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宜居居住环境的一些想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4295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生态宜居居住环境的一些想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建设生态宜居居住环境的一些想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建设生态宜居居住环境的一些想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建设生态宜居居住环境的一些想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建设生态宜居居住环境的一些想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生态宜居居住环境的一些想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生态宜居居住环境的一些想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生态宜居居住环境的一些想法黄海波Huang Hai-bo (太原大学建筑工程系,太原 030009) 摘要:通过现代城市发展对自然的破坏,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探讨何为天人合一理念和 价值。把天人合一理念应用于现代城市的发展中,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出人工 与自然协调的生态宜居环境。 关键词 城市发展 环境景观 天人合一 生态宜居随着人类的科技提高和城市的发展,我们改变自然环境的力量迅速的提高。很多时候人的意志被无限放大,不去考虑所处的环境,一味地用人力去征服一切。正如中国著名景观设计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曾痛心指出,许多地方原本杂草丛生,充满诗情画意的河流,现在往往都变成

2、了水泥渠道。曾经的那些水草丛生、白鹭低飞、青瓦缠脚、鱼游浅底,而今已成寸草不生,光洁的水泥护岸。水的自净能力消失殆尽,水-土-植物-生物之间形成的循环系统被彻底破坏。我们正在以景观设计的名义去破坏环境,使整个城市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变成索取和污染的机器。当今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创造美景和美景如何能以生态、环保的方式可持续发展。这样不难得出中国古民居建设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的重要性。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古村落整体布局中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几百年过去了,村落已经和自然融为一体,人生活其中没有给环境带来危害,村落的功能还是那样的鲜活。这归功于我们古人对自然的

3、敬畏和顺从自然规律。一、一、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古村落设计中的应用的哲学思想在古村落设计中的应用位于安徽黄山脚下的皖南宏村古民居村落就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宏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规划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 140 余幢。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村内的人工水系建设:首先利用村中一天然泉水,扩掘成半月形的月塘,名曰“牛胃”;然后,在村西吉阳河上横筑一座石坝,用石块砌成有六十多厘米宽

4、 400 余米长的水渠,引水入村庄 作为天然泉水的补充。丰沛的洁净水通过 九曲十湾的水渠,南转东出,绕着一幢幢古老的楼舍, 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半月形的池塘。弯弯曲曲的水渠形如牛肠,水渠长年流水不腐 沿途建有踏石,供日常生活之用。又将村南百亩良田开掘成南湖, 名曰一个“牛肚”。引入村中的水最后汇入南湖, 生活用水在南湖经过 沉淀和湖中的动植物的吸收和降解再排入河流,有效的保护了周围环境。山因水清,水因山活,古宏村人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大面积的水面调节了气温,创造了一种

5、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可谓巧夺天工。二、二、“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理念的价值理念的价值自然与人是和谐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可是我们人类建造的城市就像传说中的怪兽,人类用能源操纵着城市怪兽每天在与大自然搏斗。如果大自然一旦进行报复我们的城市就会陷入瘫痪。比如一下大雨就会看到很多通道积水车辆不能通过,很多地区大面积积水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等等。可应对这些时我们往往还是用几个泵站去解决,即便如此还是常常被淹。事后人们会说泵的功率太小这次是多少年一遇的大降雨。要知道泵的转动是需要能源的,为什么设计之初不去考虑用别的方法呢?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规律,为什么不去服从大自然规律,要知道水

6、是往低处流的。几千年前我们的祖辈建造的都江堰就是利用了自然规律一直运行到今天,解决了现代科技都很难解决的泥沙对水利工程的威胁。都江堰的运行并不需要能源,相比我们的城市一天没有能源会是什么样子我想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辈正是看到了大自然的威力,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学会了利用和服从大自然去建造自己的生活乐园。几百年过去了,始建于北宋的宏村古村落依然在正常的运行,没有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宏村建设之初我们的祖辈就考虑到的取水、排污、防火等的多重因素,又考虑到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的是适合生存、布局合理、富有诗意的人居环境。村落已经变成自然环境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古民居

