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41363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岳麓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 岳麓版必修2(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1 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1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1)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2)到 1978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位列很多发展中国家之后。(3)_后,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2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中国经济总量的排名,1990 年为世界第十,发展中国家第二;2001 年为世界第六,发展中国家第一;2006 年为世界_,超过法国和英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第四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人民的生活水平开始向小康迈进。(2)2002 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_的奋斗目标。(3)2007 年,中共“十七大”提出,增强发展_,确保

2、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协调性二、城市化进程加快1含义: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由农村型转向_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_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进程:(1)改革开放前,进程十分缓慢。 (2)改革开放后,进程加快。(3)进入 21 世纪以来,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2 年提出实施积极的_战略,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城市型现代化城市化3倾向:(1)特点: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_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北京城市群。(2)作用: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依托。三、中国进入

3、互联网时代1原因:(1)_时代的到来。(2)政府的大力支持。(3)社会的发展特别是_技术的进步。城市区域化信息化计算机网络2表现:(1)1995 年全面开展_业务。 (2)截至 2007 年 9 月,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 1.72 亿。(3)应用领域越来越广,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_的一个缩影。3影响:(1)使信息、_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和共享。(2)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3)改变着人们的_以及_的方法。互联网信息社会知识价值观认识世界四、时尚中国1原因:_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2表现:(1)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市场意识、_意识成为很多中国人行动的指南。(2

4、)生活时尚: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变化。居住条件改善并由此引发了“_”。(3)流行语言:包括新创词语、外来词汇、港言等。改革开放效率装修热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及作用 1特点(1)发展曲折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城镇正常发展;“大 跃进”时期,超常发展;国民经济调整时,逆城市化;“文 革”时期,城市化停滞;改革开放,稳步发展;进入 21 世 纪,高速发展。 (2)道路多样性: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乡 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民实现向非农业领域转移的重要途径。 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人数大增,使小城镇迅速崛起,在城市 化进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城市区域化: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市区域

5、化的倾向,如以沪宁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这些城市群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依托。2作用(1)促使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3)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4)提高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针对练习】1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 年我国城市数量为 193 个,1997 年为 668 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特区的设立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析】选 B。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城市发展最快,主要是农村经

6、济体制改革的结果,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B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及原因1巨变(1)国民经济的增长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向小康迈进。(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3)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变化。(4)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思想观念均发生了变化。2原因(1)政治局势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社会秩序安定,人民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2)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直接推动了物质生活的进步。这是推动现代中国生活巨变的根本原因。

7、(3)国家政策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针对练习】2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有()2006 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 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小城镇迅速发展中国步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发生巨变ABCD【解析】选 A。改革开放指引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而经济腾飞又带来社会进步和生活巨变,均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腾飞和生活巨变。A史料材料一 2010 年 12 月 30 日,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截至 2010 年 11 月底,中国网民总数达到 4.5亿人,年度增长率为 20.3%。材料二探究材料一

8、材料二主题思想 我国互联网网民人数增长 迅猛网络夹杂 着不少对青少年的 负面影响联系教材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问题 探究1.据材料一,分析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哪些 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分析网络对 青少年的危害。答案提示1.加速了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打破了文化隔绝 对个人生活、思想、情感的禁锢,加速了民主化的进程 。 2互联网传递 的信息中夹杂 着不少不良信息,对青少 年的成长带 来了负面影响。教材同步 P98 思考题【参考答案】关于本题,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会有差别很大的回答,但都应集中反映时代的演进和风尚的变化。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第一,从语源方面将流行语汇进行分类;

9、第二,区分文明进步的流行语和不文明甚至不健康的流行语;第三,有些新词汇,对于青少年来说已经成为自然的语言背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阅历,补充更早时期的流行词语,加深学生对于语言演进的认识,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语言所指称和表征的社会现实的演进历程。第二问略。1中国 GDP 的迅速增长,超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同时期的亚洲新兴国家,主要得益于()A“一五”计划的实施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解析】选 D。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 GDP 迅速增长原因的理解。通过各时期中国 GDP 增长的情况对比可以发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增长是最快的。D2对

10、城市化进程起重要推动作用的是()A小城镇的迅速崛起B农村劳动力的转移C城市区域化的出现D建立节约资源型、生态型城市【解析】选 B。解答本题需要对城市化进程的道路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城镇的迅速发展,B 项正确;C、D 两项属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方向。B3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受到全国广大电视观众的关注,一时间也出现了许多的流行语,如“粉丝”、“PK”、“玉米”等。影响流行语变化的因素有()外来语言的影响社会风气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港言和各地方言ABCD【解析】选 A。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流行语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均符合史实。如“粉丝”即是英文单词“ fans”的音译

11、词,而“玉米”则是“超级女声”歌手李宇春的歌迷的自称。A4下列对 20 世纪 70 年代初,北京一位普通女市民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利用假日逛商场,看时装表演B通过“安居工程”住上了宽敞舒适的住房C穿着草绿色的军装,骑着自行车去上班D周末在家用移动电话和人聊天【解析】选 C。20 世纪 70 年代初,正是“文革”时期,C项正确。C一、单项选择题1(2012届广东广州七区高一期末质检)上海20世纪70年代的“四大件”是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当时都要 凭票供应,为了分到一张票,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才能轮到一个。 这反映了当时的上海( ) A工业化已初具规模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改革开放后经

12、济发展迅速 D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解析】选B。材料中“凭票供应”说明当时上海实行计划 经济体制。B2近几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连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A主要原因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数较低B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力推行C根本上改变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的局面D标志着我国已经跨入了发达国家行列【解析】选 B。我国经济腾飞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A 项只是其客观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之列,排除 C、D 两项。B319782000

13、 年,城市数量由 193 个增加到 663 个,小城镇由 2 173 个增加到 20 312 个,城镇总人口由 1.7 亿增加到4.56 亿,城市化水平由 17.9%提高到 36.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A改革开放的推行B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一五”计划的实施【解析】选D。题干材料描述了 19782000 年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D 项时间与题干材料不符,且与城市化进程无关。D4“粉丝”是现在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词语B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C受外来语言

14、的影响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C5电影喇叭裤飘荡在 1983 年以山清水秀的小镇为背景,反映了那一代年轻人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剧中的男主角希望能穿着流行的喇叭裤和暗恋的女孩跳着流行的迪斯科。当时喇叭裤、迪斯科的流行说明了()A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完全西化B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C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演变”获得成功D西方国家对中国展开文化侵略【解析】选B。迪斯科是 20 世纪 80 年代流行世界的舞蹈,在中国的流行恰好说明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生活方式上开始受到西方影响。B二、非选择题6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70 年代以来中国民众的生活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这种变化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答案】(1)从温饱到小康(围绕照片内容展开亦可)。(2)70 年代:经济遭“文革”破坏,导致物质匮乏,人民生活水平在低水平线上徘徊,故普通生活用品也需要排队凭票供应。80 年代:经济腾飞,物质开始丰富起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还在追求温饱阶段(如初买黑白电视机还是令人羡慕)。90 年代:国民经济的增长,温饱已经基本解决,人民生活奔向小康,开始注重生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