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观点看法1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5120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观点看法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观点看法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观点看法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观点看法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观点看法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观点看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观点看法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观点看法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观点看法 1 1企业对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看法和未来市场的估计日产认为中国有很好的机会。对于发展电动汽车而言,中国缺乏建立充电设施的基础预计在 2010 年在中国市场投入电动汽车日产汽车首席运营官志贺俊之表示,日产将在 2010 年实现纯电动汽车的量产,2011 年将纯电动汽车推向中国市场,2012 年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丰田认为中国市场对节能车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充满了渴望。表示 2009 年将向中国引进 GS 系列的混合动力车型 GS450h。中国本部部长佐佐木昭说,从中长期的眼光来看,中国市场是最具潜力的。本田认为中国在安全、环

2、保等各方面的一些法规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但新能源汽车发展还应尽可能多的得到政府配合,现在要考虑的是怎样将制度落实和长久实施。2007 年表示与中国东风汽车公司合资的东风本田汽车公司将开始在中国销售本田思域混合动力车,并表示如果市场前景良好将考虑国产。大众大众表示中国国内柴油资源愈加紧缺直接导致大众汽车的强项柴油车无法迅速普及。准备把 Golf Twin Drive 等电动汽车车型推向中国市场大众曾计划 2010 年在华生产的轿车将有 5%使用柴油,但是目前该计划可能会被调整。大众汽车(中国)投资公司副总经理许健康称:“中国在资源和市场上有很大优势,纯电动汽车将在中国汽车市场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大众

3、非常看好中国市场,将加大纯电动汽车的投入力度。宝马对中国未来替代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视以及高度期待 2004 年,宝马成功地把名为“BMW 清洁能源”的氢能源教育项目引入中国。计划将 Mini E 推向中国戴姆勒认为对于中国市场来讲,很重要一步是引进清洁的柴油车。奔驰的电动 Smart 有推向中国的详细计划。戴姆勒汽车集团总裁蔡澈表示:奔驰致力于在中国这一世界最大汽车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通用通用原董事长瓦格纳表示,新能源汽车会在通用全球销量里占到 50%,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中国和其他地方的发展。 目前通用混合动力汽车别克君越 Eco-hybrid 已经在中国销售,雪佛兰Volt 增程型电动汽车也

4、将于 2011 年引进中国。随着雪佛兰 Equinox燃料电池车的引入,雪佛兰 Tahoe 双模式混合动力车、欧宝Corsa1。3CDTI 和土星 AURA 混合动力车等 4 款车型也相继引入中国市场。福特认为在中国要推广新能源技术,同样少不了政府的配合。福特在中国市场会考虑多种技术或者一系列技术的组合,并计划跟政府和能源行业等合作。 认为新能源技术的成熟到市场普及,至少需要 20 年。麦肯锡中国有成本和市场优势,有潜力和可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取得领先地位。德国商报 中国政府发展电动汽车给大众、奔驰等德国汽车商及电池生产商带来了机遇。将来电动汽车将占市场的1/3。德国博世集团目前中国柴油技术主

5、要用于商用车,乘用车上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 在 2009 年表示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极大的鼓舞了博世集团。将把动力总成电气化技术引进中国。26 位海内外专家联名呼吁:不应在能源科技发展方面违反科学发展观编者按:在能源问题上,中国汽车工业目前正在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燃油供应日趋紧张,由于其不可再生性,如果真到了石油衰竭的那一天,谁来为我们的子孙买单?另一方面,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电动汽车,在电池这个关键技术上一直未能实现突破,如果不能成功逾越这座难关,谁来为那些投入巨资研发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买单?记者曾经听国内一家汽车企业的领导人讲,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氢

