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综合理论力学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1362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综合理论力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综合理论力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综合理论力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综合理论力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综合理论力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综合理论力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综合理论力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综合理论力学(时间:2009-12-29 14:08 来源:网络 作者: yanli 点击:206 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综合理论力学(动力学)复习指导971 机械工程专业综合(1)共分三部分:理论力学(动力学) 、机械原理和自动控制 原理,各占试卷总量的三分之一,满分各为 50 分。作为综合考试当中的一门科目考试,分值也只是 50 分,但是由于所考的难度也不大, 所以分配复习的时间相对其它科目要少很多,也就是说,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尽量的把握住重点部分, 并且使之能够有效地应付考试。具体的复习过程应该有三个步骤:1、结合考纲攻读课本。对于整体的书上的内容应

2、该有个全局的把握,这很重要。这一 遍要非常的细致,将大纲要求的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看到,最好要还有所体悟,这个“悟”是指自己 的感悟,这遍看书不是说光简单看过就可以了,而且要做到看过了并且看懂了,具体要求则是与基本 定理和概念相关的题目和重点部分的题目完全娴熟的分析以及做题,略微有推论的题目以及重点能够通 过思考后完成。2、实战演习做真题。做近五年或者三年的真题可以了解最新的出题的动态,可以把握 一个整体的难度和重点。对自己的水平有所把握,并且可以在做最后的冲刺的时候尽心查缺补漏的过 程,当然了,在讲题的过程中,我也会对重点的内容做出标注和提出着重的讲解。3、在第二个步骤完事了之后,则应该对照

3、所碰到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内容再复习一遍。 最好是把真题结合书本再重新做一遍。因为作为综合单科考试,实际上考的东西比较死板,不可能 考太难,所以在出题成熟后,所考的知识点也应该曝光的差不多了。对于有些相关的知识点一定要着重的复习。至于具体的复习方法,对于很多科目都有其适用性,具体说明如下:走马观花法较适合有指定参考书的第一轮阅读。刚开始看,很难把握重点,看的太细,会浪费时 间。而且,第一遍看完之后,往往都是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细节部分是很 难记住的。目标:短时间内 对专业课内容有一个全局的把握,以利于第二遍的深入阅读。对于跨专业考研的人来说更为重要。笔记法看完一节或一章,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尤其

4、是把重要的知识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 来,列成条目再复习时节约时间,记忆起来更为容易。更何况老人有言:手过一遍,赛过口过十遍。 笔记法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纲挈领法除了熟练掌握各知识点外,还要注重各部分基本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基本理论知 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地,零散地。点串成线,线连成面。各章节 之间的融会贯通更为重要。 因为专业课试题的最后一道大题往往涵盖的内容和跨度都很大,各章节中与这个问题有联系的内容基 本上都要答到。抽取题目法对各知识点进行总结,总结的多了,可以按照真题的出题模式给自己出一些有跨度的 题,把平时看书和论文上的内容都可以融和进去。回忆法平常学习要注意知识

5、得系统化,并重点突出地进行复习,不可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此刻利用专业课参考书目录来回忆复习内容,尽可能的把复习内容回 忆出来;然后再对照书本, 找出遗漏的部分重点记忆。把书本“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即整本书甚至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在脑子 里系统化、归整化。(责任编辑:bear) 本文仅仅是我这半年考研复习的经验,学弟学妹们要辩证的看待,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一 个详细的计划,看待其他的经验帖也是,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不同,吸收知识的能力 也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另外还有一部分是介绍参考用书的(市面上有很多参考书,只 列出我翻阅过的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可能其中会

6、带有一点个人感情色彩吧,学弟学妹们仅仅参考一下, 在购书的时候还是要自己去书店翻一翻,再决定是否购买。李永乐复习全书+400 题+真题 在暑假前我把高数课本看完了,使用的是同济五版。7 月底,算是 8 月份吧,开始看复习 全书,这段时间我只看全书,专业课、政治没有开始,英语就仅仅在背单词。第一遍过全书很慢的,我一 整天看数学大概才只能看 20-30 页的样子,有时候才 15 页,每道题目我都是先做然后再对答案的。大概 15 号,全书高数部分结束,然后开始看线代部分,线代我还是使用了全书的,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网 上比较推荐,我翻阅了一下,和全书差不多,不过它有些性质什么的讲得比较细,但是题目都

