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1 浅析陕西都市报产业化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5097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稿1 浅析陕西都市报产业化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稿1 浅析陕西都市报产业化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稿1 浅析陕西都市报产业化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稿1 浅析陕西都市报产业化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稿1 浅析陕西都市报产业化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稿1 浅析陕西都市报产业化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稿1 浅析陕西都市报产业化发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陕西都市报产业化的发展 内容摘要:都市报,作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了解信息的渠道之一,近年来发挥出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也逐渐成为学界所探究和热议的话题。面对蓬勃发展的都市报,我们在看 到其积极的发展态势的同时,也必须要意识到其发展也受到一些瓶颈的制约。本文主要 阐述了都市报的未来发展前景及方向。 关键词:都市报 都市文化 产业化 同质化 一、引言:二、(一)、都市报产业化在陕西发展的定位思考;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新闻业发生着巨变。一个最为显著的事实就是: 都市报的勃兴。都市报的迅猛发展是中国传媒产业化进程不断深化的重要表 征。同时,置身于中国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都市报与中国现代城市共

2、同成 长着。90 年代都市报成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寻找到准确的定位,充 分顺应报纸市场运作规律,形成自身具有鲜明特点的报业市场。这一时期, 都市报基本上都围绕着一个明晰的定位“市民生活报”,从萌芽到发 展,从发展到成熟,并最终进入更广范围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状态。都市报报 业市场的早期竞争阶段,基本上还呈现出粗放性的特点。随着竞争的加剧, 市场的重新洗牌,一个更高的竞争层面开始形成。这样,再发展的问题就摆 在了都市报面前。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关键步骤,实际上就是为都市报的发 展予以重新定位。1、调查数据显示的结果在全国都市报报业市场中,楚天都市报是一份运作得极为成功的都 市报。2001 年、20

3、03 年,我们对该报作了两次系统的读者调查。调查的结 果将为我们对主要问题的分析提供科学的实证依据。2001 年读 者调查结果显示,楚天都市报的主要读者群为“现代都市民众”,其 特点表现为:“区别于层级高的社会精英,是社会的普遍大众,表现出一定 文化水准,有相当规范的职业条件和技能,有不断追综现代生活和时代变化 的显著特征。”相较于 2001 年的调查,在 2003 年楚天都市报读者调查 中,我们发现,楚天都市报的受众成份在进一步提升。调查结果显示, 楚天都市报读者的年龄分布是比较均衡的;学历分布以高中和大中专者 居多,合计达 67.4%;职业分布上,企事业单位人员的比例高达 44.1%,学

4、生群体比例达 13.09%;从收入水平上看,中等收入及以上的读者占了绝大 部分比例,与 2001 年相比,中高收入者比重上升了 7.1 个百分点,读者的 收入层次逐渐上移且辐度较大。2003 年楚天都市报读者调查反映出的另外 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读者需求问题。调查资料显示,楚天都市报读者对新 闻版的关注程度在总体上升。其中,对重大时政新闻的关注程度又远远超出 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闻;要求加强国际国内重大新闻的读者比例高达 87.1%; 在社会新闻中,要求加强社会问题深度报道的读者比例达 86.1%。调查资料同时显示,楚天都市报读者对各副刊周刊版关注的综合程 度仍然较高,这与都市报的一贯定位相符,反映出

5、了读者对都市报综合性信 息的需求。两次调查反映了读者对楚天都市报的评价和要求。从两次调 查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都市报的整个发展围绕的核心依然是“受众”, 只有牢牢抓住“受众”,才能把握住报纸的生存命脉与发展机遇。从调查的 分析我们同样可以发现,都市报的受众依然是“市民”,但是,市民的内涵 却在悄然变化着;都市报反映的依然是“都市文化”,但都市文化的具体内 涵也在逐渐地变化着。这个变化,将决定都市报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寻找到 自身新的定位。2、都市报“受众群体”的新变化;调查结果显示,都市报的受众群体出现 了受众成份整体提升的趋向,但这一提升并非高端读者与中低端读者简单的 交叉、融合,而是读者

