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楼中学防震疏散演练方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4377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楼中学防震疏散演练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楼中学防震疏散演练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楼中学防震疏散演练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楼中学防震疏散演练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楼中学防震疏散演练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楼中学防震疏散演练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楼中学防震疏散演练预案一. 指导思想: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小学安全教育,进一步树立“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 能力”的思想,在发生突发危害事件时,学校能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疏散。特制定 本预案。 二. 演练目的:为更好地落实县教育局有关安全教育的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第一”的原则,通过紧急疏散演练,让全体师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 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才去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 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护自救和应变的能力。切实提高全体师生紧急疏散应对能力, 在遇到地震等突发事件时,熟悉学校紧急疏散路线,检查学校紧急疏散预案的可行性 和全体师生协同的情

2、况,最大限度地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三. 演练对象:全校师生 1.相关人员按分工做好疏散工作,无工作安排的教师的地震发生后,跟随学生选择就近 路线疏散到指定地点集合。 2.伤病同学根据情况由班主任安排。 四. 演练领导小组: 总指挥:张占国 副总指挥:戴树成 成员:王社英、冯广魁、何二华、李立培、田庆辉、高占强、张世平、张进中以及各班主 任。 职责:及时、准确、全面了解突发事情情况,组织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确保救援工 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五. 演练具体分工: 应急避震演练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教师及管理人员在演练中起到重要作用,学校领 导和老师要预先做好部署,做好分工,亲临指导,既要确保

3、演练顺利进行,又要通过演练 来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使学生得到锻炼,也要防止在演练中发生意外的事故。 1.协助指挥小组:各班班主任 职责:分别到各班级,相互协助(1)演习前清点学生人数;(2)指导学生避震,带领学 生按指定路线撤退;(3)到达安全场地后清点学生人数。 2.疏散引导小组: 总负责人:冯广魁 协助:冯占英、王孟章 职责:具体负责疏散安全管理调度,根据现场情况、人流密度,对疏散路线做选择或调整, 向现场指挥及时汇报疏散情况。 下设安全管理人员:(各组第一位教师为组长) 一楼:张世平、王少英、辛 红、武素格、孟占坤 二楼:高占强、王会勋、田现江、常军泽、王少峰 三楼:张进中、何二华、

4、黄秀娟、李荣华、冯 鑫 以上工作人员负责学生紧急疏散时的撤离秩序、安全管理,指明疏散方向和路径,要阻止 学生逆向跑、窜、推撞、积压情况发生;注意台阶,有人倒下,要立即扶起,要严防拥挤 事故发生。负责在学生撤离后检查教室内有无滞留学生,办公室内有无滞留教师,并帮助 其迅速撤离。 3.宣传小组 负责人:李立培组员:冯永芳、高聚曼 职责:具体负责应急人员疏散现场的广播指挥,并关注学生疏散时的总体情况(李立培) 负责活动的拍照和录像(冯永芳、高聚曼) 4.集合地指挥小组 负责人:田庆辉 集合秩序组织:康红周、宋玉朝 职责:负责集合地秩序及疏散人数统计汇报工作。 5.救护小组: 负责人:王社英 组员:李

5、建敏、吕志霞 职责:携带急救箱到模拟救护地点待命,负责演练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的应急救护等。 6.报警:张连中 负责向校长电话报警 7.计时:戴树成 负责整个活动的计时 六. 演练步骤: 1.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的方法。 (前一天) 2.让学生熟悉震后疏散的途经路线和集中地点。 3.进行模拟防震疏散演练活动。 七. 演练安排 1.演练时间:xxxx 年 x 月 x 日 xxxx 点 2.演练地点(避震地点)学校操场 3.演练内容: 演练包括应急避震和疏散两个内容。当地震发生时,先进行应急避震。当主震结束后,再 进行疏散,到指定地点集中,以预防余震发生。 4.演练程序: 应急避震和疏散听广播指挥,由

6、冯广魁负责发出信号。时间事项x 月 x 日各班主任对学生讲解疏散路线及安全要求x 月 x 日 xx:001.各楼层管理人员站到指定位置,为学生疏散工作做好准备。 2.各工作小组准备就绪,并向现场指挥汇报。 (各小组报告词:报告 现场指挥,我们小组已经准备就绪) 3.班主任清点好各班人数,向各排的负责人报告。各排负责人向疏散 引导负责人汇报人数和准备情况(包括本排办公室内教师数) 。疏 散引导负责人向现场指挥报告演练总人数。 (各排负责人报告词: 报告现场指挥,第 x 楼共 xx 学生,x 名教师,一切准备就绪) 。x 月 x 日 xx:351.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北楼中学防震紧急疏散演练现

