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法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4493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法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法1.Part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法(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法(1)互联网摧毁了传统的教育金字塔结构,知识成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时空维度里。*死 读书、读死书不再是金科玉律,只有回到悬疑场景、有目的的阅读,才能让你的人生定位 更准确。做自己读书世界的君主,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满足。坍塌掉的知识金字塔今天咱们说一点特没劲的事:读书。先说一个段子,据说有一年北大开了两门选修课,一门植物学,一门动物学。植物学 老师比较鸡贼,上第一堂课时就做广告:我建议大家还是选植物学。为啥呢?你想校园里 这么多花花草草,包括那些像花一样美丽的女孩子。约会的时候你能告诉她:这是什么花、

2、 那是什么草,显得多有学问啊!你学动物学有啥用呢?总不能天天去动物园谈恋爱吧?你 在动物园里追上的女孩子能是什么样的呢?此一出,果然广告效果非常好,动物学选修课 没有什么人,植物学这边倒是立马人满为患。这个场景生动地告诉我们,传统的知识构成和我们要面对的未来世界的知识构成有什 么区别。原来“schole(school 的词源) ”这个单词是休闲的意思,就是雅典城那帮吃饱了 没事干的人,天天跟着苏格拉底在城里转悠闲聊。他们不是学习而是休闲。读书是人们吃 饱喝足后追求的一种精神享受。可是近代化以来,教育不再是这么回事儿了。教育已经变成人类一项沉重的知识负担。 因为随着工业化的展,各个门类的知识疯狂

3、增长,知识变得越来越沉重,我们必须建立一 个体系把这些知识给年轻人灌下去。在近代以前什么叫孩子?就是未成年的人,那时没有少年教育和儿童教育这些概念。 但是随着现代化教育出现之后,我们就觉得孩子是一个罐,从小罐到大罐摆成一排,然后 往里灌东西,越大灌的东西越多,越分门别类。所以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 博士、博士后这样一个非常漫长的金字塔阶梯,让一代代年轻人去攀爬。可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个金字塔轰塌了,变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碎片。我们现, 现在获得知识没那么困难,干嘛非得一路往上爬呢?清华的保安都可以上研究生了,一个叫当年明月的海关公务员也可以写出一本最受欢 迎的明史,任何人都可以自

4、学成才,而这些其实都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它的本质是什 么?就是知识重新回到悬疑和场景。什么是悬疑?要知道整个知识体系在建造的时候,都是按照问题去建造的。比如说原 始人学数学,二以上的就算不清,一知道,二清楚,三就不清楚了,三以上的都叫三,古 汉语中就用三表示很多的意思。所以最开始的数学能够把计数这个事弄清楚就行了。比如 打了一头牛,两只羊,三头鹿,然后计个数。数学史上的每一个明都是针对当时的具体的 问题。可是到我们学数学的时候,老师从来不讲这些,只是拿一些方程、公式、定理让你 去背。背书这种方法,在传统社会是可以的。司马光就告诫年轻人说,读书一定要背。为什 么要背呢?你把书背下来,你就有很多

5、闲暇时间去消化,比如在床上睡不着的时候把背熟 的书像牛反刍一样倒出来琢磨。你看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治学,目不窥园几十年,非常用功。我还记得孟森先生一篇 小文章中有一个小段子。他带了一个叫商鸿逵的研究生,后来也是著名的明史专家,有一 天孟森到公寓去看商鸿逵。看完之后说挺好的,临走的时候指着门后一个痰盂说,平时就 在这儿读书,不要出门了。为什么?就是说,你上厕所就在痰盂里好了,每天倒一次痰盂,剩下的时间就不要出门了。种下兴趣的种子再比如明史专家吴晗先生,他从大学时代就开始编一本书,叫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 国史料 ,皇皇巨著十几本。那是可以完成的,一旦完成以后,他就占据了学术金字塔的顶 端,他就是专家了

6、。2.Part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法(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法(2)那时候做学问是可以这样的,因为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一个人目不窥园几十 年,他是可以把他学的这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的。可是在现在这个社会你觉得还有可能 吗?那么庞大的知识总量你怎么去攀爬?如果再用过去的传播手段和学习手段,它会把人 压垮的。古人老说一句话“君子格物致知” ,就是说要穷尽物理,所有的事的原理我都得知 道,所有的物体里面的性状我都得知道。你看王阳明“格”竹子, “格”一根竹子都吐了血。 现在你弄一个 ipad 格格试试,那还不得格死了去。用传统的治学方式来吸收如此庞大的知识总量已经不可能了,那怎么办?这就回到我 们前

