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4548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200520062006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第第 I I 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2828 分)分)说明:(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2)第卷和第卷的答案一律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1212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荟萃 市侩 绘声绘色 脍炙人口B束缚 脉搏 又轻又薄 日薄西山C波澜 阑珊 色彩斑斓 无耻谰言D抨击 杆秤 砰的一声 怦怦直跳2下列各组

2、词语中,没有错别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全神贯注 贪脏枉法 殚精竭虑 曲高合寡B各行其是 要言不烦 其貌不扬 励精图治C鳞次栉比 忧心冲冲 坚如磐石 默守成规D茕茕独立 夙兴夜寐 宏福齐天 挺而走险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恰当的一组是( )一行在这里 了千姿百态的民族风情, 了古朴纯美的民间歌舞。这位老人,就是几天后将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 、 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A. 领会、观赏 签署、颁布 B. 领会、欣赏 颁发、签定C. 领略、观赏 签定、颁发 D. 领略、欣赏 签署、颁发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恰当的一项是( )A.前天,老师表扬了我的丰功伟绩,

3、我听了以后沾沾自喜。B. 他真是饿极了,不一会儿,就把桌上的饭菜生吞活剥地吃了下去。C. 陈水扁一定要搞“ 公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想在“”路上再进一步,做法相当狡猾。D. 夸夸其谈。他还谈到中国要保持稳定;干部党员要把廉政建设作为大事来抓;要注意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等重大问题。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清肺糖浆的主要成分是由工黄、玄黄、牡丹皮等配制而成的,它以独特的配方和先进的经营理念成为同类产品的佼佼者。B.中国税务报报道,为确保百姓正常使用人民币,国家每年为此花费印刷、运输、储藏、清点等成本近 100 多亿元左右。C.我们的“内部规则”能与世界组织的通行规则

4、兼容,将成为下一个十年我国发展战略成败的关键之一。D.成功的小说都能借助文字来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如边城就表现出质朴、纯真的人性与庸俗、堕落的现代文明的冲突。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面衔接最恰当最恰当的一句是 ( )生物小组一行 10 人冒雨攀登,午后登临灵峰, A. 金丝雀的巢共 8 处在它们栖息的灵洞里被发现,并清点了其中 11 处里的雀卵。B. 在金丝雀栖息的灵洞里发现它们的巢 18 处,并清点了其中 11 处里的雀卵。C. 金丝雀栖息的灵洞里它们的巢共 18 处被发现,其中 11 处里的雀卵已做清点。D. 在金丝雀栖息的灵洞里发现它们的巢共 18 处,雀卵已做清点的是其中 11

5、处。二、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71010 题(题(8 8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分)绿色是多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

6、的语言一样。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渐沥的声音,小婆娑的摆舞。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

7、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可是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

8、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瞳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 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么?” (节选自囚绿记).囚绿记这篇散文的行文线索行文线索是(

9、 )A囚绿爱绿释绿念绿 B囚绿念绿释绿爱绿C爱绿囚绿释绿念绿 D爱绿念绿释绿囚绿8. 下列句子没有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临行前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绿色是多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它是快乐。. 对课文赏析有误有误的一项是( ).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本文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是一篇描写山水风物、感情挚烈的散文佳作。.这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景状物,

10、赋予景物“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10. 对“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这句话理解错误错误的是( )作者的称呼由“绿色”到“绿友”到“囚人” ,含蓄表达了作者情感上的变化。修饰语“珍重”暗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作者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永向光明的执著中仿佛也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作者良心发现,为过去自私的念头开脱,所以释绿。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11515 题。(题。(8 8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1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卻。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然不

12、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B至鸿门,谢曰 谢:谢罪,道歉C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举:列举 D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1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准确准确的一项是(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今者有小人之言不然,籍何以至此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A. 两个“然”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两个“然”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C. 两个“然”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然”字不同,两个“之”字也相同。13. 选出与“籍何以至此”句式特点不同不同的一项( )A. 客何为者?B.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 大王来何操?D.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14. 对范增“举

13、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而“项王默然不应”的理解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只顾和刘邦说话,没有看见范增的暗示。B项王不甘心受范增的支配,对范增的暗示表示不满。C项王认为杀刘邦是部下的事,不必自己动手。D项王认为在宴会上杀掉刘邦,会陷自己于不仁不义之中。第第卷(非选择题,共卷(非选择题,共 3232 分)分)四、四、理解表达理解表达(14(14 分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范增数目项王(2 分)译文: 若属皆且为所虏!(2 分)译文: 1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4 分)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

14、恰啼。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 760 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第二句中“压”字的妙处在哪里?(2 分)结合背景分析全诗蕴含的思想感情?(2 分)答: 17、(1)默写(任选两小题)(4 分) 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夫夷以近, ;险以远,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凡百三十篇,亦欲以 ,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2)填空(2 分)科技新词语的审定原则是兼顾 与 。汉字的主要造字法是 、 、 、 。五、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五、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 18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