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民富”新追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3528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民富”新追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民富”新追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民富”新追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民富”新追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民富”新追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民富”新追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民富”新追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民富民富”新追求新追求高青县委党校 霍文娟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在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愈发凸显:部分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过大这些问题提醒人们,实现更高层次的“民富”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正是在这一新起点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民富”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一追求至少包含两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改善人民收入的整体水平,将“蛋糕”继续

2、做大;二是要缩小贫富差距,将蛋糕切得更加合理,促进社会公平。而后者较于前者,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一、一、 “国富国富”与与“民强民强”的哲学思考的哲学思考(一)民富是国富之源。(一)民富是国富之源。“民富国强”或“国富民强”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哲学”命题。虽然哲学近些年有些失落,我们已经习惯了用“经济思维”而不是“哲学思维” ,但对“民富国强”或“国富民强”这一命题的深度思考必须深入哲学层面,即从“人类文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进行思考。政治哲学主要研究“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或一个政府的合法性,一个国家的强盛,主要体现为社会资源与价值在社会公众之间得到了合理公平

3、的分配。社会公正不公正,人民满意不满意,从哲学角度看,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角度看,最根本的还是人民的权利和社会公平的实现程度。我们社会主义政权的最高道德标准是“人民的幸福和尊严” ,是“民强”。而人民的幸福是与社会公正相关联,人民的尊严则直接体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现实中基本权利的实现。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建立一个强大国家的基础是人民的富裕安康,是人民群众基本权利和幸福生活的实现,也就是我们目前一直强调的民主政治和“民生建设” 。国家强大不强大,表现为三个基本方面:一是有一个公正的制度体系;二是有一套稳定合理的价值体系;三是社会财富的持续增长。而这三者最终都是为全社会“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

4、义终极价值目的服务的。如果国家富裕了,而社会的大多数人没有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没有真正实现“民富” ,或2造成社会“贫富差距”的持续拉大,结果就会消解社会信任、消解社会凝聚力、消解“制度的优越性” 、稀释和颠覆我们社会所崇奉的价值和理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国强”就是一句空话,甚至国家发展的成果或国家财富也会逐渐流失掉。综上所述,没有“民富”和“民强” ,就没有“国强” ,即使国家富裕了,但财富分配不公,或财富集中在少数特权阶层手中,而人民没有参与权和表达权,那么,结果就是国家失去向心力,社会就会一盘散沙,民族就没有了凝聚力。(二)民富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点。(二)民富是国家

5、竞争力的重要支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等机构 25 日发布的 2010 年国家竞争力蓝皮书指出,中国力争 2020 年进入 G20 五强,2050 年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强国,采取“梯次追赶战略”助力中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作为国家研究机构发布的国家竞争力蓝皮书 ,在如何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不应该遗漏一项重要的内容民富。因为没有民富,国家竞争力就无从谈起;没有民富,内需无法提升,经济发展也不可持续;没有民富,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也难以提升。也就是说,民富是基础,国家竞争力必须建立在民富基础之上。无论是发展经济或是提升科技,还是国家营销、制度创新,一切的一切都要以人为本

6、。只有民众的经济状况改善、综合素质提高,国家竞争力才有强有力的动力。绕过人或者说绕过民富来讨论国强或国家竞争力,意义打了折扣。这本蓝皮书在设计强国战略时遗漏了民富,或许是因为研究者还存在“国强才能民富”的旧观念。过去,中国走的是“国强民富”的发展道路,以国家的强大来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小康问题,但这样的理念如今过时了。在日前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这意味着过去的“国强民富”将转向“民富国强” ,这一战略决策表明中国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国家竞争力有了新的内涵。提升国家竞争力至少有两个支点不能忽视,一个是制度,一个是民

7、富。有学者说,决定国家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是制度,具体来说,是决定市场交易规则环境、保障私人产权的制度。这一观点不无道理。但民富才是国家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支点。(三)(三) “国富国富”之根本目的还在于之根本目的还在于“民富民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大潮中,仍然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我们的财政收入也屡创新高:从 2003 年至 2009 年,我国财政收入连续3突破 2 万亿元、3 万亿元、5 万亿元、6 万亿元大关,今年更有可能一举达到 8 万亿。这些阶段性的成果,都有力地证明了我们改革道路的正确性,可持续性与稳定性也是符合当前中国发展需要的。由于发展条件的局限,我们在

8、很长一段时间走的是“国强民富”的道路,也就是先集中一切精力让国家富强起来,然后逐渐地让民众走向富裕。单从财政收入上看,我们这些年的发展确实已经实现了这些目标。国家财政收入的飞速增长远高于GDP 增幅、高于民众可支配收入的增幅。财政收入节节攀升,并非全是好事。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民间那种 “国富民穷”的说法虽“过于苛刻” ,中国在走向富强的过程中,百姓生活水平已有明显提高,成绩有目共睹,但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确实不容忽视。让民众的财富和国家的财富一同增长,藏富于民 让国民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国家才有创新能力,社会才会不断进步。我们当前的改革进程,已经走过了“国强民

9、富”的关键时刻,那就要求我们在“民富国强”的转向上发力,这是国家更趋强大的必由之路。如果民众处于低收入状态,那么国家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就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 “国富”之根本目的还在于“民富” ,只有人民富裕了,国家的发展才会更加地持久、更加有活力。二、试析二、试析“民富民富”的现实需求的现实需求(一)国民的贫富现状需要(一)国民的贫富现状需要“民富民富” 。从 1979 年开始,中国经济经过了 30 年的高速发展,成绩斐然。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09 年中国的名义人均 GDP 是 3735 美元,上升到世界第 99 位,排在我们曾经不惜血本援助的“欧洲社会主义的一盏明灯”阿尔巴尼亚之

