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2385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庆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庆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庆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庆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6)页重庆市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重庆市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 SWOTSWOT 分析及对策研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会展业是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具有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等作用。本文以 SWOT 理论为基础,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视角,对重庆市会展业品牌化发展进行分析,进而廓清重庆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生态环境。结合国际上德国、新加坡等会展业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在城市品牌与会展品牌、行业发展与会展品牌、政府政策与会展品牌等方面提出重庆会展业品牌发展的对策。关键词:重庆会展业 品牌化发展 SWOT 分析会展业是一种融合产业,包括展会交易、技术合作、

2、文化交流、群体活动等实体形式,信息咨询、招商引资、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商务旅游等具体功能使其成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新兴发展动力,不仅能够带动物质流、人员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文化流,还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城市软实力的发展。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西部大开发的窗口城市,正在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为了推动重庆的发展,国发20093 号文件提出,把重庆打造成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为了落实国务院的文件精神,促进重庆市“会展之都”建设,急需对重庆市会展业品牌化进行研究与构建。本文以 SWOT 理论为基础,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视角,对重庆市会展业品牌化发展进行分析,结合国际上德国

3、和新加坡的先进经验,提出重庆市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对策。一、重庆市会展业品牌发展的一、重庆市会展业品牌发展的 SWOTSWOT 分析分析(一)重庆市会展业的优势(Strength)1、品牌展会不断提升 重庆市知名品牌展会的形成主要依托本地特色资源或产业,形成了一些行业性或区域性的知名品牌。如依托于军工企业和嘉陵、建设、力帆等摩企的“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依托于重庆美食火锅的“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等逐渐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2、会展企业不断发展第 2 页共(6)页随着重庆市“会展之都”的产业聚集能力的增强,展览公司、服务公司、会议服务公司和贸易公司不断凝聚,形成了南岸区、两江新区等会

4、展企业聚集带,成立了专业展览公司和展览服务公司共170 余家,举办了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的会议、展览和节庆活动共 218 多起,拉动了重庆市经济的发展。3、承接能力逐步增强 重庆市目前拥有 “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重庆展览中心”、“重庆市农业展览中心”、三峡博物馆”、重庆规划展览馆”等多个展览馆,基本具备了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展会接待能力。4、人才洼地初步形成目前,随着重庆会展经济的发展,会展人才洼地效应开始形成,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留学回国人员等各类会展人才开始集聚,其中专家学者等专业技术人才超过 6000 人。形成了高校培养人才,企业培训人才的培养格局,出现了会展经营管理人才、活动

5、策划和推广人才和展会专业服务人才等专业技术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多元协调发展的良好形势。(二)重庆市会展业的劣势(Weakness)1、市场定位不明确目前重庆市“会展之都”建设定位还不明确,出现了与成都、贵阳、昆明、西安等周边兄弟城市会展品牌同质化的现象,真正与本地资源和特色相结合的一些展会在国际上影响力还不高,另外这些展会的集聚辐射带动效应还没有完全展现等问题。如目前渝洽会、高交会等展会都是国内其他城市和地区常态化的展会,重庆在规模上,档次上,难以与之竞争。2、内涵提炼不精炼品牌展会能够带动城市的发展,提升城市的形象,主要依靠高度精炼的独特内涵,并且形成规模化、高档次。如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定位为

6、小商品,使义乌名扬国际;山东寿光菜博会定位为蔬菜交易,使寿光成为全国知名的蔬菜市场等。重庆市是巴渝文化、巫文化、大禹文化的发祥地,但重庆的展会缺乏与城市特色的完美第 3 页共(6)页结合,对内涵没有进行提炼,出现了会展与旅游的结合不够,城市文化名片的提炼不足等问题。3、发展动力不强劲优惠政策、独特资源、经济基础等是会展业快速发展的驱动力,目前,国务院定位重庆为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但是具体的落实政策还不完善,需要加大对会展业的政策支持。另外,重庆本地独特资源的开发还不到位,一些特色资源还没能与会展业完美的结合,特别需要主管部门、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协同创新。(三)重庆市会展业的机遇(Opp

7、ortunity)1、国家战略扶持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第二个十年,重庆市作为西部大开发的窗口城市,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又是成渝陕经济金三角的核心城市,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国企改革等方面加大了投入,为会展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重庆作为国家两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也为重庆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2、重庆定位导航2009 年 1 月份,国务院下发了 3 号文件,明确指出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提出到 2020 年把重庆打造成为“会展之都”,国家的重大定位,为重庆会展业的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促使重庆会展业成为西部地