6、群体质量的整体上升。受众群体的变化意味着他们对 都市报需求的变化。作为“都市市民”,其成份的变化从根本而言,乃是社 会经济变迁和社会转型的结果。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变化,即是“社会中间 阶层”的崛起及壮大。社会中间阶层包括:1.传统的“中产阶级”,包括小 业主、小商贩等自营业者、个体户;2.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间阶层”中分 化出来的部分干部、知识分子;3.改革开放以来新生的私营企业主、乡镇企 业家;4.由引进“外资”及高新技术人才而生的新型中间阶层。从两次楚 天都市报调查的读者成份各数据可以看出,都市报的受众成份越来越接近 社会中间阶层,因此,当社会中间阶层逐渐发展成我国各个社会阶层中人数 最多

7、的一个阶层时,这个阶层最终将成为都市报面对的最大受众群体。社会 中间阶层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类型多元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具有“现代化” 意义的市民,与城市的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相吻合。社会中间阶层的数量 不断增长,并且具有明显的阶层特征。他们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 和承受能力,对社会生活形成了自身的价值期待,并且拥有属于自己的社会 资源及完成对社会资源的竞争。这就决定了在对媒介尤其是以市民为核心的 都市报的使用上,他们越来越具有“理性参与的市民”角色。对媒介的“理 性参与”性质,决定了受众与都市报的关系上,将越来越呈现如下特点: 对于都市报的受众而言,对信息的消费成为社会消费的主要内容;他

8、们 的消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媒介的活动水平;同时,理性参与的市民身 份又意味着他们不仅是媒介产品的购买者和消费者,同时,又会使他们对媒 介的使用产生期待。他们对媒体内容、质量提出要求并主动追踪现代信息的 传播。随着这一群体的逐渐壮大,既是“消费者”又是“要求者”的受众角 色特点更加突出。这一群体对媒介的要求显然也将日益复杂,生活方式和行 为方面的日趋多元,人口异质性特点的日趋显著,其社会需求从单一的生存 需求向休闲、娱乐等多层次发展,与之相应,在媒介期待上,他们也将在基 本社会功能需求满足的基础上,向文化的多层次、综合性发展。在满足多元 化的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对建立相应社会秩序的需求使他们

9、对媒介参与的程 度又不断的深入和提升:越来越关注重大社会问题,越来越需要媒介对社会 问题具有穿透力的透视,越来越需要通过媒介来确立自己的社会坐标和人生 走向。这样,都市报的受众-市民的不断变化,就使得他们对自己社会参与 的“意见领袖”-都市报发生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3、都市报“都市文化”的新诠释都市报通过反映“都市文化”来体现受众需求。如前所述,都市报的受 众“市民”成份的变化导致市民需求的变化,市民需求的变化就使得 都市文化的内容显然也在重新定义着,这也就直接决定了都市报文化定位的 新变化。“现代市民”需求的多样性导致了都市文化的多样性,这已经是整 个九十年代现代都市发展的重要特点。都市报发

10、展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 在于顺应了这种时代特点。当都市市民出现新的变化趋势,即社会中间阶层 不断发展壮大之时,新的变化特点将直接导致变化后的阶层要迅速找到反映 自己阶层特点的阶层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文化是城市经济状况, 城市现代化程度,市民的整体素质、生活习惯、精神需求综合而成的诉求方 式。中间层兴起的重要社会要求就是建立和完善属于自身的社会秩序,不仅 使都市文化体现现代城市基本生活、消费的需求满足特征,同时还担负起对 都市市民的价值引导功能。这就同时意味着都市文化层次的进一步提升。在 这样的文化体系下,市民群体能够在各方面、各层次上满足自身的价值期待。都市文化呈现的上述新特点事实上

11、反映了都市现代化进入一个重要发展 阶段。城市的发展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社会中间阶层成为市民的主要 成份,都市文化的提升(直接体现着都市社会秩序的重建)都是城市发展的 重要反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这样的变化正符合现代都市的“社区化” 趋势。都市文化的“社区化”趋势成为都市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在 城市社区化趋势下,“人民自动、自发地参与社会,改善自己的社会生活质 量”;同时“政府和社会应提供使这种精神发挥更大效力的方式和条件”。 社区化的特征很好地诠释了“理性参与”的市民特点和“都市文化的新秩序” 这两个重要的变化。显然,都市文化的主要承载者-都市报必须适应这种变 化,适应新出现的阶

