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探矿工程使用条件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4612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探矿工程使用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各种探矿工程使用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各种探矿工程使用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各种探矿工程使用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各种探矿工程使用条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种探矿工程使用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探矿工程使用条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种探矿工程使用条件各种探矿工程绝大部分用来揭露矿体、矿化带或含矿层,控制矿体与围岩的界线,了解矿石性质、组份、品位情况,掌握矿体形态、产状及其规模。也有一些探矿工程用来揭露影响矿体的断裂、褶曲及火成岩的产状、延展等情况。由于每个矿床的地质、地貌条件各不相同,矿体的埋藏深浅不一,规模形态、产状不等,加之工作要求的程度有别,因而使用的探矿工程也不能千篇一律。一般的说应遵循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来知,由疏而密的程序。在普查找矿阶段及矿床评价的初期,以地表探矿工程为主,在矿床评价后期和矿床勘探阶段则以深部探矿工程为主。各种探矿工程的使用条件各不相同。(一)地表探矿工程的使用条件1.槽探:是找矿勘探中使用

2、最广的探矿手段,常常用来揭露表土不厚的矿体或矿化,了解矿体地表部分的规模、产状、构造、矿石类型及其质量等情况。通常的深度为1一3公尺,较深者可达5公尺,个别情况下表土较厚而必须揭露的地点,在经济上采用槽探又较其它手段节约的情况下,可在探槽两壁加以支护,或采用阶梯式断面的探槽,这样可以加大槽探的深度。槽口的宽度视当地表土稳固程度而定,但必须大于槽底之宽度,使探槽两帮的坡度保证在安息角以内。探槽底部见基岩后,矿体或矿化部位当须下挖一定深度(一般在0.5公尺左右),尽可能揭出较新鲜的露头。槽底力求平缓,底宽在0.8一1公尺,以便采样。凡不采样的地段,为了节约工程量,槽底可略窄些,以能进行地质编录为度

3、。探槽的长度则视设计要求而定,一般应系统地揭露矿体、矿化带或含矿层。探槽按其施工目的和控制范围之不同,可分成:干槽、主槽、辅助槽。(1)干槽:布设在主要剖面线上,其长度往往穿逾剖面上的所有的矿体群、矿化带或含矿层、各物化探异常带。其中心目的是在查明矿区地质构造的基础上,搞清各矿体群、各矿化带或含矿层、各物化探异常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利于认识矿床的成矿规律,找矿标志,探索新的成矿部位,为正确评价矿区的远景打基础。但由于干槽动用工程量较多,过少、过短则易漏矿,过长过多又造成浪赛,设计时应周密安排。一个矿庆内需否作干槽,需作多少,必须在对矿区露头作细致观察,综合地质物化探资料作研究后确定.通常根据矿

4、床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布设1一3条有干槽的剖面线。遇到以下.嗜况的矿区可以不设干槽。矿区露头良好者:无平行矿体、矿体群(或矿化带、含矿层)出现可能性者:单一的单斜板状矿体;地质构造简单的矿床或矿体构造较复杂,但围岩构造简单的矿床;围岩中确实无矿化、无物化探异常,或围岩地质构造通过少量短槽、探井或剥土即可查明的矿庆。干槽及其所在的剖面,应详细进行编录,充分收集有关找矿勘探所需的矿床地质资料,包括岩矿标本、研究岩(矿)石物性的标本及厦生量样品等。(2)主槽:施工目的是为了系统地揭露矿体、矿化带或含矿层,提供找矿勘探所必需的地表资料。主槽应布置在有一定间距的剖面线上,其密度与数量取决于矿床地质构造的复

5、杂程度以及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在施工条件不利于槽探时,可选用井探、短坑或浅钻来代替槽探,取得应有的资料。(3)辅助槽:目的是配合干槽查明矿床地表部分的地质构造,及矿化带或含矿层、主矿体的情况;配合主槽进一步控制矿体的规模、产状与质量,为此而布设的辅助槽密度往往为主槽间距的二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对矿体有较大破坏的断层、火成岩体,对矿体评价有关的重要地质现象与地质界线都可施工辅助槽,取得丰富、确切的资料。2.并探:当表土较厚,槽探难以揭露时可使用并探。其目的与槽探相同,但某些矿床为了了解矿石自然类型,如有色金属硫化物矿床用井探圈定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深度,也常使用并探。探并从形态上可分为园形及