8、区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四)重庆市会展业的挑战(Threat)1、发达城市的威胁会展经济具有强大的吸附、带动和宣传功能,不仅能够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还能提升城市的软实力,这使得国际会展市场竞争日趋惨烈,针对国际性重大会展活动,往往是 10 多个国家或地区展开激烈角着。重庆作为经济实力较弱的中国西部城市,其竞争实力较弱,无法与国际大都市竞争。2、周边城市的竞争重庆市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但对重庆会展业发展而言,不仅要面对国内三大会展经济带中得展览第 4 页共(6)页中心城市的强大压力,还有来自成都、西安、昆明、贵阳、南宁等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和挑战。 二、国外会展业品牌发展的

9、经验二、国外会展业品牌发展的经验在国际上,会展业最发达的国家要数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新加坡。这两个国家都拥有各自特色的品牌展会,都是通过会展品牌的塑造来实现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一)德国模式德国被称为世界展览王国,也被成为世界第一会展强国,这主要因为与其拥有大量的品牌展览会。如国际上知名的会展城市有汉诺威、慕尼黑、纽伦堡等,这些城市的展会都在国际上享有很大的知名度。德国会展业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权威行业协会与龙头企业的互相配合与互相支持,努力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二是不断创新,开发出代表世界会展发展方向的先进服务和技术,为展会提供先进的服务。三是与媒体展开合作,通过媒体宣传塑造展会品牌。(

10、二)新加坡模式新加坡是国际花园城市,从举办国际会展的规模和次数方面讲,作为亚洲展览名城的新加坡在亚洲居于第一的位置,其独特的区位、良好的发展环境被公认为亚洲乃至世界最适合主办展览、会议、节庆活动的城市,这为新加坡会展业发展提供了品牌保障,使新加坡这座城市不断地获得会展业发展带来的效益。新加坡模式主要有以下经验,一是实行城市品牌与会展品牌融合发展战略,借助新加坡国际花园城市的美誉,在国际上推广新加坡的会展活动。二是大力发展会展市场主体,助推会展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其成长为龙头企业。三是政府、行业协会与企业互相配合,实行协同创新战略等。三、重庆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策略三、重庆会展业品牌化发展的策略(一

11、)差异化定位,塑造品牌特色依托产业优势,进行差异化定位,对塑造会展的品牌特色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一是可以获得详细的相关市场动态和市场信息,还可以得到相关企业周到细致的服务。二是会展内容具有交第 5 页共(6)页流信息、招商引资等功能,以产业基础为保障,发展独特的会展品牌,能够很好的反映产业发展最新动态和未来趋势。目前,重庆在工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得进步,形成了机械工业、冶金工业和化学工业三足鼎立的产业发展模式。未来还要建设“中国汽车名城”和国际“摩托车之都”。基于重庆的产业优势和工业定位,重庆市会展业开发好汽车展和摩托车展,培养汽车和摩托车会展品牌,使其成为世界上知名的行业性展会。(二)

12、优惠政策扶持,驱动品牌发展优惠政策是会展品牌塑造成功的关键,重庆市会展品牌塑造应借鉴国际上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一是在组织管理机构上,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制定规划定位、政策法规及发展措施。二是尽快培育品牌展会,多以市政府名义在本地和异地举行各种类型的展览活动,为会展品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改善会展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三)行业协会互动,指导品牌成熟行业协会是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目前,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现有会员单位近个,初步具备了行业协会的代表性。在塑造会展品牌的过程中,行业协会一是应努力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自律、协调及管理作用,为塑造重庆市会展品牌展开指导和调研,不

13、断宣传重庆城市形象,打造品牌会展。二是制定会展发展规划,规范和完善会展市场管理机制,建立行业与政府、行业与行业、行业内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平台,积极与国际国内相关机构和社团建立广泛的交流与联系,为开展更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打下基础。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谭宏,田书芹.体验经济时代下的重庆会展品牌塑造J.商场现代化,2008,(06):142-144.2王得民.加快重庆会展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EB/OL. ,2006327.3李健.重庆会展经济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04,(11):32-33.第 6 页共(6)页4葛南南.重庆市会展经济发展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47-50.5全洪臣.对我国会展业整体的 S WO T 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246-2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