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

上传人:nbwa****ajie 文档编号:4045085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第一节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内容及特征社会保障的概念、内容及特征1、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一词,最初是 1935 年在美国的社会保障法中使用,尽管该法仅仅涉及老 年、死亡、残疾和失业等内容,但国际劳工组织很快使用了这个词,深刻地认识到它的价值 在于:这样一个简单而引人注意的词,确切地表达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种最深切、最广泛的愿 望。国际劳工组织给“社会保障”一词下的定义是:“社会通过一系列公共设施为其成员提 供保护,以防止因疾病、产期、工伤、失业、年老和死亡致使停止或大量减少收入造成的经 济和社会困难,提供医疗和为有子女的家庭提供补助金” 。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社会是举办和实施保

2、障的主体。(2)社会保障必须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公共设施来实现。(3)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4)社会保障的目标是防止因疾病等原因导致的工作停止或大量减少收入造成的经济和社 会困难,并为其提供医疗和为有子女的家庭提供补助金等方面。其实质是为社会提供一种稳 定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 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因此,我国对社会保障的定义是指 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 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 时根据经济

3、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2、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内 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份。3、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保障 最核心的功能。(2)维护社会稳定。实行社会保障,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增进社会整体福利,是社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2会主义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4、目标的一项重要手段。(3)促进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平抑经济波动;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 积累和投资运营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社会保障确保劳动者在丧失经济收入或劳动能力的情 况下,能维护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保证劳动力再生产进程不致受阻或中断。(4)保持社会公平。它通过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在一定程序上消除社会发展过 程中因意外伤害、失业、疾病等因素导致的机会不均等,使社会成员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 下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通过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风险共担,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 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分配结果的不公平。(5)增进国民福利。现代社会保障不仅承担着“救贫”和“防

5、贫”的责任,而且还要为全 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广泛的津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而使人民尽可能的充分地享受经济 和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4、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社会性。又称普遍性。就是必须置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有社会成员,不分所有制性 质,不分部门和行业,不分有无职业,不分城市和农村,当其生存或生活遇到困难,无着落 时,都应依法普遍地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其社会性又主要表现为三 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对象的社会性;二是社会保障范围的社会性;三是社会保障基金来源 的社会性。(2)公平性。是指社会成员在地位平等、权利平等的基础上对享受社会保障的机会和

6、权利 实行机会均等和利益均等的体现。(3)福利性。是指国家或企业根据经济能力和社会成员的实际需求,依法给予劳动者个人 或用于集体福利事业的总称。(4)强制性。是指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安全保障制度。社会保 障的强制性,首先表现在国家用立法形式明文规定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任何 一位公民,只要符合社会保障有关法律规定,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障并享受其保障。其次表现 在其以强制性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强制性征集基金,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凭借国家的 政治权力,通过税收制度,实行强制性的课征,即采用征税的方式来筹集基金;另一种是通 过颁发有关法令、法规等进行强制性的统筹,即采用

7、社会统筹的方式来筹集基金。第二第二节节 社会保障体系基社会保障体系基础础知知识识1、什么是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亦称社会保险制度,就是指社会保障的范围、内容和制度。具体说,社 会保障体系,就是指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涉及到社会成员(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 益的一项社会经济制度。2、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 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内容。经过近 20 年的努力奋斗,我国城镇 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框架,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基本上实现了两个确保。二是初步形成以养老、医疗、

8、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三是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四是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基本实现社会化发放。五是社会保障筹资渠道进一步拓宽。3六是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七是出台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八是通过机构改革,形成了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基础管理得到加强。3、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建设“十五”计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 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 体系” 。这是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标的高度概括,指

9、明了改革的方向。(1)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外,这是对计划经济合同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体现 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本质特征。(2)资金来源多元化,一是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二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增加社会保障资金;三是变现部份国有资产;四是积极探索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五是发行 社会保障债券和彩票;六是开征新税种。(3)保障制度规范化,加强立法,完善制度,规范运行。(4)管理服务社会化。4、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基本社会保障的标准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二是坚持城乡有别和体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则;三是 坚持公平

