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经济学简答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1983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经济学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财政经济学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财政经济学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财政经济学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财政经济学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经济学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经济学简答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简答1、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表准是什么?答: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是根据社会商品和服务的需要主体和供给渠道的不同划分的。公共物品是无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它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而私人物品可以分割开并分别提供给不同的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它是由市场供给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区分二者的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既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用品中获得。而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后,他

2、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带来的利益;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私人物品则具有竞争性,竞争性是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2、简述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答: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 GDP 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我国当前主要是采取 GDP 增长率指标来表示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合理安排政府

3、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政府投资规模主要指预算内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表明政府集中的投资对社会总投资的调节力度。而预算内投资结构和保证重点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我国近年来编制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收支两条线”制度以及加强税收征管,都是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效率的重大举措。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是什么?答:(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

4、。比如,应由市场形成的企业职工工资,企业利润、租金收入、财产收入、股息收入等,财政的职能是通过再分配进行调节。而医疗保健、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则应改变目前“企业办社会”的状况,由财政集中分配,实行社会化。(2)规范工资制度。这里是指由国家预算拨款的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同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实现个人收入分配的货币化和商品化;适当提高工资水平,建立以工资收入为主、工资外收入为辅的收入分配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通过间接税调节各类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调节各经济主体的要

5、素分配;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公司的利润水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等。(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4、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包括哪些内容?答:(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如果社会总供求保持了平衡,物价水平就是基本稳定的,经济增长率也是适度的,而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也是不难实现的。财政政策是维系总供求大体平衡的重要手段。当总需求小

6、于总供给的情况,财政可以实行适度放松政策,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或两者同时并举,由此扩大总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收支发生不平衡是可能的而且是允许的。针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而灵活地变动支出和税收,被称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例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都明显具有这种作用。原则上说,凡是业已规定了的,当经济现象达到某一标准就必须安排的收入和支出,均具有一定的“自动稳定”作用。当然,这种“自动稳定”的机制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尚可存疑,更何况,在类似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种机制本身就是欠缺的。(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

7、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瓶颈” ,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诸如,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环境,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卫生水平,加快文教的发展,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增长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某些发展中国家曾经出现的“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现象。5、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答:公共选择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对政

8、府决策程序和选举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决策程序有直接民主决策与间接民主决策之分。直接民主决策是全体公民都参与决策,采用“一人一票”原则,投票表决通过的决策。间接民主决策是选民通过投票选举产生一定数量的代表,并授权这些代表代表选民作出公共决策。在间接民主决策中,有三种参与者的行为会对决策产生影响,即选民、政治家和管理者。管理者是执行政治家作出的决策,是政治决策程序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关于“政府失灵” ,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求最有效率的政府决策体系和规则,就成为公共选择理论的最高目标。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市场是通过买卖配置资源,即所谓货币投票,政府提

9、供公共物品必须通过一定的政治程序作出决策,即所谓政治投票。公共选择理论应用于财政决策领域,主要是通过投票来审批国家预算和决算。这里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确定公共项目的种类,包括公共支出项目和公共投资项目;二是确定公共项目成本的分摊方式,即确定税种、税率、纳税人等事项;三是确定国家预算规模,实现国家预算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由此可见,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特别是政府决策)问题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其证明了市场的缺陷并不是把问题转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同时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限度或局限以及“政府失败”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求政府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和制约体系

10、。6、简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的分类答: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交换为标准,可将全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类。购买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直接表现为政府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或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并运用这些商品或服务实现国家的职能。转移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1、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

11、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2、购买性支出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联系政府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7、简述瓦格纳法则的含义。P79也叫政府活动扩张论,瓦格纳法则指的是公共部门的相对增长,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

12、张。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所谓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也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 GDP 的增长。8、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

13、支出占 GDP 比重的发展变化。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是随着人均 GDP 的增长而上升,达到一定水平则相对稳定。同时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因而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这一比重也是不同的。我国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的发展变化有本身的特殊性。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绝对数除了 1980 和 81 年两年负增长外,其余年份都是增长的,而且增长速度不算很慢,财政支出增长率基本是一条波折上升的曲线,有的年份波折度较大。但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的运行则是以 96 年为转折点呈现先逐年下滑而后又逐渐回升的特征。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征。改革开放前,

14、GDP 分配上实行“统收统支”制度,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较高;改革初期,改变了政府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局面,调整政府职能和分配格局,让利放权,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边际倾向下滑,所以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逐年下降。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到位和 GDP 的加快增长,我国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边际倾向以及二者决定的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在 1996 年停止下降,97 年开始回升,特别是 98 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后回升速度较快,并且未来我国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将继续增长。9、简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86经常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三方面。 (1)经济性因

15、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等。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对财政支出规模以及支出结构变化有不同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支出规模的明显例证,是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城镇化等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10、简述政府投资的特点。127-129(1)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

16、但是,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2)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3)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以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换言之,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经济社会中如果政府不承担这些方面的投资或投资不足,就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调,经济发展速度就会遇到“瓶颈”制约。11、为什么发展农业需要政府投资?136-138(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 农业生产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为其他生产活动提供了基础,这是基本的经济常识。B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 C 稳定农业是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农业部门的特殊性和财政投资的必要性。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以相对稳定的需求和不规则波动的供给为特点的农产品供求关系的不稳定,会使农业部门的生产条件经常处于不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