7、在开始 2.地震发生,向总指挥报警 3.总指挥命令发布地震报告。x 月 x 日 xx:361.现场指挥通知宣传组,宣传组连续发出警报。广播发出地震发生的口令: “同学们请注意,地震发生” (连播三遍) 。代表发生地震,各班主任迅 速到本班教室组织学生进行应急避震。 (约两分钟) 2.无工作安排的教师在原地采取避震措施。x 月 x 日1.总指挥命令:开始疏散。xx:382.现场总指挥通知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发出一声长哨。广播发出组织疏散 的口令:“请注意,这是地震警报。同学们听到警报后不要慌乱,听从 指挥,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带领按疏散路线撤离。 ” (连播三遍) 。代表 主震结束,学生进行疏散(距

8、发生地震约 2 分钟后) 。 3.无工作安排的教师地震发生后,跟随学生就进路线疏散到指定地点集合。4.计时开始。x 月 x 日 xx:391.听到紧急信号后,在各疏散引导人员的指挥下,全体学生在班主任、科 任老师的带领下,按预定路线有序疏散,撤离到指定地点。 2.广播告诫:请不要慌乱,不要拥挤抢道,注意台阶。 (连播三遍)x 月 x 日 xx:431.学生疏散结束后,各楼层负责人要检查每排各教室、办公室是否有学生 和教师滞留,确认无人时迅速离开。 2.各楼层负责人向疏散总负责人报告:全体师生 X 人现已安全脱险,无人 员伤害。x 月 x 日 xx:451.各班紧急疏散到指定地点后,按课间操整理

9、队形后,体育委员开始清点 人数并向班主任汇报,班主任向集合地负责人汇报人数。汇报内容:“XX 班应到 XX 人,实到 XX 人,报告完毕。 ” 2.各班主任清点人数,若发现人数少时,要迅速与集合地负责人联系。 3.若发现有学生受伤,立即与现场救护小组联系,并展开紧急救护。 4.疏散总指挥负责在集合地清点非工作人员教师数,并向现场指挥汇报。 5.计时完毕,计时员向现场指挥汇报:用时 XX,全体人员疏散完毕。 6.宣传小组向现场指挥报告:现场秩序井然,同学情绪稳定。x 月 x 日 xx:481.现场指挥向总指挥汇报疏散情况。 2.安全逃生演练总指挥进行总结讲话,并宣布本次安全逃生演练结束。 “下面

10、我宣布北楼中学防震紧急疏散演练圆满结束。学校恢复正常秩序”x 月 x 日 xx:50现场指挥:请全体师生有序退场。八、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措施正在上课时,迅速将书包放置头顶,躲避在课桌下。地震停止后,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大震来临时,该如何避震,专家建议掌握三条原则: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抉择。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些情况包括:是住平房还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

11、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对于居住在楼房内的学生和教师应在室内择地躲藏,居住在平房等学生和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决定就地躲避还是跑到室外躲避。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原则三:伏而待定峭可疾出。发生大地震时,由于剧烈的地面颠簸使人站立不稳,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就近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如结实的床、桌子旁边或下边和小跨间房屋,躲避时应注意远离大镜子、玻璃窗及易掉落的悬挂物,采取蹲下或坐下方式,并且注意保护头部和脊柱,等待震动过去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155

12、6 年陕西华县大地震后一个叫秦可大的进士在地震记里就曾记载:“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他所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九、疏散:等主震结束后,为了防止有较大余震发生,应该立即进行有秩序的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去躲避余震发生。疏散的集中地应选择坚实、平坦的开阔地,远离高大建筑的场地。疏散顺序当听到疏散的信号后,按预定的路线和集中地,有序地进行疏散。每班前三排同学走前门,后三排(或四排)走后门,迅速在教室门口集合。具体安排:12-1、12-4 班从副楼道口撤退,12-2、12-3 从东楼道口撤退;11-1、11-2 从主楼道撤退,11-3、11-4 从副楼道撤退;13-1、13-2 从主楼道撤退,13-3、134 从副楼道撤退。北楼中学2013 年 8 月 20 日附:隆尧县北楼中学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防震减灾应急演练计划 根据县教育局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我校拟定每月举行一次疏散演练,本学期将 举行五次疏散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