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音乐鉴赏必备知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2347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必备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必备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必备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必备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必备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古典音乐鉴赏必备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古典音乐鉴赏必备知识(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古典音乐鉴赏必备知识.txt49 礁石因为信念坚定,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青春因为追 求崇高,才格外地绚丽多彩。50 因为年轻,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年轻。 入门篇: 理解 1.倾听音乐艾伦科普兰 丁少良 译如何理解音乐 所有关于如何理解音乐的书都同意下列观点:读这样一本书并不能加深对这门艺术的理解。 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我 这本书所讲的一切都是关于在本书之外才能找到的体验。除非你下定决心倾听比过去多得多 的音乐,否则读这本书可能是白费时间。我们所有的人,不管是专业人员还是非专业人员, 都力求不断加深自己对这门艺术的理解。读一本书有

2、时会对我们有所帮助。但什么也代替不 了需要首先考虑的一个问题:即倾听音乐。 幸运的是,现在听音乐的条件比过去好多了。随着收音机和唱机,更不用说电视和电影,所 提供的好音乐愈来愈多,差不多每个人都有机会听到音乐了。事实上,正像我的一个朋友最 近所说的,现在每个人都有听不懂音乐的机会了。 我经常有一种把正确理解音乐的困难加以夸大的倾向。我们作为音乐家经常碰到一些老实人, 他们总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说:“我很喜欢音乐,可就是对音乐一窍不通。 ”我的剧作家和 小说家朋友很少听到有谁说:“我对戏剧和小说一窍不通。 ”不过我非常怀疑这些在音乐方 面如此谦虚的人,是否有同样多的理由对其他的艺术也表示谦虚;或者

3、说得好听一些,是否 没有多少理由对理解音乐表示谦虚。如果你对音乐的反应能力持有自卑感,最好把它丢掉。 这些自卑感常常是毫无根据的。 无论如何,在你对“有音乐才能”的含义有所理解之前,没有理由为自己的音乐才能感到灰 心丧气。关于“音乐才能”是由什么组成的,流传着许多奇怪的看法。人们常说, “他或她 看了一次演出,回家后就能在钢琴上把所有曲调弹出来” ,以此证明某人肯定有音乐才能。 单凭这个事实的确说明这个人有一定的音乐才能,但这并不表明他具有我们将要在这里讨论 的那种对音乐的敏感性。善于模仿的表演者还不是演员,而音乐的模仿者也不一定是音乐才 能很强的人。另一种看法力图以具有绝对音高的听觉作为音乐

4、才能的标志。当你听到 a1 时 能把它辨别出来,有时是有用的,但当然不能单凭这一点就说你有音乐才能。这只能说明你 有那么一点音乐辨别能力,与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对音乐的真正理解关系不大。 不过,对具有高度潜在的理解力的聆听者有一个最起码的要求:当他听到一支旋律时必须能 够把它辨认出来。如果有“音盲”这种事情,那就意味着无辨认曲调的能力。我对这种人表 示同情,可能爱莫能助。正像色盲无助于画家的命运一样 2。不过你要是有把握辨认一支特 定的旋律不是唱这支旋律,而是当有人弹奏它的时候能辨认出来,即使在间隔几分钟之 后并在弹奏几支不同的旋律之后也能辨认你就掌握了深入理解音乐的钥匙。 只能听到存在于不同时

5、刻的音乐还不够,还必须能够把任何特定时刻听到的音乐与在不久前 刚听到的和即将要听到的音乐联系起来。换句话说,音乐是一种寓于时间中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像一本小说,只是小说里描述的事情比较容易记住,这一方面是由于它叙述了实 际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可以回过头来重新回忆这些情节。音乐所描述的“事情” 从本质上说是比较抽象的,要像读小说那样把它们在自己的想象中聚集在一起并不那么容易。 因此你必须能够辨认一支曲调。因为在 音乐中取代情节地位的一般是旋律。旋律通常是聆 听者的向导。如果你一开始就不能辨认一支旋律,后来又不能自始至终追随它的行踪,我觉 得你就没有必要再听下去了。你只不过是模糊地感

