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3单元 将进酒

上传人:Wt****f 文档编号:4044006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3单元 将进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3单元 将进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3单元 将进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3单元 将进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3单元 将进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3单元 将进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3单元 将进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tuWgifWtuWgif1高中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2、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在于反复诵读和鉴赏本诗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语言特点, 2、难点在于品味其中复杂矛盾的人物感情。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做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质疑、解疑,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和中肯的评价。质疑环节可根据学生自身的素质决定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师生共同完成。 【课时安排】 一

2、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 ,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WtuWgifWtuWgif2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

3、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 ,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 。有李太白集 。 2.写作背景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

4、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3.诗意简析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 “且为乐” 。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 ,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 “主人”

5、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 “五花马” 、 “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 “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 4.本诗的感情基调 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基调常常可以凭直观被感知,但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例如这首诗,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WtuWgifWtuWgif3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5、与“酒”有关的诗句 “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

6、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 (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2)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3)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4)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5)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6)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7)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

7、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9)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10)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1)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12)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6、作者评价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他的一生。 WtuWgifWtuWgif4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

8、百首,留著人间伴月明。 郑谷读李白集 7、解题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 杜甫: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8、李白捉月 李白流放途中遇赦,虽然活着回来了,但穷愁潦倒,贫病交加。然而,高傲一世的李白并不屈服命运的摆布,依然保持着洒脱、豪放的性格。当他住在安徽采石矶时,有一天夜里,他兴致勃勃地穿上当年在宫中的锦袍绣服,踏着月光来到江边,登上钓鱼小船,倒了两杯酒,邀请天上的明月来对饮。 明月似玉盘,沉浸江水中。李白痛饮一杯,神思飞扬,再饮一杯,热血奔涌。他朦胧地看到水中圆月对自己含笑点头,就俯身用手去捉,不料“扑通”一声翻进了江中。后来宋

9、朝时,有人针对此事作诗道:“采石月下访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 ” 【学习过程】 一、初读解字词知韵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掌握字词文意) 1、解释下面加点词。 朝如青丝暮成雪: 会须一饮三百杯: 钟鼓馔玉不足贵: 径须沽取对君酌: 呼儿将出换美酒: 2、请找出诗的韵脚并体会其特点。 WtuWgifWtuWgif5二、二读品酒兴 1、请找出诗歌中与“酒“有关的诗句 2、试分析李白“劝友人喝酒”找了哪些理由? 三、三读赏酒情(品味探究) 1、诗歌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采用了古代民歌中的什么手法?抒发了李

10、白怎样的感叹? 2、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诗歌中还有使用这种修辞的WtuWgifWtuWgif6诗句吗?这体现了李白诗歌的什么特点?请找出分析。 3、李白因何要如此纵情于酒,透过这些“劝酒词”你读到了李白什么样的情感?请举诗中诗句分析李白思想感情上的变化起伏。 四、四读话酒话 假如聪明的你就是醉了的李白你又会怎样向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变化呢?(快快动笔秀出自己) WtuWgifWtuWgif7课堂小结:全诗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狂放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

11、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拓展阅读】李白醉了 李白醉了,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醉了的李白尽情的挥洒着他的真性情,奔放着他那旷放不拘、乐观自信的思想,抒发着他对现实的愤懑。 也许只有在酒里,只有在醉中。醉眼看人生,人生才有了诗意;朦胧看世界,世界才显得清纯。李白,只有醉了。 李白,以山为笔,以水为墨,把自己浪漫成了不老的艺术形象一个醉人的诗仙。 醉着吧,就这么“但愿长醉不愿醒” 。醉意里有陶渊明的悠然南山,有刘伶的自在竹林,有王翰的边关琵琶,有曹操的沧海雄心。更有那寂寞的陈思王,才高八斗却有志难展,在知心的酒中留下不改的美名。 醉了的诗仙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你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 沐浴着如霜的月色,我也醉了,醉在了一个梦到李白的梦里 【当堂检测】 背诵将进酒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