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4697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转载)(转载)如何让一年级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我根据孩子的年龄与认知特点,利用阅读儿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阅读课上,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为学生选择科普书籍去阅读,既增长知识,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事情。因为课内阅读只是基础,课外大量阅读才是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课外阅读习惯应该从哪个年级着手培养呢?我觉得应该从一年级就开始,虽然说一年级孩子的识字能力还较差,只要学生会拼拼音,刚开始阅读是会有些困难,但如果学生们能坚持下去,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那么,应该如何

2、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呢?现在谈谈我的一点小做法。 一、阅读儿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儿歌是最能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因此,我首先选择一些孩子熟悉的注音版的儿歌,让学生读。如:上学歌、小白兔、小板凳、拉大锯、老鼠打电话等。这样的内容立即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课堂上读,课下坐着游戏,拍着手读,有的孩子晚上回家还读给家长听。为了让孩子们有成就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朗读,我利用学校月检测的机会,把学生读的儿歌以连线题的形式首次出现在试卷上,对全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对没做对的学生给予鼓励。这样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激励,对家长来说也引起了他们的重视,家长们纷纷打电话了解情况。我便借此

3、机会,准备了一次儿歌大赛,看谁课文搜集背诵的儿歌最多,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精心准备,儿歌大赛使孩子们积累了不少儿歌,丰富了知识。与此同时,我还把学校的一日常规,编成儿歌,让他们去朗读,学生们很快就了解了学校一日常规,并能照着去做。 二、在阅读课上,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课外读物,需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因此,我首先借助语文快乐园,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由于学生刚开始阅读文章,我尽可能选择篇幅较短的文章让学生指读。我要求学生不论是自己读,或是老师领读、示范读、学生个人起来读时,都要用食指指着,用心读,用心听。刚开始,拿过一篇文章,我会先示范读,然后领读,小组读,个人读等等,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熟读

4、文章。当学生个人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会让学生自己拼读,自己去认识字,而不是老师、同学去告诉他,让学生养成有困难自己去解决的好习惯。这样一段时间后,我会安排学生提前回家预习一篇文章,然后课堂上,放手让学生示范读、领读。学生们为了争当小老师,而尽力地去准备。 三、阅读科普书籍,增长知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们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我认为学生的课文阅读不要仅仅限于阅读课上,应该鼓励孩子课后去阅读大量的书籍。这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孩子们能坚持下去,我精心的选择了一本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 ,推荐给学生。虽然不做硬性规定,但课堂上会抽出一点时间,问孩子一些科普知识,这就激

5、发了学生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另外,配合我校“四个半小时”作业的规定,孩子们每天晚上坚持读半个小时的书籍,包括课本和十万个为什么 。这样,不断增长了知识,孩子的识字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学生们从课外阅读中汲取着知识,课外阅读兴趣也在不断提高。我相信如果能坚持下去,学生们的课外阅读一定会形成习惯的。 “四个抓手四个抓手”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抓住好奇的眼睛,让孩子善于察言观色 要想实施高效教学首先要抓住学生的眼睛。一种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总是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睛;教师幽默的话语、独具魅力的体态语言也能深深地“拴住”学生的眼睛;还有一些

6、具有参与价值的形式活泼的学习活动也能让学生乐在其中学生总是对于新奇的东西、对于自己有用的东西、对于一些能够为自己成长服务的东西感兴趣。因而,我们老师要在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的时候,能够千方百计地营造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自主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果我们教师仅仅是想让学生“知之”是远远不够的,那不如先让学生“好之” ,直至“乐之” 。做到了这亮点,学生也就“知之”了。 二、抓住好动的双手,让孩子该出手时则出手 我们的老师总是抱怨学生上课会乱动,不善调控学生情绪,不能“左右”学生双手的老师总是束手无策,教师也忙乱得很。对

7、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要要去堵,而是要设法去寻找对策。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好动的心理特征,设计一些让学生去动的环节,缓解和释放学生这份多余的能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学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之中“有所作为” ,一举两得。既解放了学生被“禁锢”的“骚动”的心态,也解放了老师“烦恼”的控制。而且课堂也会显得生活活泼,还会使教师的教学素养大大得到提升。只是,老师要辛苦些,在哪些环节、哪些知识点要设计什么样的活动而大伤脑筋了,不过这是老师的职责啊! 要培养学生写字的习惯。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静音做作业、前后作业比较做、作业量控制、优秀作业展览、马虎作业实行面批、不

8、要用作业去惩罚学生等。管住学生好动的手,其实贵在平时的指导,不要一心只想到对学生的惩罚,而要更多从疏导、引导的角度去思考和寻求解决办法。 “坚持”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抓住好斗的嘴巴,让孩子适时的畅所欲言 “叽叽咕咕讲个不停,也不知道他们讲些什么!”常常听到一些老师在课后抱怨,或在课堂责怪学生。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这样“肆无忌惮” ,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呵呵,情况可能有这样几种情况:其一,老师教得太烂,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其二,可能是学生“我心自飞扬” , “自得其乐” ;其三,可能被外界信息所干扰,相互交流;其四,可能是教室里的一些突发或明或暗的事件出现;其五,可能他在阅读题目、思考

