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3881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4 课课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1、铁木真铁木真是完成蒙古统一大业蒙古统一大业的杰出首领。1206 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斡难河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建立蒙古政权。 ( 成吉思:强大而无敌)2、蒙古政权实行军政合一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定都和林和林。成吉思汗时,创制了蒙古族文字蒙古族文字。3、1271 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忽必烈(元世祖)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大都。4、忽必烈的改革目的目的: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巩固统治)内容内容: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中央设“中

2、书省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行中书省”。推行重农政策重农政策。下令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司农司”。还命令司农司编写农农桑辑要桑辑要。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把各族人分为四等。提倡儒学,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国子学。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西藏、云南、辽阳、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琉球岭北、琉球。影响:影响: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元朝统治带有一些消极落后消极落后的因素,表现在蒙古贵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各族人分为四等四等,以达到分而

3、治之分而治之的目的。第一等: 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西夏人、回回人、畏兀尔)第三等:汉人(原金统治区域内的所有人:汉人、契丹人、女真人)第四等:南人(南宋统治区域内的所有人: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6、元朝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回族。蒙古族蒙古族也是在元朝时正式形成。7、西藏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部分是在元朝元朝 (由宣政院进行管理) 。对台湾(琉球)的管理由澎湖巡检司澎湖巡检司进行。我国古代四次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秦、西晋、隋、元秦、西晋、隋、元) 。我国第一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是元朝元朝。我国古代疆域最大的朝代也是元朝元朝。北京第一次成为统一封建王朝的都城是在元朝(大都)元朝

4、(大都)。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元朝。8、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的马可波罗行迹 ,描述了大都大都的繁华景象9、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我们在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同时,应如何正确看待南宋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答:(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有利于国家稳定、人民生活安定、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文天祥抗元,是为了保卫本民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 全,反抗外族统治者的暴力,符合当时南宋人民的利益,因此是正义的。 10、元朝时,民族融合的表现:(1)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 ()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人逐渐融合。

5、()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迁 入中国。他们同汉、蒙、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回族。 11、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 请回答:请回答: (1 1)这两句诗反映了元朝的什么情况?)这两句诗反映了元朝的什么情况? 民族融合情况民族融合情况 (2 2)元朝还有哪些内容反映了相同的情况)元朝还有哪些内容反映了相同的情况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回族。第第 1515 课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1、北宋时期,毕昇毕昇发明了世

6、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早 400400 多年多年。2、活字印刷术的优点:活字印刷术的优点:可以重复印刷,保存方便,节省了雕版费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 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省时、省力、省钱、效率较省时、省力、省钱、效率较高高)影响:影响: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3、早在战国时期,就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司南。宋代,人们在人工磁化和使用磁针人工磁化和使用磁针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发明了指南针指南针,也叫罗盘针。指南针在北宋北宋发明后很快用于航海领域。南宋南宋时,它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环球航行和新大陆

7、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前期火药唐朝印刷术唐朝指南针北宋(宋朝、两宋)5、我国在唐朝就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唐朝末年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是火箭,也叫飞火) ,宋朝宋朝时,广泛用于军事战争。 (火箭、火炮、突火枪)6、元代妇女黄道婆黄道婆在制棉工具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织造方法上做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她能够同时纺出三根纱三根纱。在人们心中已经成为“衣被苍生”的棉神的化身。影响:松江地区影响:松江地区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棉纺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麻(麻丝丝棉)棉)、沈括沈括是我国北宋北宋时期著名

8、的科学家,他的代表作梦溪笔谈梦溪笔谈,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 梦溪笔谈涉及天文、地理、数学、化学等各学科的指示,最早提出最早提出“石油石油”这个科学命名这个科学命名,并预言, “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同时,毕昇发明了的活字印刷术也是由这一本书记载下来的。 8、为什么说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因为这个时期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硕果累累。主要表现在:活字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三大发明区得突破性进展,并被广泛应用到印刷业、航海业和军事上。9、材料题(1)在棉布盛行之前,我国人民的主要衣被原料是:麻、丝:麻、丝(2)材料中所说“黄道婆一人的功劳”指什么