10、后,为名单中第八名的美国的 8%。据说,多年来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了(虽然中国很多商品的价格高于美国) 。那么,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仍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中国人均 GDP 是 6778 美元,在世界排名中上升两个位次,到了第 97 名,但仍在阿尔巴尼亚(升至第 94 名)之后,不到第六名的美国的 15%。由于经济增长和货币升值,2010 年中国的人均 GDP 位置可能将上升;但由于物价上涨,大部分(主要是中低收入)民众的生活水平正在下降中,统计局的专业词汇是“富裕程度下降” 。 以人均 GDP 算,中国是穷国,但由于用于工资的份额过小,从而加剧了贫穷。在官方的各种统计数字之外,独立学者刘植荣

11、研究世界各国4的工资水准和社会保障,发表了研究成果世界工资研究 。他的结论是:中国的最低年收入不到世界平均水准的 15%,全球排名 159 位,最低工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例也为 159 位,低于 32 个非洲国家。许多非洲国家接受中国援助。( (二二) )社会收入分配不平均需要社会收入分配不平均需要“民富民富” 。基尼系数是表示社会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指标,数值在 0 和 1 之间,越大代表分配越不平均。0.4 以上表明收入差距很大,属不合理之列。2007 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 0.475。有学者认为,2009 年的基尼系数已经到了 0.5。不论怎样,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非常大,位于世界前

12、列。中国还有各种收入分配差距,最为明显的是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政府和国企)官员与民众之间。其不合理性在于差距是由权力造成的,而不是能力。最大贫困群体在 7 亿农民和 2 亿失业者中。(三)国民基本福利需要(三)国民基本福利需要“民富民富” 。中国需要公平的商业竞争,也需要一个更加平等的社会。这个任务只能由政府和法律来完成。但中国的现实是,政府拿走了大头,而且很少以福利的形式返还给民众,而且有形和隐形福利的主要受益者是公务员和国企员工等高收入者。这样的政策只会进一步加剧了全民的收入差距。养老金本应是国民基本福利。据墨尔本美世全球养老金指数 2010 ,中国的基本养老金体系尚未覆盖全部就业人口,

13、指数值从 2009 年的 48.0 跌落到今年的40.3,因而下降到指数排名的最后一位,即世界倒数第一。养老金亏空和正在汹涌而来的老龄化使得改善前景很不乐观。养老只不过是社会的沉重负担之一。而教育、医疗乃至死亡都要收取高额费用,中等收入者难以承受。此外,贫民还可能被欠薪,被暴力拆迁,被城管驱赶,还会遭遇物价上涨等等。(四)沉痛的历史教训需要(四)沉痛的历史教训需要“民富民富” 。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一,大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 196%,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大约是 8000 万两白银,通过茶叶、瓷器、丝绸贸易,世界 70%的白银流往中国,当时的中国堪称富国。然而,就是这

14、样一个富国和大国,却被小小的英国打得割地赔款。中国逐渐变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演绎了“富而不强”的典型案例。其实,当时中国的统治阶层和一些开明的知识分子也在总结经验教训,结论是“技不如人” ,于是才有了 1850 年代之后长达 30 多年的“洋务运动” ,以及后来涉5及制度改进的“维新改良” ,企图挽回国运颓势。但由于洋务运动并未触及到国家制度层面,因此它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维新改良”由于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也失败了。随后,人民群众更加“贫困化” ,社会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与统治者离心离德,官僚阶层的腐败无能使统治者失去了民心和最起码的威信及公信力。中国在搞洋务运动之后,日本

15、也在 1868 年搞“明治维新运动” ,但日本面对“炮舰政策” ,结论是“制度不如人” ,因此,日本派出了大量的留学生学习西方的社会科学,走宪政民主之路,进行现代化的制度设计和改革,限制和约束权力,为公民的政治参与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使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不到 30 年的时间里,日本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同期,中国却没有意图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国家依然是统治者的国家,而不是人民的国家。在总结小小的日本如何能打败中国和俄国的教训时,晚清的统治者也意识到“制度不如人” 。于是,清政府也想搞“宪政民主” ,但一切都晚了,人民等不急了,爆发了。三、探索三、探索“民富民富”的中国路径的中国路

16、径(一)要以制度做保障,落实到位是关键环节。(一)要以制度做保障,落实到位是关键环节。中国 GDP 已在今年 7 月份跃居世界第二,但中国百姓的人均年收入却并不是世界第二,也不是第 20,连 50 位都到不了,像上海这样的领军城市人均才 5000 美元,是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提出转型到强调民富,是因为民不富,是国富而民不富。发达国家之所以国富与民富同步,是因为有一套不断完善的制度做保障,不因政府的更替而朝令夕改。只有在充分民主讨论基础上依据实际而制定的制度保障,民富愿望才能得以逐步变为现实。任何的空喊口号,任何的美丽词汇,任何的空洞承诺,任何的冲动做秀,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都只能让公众从欣赏开始,到厌恶结束。今天的老百姓已经不相信眼泪。具体到制度,它包括完善的医疗养老制度,企业员工工资与企业年利润挂钩制度,个人所得税与 CPI 指数随动调整制度,市场化与政府调节结合的住房保障制度,垄断性企业对社会的回馈制度等。(二)缩小收入者的差距。(二)缩小收入者的差距。一是继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