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两门伟大学科诞生的思想体系决不能视为无稽之谈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4495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引两门伟大学科诞生的思想体系决不能视为无稽之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指引两门伟大学科诞生的思想体系决不能视为无稽之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指引两门伟大学科诞生的思想体系决不能视为无稽之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指引两门伟大学科诞生的思想体系决不能视为无稽之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指引两门伟大学科诞生的思想体系决不能视为无稽之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指引两门伟大学科诞生的思想体系决不能视为无稽之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引两门伟大学科诞生的思想体系决不能视为无稽之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指引两门伟大学科诞生的思想体系决不能指引两门伟大学科诞生的思想体系决不能 视为无稽之谈视为无稽之谈唯心主义必须彻底平反唯心主义必须彻底平反中国历史上,冤假错案数不胜数,最著名如:岳飞谋反和袁崇焕通敌等等。建国以来冤假错案也不少,例如:胡风反革命集团、反右扩大化,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等等。这些冤假错案今天绝大多数得到了平反昭雪。可是,长期以来,唯心主义在我国被彻头彻尾的歪曲和误解,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国人对唯心主义的误解几乎依然如故。主要原因恐怕是:唯心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哲学,不易被大众理解,而之相对立的唯物主义比较直观,容易接受。另外,官方多年大力宣扬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按照过去的一些习惯,常把唯心主

2、义分成“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为了方便起见,我们这里也沿用这一习惯。主观唯心主义主要研究的是,人们依靠何种途径和方法去了解外界事实,这实际上是与科学认知密切相关。客观唯心主义涉及到人们的终极关切和信仰,这些是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基础。因此,尽管唯心主义是一个比较深层次的问题,但是,对现实的潜在影响却是非常重大和十分深远的,决不能等闲视之。可是,唯心主义经常被当作主观、武断和想当然的代名词。有人责备别人主观武断时,常会说:“你这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作为唯心主义的死对头,则被认为是代表客观、公正和科学。尤有甚者,唯心主义甚至被当作迷信。有一次,央视的一个节目里,邀请了一位也算有一定知

3、名度的作家。这位作家在讲述了他揭穿了一个江湖骗子的迷信活动后,得意洋洋的说:“我用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真是天大的误解。如果我对您说,唯心主义的非但不是武断、主观和迷信,反而是客观、严谨和科学。而唯物主义反而是主观和武断。不仅如此,唯心主义体系还引导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现,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与现代物理学的成果水火不相容。许多人也许会不信,你是不是在扯淡?请别急着下结论,先听在下把话说完。本文先谈主观唯心主义。说起主观唯心主义,其代表人物,莫过于当年英国的那位贝克莱主教了。他的两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世界是感觉的复合。”曾经使他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声名狼藉”。也许,有人又要打断我

4、了:“嘿,整个世界都成了他小子的感觉了,连他自己的老爸老妈也都不过是他的感觉,简直是痴人说梦话了,不是主观武断,是什么?”别急,请听在下继续说下去。贝克莱虽然是基督教的主教,却不是和尚庙里的方丈。禅宗和尚认定整个世界不过是一个“空”字,或是所谓的“四大皆空”。贝克莱虽然那些话不免有些极端,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否定过物质世界的存在。在这个问题上,他并没有与和尚结成统一战线,而是与唯物主义者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既然双方都是认为物质世界存在的同一条战壕的战友,那还吵什么吵?分歧在于,贝克莱强调要得到物质存在的证明。他要的证明是,看得见摸得着,也就是能感觉得到,除此之外,他就一概不认账。也就是说,他认为

5、,只有能够被感觉得到的才是实实在在的,不能被感觉到的就一律不存在。可是,唯物主义者不干了。他们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而且“客观存在不依赖于主观意识。”作为老大的物质干吗要卑躬曲膝的来巴结作为老二的人呢,有这个必要吗?一旦这样做了,必然是被人的感觉牵着鼻子走。被人的感觉承认的就奉为座上宾,不被承认的就一律统统枪毙。谁给你这么大权力?可是,唯物主义者的“客观存在不依赖于主观意识。”即使在日常情况下就已经不免空洞,一旦遇到需要去解决具体认识的时候,就手足无措,只好反过来把唯心主义的武器偷来,重新贴上标签,挥舞起来。且看下面的例子:有一名言在中国知识界几乎人人知晓,这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6、唯一标准。”大家对这句话似乎也都完全认可,没有丝毫怀疑。现在,我们来设想一场对话:唯心代表:请问真理是客观的,对不对?唯物代表:那当然了,如果真理是主观的,各人想一套,世界还不乱了套。唯心代表:实践是要靠人来干的,对不对?唯物代表:人不干,还有谁干,没问题,同意。唯心代表:那么,要请教了,怎么知道实践的结果的?唯物代表:咱既不聋又不瞎,当然是用眼睛看,耳朵听那些办法啦。唯心代表:这样一来,客观真理最后还是要依靠主观感觉来检验了。欢迎、欢迎,欢迎您来到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阵营来!贝克莱并不否认客观存在,他只是把客观存在死死的框在可感知的范围之内,超出可感知的范围,就一律加以否定。这种观点