6、燃料电池车” ,而且这个观点似乎在国内外都比较有市场,国家“十一五纲要”也明确提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然而,就在刚刚过去的 2007 年,26 位海内外华人汽车动力专家联名致信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国家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方针提出自己的思考。下文将择其要点而陈述,以供读者参考。交通能源问题是中国所面临的急迫的大事。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而油气资源并不丰富,2005 年中国进口石油已占 42.9%。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使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受到很大制约。为尽快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应针对性地开发车用动力技术。对“氢能源”的误解带来认识的偏差,从而影响解决交通能源问题的政策能源是人们可从自然界取得能

7、量的来源。自然界并不存在着大量的氢气,因此氢气不是能源,更不是新能源。产生氢气需要通过能量转换,这样氢气可用作能量的载体。 “氢能源”的口号使很多人误以为使用氢气就能解决交通能源问题,很自然地认定应集中力量全面开发氢气汽车。这种误解会影响政府和企业解决交通能源问题的决策。现任美国总统上任以后,由于拒绝参加京都协议以及阻挠国会通过降低汽车平均油耗的法案而受到批评。为减少批评,他曾大力提倡“氢能源” 、 “氢经济”来表达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视。美国汽车公司也乐于或有意地造成这样的印象:我们正在研发氢技术,将解决所有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因此不要再对我们施压要降低油耗了。在 2004 年夏天,几位美国物

8、理学家在物理学杂志联名发表文章批驳“氢能源” 、 “氢经济”理论,此后再也看不到美国总统谈论“氢能源”了。无论是否应当研发使用氢气的汽车动力技术,无论氢气汽车是否能成为未来汽车的主流,在对待能源这一重大问题上不应当犯“氢气是新能源”这样的常识性错误,干扰对解决能源问题的认真思考。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要遵循科学规律,不能“先挖好渠再找水源或等水来”追求车用动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但是,目前国内在车用动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方面没有能重视基本的逻辑。如果未来新能源可先转化出电能供使用,装有蓄电池的电动汽车有可能高效率利用新能源。制造能长时间行驶的电动汽车的关键是蓄电池的容量。目前蓄电池的

9、容量还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的需要。因此,在 2000 年美国的汽车公司都停止了对电动汽车的开发工作。除非蓄电池技术有重大突破,电动汽车的市场应用范围将非常有限。用电能生产氢气,再用燃料电池把氢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另一个可能的途径。两次能量转换造成损失,使其效率甚低。实际上大量应用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是制造燃料电池的原材料和成本。目前燃料电池需要大量稀有的贵金属。如果大量使用燃料电池汽车,不仅原材料成本会因需求增加而大幅度增加,地球上是否有足够多的贵金属也是个问题。因此,要采用燃料电池汽车应当先集中力量研发低成本、能大量生产的燃料电池。从逻辑分析的角度不难看出,在蓄电池容量和燃料电池依赖稀有贵金属这

10、些长期未能解决的技术难关未突破前,不能确定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将来一定可以得到大规模应用。因此,我们不应“跨越”这些技术难关不去攻克,而“超前开发”那些如果真的需要就可以很快解决的问题,例如电池零部件和技术平台的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总成、示范推广等。目前这种所谓的“跨越”像是“先挖好渠再找水源或等水来” ,有可能是“劳而无用” ,更有甚者是放弃了占领具有重要现实和战略意义的技术制高点。即使在数十年后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能够被大量应用,其关键的电池技术也是掌握在别人手中。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对未来汽车的过早认定、集中力量超前开发属于“后期工程技术”的情况使目前急迫的降低汽车燃油消耗的

11、需要被忽视、被排挤。致使长期使用低效率发动机来消耗宝贵的油气资源的状况未受到应有的关注。中国实际上没有认真参加世界上至关重要的燃油发动机技术领域的激烈竞赛,而是独自认定一条跑道独自进行努力地锻炼。由于在今后数十年内汽车将仍然主要依赖低成本的燃油发动机,在十几年或数十年后中国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不得不继续付出高昂代价从国外引进汽车燃油发动机技术。建议“取近水解近渴” ,开发高效燃油动力技术尽快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与所谓“新能源”汽车至少需要数十年时间才有可能被广泛应用的情况相反,开发能大幅度降低汽车油耗的燃油动力技术仅需要数年时间。如果汽车平均油耗能降低 25%,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将大为减