12、层需求和文化需求,否则就会失去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在社区化的趋势下,市民对都市报的期待将进一步提升,在承担市民 的“代言人”角色上,都市报不仅将一如既往地反映“市民的生活”,还将 担负起重要的“舆论领袖”的引导功能。4、对都市报发展定位的再思考当社会中间阶层成为市民主体,具有了对媒介“理性参与”的特点时, 都市报的受众已经成为“消费者+要求者”的双重角色;对都市报的期待又 由单一日趋复杂;对媒介的参与不断深入和提升;与此相应,都市报所反映 的都市文化在承继一贯的多样性消费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出现了文化层次的 提升。都市新秩序的建立将使都市文化主要承载者-都市报承担起新的重要 角色,那就是具

13、备从根本上推动社会前进和发展的能力,集权威性、引导性、 消费性为一体,为社会主要群体提供资讯和思想来源,成为城市思想引导, 倡导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生活的主导性媒介。上述对于都市报受众群体和都 市文化的分析,又可以很好地解释两次楚天都市报调查的数据。都市报 的读者成份出现了整体的提升,社会中间阶层成为都市报的主要受众群体; 受众对信息的关注和需求发生了转移,不仅对都市报信息有基本生活消费需 求,而且出现对主流信息,高质量及深度信息的迫切需求;不仅要求都市报对都市文化反映的综合性、消费性,也期待其权威性和影响力。因此,当都 市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时,其受众成份的变化和文化内容的变化,最终形成 都市报

14、新的受众定位和文化定位,在新的发展阶段,都市报应成主流价值的 反映者,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和市民生活的倡导者。(二)、都市报在陕西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危机;1.都市报在陕西发展的主流化步履维艰;经过 10 年来的发展,都市报在报业 集团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目前成立的数十家报业集团内所办的都市 报几乎都是集团内的 “经济巨人”。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公开提出争当第一主流媒体 的口号不断。但我们必须清楚:都市报创办之初,大多数属于机关报的子报,是机关报 改革中的衍生物,是探索报纸新体制和新机制以及报纸如何走向市场,如何获取利润, 如何凸现报纸的商品属性的一块试验田。发展到今天,都市报上面的

15、主报已经演变为报 业集团,而许多都市报也成长为报业集团的主要经济支柱,已经完全融入集团的经营大 盘当中。由此,一方面,许多都市报在经济块头上是报业集团的“老大”;另一方面, 都市报在发出主流 “声音”上无法取代集团核心地位的机关报。换句话说,都市报争当第 一主流媒体已经遭遇现有的体制 “围墙”。这正如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 先生所说, 20 余年来,中国传媒业在改革和发展方面,微观领域的、业务领域里面的 改革远远超过、超前于宏观体制规则层面的改革,边缘资讯领域的改革远远超出主流资 讯的改革,增量传媒的改革远远超过存量传媒改革。所以,“在今天仅仅提供实用资 讯,仅仅提供社会新闻,这样的

16、都市报模式,继续画延长线的话,对都市报发展的创新 意义和价值已经打了很大的折扣。 ”(喻国明: 传媒主流资讯严重缺位 )2.都市报在陕西生存的空间受限;任何媒介的生存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同类媒 介之间有互助有竞争,不同媒介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竞争关系。媒介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 定的空间、资源与社会环境。媒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对周围环境和条件的各种需要, 如受众资源、传播技术、广告资源和传播制度等。都市报作为21 世纪的阳光媒体, 其壮大成熟过程中却要面临媒介环境的压力与挑战,具体说来,其一,我国加入 WTO 以后,国外传媒大鳄即将在我国传媒领域开疆拓土,其市场化极高的办报模式、 强大的资本势力和成熟的新闻运作,一旦与本土化结合,势必在新闻人才与读者市场有 一场恶战;其二,面对受众市场,目前除纸质媒体外,数量庞大的电子媒体、网络媒体 以极快速度与都市报竞跑;其三,就是在纸质媒体中,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内,同时存 在多家都市类报纸,其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