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形势与政策答案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3959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形势与政策答案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形势与政策答案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形势与政策答案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形势与政策答案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形势与政策答案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形势与政策答案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形势与政策答案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 形势与政策答案一、简答题 1、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师生为根本,以人才培 养为中心,以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为引领,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为突破,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坚持开放办学,强化社会服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强有力的支持。奋斗目标 通过 5-10 年的努力,实现我校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大转型,把学校建成整 体办学实力位居中西部同类型高校前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经、管、文、工、法、 理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

2、水平多科性大学。 2 、当前全球经济有“惊”有“险” 2012 年上半年全球经济的总体形势,可以说是“风雨飘摇” ,多种风险因素导致 全球经济有“惊”有“险” ,加大了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概括地说就是面临“六大 风险” ,背负“三座大山” ,即:经济增速明显减慢导致市场信心缺失(风险 1) ;发达经济 体经济下行严重,导致全球经济走向不确定性更加突出(风险 2) ;欧债危机久治不愈(大 山 1) ,债务危机威胁着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安全(风险 3)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外 部经济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和复杂(风险 4) ,发展减速(大山 2) ;美国“财政悬崖”或致衰 退(大山 3) ;宽

3、松货币政策集体“亮相” ,引发全球通货膨胀(风险 5) ,气候引发新的世 界粮食危机(风险 6)1)经济增速明显减慢导致市场信心缺失 这是风险 1 2012 年上半年以来,全球经济下行之忧弥漫全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 月最 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充满了悲观情绪。与 4 月的报告相比,最新报告将今明两 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分别下调为 3.5%和 3.9%,其中发达经济体今年增速为 1.4%,新兴和 发展中经济体也降为 5.6%。美国经济反弹减弱、欧债危机持续以及新兴经济体增长减速等都成为威胁全球 经济的关键因素。受经济减速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全球股市骤然“风生水起” 。在极度恐慌

4、的氛围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全球股市恐慌性下挫,投资者对经 济下行的忧虑难以消除。 2)欧债危机久治不愈(大山 1) ,债务危机威胁着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安全(风险 2)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相关各方多次商讨,推出了花样繁多的政策措施,然而,危 机却愈演愈烈,导致发达经济体国家人人自危。2012 年上半年欧债危机的深度恶化导致欧洲许多债务高危国在经济、金融、政 治和社会各领域危机四伏,甚至涉及到欧元的存续。虽然欧元区解体或欧元崩溃的结论还为时太早,也不能怀疑欧元区和欧盟捍卫欧 元区和欧元的决心与能力,但需要强调的是,欧债危机的深度恶化将带来的后果不可低估, 欧元区面临着何去何从

5、的选择。 3) 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严重,导致全球 经济走向不确定性更加突出(风险 3欧洲受到金融危机影响,陷入债务危机和经济衰退。尽管在 2012 年 6 月的二十国 集团(G20)墨西哥峰会上,各国就欧债危机,承诺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但是,至今, 各国对如何解救欧债危机、阻止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以及稳定全球经济,未能拿出 具体措施和办法,也仍未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欧盟统计局 8 月 14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 今年欧元区 17 国及欧盟 27 国国内生产 总值(GDP) ,将滑入长期衰退,确保经济复苏是压倒一切的任务。(5)经济刺激政策致使通货膨胀风险增加(风险 5)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

6、有增无减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将刺激经济放在了首要位置,各 大央行不得已纷纷选择了宽松货币政策,全球宽松货币政策集体“亮相” 。这就会带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新一轮的波动,并导致全球性通胀抬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进一步加剧和通胀压力增大,有可能会引发又一轮的货币 竞争性贬值,从而使各有关国家的货币摩擦升温,逐渐演变成一场新的“货币战”和“汇 率战” , 演绎出新一轮的“贸易战” , 从而导致世界贸易发展受阻,甚至将严重影响到金 融体系脆弱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特别是威胁到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复苏和金融的稳定, 严重危害全球经济。(6)全球气候异常可能引发新的粮食危机 第一季度环比持平,第二季度同比分

7、别下降了 0.4%、0.2%。英国下降 0.5%(昨日) 。美国国会预算局前不久发布的报告表明,若出现“财政悬崖” ,2013 年上半年美 国经济将萎缩 1.3%,即重陷衰退,全年经济增速将仅为 0.5% 日本今年的经济增长也很难 到达 2.0%。 4)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放缓( 风险 4 大山 2 )由于受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的下滑影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外部经济环境变 得更加严峻和复杂,拖累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甚至到了全球经济 的复苏进程。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国经济增长虽仍然较快,但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困扰, 普遍实施了紧缩政策,使 2012 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速大

