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技工学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上传人:ar****93 文档编号:4042612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探技工学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探技工学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探技工学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探技工学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探技工学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探技工学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探技工学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浅探技工学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复制链接 下一个天堂下一个天堂 大家网教授威望9 点经验42298 点积分56445 精华1 帖子14131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电梯直达 1 楼 发表于 2010-4-27 17:39: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 浏览 摘要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简称理实一体化教学法) 是技工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结合 我校开展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阐述了对理实一体 化教学的认识,并结合课程改革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实施中 对课程设置、配套教材、实训环境、师资队伍等进行了浅探。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探索 一、引言 技工

2、学校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 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和现代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及企业对技能人 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既要有 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既要能解决实 际生产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为适应社 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成为技工教学 改革的重点,并将在技工教学领域逐步推行。 二、何为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说通俗点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操 能更好的衔接,打破理论课、实验课或实操课的界限,将理 论教学和实操教学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 技术。

3、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 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 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三、为何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传统的技工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者有各自 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由不同 的教师分别进行,这是一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组织 形式。这样的教学有许多弊端: 1、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大部分理论课教师不会教 实操课程,不知实操课使用哪些理论知识,常常根据自己的 想象或学科逻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学 的一些理论在实操中用不到或已

4、经陈旧过时,而一些实操中 必需的理论却没有学到或学的不深不透。受技工学校生源质 量的影响和学生对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水平的限制,脱离实 践的理论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也就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 目的。 2、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动力最主 要来源于实习操作或是实践应用,即学习兴趣具有明显职业 倾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的应用 价值,造成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动力不足。失去理论的实践教 学,只能变成简单重复练习,单调枯燥,也不能有效激发学 生探索精神,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3、不能满足现代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现代生产 活动要求技术人才不仅能操作机器,还应该懂

5、得生产原理, 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理论基础。脱离理论的实践,把学生变 成只会重复操作的“机器”,使学生不能有效改进生产工艺 和适应技术进步,降低了生产能力,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能 力。 四、如何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推行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将会是技工学校教育改革的重 点,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呢?本人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浅谈几点: 1、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模块化)。理实一体化教学要 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 课程大纲、教材,而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随着科技进步,高新技术设备 的普及使用以及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

6、方法的不断涌 现,已大大改变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因此,很多原有的课 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跟不上社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提出 的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现以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为例,将其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理 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模块可分三大 模块,分别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技能 强化训练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 教学,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 完成教学。例如数车操作与编程每天六节课,(其中一节 理论五节实训),四至六周为一个阶段完成一个教学模块,同 一模块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这种打破传 统的专

7、业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着力构建以能 力为重点、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 课程体系,必将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 要。 2、编写理实一体化配套教材。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 业相配套的教材。传统的教材一般都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 统性,很难适应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因此,编写相 配套的一体化教材是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根本。首先,在编写 一体化教材时应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按科 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这是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再次,编写一体化教材应坚持以下 几个原则:1)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

8、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够用、 实用的原则,摈弃“繁难编旧”的理论知识,同时,进一步 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 练。2)在考虑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 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 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 准,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3)遵从技工学校学生的认知规 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 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学 校实际情况,可

9、以对骨干专业的核心课程的结构、体系、内 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组织骨干教师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 编写时,应突破传统的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 程体系着力以技能为重点,以实践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 行创新整合。教材应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学校的培养目标、 硬件设施,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降低专业理论的重 心,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 必要的取舍与组合,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教材还要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学生 将来做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通过实践,这 套教材理论知识删繁就简,通俗易懂,实践技能便于操作, 实用性强,深受教师和

10、学生的欢迎。 3、建设理实一体化的实训中心。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 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 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 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 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这 就要求实习车间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 甚至是多媒体教学设备。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要具有不 同的设备和环境。如我校数车实训车间。在数车实训车间旁 设置数车仿真室,该仿真室为教师提供了理论教学的场所, 理论讲解完后紧接着就可以在该仿真室进行模拟加工练习, 然后再到实训车间进行实际加工(操作)训练。这一整

11、个教 学过程都是由一位教师主讲并指导实操,因此该理实一体化 实习车间为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 替进行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不存在没有理论的实践,也不 存在没有实践的理论,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保证 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4、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即使有了完美的一体化教 材、再完善的实训中心,如果理论教师仍然讲理论,实习教 师指导实习的教学模式,那么理实一体化教学如同空谈。所 以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 师资队伍是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关键。要实施一体化教学,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 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有理实

12、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 合的能力。因此,建设一支“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可以由 三个渠道进行:一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包括职业技术师范院 校、高职院校等;二是向社会招聘,包括各种有实践经验的 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让他们取得教师资格以后,以 专职或兼职形式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可根据每个人的不 同情况进行培训,缺什么补什么。三是利用假期对在职教师 进行轮训,也可以进工厂进行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或是 技师培训等,为教师接触生产实际和了解科技进步的发展动 向创造条件。 五、结束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也是技 工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由于它涉及面广, 前期投入大,工作量多,在短时间内不能顺利、彻底实施一 体化教学工作,又因一体化教学要做到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 所以不能将所有专业课程都进行一体化教学,必须根据学校 的实际情况,办学条件,逐步推行。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贺应根,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 J.职业技术教育 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 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