6、觉到音乐的存在而已。可是能够辨认一支 曲调意味着你知道自己正在听的乐曲是该曲的哪个部分并很可能知道此后你将听到什么。这 是以更明智的方法理解音乐的唯一的必要条件。 某些思想流派倾向于强调聆听者实际的音乐体验。他们的意思是说,用一个手指在钢琴上弹 老黑奴 ,也比读十几本书更接近于理解音乐的神秘性。当然,用手指啄一下钢琴,甚至 具备中等的钢琴弹奏水平都不会有什么害处。不过作为音乐的入门我对此表示怀疑,因为许 多钢琴家尽管花了一辈子时间去弹奏一些巨作,总的说来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仍然是很肤浅 的。至于那些音乐普及工作者,他们一开始就用一些天花乱坠的故事和描述性的标题来解释 音乐,又在名作的主题上加些打

7、油诗作为结束这种“解决”聆听者问题的办法根本不值 一提。 没有一个作曲家相信在更好地理解音乐方面有什么捷径可走。对聆听者所能做的唯一的事情 就是指出音乐中实际存在着什么,并合理地解释其原因何在。其它的都必须由聆听者去做了。2.西方音乐体裁 西 方 音 乐 体 裁 1. 曲调(air,法、英)具有歌唱性的器乐曲,常用于 18 世纪的组曲中。 2. 阿勒曼德(allemande,法)17 世纪盛行于法国和英国的舞曲体裁,四拍子,节奏平稳, 速度较慢,常用于组曲。同样的名称在 19 世纪指流行于瑞士乡村的三拍子轻快舞曲,它是 华尔兹的前身。 3. 赞美歌(anthem,英)英国基督教教会仪式所用音乐

8、,有独唱、合唱形式,歌词大多取 自圣经,用英语演唱,一般用管风琴伴奏。 4. 咏叹调(aria,意;air,英、法;Arie,德)独唱曲,是歌剧、清唱剧等大型声乐作品 中的重要段落,也可以是独立的作品。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和幅度较大的情感抒发。 5. 叙事歌;叙事曲(ballade,法、德)13、14 世纪的法国世俗歌曲。19 世纪盛行于 德国的具有叙事性的歌曲,内容常与民间故事、传奇有关。19 世纪抒情浪漫的器乐曲, 如肖邦和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 6. 芭蕾舞剧(ballet,意)由舞蹈演员身着剧装在音乐伴奏下表演的戏剧。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传入法国获得极大发展。最初的法国芭蕾舞剧音

9、乐不仅有器乐,还有歌 唱和朗诵,因此可看作是歌剧的前身(当时的歌剧中也有芭蕾舞,此传统一直延续到 19 世 纪末,并影响到意大利歌剧) 。19 世纪中叶以后出现大量优秀的芭蕾舞剧音乐,如柴可夫斯 基的天鹅湖 、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等。 7. 船歌(barcarolle,法;Barkarole,德;barcarole,意)来源于威尼斯船夫歌曲的器 乐曲(钢琴曲为多,也有管弦乐曲) ,6/8 或 12/8 拍,速度和缓,通常是在荡漾的节奏韵律 之上有一条歌唱性的悠扬曲调。 8. 摇篮曲(berceuse,法;cradle,英;lullaby,英;Wiegenlied,德)安静温和的声乐或 器乐小曲,

10、节奏有如摇篮缓缓摆动。 9. 布鲁斯(blues,英)一译蓝调。美国爵士乐的一种风格,源于黑人灵歌。通常为十二小 节,节奏平稳,速度较慢,其名称来源于别具特色的常降低半音的大调第三和第七级音(称 作“怨音“blue notes) 。 10. 波莱罗(bolero,西)西班牙舞曲,三拍子,稳定的中速,用响板敲击具有特性的节奏。 拉威尔的管弦乐波莱罗舞曲是最著名的作品,肖邦也写有这种风格的钢琴曲。 11. 布列(bourre,法;borry,boree,英;bore,意)盛行于 17 和 18 世纪的法国舞 曲,速度较快,通常为 2/2 拍。现流行于法国中部奥弗涅山区的三拍子舞曲。 12. 康康(

11、cancan,法)19 世纪末盛行于法国的舞曲,快速,2/4 拍,热烈而粗俗。最著名 的是奥芬巴赫所作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中的康康舞曲。 13. 卡农(canon,系)一种二声部或更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形式,当一个声部的旋律出现之 后,另外的声部紧跟模仿。有将旋律完全保持的“严格卡农“,也有带些变化的“自由卡农 “。它可以是一首独立乐曲的形式,也可在大型作品中出现局部性的卡农写法。 14. 康塔塔(cantata,意;Kantate,德)一译大合唱。盛行于 17 世纪和 18 世纪上半叶的 多乐章声乐作品,包括独唱的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由管弦乐队伴奏,与清唱剧相 类似,但规模较小。有宗教的