10、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四是坚持由近及远,逐步完善,保持政 策连续性的原则。第三第三节节 社会保障管理基社会保障管理基础础知知识识1、什么是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管理是指根据社会保障法令和国家政策,遵循科学原则,对社会保障活动进行 了规划、调控、监督、抽调和服务,取得最佳社会经济效益的总称。社会保障管理主要由行 政管理、业务管理和群众服务管理三个方面组成。(1)行政管理。是指社会保障机构按照国家的法规、政策和原则,运用行政权限和行政 手段,组织、指导、监督、协调社会保障活动,实现既定目标,取得最佳社会效益的一种活 动,它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权威性和执行性。(2)业务管理。是指社会保障

11、组织,按照社会保障法令和国家政策,对社会保障业务采 取组织手段,保证社会保障经济活动正常运行,实现社会保障业务任务和目标的一种活动。(3)群众服务管理。是指在社会保障管理工作中走群众路线,吸收群众参加社会保障的 日常管理工作的一种活动。2、政府如何履行管理社会保障的职能社会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主要通过下列几个方面来履行自己的社会保障职能: 一是制定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二是提出社会保障立法草案,提请立法机关审议; 三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四是监督检查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 府的贯彻落实。3、劳动保障工作主要的法律和规章(I)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12、主席第 28 号令)(2)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第 259 号令)(3)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第 258 号令)(4)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第 375 号令)(5)四川省失业保险条例 。4第二章 劳动就业第一第一节节 就就业业与失与失业业概述概述一、就业的概念与特征1就业的概念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依法从事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 营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就业人员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取 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人的人员。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协会规定的通用标准,凡是在规 定的年龄之内(各国可根据国情自行确定),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都属于就业。(1)

13、在规定的时间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2)有职业而临时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休假、旷工或气候不良、设备损坏临时停 工等原因而没有工作。(3)雇主和自谋职业人员,包括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工厂,从事正常工作时间的 1/3 以上, 没拿报酬,也是就业。而下列情况不属于就业范畴:童工,不以获得收入或营利为目的的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等。2就业的特征就业的实质是劳动者通过一定组织形式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1)劳动者就业需具有劳动能力,包括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2)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根据有关规定,我国目前的法定劳动年龄范围是 16 周岁至 60 周 岁(法律、法规有特别

14、规定的除外)。(3)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职业,而不是义务劳动。(4)这种劳动是得到社会承认的职业,并且是合法的劳动。二、就业方针与就业结构1就业方针就业方针是指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的有关就业问题的重大指导原则,是制定就 业政策的基本准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 分的目标,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 业”的就业方针。劳动者自主择业是指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促进他们发挥就 业潜能和提高职业技能,依靠自身努力,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尽快实现就业。市场调节就 业是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促进就

15、业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和就业,实 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双向选择。政府促进就业是指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重要职责, 通过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增加就业岗位;通过规范人力资源市场, 维护公平就业;通过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和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创造就业条件;通过就业援助, 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2就业结构就业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有就业人员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数量和分布比 例,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结构变动通过影响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决定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动。随着 消费的变动,生产企业一般也会相应变动,否则不适应消费需求的产品大量过剩,生产该产

16、品的行业萎缩,从业人员也将缩减。反过来,某一行业自身较快的发展肯定带来劳动力投入5要素的变化,从而导致就业结构的改变。可以说,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是互相适应 与互相制约的关系,两者以收入与消费为媒介,共同影响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 业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在一定 程度上体现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互促进。就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 必要前提,产业升级则是促进就业结构优化的必要保证。三、就业矛盾就业矛盾包括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就业的总量矛盾主要是指从总量上来说存在劳动 力供给大于或小于需求的问题。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是指就业存在地区间和行业间的不平 衡。地区间不平衡是指在劳动力供给压力大的地方,对劳动力的需求严重不足。行业间不平 衡是指伴随着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部分行业不断吸纳劳动力就业, 而有些行业通过裁员的方式排斥劳动力就业。一般性就业矛盾是指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而引起的就业矛盾。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是当 前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