7、面讲的,从自己的应用场景出来重新构建你的知识世界,这是读书的不二法门。工业 社会强行地把知识大卸八块后给我们灌下去的,可是实际上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中,难道不 应该根据应用场景,根据当事人的具体困惑和困难,一点一点堆积出来吗?我还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学高数和微积分,从导数开始学起。文科生学高数真是造孽, 一学期下来一脑子雾水和浆糊,最后我生拉活拽总算是考了一个及格。但是说实话,我真 的理解什么是高数和微积分是很多年之后业余学了一点经济学,才明白原来数学的微积分 是解决变量和趋势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翻开经济学的书里面有那么多微积分的公式,因 为经济就是解决未来展趋势的。可是这对于明微积分的牛顿、莱布尼

8、茨来说,这不是问题 呀。这就是传统的知识结构和我们的应用场景之间的脱节。传统的知识建构还有个毛病:所有的这里面培养出来的精英和知识都只告诉你结果, 而故意隐去他为什么关心这个问题以及得出这个结果之前艰难而有趣的过程。比如著名的 数学大师高斯,同时代的人评价他说,高斯就像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他用尾巴把所有他得 到这个结果的痕迹扫得干干净净,最后就给你一个非常完美而漂亮的知识结果。这就是传 统的知识体系。现在我们主张怎么做?主张根据每个人的应用况,用你的兴趣把自己的心当作一颗种 子,在你的环境里种下去,然后寻找你最需要的东西,一点一点的生长,而不要囿于传统 工业社会里一个一个的学科分类。罗胖是怎么读

9、书的?我小时候读岳飞传时心里就存了一个疑惑,觉得宋代的皇帝也太傻了,怎么定都 汴梁呢?这个地方叫四战之地,一片大平原周围没有任何屏障,金军的快马只要渡过黄河, 几天之内就能杀到城下。只要稍微把都城往西挪一点,挪到洛阳,四周就有山河之险固可 以据守。这两个地方现在都在河南省,能有多远呢?当时我就觉得不能理解,然后去找史 料看,现原来是因为漕粮的关系。宋代的汴梁统计下来大概有一百五十万人,这还不包括军队,实际上当时全国最主要 的兵力全部集中在汴梁。 水浒传里说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么多人每年要消耗多少 粮草呢?据史料记载,在宋真宗时期一年运到汴梁的粮草最高峰达到七百万石,一般年份 均衡在六百万到

10、六百五十万石之间。这么多粮草要运到没有运河的洛阳,自然是不行的, 所以只好把京师定在汴梁。接着我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宋代要集中那么多军队在汴梁呢?找答案又找到了,原 来是宋代皇帝在立国之初就定下国策,叫“守内虚外,强干弱枝” 。宋太祖有鉴于五代时军 阀战乱、地方割据,把所有军队和国家的所有精华全部聚集在都城,这样地方那些枝干上 就无法产生逆反之心,从而形成对中央的挑战。等我读到宋代的政治史,看到了很多历史典故。比如说因为宋太祖的家是洛阳的,他 就喜欢洛阳,老想着把都城迁到洛阳。有一次他跑到洛阳,有一点不想回去了,就跟大 臣们说:我就在这儿办公了,你们都跟过来吧。他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当

11、时的 晋王赵光义,就跟他讲这样不行的,定都汴梁这是基本国策。宋太祖说,定都洛阳我都觉 得不好,干脆咱挪到长安算了,这就叫“去冗兵以安天下” 。我到长安之后,就没必要养这 么多破兵了,这样不就给天下的财政减轻很多负担吗?但晋王说,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如果没有这个政策,我们就会重蹈五代时期地方、藩镇割据的战 乱局面。后来宋太祖想了想,最后下定决心还是定都在汴梁。3.Part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法(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法(3)这时候我心里又出现了一个疑问,汴梁周围不都是平原吗,都是产粮区,为什么养不 活一个京师的居民和军队呢?后来现原来中国的经济史上自唐代后有一个潮流,就是经济