7、,学习古人崇尚自然、珍惜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态度,对建造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三、生态宜居居住环境的建设三、生态宜居居住环境的建设1、环境设计的前提是不破坏环境环境设计应该充分尊重场地原有的地貌状况,去发现场地的自然的演替规律和生态进程,在新的自然观下去保护自然、管理自然、恢复自然、改造自然和再现自然,才能真正将场地与更为广大的自然系统相融合。环境设计的真正目的在于更自觉地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环境在发展变化中与自然相协调,最终融入广大的自然系统。人类的生存空间在不断的扩展,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土地和减少对环境动植物的影响,环境设计应基于对自然本质的理解根据现有地形地貌在宏观层面

8、上进行规划。设计师首先对场地和场地所处的区域环境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场地现状的生态格局。重点在水系整理与水质净化、植被群落和动物栖息地营建这两方面进行了科学、理性的分析与规划,确保整个项目在宏观生态层面上的正确导向。把景观最大限度的和场地环境相结合,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2、环境设计要因地制宜环境设计要因地制宜,根据场地所处的区域环境来设计景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注重自然规律。在缺水的地方不去设计大的水体,根据地貌现状设计更多雨水的收集方式。降低景观的日常运行对电能的依赖,比如景观的照明可以设计为太阳能,喷泉是否能更多的利用水体本身的落差来产生压力等等。如果景观的面积够大还可以根据环境

9、建设小型的太阳能或风能的发电站。种植本地的树种,减少日常的维护和维护产生的垃圾。不对场地地貌现状进行大的变化,不破坏现有的水土植被。3、环境设计应对环境有贡献景观设计应对环境有贡献,把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环境的设计,加强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水-土-植物-生物之间形成的良性循环系统。水是万物之灵,离开了水大地就会变成生命的禁区,现在全世界都很缺水。景观设计应注重对水的利用,特别是加强雨水的收集。减少硬化面积保持土地自身生命力,使水能自然的渗入大地,水与土产生循环补充地下水。马路硬化多使用混凝土减少沥青面积,同样屋顶多设计成坡屋顶,多使用瓦等材料减少沥青防水层的面积,以减少沥青对雨水的污染。根据

10、景观的面积和地貌适时的把潜流人工湿地引入景观,通过人工湿地净化一部分的人类生活污水。通过对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回收利用,可大大降低绿化用水和景观水体用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自然因素会自发地进行演替,从而形成良性的可持续的循环系统。四、四、 结语结语宏村的规划布局,被中外专家认为是“将科学与诗意完美结合、建筑与环境珠联璧合的典范”,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面对当代城市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深层的研究和利用古村落留给我们的人工天然的生态环境的文化景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在感叹古人为我们所留下的宝贵遗产时,是否这样想过我们应该做些什?中国伟大的古典设计传统在很久以前就达到了巅峰,而现代景观规划设

11、计在过去的 10 年内才刚刚兴起,繁华背后的诸多困境却已逼迫而来,要摆脱这些困境必须要直面真实的设计对象和设计问题。只有重新认识景观的母体自然,高度重视并尊重场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内在机理和自然规律,以珍惜土地、重山水、保林木、巧用自然能源的原则,因地制宜,实现人与大自然的紧密相融。新的景观的建立是在自然上创造自然。自然的演替作为一种历史的延续和新景观产生的基础,从而创造出人工与自然协调的环境,创造出属于生态宜居居住环境。参考文献 1 刘肺林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M上海:三联书店,2000 2 逯海勇. 徽州古村落水系形态设计的审美特色黟县宏村水环境探析J. 华中建筑, 2005,(04) . 3

12、赵红蕾. 从宏村到碧水青城传统水系规划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J. 四川建筑, 2007,(03) 3单光磊. 巧夺天工的宏村水系J. 水利天地, 2004,(01) 4 汪森强. 历史与现代的共生世界文化遗产宏村保护与利用综合分析J. 小城镇建 设, 2003,(04) 5 刘沛林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M上海:三联书店,1995 6 丁俊清. 中国居住文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7 汪双武. 明清建筑群宏村村落民居J. 建筑学报, 1984,(10) 8俞孔坚. 城市景观之路通向生态与人文理想J. 新湘评论, 2008,(02) 8 洪铁城,俞孔坚,曹杨. 漫谈俞孔坚创建中国景观设计学(二)J. 建筑创作, 2008,(02) . 9 俞孔坚.遵循自然过程的河流防洪规划以浙江台州永宁江为例 城市环境设计 2008/04黄海波(1977-8),男,山西长治,学士,太原大学建筑工程系助教,主要从事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工作。通信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坝陵北街路 2 号太原大学,邮政编码 030009 电话 132098062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