6、方形两种。园形者称小园并,并口直径0.8一1.2m,适于在土质坚固、岩石结实的清况下使用,深度不超过10一15公尺。方形井又分正方形及矩形两种,方形井的水平断面规格1公尺又1公尺一1.8公尺又1.8公尺,矩形井的断面规格为1公尺又1.2公尺一1.2公尺又1.8公尺,井深通常不超过20公尺。视具体施工现场情况而定,但矩形井的长边及方形井的一边必须与剖面线平行,以垂直地层走向,利于地质观察、取样、编录与制图等工作。井探在矿体厚度不大,产状平缓的情况下使用较利,在产状较陡,厚度较大的情况下使用效果受很大限制。通常用在井底沿剖面方向掘短坑的办法来补救,以探到矿体,并揭露矿体的全部厚度。在特殊情况下,如

7、某些有色金属硫化物矿床为了圈出氧化带、混合带及原生带,有时采用在探井内不同深度两次拉岔的办法,但必须考虑施工技术及设备条件,以及岩石的坚固性及涌水情况。拉岔的长度一般不超过2。 。 。如果情况需要,而通风、安全、出渣等间题能够解决时,亦可适当延长。井探工程的缺点,对于厚度很大的矿体及倾角很陡的地层很难取得完整的剖面,常常配合探槽、短坑等工程联合使用,以取得完整剖面。3.沿脉剥离:其施工目的是进一步了解矿体的形态、矿化连续性、含矿系数、矿石组份品位及矿体受构造破坏等情况,用较大的暴露面来观察研究矿体沿走向的变化。尤其在评价复围岩。沿脉剥离中矿体的组份变化很大时,应布置较密的采样线(见前述沿脉坑内

8、的采样)。4.剥土与露头爆破:均被称为人工露头,常用于地质观测,揭示重要的地质构造界线,无规格要求,以能满足地质观测、采集标本或采样的要求为准。有时也用于旧槽、浅井的局部清理工作,岩石或矿石易受风化作用的影响,而使其结构、构造、成份发生变化,为了达到岩、矿石的新鲜面有时需要爆破,其剥离的大小、长短视需要而定,布设剥土点,首先要区分是厦岩还是巨砾,免受假象的欺骗。(二)地下探矿工程的使用条件1.浅钻;对一些因表土厚而疏松,岩层破碎或因地下水位较浅,不宜施工槽、井的地段,用浅钻较为适宜。但不能观察到较大面积的地质现象,是其缺点。浅钻孔径通常较深尺钻探小,一般为110一75毫米,其深度不超过100公

9、尺(最大不超过150公尺)。由于钻机体积小,重量轻,在普查找矿中也常用来圈定矿体,或作矿体延深的评价,或探索盲矿体等。浅钻在矿体倾角平缓的情况下使用较为有利,由于钻机动力较小,及浅钻的机械性能一般较差,使用时应考虑这些特点,扬其长而避其短。对浅钻的各项技术要求基本上与深钻相同(参照本章第四节)。2.短坑;指浅而短的水平探坑,可用人工手掘,不需准备风动、电动设备,机动性大,故在普查找矿、矿床评价及勘探初期各阶段都能投入使用。施工目的,主要是追索矿体沿走向和沿倾斜的变化情况,控制矿体的浅部也可用以圈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氧化带,混合带及原生带的分界:探索盲矿,验证物化探异常和成矿预测:某些必须作全巷法

10、、剥层法采样才能确定评价的矿床也可布设短坑用以采取试样,查定矿石组份及工业利用性能。短坑较适于布在矿体倾角较陡,矿区地形高差较大,矿体处在正地形的条件下。短坑的断面规格一般为高1.8米、宽1.5米,深度受自然通风的限制,不超过100一150米。个别情况采用机减化施工,断面规格与深度则与机掘平坑相同。3.钻探:是找矿勘探的基本探矿手段之一,较少受各种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在地下探矿工程中具速度较快,费用较低,探索深度较大等有利特点,因而使用较广泛。钻探工程的使用决定于:找矿勘探各阶段的不同要求,矿庆的地质特征,施工条件。钻探工程大量使用于评价勘探阶段,用以获取较系统的深部资料,了解矿床地质构造,

11、查明矿体的变化情况,圈定矿体,从而达到评价矿床,勘探矿床的要求。但在普查找矿的某些情况下也需投入钻探,才能达到找矿的目的,例如:(1)矿体、矿化体地表出露部分规模大,但因深部构造不明,对矿床远景难以判断时,可布少数构造孔(或称为远景孔)解除疑难。(2)地表掩盖较剧,使用探槽、探井、浅坑不能查明矿体(矿化带)地表情况,而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或间接找矿标志较明显时,可用浅钻为主、配合少数较深钻孔进行揭露。为了解深部地质构造,寻找盲矿体而在某些矿床内设计的构造钻,必须在加强地、物、化等方面的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重地选定其位置。构造钻所取的资料,应从地、物、化、水文地质、岩矿等方面予以充分的研究与利用,以发