12、少。今后数十年油气仍将是主要的交通能源,降低汽车平均油耗对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意义极大。大幅度降低汽车平均油耗在技术上是可能的。除了成本较高的混合动力汽车有潜力降低油耗达 30-40%以外,国外发表的实验结果表明低成本的活塞式发动机新技术也可降低汽车平均油耗达 25%。国外的政府和企业都在努力研发汽车燃油动力技术。在 2000 年以前美国能源部每年拿出大量资金支持缸内直喷汽油机研发,而在 2000 年后大力支持对均质压燃发动机和柴油机的研究。欧盟和英国政府也拿出大量资金支持均质压燃发动机和高速柴油机的研发。与国外努力开发汽车动力技术降低油耗的情况相反,在能源紧缺、汽车动力技术对国家经济和能源

13、安全如此重要的情况下,过去二十年来国内汽车工业放弃了对乘用车动力系统的开发,完全依靠合资从国外引进产品图纸和生产技术。近年来开始重视自主开发,但往往仅注重汽车发动机产品的设计能力,并未真正重视对燃油动力技术的开发。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受到“氢能源”口号的误导,干扰了汽车工业对燃油动力技术,特别是对低成本的高效率活塞式发动机新技术的关注。为了改变国内汽车工业未对燃油动力系统进行认真开发的局面,建议国家依托国内汽车工业的主力企业由国家协助建立汽车动力技术开发中心,其目标是大幅度降低汽车产品的平均油耗,其成果可在其它汽车公司的产品中应用。为避免浪费研发资源,具体的研发项目应经过公开、认真地讨论,建立评估

14、各种汽车动力技术的合理的标准,选择有潜力、有希望、成本低的项目进行开发。在大容量蓄电池和能大量生产的燃料电池没有重大突破之前,汽车工业不应参与前途尚不明朗的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工作。如果将来电池技术在国家的支持下有了重大突破,开发电动汽车或燃料电池汽车以及所需零部件和技术平台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开发工作将很快完成。我国已进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时期,国家相关部门、学术界和企业界一系列措施和行动的实施,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出现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局面。在此,对于今天论坛中关于新能源车的发展问题,我总结了以下十点。第一,不断发展的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骨干力量,汽车

15、产业的发展速度和盈利能力都高于机械制造业。这一点对于鼓舞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中国新能源汽车和世界新能源汽车在技术、规模和示范效应上是同步的,因此发展也同步。电动汽车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战略突破口,是实现中国汽车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把握这一机遇可以帮助实现中国历代汽车人的梦想中国不但要做世界汽车制造大国,也要做世界汽车创造大国。第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各界的大力支持。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应对新能源汽车给予更大的投入和更有力的支持。新能源汽车的道路还很长,发展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政府部门、企业界和学术界都要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艰难过程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以

16、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科学务实的态度对待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发展电动汽车不仅是中国的事业,更是世界的事业,因此全世界的汽车界、能源界、学术界都应该为电动汽车事业的发展出力。第四,电动汽车发展是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发展电动汽车要能够对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消费方式转型作出贡献。第五,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标准及规划迫在眉睫。中国要发展电动汽车,需要尽快建立起标准化体系,在当前形势下建设标准化的充电站已是推广电动汽车的燃眉之急。如果不把电动汽车相关领域的规划制定好,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受到制约。第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交通的发展需要相互促进。为了实现低碳节能,使用绿色能源,成就绿色交通,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要重视智能交通的发展。同时,应该注意发展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发展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应该成为解决电动交通工具出行不可忽视的领域。此外,应该继续提升传统汽车的节能技术以及产品品质。汽车节能是一辆汽车从生产到报废整个寿命周期各个环节的综合效果,不能只考虑使用环节的节能效果。第七,10 年后中国汽车产业及世界汽车产业将步入电动汽车时代。北汽福田 2020 战略为我们展望了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