7、也有其过分和极端之处。但是,贝克莱生活在 17-18 世纪,那个时代人们的头脑中,除了有日常生活的锅碗瓢盆外,还塞进了大量的诸如:仙女、精灵、妖怪、恶魔等等东西,对他们来说,这些东西和锅碗瓢盆一样的真实,甚至更加真实。贝克莱的观点显然有助于将那些荒诞的东西剔除出去,在乱七八糟的草丛中,帮助为实验科学清理出一条道路来。以后,休谟和康德等人继贝克莱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展,甚至争论。把贝克莱思想引入到科学界的,应该首推法国人孔德。1830-1842 年间,孔德发表了五大卷实证哲学,建立了实证哲学体系。根据实证哲学,科学必须完全建立在实验材料的基础之上。对于不能用实验证实的东西,不管别人说得如何

8、天花乱坠,科学家都不要去理会。以后,法国科学家彭嘉莱,奥地利科学家马赫又进一步发展实证哲学。在实证哲学的指引下,马赫和彭嘉莱对牛顿的绝对时空进行了猛烈批判。在他们的思想基础上,爱因斯坦建立了相对论理论。后来,又根据这一思想,海森堡又在量子力学中提出了著名的不确定原理。马赫和彭嘉莱把球从后场一直带到禁区前沿,爱因斯坦完成了临门一脚,接着海森堡又第二次破门。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很快就看到,唯物主义奉为神圣的“客观不依赖于主观”不仅是空话,而且还是想当然的错话。举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两件事情是不是同时发生,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与旁观者毫无关系的,一般人恐怕也会这样

9、想。可是,这种观点并不对。爱因斯坦详细研究了这个问题。看旁观者是怎样来辨别事情发生的先后的。他假设,一个火车站左右两边远处的铁路上,各发生一次闪电。站台上的旅客可以根据光速反推,知道两处的闪电在以前什么时候发生的。如果,两边闪电的地点与火车站的距离相同,并且,两处的闪光同时进入站台上旅客的眼球。那么,他就有理由相信,两处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可是,如果这时候有一列火车正经过车站,车厢里的旅客,也用光速来反推的话,由于列车在前进,而光速是恒定的,那么,他得到的结论是,这两处闪电是先后发生的,不是同时的。那么,谁对呢?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两个人都对!所以,两件事是不是同时或不同发生,也与观察者自身也

10、大有关系。(详细内容可参看,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的进化和相对论的意义两部著作,书中的内容很通俗,只要有初中的数学基础就能读懂,这里不再赘述。)不仅是同时性问题,其它如质量、时间以及长度等等这些所谓的客观的量,都与观察者自身有关。请注意,在这里爱因斯坦并不是直接说事情本身,而是把立场转换到,我们作为旁观者如何具体认识事情的。这是典型的实证主义的方法,因此,我们特地作为例子举出来。现在,可以明显看到,客观和主观已经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了。量子力学也得出同样的结论。可以说,相对论和量子论给唯物主义以毁灭性的打击。相对论和量子论的结论与唯物主义的基本信条发生根本性冲突。列宁出版了一本名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11、的书,对马赫和彭嘉莱等实证主义学者进行了猛烈攻击,以后,一批批辩证唯物主义者对相对论和爱因斯坦进行了激烈围攻。在中国,相对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得到公认和赞誉。然而在 1952 年,前苏联掀起了批判爱因斯坦及相对论的运动,指责爱因斯坦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者”(他们这话倒说得一点不错)。1953 年 1 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日丹诺夫的文章,指责爱因斯坦的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到了上世纪 60 年代,中国对相对论的批判愈演愈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科院成立了“批判自然科学理论中资产阶级反动观点毛 ZD 思想学习班”。声讨相对论的“罪行”,材料散发到全国各地,中央文革小组还准备在红旗上公开发表。19

12、69 年秋,中科院召开了一个特殊的会议,受邀与会的有竺可桢、吴有训、周培源、钱学森等资深科学家。中国“原子弹之父”王淦昌也在被邀请之列,但他拒绝参加。由于在会上,钱学森、吴有训、竺可桢、周培源等人的委婉反对,最终没有发表该文。这场闹剧也随着文革结束而收场了。情况是明摆着的,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基本观点和唯物主义基本信条确实是水火不相容的,要同意相对论和量子论,就不能同意唯物主义,反之亦然。应当指出,绝大多数跳出来反相对论的人,的确是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的,然而,结果是在事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事实上,贝克莱休谟孔德彭嘉莱和马赫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是对客观实在感官头脑认知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严谨的思

13、辨和分析研究的。现在,西方的科学哲学,如:工具主义、过程哲学、逻辑实证主义等等,全都是沿着这一方向发展起来的。然而,很长时间内,我们对唯物主义与现代科学成就之间的深刻矛盾采取的是回避、遮掩和躲闪的态度。这种态度造成的损害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而且远不是仅仅局限于相对论和量子论中。许多学科中的一些抽象概念,例如:热力学的熵、焓等状态函数,化学热力学的化学势,分析力学的作用量,以及量子理论中的波函数等等,我们的学生把握起来就非常困难,最后只能依靠死记接受下来,这样如何可能有进一步创新的思想呢?其实,上述的西方科学哲学对实验材料和科学理论之间早就进行了很详细的讨论,如果,我们的学生知道了这些科学哲学的知识后,对理解抽象概念会有很大帮助。今天讨论关于科学和伪科学的争论非常激烈,其实,按照实证哲学对科学的定义,是非常容易得到解决。符合定义的就是科学,不符合的就不是科学。还用得到争论吗?概念得到澄清,伪科学就更容易被揭穿。主观唯心主义实证哲学的引导,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论两门重大学科,其光辉思想应当认真学习和借鉴,岂能不闻不问,甚至当作荒谬的无稽之谈。今天,我国提倡科技创新,面对如此重大的思想体系,应该承认事实,予以彻底平反。鸵鸟政策最终伤害的是我们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