12、挥工程的效益。处于下列情况时,一般不需或不宣布设构造钻孔。即使需要,也应严格遵循由浅到深的顺序施工。(1)矿庆地质.嗜况简单,深部.嗜况较易掌握:(2)小矿床:(3)地质条件较复杂,深部变化不易掌握的矿庆。(4)从地、物、化多方面资料的综合情况看,深部的远景或矿体形态变化、产状要素难以掌握的矿床.钻探工程,大量使用于矿体形态、矿石组份变化比较均匀、矿床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属简单或中等的情况下.对于上述诸因素均较复杂的矿床,需要钻、坑探两种手段结合使用,即在钻探工程控制矿床轮廓变化的基础上,用坑探工程详细了解找矿勘探所需了解的主要问题.至于矿床构造、矿体形态及矿石性质变化极复杂的矿床,例如伟晶岩型

13、稀有金属矿床,则需以坑探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找矿勘探手段。钻探工程的使用还受施工条件的限制.陡峻的地形、过远的水源、闭塞的运输通道等都会使钻探施工增添困难.在此情况下,首先要以经济核算的观点权衡,投入的钻探工程量的费用与预期得出的找矿勘探成果经济效益上是否适当.其次还应对比不同探矿手段(直钻、斜钻、竖并、平碉、斜坑等)及不同设计方案的费用和收效,择其优而施工.4.坑探:在评价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的矿床时,或在勘探高级工业储量时使用之.多数况下与钻探配合使用.其优点能清楚地揭露或控制矿体,便于观察,同时能从中采集各种重量大的样品,如工厂试验或半工厂试验等样品,其缺点,成本高,城丁谏席不如钻探快,因此布

14、置大量坑探时最好能与生产设计部门配合,一方面能满足丝璧鱼握的要求,又能为生产矿山所能利用。(1)平窿:从地表掘进的水平坑道.对矿体倾斜角度很降目出需部份以下的地形落差很大时布置平窿较为有利.坑道的断面规格一般为1.6米(宽)X1.8米(高),将为矿山生产上利用者为1.8米 X1.8米,或2米 X2米.通常规定坡度小于0.5%.(2)沿脉及穿脉:两者在地表均无直接出口的水平坑道,通常在平窿或将井内掘进,其规格与平窿相同,沿看矿体走向布置的坑道称为沿脉,横贯矿体者称穿脉。沿脉可以了解矿纵相变化,如矿体的连续性、含矿系数、品位及厚度的变化等等。通常在矿体内掘进,同时又要避免弯曲成“龙形“,为此,当矿

15、体走向变化较大,或厚较大时,应布置在矿体的下盘,杂矿床时,探槽、探井甚至浅钻已达很大密度,但矿化连续性仍不清楚,矿体的连接仍可以是多方案的,例如串珠状矿体、囊状、柱状矿体群或疏密不一的脉所组成的矿体,时膨时缩,尖灭再现,矿石品位也甚不均匀,为了取得正确的评价,最好布置一定量的沿脉剥离为宜。一个矿床内,沿脉槽的数量、每一槽的长度、宽度,以能掌握主矿体的形态、产状,组份等的变化特征为准,不可能作划一的规定。对于变化复杂而厚度不大的矿体(例如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可全脉剥离,此时沿脉剥离长度就较大;对于宽度较大情况复杂的矿体,可分段剥离或选一代表性较好的地段剥离,同时配合较密的垂直矿体走向的探槽,揭

16、穿矿体全厚并揭到上下盘并隔一定的距离布置穿脉。为了取得矿体沿走向各项地质特征的变化规律、获得线含矿系数资料或者确定穿脉间矿体的对比情况,必要时,可以在穿脉的某些区间矿体内加密沿脉坑道。没有特殊的情况,一般不允许在矿体上盘布置沿脉坑道。穿脉坑道一般应垂直矿体或大致垂直矿体的走向布置,穿过矿休达到其上下盘围岩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用坑道内的水平钻探代替穿脉,或在矿床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允许时,用打眼法取样取得按一定间距的取样资料。平行矿体的运输坑道,设在矿体下盘,并距矿体有一定的距离,最好选择在物理性能较稳固的岩层内。(3)竖井:拙进起始点在地表的垂直坑道称为坚井。其用途:主要是为了在竖井内分层开拓水平坑进。井口规格为1.75米 X2.5米到2.75X3.75米。由于造价昂贵,成本高,只有在地形条件不利于使用平窿、而深部地质情况十分复杂,不用坑道不能取得必要的资料,同时又根据地表研究及少数钻孔或其他方法初步查明了深部地质情况(特别是竖井布置处附近),并初步肯定了矿床的工业远景的前提下才使用。一般应与矿山设计生产部门共同配合,布置竖井。(4)斜井:为地表有出口的倾斜坑道。在矿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