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素材拓展运用之一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45095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人素材拓展运用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名人素材拓展运用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名人素材拓展运用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名人素材拓展运用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名人素材拓展运用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人素材拓展运用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人素材拓展运用之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名人素材拓展运用之一:历史人物篇积累作文素材,首先可以从关注一个名人开始。这些名人的出现,既厚实了作文的文化底蕴, 也诗意、雅化了作文的语言,巧妙地提升了作文的档次。 很多历史人物原本就是伟大的诗人、文学家或政治家,他们名垂千古的故事本身就是传统文化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诗文是他们的生命在人生的重要时刻奏出的最强音,两者结合,让底蕴 芳香四溢。 在备考阶段,关注几个历史人物,必然会有助于我们写好高考作文。具体方法如下: 1.熟悉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或文学人物。 2.对其人生经历人生经历进行概括总结,掌握其重要经历,特别是著名事迹和散落的轶事著名事迹和散落的轶事。 3.熟记并理解他们每个人重

2、要人生阶段的主要作品重要人生阶段的主要作品,重点落实在名篇名句名篇名句上(有时陌生一点的 名篇名言效果更好) 4.关注他人对该名人的评价他人对该名人的评价 5.试着将积累的这些素材用于不同作文中,切实掌握作文素材的变通变通本领,为写好考场作文打 好扎实的素材基础。高考考场运用范例:例例 1 1(20042004 重庆):重庆):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 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 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不。我最清楚,海拔 8000 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 ”他说。在这则材

3、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我 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菊花飘香的时节菊花飘香的时节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 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抑、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 的气息,熊熊 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带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 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

4、吗?是否忘了与山涛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 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 “竹林 饮酒”、 “曲水流觞”、 “南山采菊”的是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岁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途中”的庄子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 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 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 然而,庄子他自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 会泥土里,

5、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 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 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 “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 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 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 香。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

6、,追求自由、追求崇 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2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啸,便又到了菊花 飘香的季节。阅卷老师点评阅卷老师点评本文选取稽康、庄子、项羽三个极具有个性代表的历史人物,以高洁的菊花象征其品格,将人 物自我的认识与他人期望自我的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寓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文章一开始就展示了一幅旷远的画面,想 象丰富,文情并茂,引人入胜。结尾两段升华主题,前后照应,行文自然流畅。 例例 2 2(20062006 山东):山东): 星星星星 雷抒雁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

7、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 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 雾里看花,你看不到花儿为了盛开流下的汗水;水中望月,你看不见它的皎洁之 下的灰尘。世 间的事情,全都是雾锁烟笼,想探求生命的真相,请以心为眼,躬行探求。 昭昭 君君 一个人、一方冢、一生探求。 山如黛、沙如风。山还是那隐隐的青山,还是那沉淀着中华文明的青色,只是少了位从群山中 走出来的佳人。沙还是意欲吞人的黄沙,还是那隔着中原与塞外的飞沙,只是多了位从中原走出来 的佳人昭君。人人都说塞外凄苦,那儿的人杀人如麻,但你不怕。没有亲身经历,道听途说,

8、可信吗?于是你毅然踏上了出塞的马车,一路微笑,你要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世上的事,要亲身探看, 方可相信。事实证明,你赢了。塞外荒凉,但民风纯朴。你的躬行,为历史画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昭君,没有被表面迷住了双眼,你亲手用躬行打造了自己的未来。 真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司马迁司马迁 踏遍千山万水,只为一个“真”字。 当飞雪和阴霾在东升西落的轮回中湮没成已逝的沧桑时,你便把执著的追求和生命的躬行铺垫 成生命的厚程。一部史记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岂可不尽不实,道听流言,司 马迁深知,真相需要躬身以求。于是他拖着残缺之躯,踏遍千山万水,揭开了历史的面纱,终于 史记成史家之绝唱!他把真相幻化

9、成笔端流淌的华彩。用躬行呐喊出历史的宣言。司马迁用他 一生的躬行创下了万世不朽之篇章。史家绝唱当之无愧。壮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苏东坡苏东坡 高唱赤壁东风,你潇洒成千堆雪。坟岗茫茫,醉射天狼,杨花愁点五分,三分雄风浩荡,苏 轼之才,自不必说,但让我五体投地的不是他的才华,而是那一句“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 乎?”石钟山的得名多有说法,却没有一个人去躬身探求,除了他。他没有被表象所迷惑,没有被前 人所扰,只是默默地验证。好一个苏轼,只为他的躬行,我五体投地。苏轼的躬行,也许只是历史 的插曲,但其人格由此可见。 伟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思绪纷飞,穿越千年的繁荣尘杂,我不由感叹,绝知此事要躬行

