。 *. 北半球夏至日( 6.22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 北半球冬至日( 12.22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正午

4、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19. 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6.22 达到最大,12.22 达到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12.22 达到最大, 6.22 达到最小。 南 . 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带:一年之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两次最大值( 90 ) ,回归线上只有 1 次直射,回归线外无直射。20.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3.21 日及 9.23 日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春分日 - 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愈高,昼愈长夜愈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各纬线圈昼短夜长,纬度愈高,昼愈短

5、夜愈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其中,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 ,南半球反之。北半球秋分日 - 春分日:反之。其中,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 ;南半球反之。21. 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为南、北温带;极圈以内是南、北寒带。22. 地球的六大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23.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可能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与地震的主要发源地。24. 岩石圈 = 地壳 + 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25. 岩浆岩 :侵入岩 ( 花岗岩 ) :晶粒较粗;喷出岩 ( 玄武岩 ) :晶粒小,多气孔26. 沉积岩

6、 : 层理构造 ,并有 动植物化石 ,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27. 变质岩 : 片理构造 ,主要有大理岩、石英岩、片岩、板岩、片麻岩。28. 地震的分类 :一按 成因 主要分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两种。二按 震源深度 可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按 震级 可分为微震和破坏性地震。29. 地震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 ,因为地震时先的纵波到达震中,然后是横波传来。30. 震级和烈度的关系 :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中处烈度最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31. 世界主要地震带 是 环太平洋构造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 ,环太平洋带大约集中了全世界 80

7、% 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我国正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32.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大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海沟是大洋地壳的消亡处 。33. 全球岩石圈共分六大板块 ,即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北美洲)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 、南极洲板块。34. 地震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 30 多倍,两级相差 900 多倍35. 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的是臭氧。36. 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 的是水汽与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一定的保温作用。37. 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下而上依次再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

8、逸层五层。38. 对流层主要特征 有:水汽、尘埃杂质含量多;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每上升 100 米,气温降低 0.6 。大气 对流 运动显著;天气和气候变化最为显著。39. 平流层主要特征 :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 ;大气以 水平运动 为主;有臭氧层,是最佳航空层。40. 中间层 :几乎没有臭氧, 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 热层 :即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电讯通讯工程建设有重大意义。41.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42. 风水平气压差异,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43. 盛行东北风的风带 东北信风带和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盛行东南风的风带 东南信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44

9、. 赤道低气压带 多雨 地带; 极地高气压带 少雨 地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 ,气候暖热干旱,为 少雨 地带; 大陆东岸 因受夏季风、热带风暴、台风等影响, 降水比较丰富 。 副极地低气压带 多雨 地带。45.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 1 月南移, 7 月北移46. 季风 成因分析: ? 海陆热力差异 ( 亚洲东部季风 )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 南亚和我国西南 ) 受季风影响,一年有干湿,雨热同期,易冬旱夏涝47. 冬夏间亚洲和北太平洋地区气压分布 : 冬季:亚洲大陆亚洲高压(蒙古高压) ;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夏季:亚

10、洲大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48. 东亚季风 夏季东南风;冬季偏北风。 南亚季风 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49. 高气压反气旋下沉气流北顺南逆干晴天气(伏旱:副高、寒潮:蒙古高压)50. 低气压气旋上升气流北逆南顺阴雨天气(台风)51. 梅雨准静止锋 6 、 7 月52. 水圈的主体海洋水; 淡水的主体冰川(南极洲)53. 水循环的动力 太阳辐射54. 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最重要的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55. 人类可以影响的水循环的环节 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 施加一定的影响, 如: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时间分布 - 修建水库;改变局部地区

11、的水的空间分布,跨流域调水 - 南水北调、引滦入津 、引黄济青等;引水灌溉。56. 洋流的分类 : * 按水温划分:暖流:水温高,一般为 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寒流:水温低,一般为 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 * 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补偿流(秘鲁寒流) 。57. 洋流分布的规律 :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除北印度洋外) ,以 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 。大洋环流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58 .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9. 四大渔场分布 :三个在暖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秘鲁附近海区的涌升流60. 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水

12、补给。61 . 雨水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河水补给 , 雨水补给与降水量季节变化一致 。62. 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就有 春汛 ,以降水补给为主, 积雪融水 为辅。 积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63. 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64. 气候资源的种类:光照、热量、水分、风能65. 光照资源取决于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日照时间的长短 。66. 热量资源的衡量标准:气温、积温、无霜期 。热量是决定农作物分布和复种指数的重要因素。67. 狭义的水资源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69. 衡量水资源的数量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径流量降水量

13、蒸发量70. 水资源的特点:不可替代性、可再生性、利与害的两重性71. 我国水资源数量特点 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空间分布特点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分配特点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72. 世界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反常。人为原因用水量的剧增;水质污染。73. 调节水资源时间上的不均衡 建立蓄水工程 ;调节地区间水资源的不平衡 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74. 上海水资源总量充沛,但水体污染严重,属于 水质型缺水城市 ;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科学用水,节约用水。75. 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 。地区分布很不平衡。76. 森林资源的环保作用:涵养水

14、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净化大气。 美化环境(城市广种大树的原因) ,容纳动物。77. 能源资源 按能否可再生分: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78. 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已占世界能源总消费的 70%79. 西气东输工程是将 新疆 塔里木和长庆气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 上海 的输气工程。80. 产业部门的分类: 第一产业 农业;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产业部门结构即三大产业的比重。81.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82. 农业生产的特点: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误农时、因时制宜) ;地域性(因地制宜)83. 光热条件影响农作物的复种指数84. 垦殖指数与地形相关,垦殖指数

15、高地形平坦;垦殖指数低地形崎岖。85. 城市近郊多肉、禽、蛋等副食品基地 经济地理位置86. 农业主要的两大部门 种植业和畜牧业 。87. 畜牧业产值居首位的国家美国;人均牛羊头数最多的国家新西兰88. 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水田农业、传统旱作农业、粗放畜牧业、地中海型农业、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89. 水田农业和传统旱作农业我国界线秦岭 - 淮河;粗放畜牧业年降水量少于 250mm 地区,我国四大牧区;热带种植园农业我国海南、广东雷州半岛、云南南部90. 商品化程度很高,基本上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热带种植园农业91. 为国际市场提供粮食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发达的

16、商品化农牧业92. 水田农业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东亚、南亚、东南亚雨热同期。93. 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工业。工业区位条件:能源和矿产资源;环境条件;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科学技术;集聚;土地价格。94. 接近原料产地 甘蔗、甜菜制糖,水产品和水果等食品罐头。95. 接近能源供应地 炼铝96. 接近消费市场 棉纱织布、石油加工等工业;瓶装饮料等食品工业、家具制造、印刷工业97. 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钢铁厂、火电厂)应布局在盛行风(主导风)的下风向 ;季风盛行地区,应布局在 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98 有水污染的工厂(如化肥厂、造纸厂、化工厂、印染厂)应布局在河流下游99. 需洁净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