12、也有世俗内容的。巴赫留存于世的二百余部康塔塔是经典之作。15. 随想曲(capriccio,意;caprice,法)16 世纪末至 17 世纪较为自由的赋格性质器 乐曲,多为古钢琴作品。技巧性练习曲,如帕格尼尼的24 首小提琴随想曲 。19 世纪 用于形式较为自由的乐曲,常借用著名曲调为主题,如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曲意大利随想 曲 。 16. 夏空(chaconne,法;ciaccona,意)一译恰空。盛行于 17 世纪的风格庄重的三拍子 舞曲,也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即在固定的主题或一连串固定的和声进行之上作多次变奏。 17. 室内乐(chamber music,英)指适合在室内而不是大厅由少数

13、人演奏的器乐曲,早期 曾包括声乐。主要体裁是数种重奏,最常见的是古典时期的弦乐四重奏、钢琴五重奏等。现 在虽常在音乐厅演奏这类作品,但依然保持原有的细腻亲切的特性。 18. 众赞歌(Choral,德;chorale,英)基督新教(路德教派)的赞美诗曲调,最早出版 于 1524 年。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将其作为改革手段之一(他本人还曾创作过一些) 。其特 点为:采用本国语演唱,曲调大多选自朴素通俗的民歌和古老的圣歌。起初为单声部,后来 出现了主旋律在最高声部的四部合唱式以及复调形式。17、18 世纪众赞歌成为重要的音乐 创作源泉,如巴赫的管风琴众赞歌前奏曲、众赞歌变奏曲以及大量宗教康塔塔中都以众赞

14、歌 旋律为素材。 19. 众赞歌前奏曲(chorale prelude,英)以众赞歌为素材的管风琴曲通称,盛行于 17、18 世纪。在路德教派的教堂仪式中,会众唱赞美歌之前要先由管风琴将其旋律演奏一 遍。演奏者可将旋律作自由变奏,这种做法逐渐形成了众赞歌前奏曲体裁。 20. 协奏曲(concerto,意;Konzert,德)也称作独奏协奏曲,是一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 队的协奏。形成于 18 世纪,通常为快慢快三个乐章。在莫扎特奠定的古典协奏曲模式 中,第一乐章有两个呈示部,即乐队先呈示主题,然后由主奏乐器在乐队伴奏下带有变化地 再次呈示主题;第一乐章(有时也在末乐章)将近结束处有“华彩乐段“(c

15、adenza) ,即主 奏乐器单独演奏的炫技性段落。19 世纪逐渐不再遵循这种模式。 21. 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意)盛行于 17 世纪和 18 世纪初的多乐章作品,是由几 件乐器组成的独奏小组和管弦乐队的协奏。主奏组大多由小提琴、长笛、双簧管、大提琴、 古钢琴组成,通常为 2-5 件乐器,它们细腻纤巧的音响与宏亮的乐队合奏形成鲜明对比。 22. 库朗(courante,法;corrente,coranto,意)盛行于 17 和 18 世纪初的活泼的三拍 子舞曲,常用于组曲。 23. 恰尔达什(csrds,匈;Czardas,德)一译查尔达什。匈牙利舞曲,由缓慢而忧郁的

16、lassan 段和快速热烈的 friss 段构成。李斯特的第二匈牙利狂想曲即典型的恰尔达什 舞曲。 24. 嬉游曲(divertimento,意)盛行于 18 世纪末的轻松怡情的多乐章室内乐或小乐队作 品。在莫扎特的嬉游曲中,也有些比较深刻严肃。 25. 二重协奏曲(double concerto,英;Doppelkonzert,德)两件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协奏曲。如勃拉姆斯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 。 26. 二重奏(唱) (duet,英;duo,法;duetto,意)供两人演奏(演唱)的形式,二个声 部不分主次,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器乐二重奏(除钢琴二重奏外)还专门称做 duo。 27. 练习曲(tude,法;study,英;studio,意)专为练习乐器演奏技巧而作的乐曲。19 世纪肖邦、李斯特、德彪西等人加强了这种体裁的艺术性,使之成为音乐会上的正式曲目。 这类作品称为“音乐会练习曲“。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