8、打折扣。国际社会对 2012 年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仍普遍表示不乐观。认为美国和其他发达 国家可能面临严重的, “二次衰退” ,全球经济可能面临“全新且更危险”的局面,2012 年 68 月,美国、俄罗斯、印度、黑海周边地区大旱,可能导致世界粮食严重歉收。美国农业部 7 月份把粮食产量预测下调 12%,8 月 10 日宣布再下调 15%,全球 对 2008 年粮食危机可能重演的恐慌升级。当粮食价格开始上涨,金融投机活动放大了粮价波动造成的影响,投机商豪赌价 格涨得更高,由此进一步推高了粮价。目前期货市场的参与者中有 85%是投机者,自 6 月以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12 月 交割的玉米期货价格,已经

9、上涨超过 60%,农产品市场的金融化成为初级农产品价格飞涨 的重要原因。 、3、当前我国经济“稳增长”的意义和作 (1)有利于促进短期宏观经济的平衡。 短期宏观经济是否平衡,可以观察当前实际增长 率和潜在增长率是否匹配。潜在增长率是指在正常条件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经济增 长率。实际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或高于潜在增长率都意味着宏观经济的平衡被打破,经济 会分别面临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的问题。根据测算,在考虑外需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因素后。我国“十二五”期间 的潜在增长率仍在 8以上,林毅夫先生甚至认为中国经济增长 8%,仍将有 20 年时间。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 7.6,已经低于了当前的潜在增

10、长率,因而有必要采取 措施稳增长,防止经济进一步偏离潜在增长水平。(2)有利于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经 营困难加大、经济效益急剧恶化。17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 2.7。造成企业效益下滑的重要原因,一是市场需求萎缩。今年 16 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增长 都比上年同期出现回落,二是财务成本高。虽然今年连续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但企 业依然普遍面临着审批周期长、贷款规模较小、融资成本高、小微企业贷款难等问题。三 是停工项目大量增加。全国处在停工或半停工状态的铁路工程占到全部项目的 90。如不 采取措施将会出现大量烂尾

11、工程半拉子工程,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就很难在短期内打破, 使经济增长较长时间陷入停滞而难以自拔。当前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就是 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防止经济出现惯性下滑。 (3)有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5414 美元,正处于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从一些国家的成 功经验看,达到中等收入阶段后,仍需保持经济的较高增长才能顺利跨入高收入阶段。在中等收入阶段如果经济出现明显减速,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难度就会明显加 大。我国当前人均收入水平基本相当于 1966 年的日本和 1987 年的韩国,从日韩的经验

12、看, 我国也必须继续保持一段时期的高增长才可以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进入高收入国 家行列。因而,在当前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的时候,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稳定经济增长, 以确保我国高速发展的进程不会中断,从而为改善民生、结构调整和保护环境奠定基础性 条件。 我国经济“稳增长”的条件一是我国经济的基本面良好。2011 年我国城市化率为 51.27,要达到一般发达国 家约 70左右的城市化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有广阔的投资增长空间,还不能轻言 投资过度。二是政策调整空间较大。当前,CPl 已回落到 2附近,处于调控目标区间内。夏粮 已经丰收,秋粮丰收在望,价格稳定的基础坚实。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13、都有较大的运用余 地,可望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有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四是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方向对我国有利。近期一些主要经济体已出台或拟出台一 些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危机防火墙,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为化解危机创造了更 为有利的市场环境。 我国经济“稳增长”原则和措施一是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要协调好货币政策和其他各项金融政策,继续 促进社会融资总额的合理增长。二是加快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推进结构性减税,加大改善民生支出,加大对 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加快“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实施。三是采取有效措施释放城市化需求。加快交通、能源

14、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户籍、社会保障、农村土地制度等相关领域的改革,减少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障碍。四是加快“调结构转方式” 。抓紧淘汰落后产能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鼓励创新、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重庆金融学院 11 金融三班何】4、大会的主题 报告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 斗。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直辖十五年的巨大成就,深 刻分析了重庆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发展形势,科学制定了今后五年的总体任务和奋斗目标

15、,全面部署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点任务。报告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 指导性和实践性,是市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的政治 宣言,是引领全市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完成“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的行动纲领, 是推进重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工作指南。 报告起草伊始,张德江同志就明确要求,报告“主题要与中央的指导方针相一致、与中央 对重庆的要求相一致、与重庆的实际相一致、与干部群众的期望相一致” 。这为确定党代会 报告主题指明了方向。市委以对人民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反复慎重研究,最后将报告主题确定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16、展观, 为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 (1)这一主题承载中央的重托,把握了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西部率先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314”总体部署明确的重要任务。确定这样的主题,充分体现 了对重庆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办好重庆事情的科学态度。 (2)这一主题彰显时代的要求,把握了当今社会的发展大势 走科学发展之路、为“全面小康”奋斗,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题和方向,是新阶段 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是新时期发展前进的新趋势。作为“处在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达地 区”的重庆,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小康进程,更是必由之路和大势所趋。确定这样的主题, 切合重庆客观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规律。 (3)这一主题反映群众的期望,把握了重庆 3300 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的是百姓福祉。经过十五年的建设 和 根据测算,在考虑外需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因素后。我国“十二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