9、?你怎样看待这一说法?革新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这一说法充分肯定了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所作的贡献,但说成她一人之功,夸大了其个人作用。 (她从黎族人民那里学习先进技术,并结合内地的纺织工艺而加以改进)(3)黄道婆的成就对他的故乡产生了什么影响?使她的故乡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第第 1616 课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繁荣的宋元文化1、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同异史记西汉纪传体司马迁黄帝到汉武帝汉武帝时期资治通鉴通史北宋编年体司马光战国战国到五代词人代表作品著名词句婉约派

10、李清照 (两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声声慢寻寻觅觅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苏轼 (北宋)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豪放派辛弃疾 (南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大江东去,浪淘尽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2、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窦娥冤。1958 年,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3、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从战国时期的三家分晋到五代末年五代末年共 1362 年的历史。它以“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为宗旨,记事确实可

11、靠,文字简洁生动,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少之书也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少之书也”4、苏轼苏轼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的境界。5、南宋辛弃疾辛弃疾的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7、随着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随着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这种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艺术得到空前发展。 元杂剧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 流。8、1790 年,乾隆 80 寿辰,四大徽班徽班进京,后与近京的湖北汉调汉调结

12、合,产生中国传统戏 曲的集大成者京剧京剧。 9、2001 年 5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 中国昆曲艺术中国昆曲艺术荣登榜首。第第 1818 课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1、元朝末年,红巾起义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朱元璋加入起义后迅速崛起,推翻元朝,在 1368 年建立明朝,都城南京(应天)南京(应天),是为明太祖,年号洪武。明太祖实行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工匠身份等政策,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发展。2、明成祖在位时,迁都北京北京。还设立东厂。东厂。3、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1616 年建立后金。1636 年,皇

13、太极皇太极再盛京(沈阳)继位改国号为清,1644 年,迁都北京北京,开始了在清朝在中国的统治。4、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康乾盛世康乾盛世。5、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严范功臣,大开杀戒。制造“胡蓝之狱胡蓝之狱”;废除废除15001500 多年宰相制度多年宰相制度, (秦朝设立)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设立“厂卫厂卫”特务机构,设立廷杖制度廷杖制度,任意杖责大臣。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八股取士和文字狱6、设立廷杖制度的目的目的是为了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结果结果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7、清朝为了继续加强皇权,在雍正雍正时期,中央设立军机处军机处, 是皇

14、权高度膨胀的产物,也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点的标志。8、八股取士的危害钳制人们的思想完全脱离实际,无法培养实际能力。同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文字狱:统治者挑剔文字过错而兴起的大狱。危 害: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0、科举制科举制到明清时期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他们通过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打击异端思想,以维护皇权。11、比较隋唐与明清时期科举取士的不同,想象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主要是考试的内容不同主要是考试的内容不同。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

15、官吏的制度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考试科目:明经、进士考试科目:明经、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记诵儒家经 典的能力。进士科主要包括策问,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 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完全脱离实际,无法培养实际能力。明清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是巩固独裁统治的手段,是加强封建专制的需要。 第第 1919 课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明清时期,我国边疆相继遭到葡萄牙、日本、荷兰葡萄牙、日本、荷兰、沙俄沙俄等国侵略。一

16、、戚继光抗倭:(民族英雄)(民族英雄)1、 明代年轻将领戚继光戚继光受命抗击倭寇的侵扰。他训练的新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多次挫败倭寇的进攻,声名大振,号称“戚家军戚家军”。15611561年,在台州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浙江境内的倭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到 1565 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倭寇:日本武士、商人、海盗)(倭寇:日本武士、商人、海盗)、戚继光抗倭路线:山东浙江福建广东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明末,荷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荷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台湾地区。 (明朝明朝末年,正式称为台湾末年,正式称为台湾)1662 年,郑成功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