9、问题被误以为讲话;其六可能是老师一些动作、语言刺激了学生,让学生忍不住就议论开了;其七,可能是教师的一些解法还不如学生,学生在底下“嘀咕” ;其八,也可能是学生心理或生理出现问题造成的。凡此种种,我们要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来捕捉信息,及时巧妙来处理。要想“管”住学生嘴巴,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去管学生的嘴巴!那么,如何才能不管学生的嘴巴呢?我的建议是:教师要设计一些让学生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大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争论也没有关系。要积极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质疑的意识,把问题做得更深入些。教师只有让学生乐于参与,才会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讲闲话”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

10、有的学生的确喜欢讲真正的闲话,那我们就得让他“吃小灶”了,谈谈心嘛! 四、抓住好听的耳朵,让孩子学会静心倾听 学生总是爱说不爱听,针对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要培养学生“静”的习惯。我认为课前的静、课中的静、聆听别人发言的静,做作业的静,思考问题的静等等,都是要在平时加以训练,让学生平时就养成这样良好的习惯。 二是要教师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学生光听而不入耳不行,这就是我们常说“这只耳朵进,那只耳朵出” ,那就失去了听的价值。当然咯,对于一些废话我们是不需要记忆的。但对于别人的讲话我们还是要入点神的。这就要我们老师积极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要能够抓住别人讲的要点,要捕捉

11、重要的信息,要能够从别人的发言中寻找与自己共鸣的地方,发现他与自己不同的地方,要学习从别人的发言中寻找有价值的点,只有这样,学生听的习惯才会很好地得到培养。 培养学生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节约的好习惯 节约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学生的节约美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必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要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既要强化学生的节约意识,也要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节约经验、手段和方法,最后是让节约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为。 一、强化学生的节约意识 校园里,一群学生在操场上玩得不亦乐乎。活动结束了,学生们一边擦着汗、一边喊着:“渴死了!渴死了!”纷纷跑回教室,这时学生们的第一需要便是洗

12、手、喝水。可是,让学生们意想不到的是停水了打开水龙头却一滴水都没有。这引起了学生们的焦虑和思考:水到哪里去了,是不是被我们浪费光了?过了好一会儿,水来了,学生们才洗了手、喝了水。 节约教育应该是教育内容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在对学生进行节约教育时,成人往往是采取反复讲道理和提要求的方法。然而,学生们在没有亲身体验和感受时,节约教育常常是流于形式的。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物质生活较优越。帮助她们养成节约的好习惯,首先是要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对节约有一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调动起学生们节约的内在需求。在学生有了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再来强化学生的节约意识才会有效。 二、帮助学生积累一

13、定的节约经验、手段和方法 学生们正围着一个大鱼缸给鱼换水,有的用杯子、有的用小桶一次又一次从大鱼缸里往外舀水,已经舀出了满满两大盆水。李老师问学生们“鱼缸里舀出的水还能用么?”老师这一问,学生们积极地动起脑筋。有的说:“鱼缸里舀出来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浇树” ,有的则说:“可以用来冲厕所” , “给小动物喝,还可以洒在地上减少灰尘”等。 有了节约的体验,也产生了强烈的节约意识,并不必然出现节约行为。因为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较少,出现了节约的内在需求,有时他们却不知道怎样去节约,缺乏必要的节约经验、节约手段和节约方法。所以,给学生们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引发出学生们的节约需求,只是节约教育的开

14、始。要让节约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教师、家长还要引导学生们积累一定的节约经验,教给他们掌握一些节约的方法和手段。如:教育学生尽量不用一次性的产品等,帮助学生了解资源是可以反复利用的,反复使用可以大大节约有限资源,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生活习惯。 将学生的节约体验、节约意识和节约经验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们的节约表现在没有变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时,很容易出现反复。我们可以通过和学生上网搜索、观看录像片、给他们读一些有关缺水的新闻报导等,让学生了解到没有水,人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船就无法行驶,大地就会干裂无法种庄稼等,这样学生们对缺水的危害认识得更全面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到地球上的资源

15、是有限的,浪费资源就会使资源枯竭,人就会丧失生存的家园。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节约愿望,达到巩固的目的,促使学生的节约意识变为自觉的节约行为。让节约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为,这个阶段的关键是要把握三点:一是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成人的评价。因此,当学生出现节约行为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地做出肯定和鼓励,看到学生的节约行为就要及时表扬,支持学生的节约行为。二是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就是模仿能力强。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节约方面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希望学生做到,我们大人一定要做到,保证我们的行为可供学生模仿和学习。 三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前面也谈到了习惯的养成,是

16、要经历较长的一个过程的,它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学生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很大程度在于成人的坚持和培养。 节约教育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很有必要,应引起社会及家庭的广泛重视。而对学生的节约教育应以触动学生们的内心体验为核心策略,从创造情景入手,搭建并调动起学生内心体验的认知平台,在学生有了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实施节约教育。 不懂时要多问不懂时要多问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班里的个别“待优生”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在与家长联系后,我发现部分家长对孩子所学的知识不甚了解,不会辅导。家长一再恳请老师严加管教、多辅导帮助。为什么会这样?据家长反映,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难题通常不敢问老师,所以只能不懂装懂、不会装会,他们究竟怕老师什么呢?我想探寻其中的原因。 回想每节课后,我都会习惯性的问学生“这节课的知识你学会了吗?” ,学生会高声作答 “学会了!” “还有没有不懂的?” “没有”每次听到学生这样的回答,我都会满意的点点头。学生好象是在告诉我他已经完成了本节课任务。我也满心欢喜地走出教室。细细想来,学生真的都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