12、中心越来越往江南集中。据说在明清的时候,苏松二府的田赋就半天下,当然这个有一点 夸张,但至少苏州府一府向朝廷供赋的钱粮就超过了整个浙江省。其实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我从来没有完整读过一部中国经济史或政治史。但这不重要, 我是从自己的兴趣出,把自己心中的悬念当成一颗种子种下,芽、生长、开枝散叶,然后 一点一点寻找答案。很多人说罗胖你是怎么读书的?你怎么都记得住呢?很简单呀,因为这是我找来的, 我从来不读书,我只查书,查到的东西都是我问的东西,自然就记得住。就像大家看美剧 急诊室的故事 ,你就能记住很多急诊的技巧。其实你不是医学院的学生,你从来没有受 过系统的医学训练,但这有什么关系呢?知识像你在海边

13、捡拾起来的小贝壳,它们会内化 在你的生命里。所以,我们不要再去盲目攀爬那些金字塔了,跟着自己的心,跟着心中的悬疑走,编 一部终其一生属于你自己的悬疑剧。4.Part读书的目的(读书的目的(1)读书究竟该不该有目的第二段讲讲读书的目的。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这个问题不成为问题。我们这代人读 书目的非常简单,考大学。考完大学干什么?找工作。找工作干嘛?升官财呀。我还记得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中等城市,我父亲领着我上街,甭管看见什么,只要他 觉得那种生活挺苦的,就会说不学习将来扫大街,不学习将来摆摊所以我们这一代人, 大概从小到大上学这十几年,就是被狗撵着的十几年,生活暗无天日。只有一个窗口、一 丝亮光,

14、那就是进大学。就奔着这个窗口攀爬,目的非常清晰。可当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学术,什么叫学有所长后,才发现原来读书没目的才对。董仲 舒说过一句话叫“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就是说为学问的学问那才叫学问。 自古以来,所有的大学问家、有所成就的人,他们讲学问时不跟你讲目的,我就是好奇, 我就想知道,没有其他的用处,怎么了?数学家欧几里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堂几何学课上,有学生问他:老师,我学几何 有什么用呢?欧几里得想了想,跟仆人说给他俩铜板让他走吧,几何没有用,那俩铜板有 用。 论语里也有一样的故事,有一个叫樊迟的弟子给孔子说我想学农,孔子说我不懂; 然后他又说我想学种菜,孔子说我也不懂,我

15、不是老菜农、老农民,然后樊迟就走了。孔 子指着他的背影说:樊迟,小人哉。过去我们批判孔老二,总说他看不起劳动人民,其 实不是,追逐学问的人是不求任何具体的目的的。不过我今天想反其道而行之:其实学问都是有目的的。我原来有一个同事,小姑娘特 别爱读书,长得也漂亮。我就很奇怪,一个小姑娘,天天梳妆打扮不好吗,那么爱读书干 什么呢?她说这是我心里的一个隐痛,小时候我爸妈天天逼着我弹钢琴,只有在一种况下 我可以不弹琴,就是看书的时候,他们一见我捧着本书读就不逼我弹钢琴了,所以哪怕我 什么都没看进去,我都可以躲避弹钢琴。你看其实在每个人的生命轨迹当中,如果他真的爱上读书的话,多少是带有一点目的 的。今天我

16、们就强不知以为知,帮大家总结几个读书的目的吧。读书可美容读书可美容第一个目的我觉得很简单,读书可以美容。有一句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 。还有一句 叫“相由心生” 。确实,岁月是一把杀猪刀,再高档的化妆品也只能延迟衰老,越老越美丽 这件事只有读书能做到,韩国的整形大夫是做不到的。你去看几位老知识分子,比如说杨 绛、资中筠、叶嘉莹这几个老先生,你会觉得,哎呀,真的是很美,这是读书给我们最重 要的礼物之一。我到过一些寺庙,一看里面的僧人跟周围的农民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多了一件袈裟 而已。可是我去另外的一些寺庙,看到里面的人,就会觉得他们真的是修得面目和善。因 为他们长期打坐、参禅、阅经、读书,心中有真东西、真信仰之后,那种改变真的就非常 明显地呈现在面庞之上。读书没读书,有修养没修养,一目了然。读书可定位人生读书可定位人生第二个目的,读书让你的人生有准确的定位,让你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每个人在各 自的生活处境中面对那么多的事实,你怎么判断真伪,怎么表达自己,如何准确向别人讲 述你真正认同的观点呢?比如我印象最深的两个竞选广告,一个是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