10、。 仰望星星的人,总以为星星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才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面对世事, 万不可被其表面所迷惑,需躬身亲试,方能得其真。世间的万象炫人心目,请借东海之水,洗尽迷 幻假相,用躬行去探求生命的真相。 名师点评名师点评本文在布局谋篇上可谓独具匠心,语言华丽而不空洞,论证雄实而不晦涩,显示了 丰厚的语言功底。开头一段引语句式整齐凸显文采,更是借扑朔迷离的世间万象引发对“生命的真 相”的探求,得出须请“以心为眼,躬行探求以心为眼,躬行探求”才行的观点。才行的观点。主体部分分解为王昭君、司马迁和苏东 坡三个平行人生层面,从文化的视角解读“洗尽迷幻假相,用躬行去探求生命的真相洗尽迷幻假相,用躬

11、行去探求生命的真相”的哲学思索。 文章化用典故及古诗文名句,信手拈来而又巧妙融会,真是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3例例 3 3(20042004 江苏):江苏):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 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 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 喜欢边城 ,喜欢沈从文;喜欢沈从文,于是喜欢上了沈从文笔下的山山水水。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喜欢上沈从文笔下的我突然悟到:从文先生就是一条河,从 文先生就是一座山。

12、水有水的性格水有水的性格灵动。灵动。从文先生性情如水,文笔如水,在那清澈的文思中涌动的是最纯净的 人性之水。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听过看过太多太多的爱情故事,可有哪一个如翠翠的爱情那样不沾一丝世 俗之气。于是,当烦恼接踵而来时,我乐意拿起边城 ,走进从文先生水的世界,在那里,我听到湘西 水轻轻流淌;听到船夫豪亮的歌声,品味翠翠如水的情思和爷爷如水的爱。从文先生这样的写了,也是这样的爱了,爱得执着,如灵动的水常年保持一色的蔚蓝。他的爱 人在他死后多年也终于悟了从文先生这份纯真的爱。山有山的性情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沉稳。从文也无疑是一座山,他有着山的秉性。在“文革”期间,人们误解了 他,伤害了他,他却

13、毫不在意,他不争,当无知的人们要他去打扫女厕所时,从文先生认认真真地 做了。他用大山的沉默去回击这群无知者的攻击。沉稳的大山在四季中却能变幻出不同的色彩,这无疑是对从文先生最好的评价。大家都知道从 文先生是著名作家,殊不知从文先生也是著名服装研究专家。 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么一则关于从文先生的故事:在“文革”中,从文先生辛辛苦苦写出的中国服装 史被没收弄没了,但从文先生硬是又写出了一本。这就是我们可亲可爱的从文先生:一条汩汩流动永远不会停歇的河流,一座四季常青生机昂然 的大山。在那湘(沅)江畔,你去走一走,去看一看,去听一听,你看见一位书生在书写、在吟唱了吗?书写,书写山的传奇,吟唱,吟唱水的多情

14、。 名师点拨:名师点拨:我们不必猜测命题人在命这道题的时候是否想到了沈从文先生,但是,我们可以说,用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来比况沈从文先生及其作品是最恰当不过了。本文作者选择沈从文先生作 为叙写的对象,本身就是一种眼光、一种睿智、一种对人与山水的感悟。 这篇文章开头很自然,由喜欢沈从文笔下的珊珊税收,引出山水一般的沈从文。主体部分“花 开两朵,各表一枝” ,先写沈从文水般的性格“性情如水,文笔如水,在那清澈的文思中涌动的 是最纯净的人性之水” ,后写沈从文山般的性格“有着山的秉性“,最后让山水的性格交融 “一条汩汩流动的永远不会停歇的河流,一座四季常青、生机盎然的大山” 。文章采用多段落结构

15、的 方式,具有轻快跳跃的节奏和韵律,阅读的时候,也使人有面对“长河”的快感。总之,行文非常 清晰,结构十分严谨。 作者读沈从文,不仅读他的作品,读“翠翠”和“爷爷” ,也读他的身世,他的复杂人生。前者 是品文悟言,主要揭示了他灵动的一面;后者是知人论世,主要反映了他沉稳的一面。写法竟如此 多变,足见功力非凡。牛刀小试:牛刀小试: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 “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人物为本则材料写一段议论性的内容(记得一定要

16、层次清晰哦)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人物为本则材料写一段议论性的内容(记得一定要层次清晰哦)苏轼:苏轼: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4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 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的每一个片段, 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 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 历久而不衰 苏轼的题西林壁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赤壁赋 等都是我们熟悉的诗文。苏武:苏武: 苏武(前 140前 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