7、大同小异。 刚开始看线代的时候,由于全书第一章节是行列式,里面牵扯到后面的概念,所以我是从第二章开始 看的,第二章结束后再看第一章。我那时每天白天看线代,晚上回到宿舍后翻阅了一下本科的教材,这 个时候翻教材是非常快的,对我这种平时看书贼慢的人来说,半个小时都能看个 70 页了。线代第一遍复 习比较快,而且线代也比较容易,当线代结束后,整个人对线代的感觉特别好。概率论我过得也挺快的,23 日我结束了全书的第一遍复习。第一遍复习中,线代,概率论中牵扯到的性质定理我都自己证明过 的,而且我看线代概率论的课本的时候自己也会把性质定理的证明过程在头脑中过一遍。也许正因为这 种习惯吧,所以我这次考试的时候

8、概率论部分没什么感觉(听说他们说后面两道大题也就是概率论部分 很难)然后我数学就停歇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期间我只看专业课,数学摸都没有摸过,20 号再看全书第 二遍的(这是非常恐怖的情况,期望学弟学妹们不要学我) 看第二遍的时候,我还是和第一遍一样,从头到尾完完整整的做了一遍,不过这次不是花 费一整天的时间,我是上午或者晚上做数学,和专业课交叉着做。做第二遍的时候发现自己第一遍复习 得挺扎实的,都还有蛮有印象,这也去除了之前一直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一个月没有看数学而前功尽弃。 在 11 月份之前,我结束了全书的第二遍复习,第二遍的时候也重点把第一遍中自己做记号的重点题型 和自己不会做或者易错的看了

9、一下。 11 月份,我开始了套卷练习。开始我做了 400 题的 5 套题,一天做题目,一天对答案研究, 并翻全书查漏补缺。400 题确实综合性很高,有时候往往选择填空比大题目还要难,我往往要花费整整 3 个小时才能做完。不过做起来感觉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毕竟 400 题不是真题,所以做完 5 套题目后, 我又转向真题,真题和 400 穿插着做,年份从前面往后做。 这个时候查漏补缺是关键,我感触最深的就是 11 月份的时候做 400 题,感觉矩估计和最大 似然估计部分自己比较薄弱,于是自己就专门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只复习这一个知识点,把它完全搞懂, 最后做题目的时候遇到类似的题目我都做的非常顺手,

10、所以这个时候要好好的解决自己薄弱的知识点。 其次就是要严格规定时间。我做真题的时候往往能 2 个小时,或者 2 个半小时完成,可是完成后我就直 接对答案了没有按照真正考试那样子检查,只有最后 09 年试卷的时候自己是严格控制时间的,不过当时自 己模拟的时候很紧张,导致前面 20 分钟自己处于游离状态,不过还好到了 40 分钟左右,自己稳定下来, 后面做起来感觉还好,然后还检查了一遍,发现选择题错了 3 道,填空错了 2 道,大题没啥问题。3 小 时后对答案最后结果还好。由于自己之前真正模拟考试太少了,考场上我前面做题目也是蛮蒙的,只有后 面做大题目的时候慢慢调整过来,到了线代和概率论的时候就做

11、得非常顺了。还剩下 10 分钟的时候把题 目全部做完,最后也懒得检查了。 整个过程中时间分配: 暑假之前看高数书,7 月底-8 月 23 日全书第一遍,9 月 20 日-10 月 20 多号全书第二遍 (建议学弟学妹们中间不要停歇,但是 11 月份之前最好全书过两遍吧)11 月份 400 题一遍,查漏补缺全书第 三遍,真题两遍。因为我是用的是李永乐的真题,在书后面,他按照知识点把真题分类归纳了一下,我第 二遍按照知识点把真题做了一遍。我当时留了 09 年数学,1 月份做,反正数学就是要一直保持手感。 数学用书: 李永乐复习全书:个人比较推荐,简单,基础,多看几遍效果 8 错,而且有了它的话,买

12、 不买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都无所谓。推荐指数: 陈文灯复习指南:我觉得他的书技巧性比较强,也有一些超纲的知识点,相比较之下个人 更加偏爱李永乐的。推荐指数: 660:很基础,虽然全部都是选择填空,但是非常抠基本概念,全部做完的话对基本知识掌 握比较牢固。其实我觉得也不必买,再看一遍复习全书就成。推荐指数: 400:题目较真题偏难,但是综合性很强,锻炼人的思维能力。10 年后面有书上的证明题 归纳,可能是由于 08,09 年两年都考了书上的证明题所以专门设置的。如果时间不够的话那就直接上真 题吧,呵呵。推荐指数: 李永乐真题:很好,讲解很详细,而且他分两部分,前面是套题,后面又按照知识点把真

13、 题归纳了一下,这部分适合根据自己做真题的情况查漏补缺。不过做完套题后对答案很麻烦。推荐指数: 陈文灯真题:套题,但是答案有的错误,所以个人比较偏爱李永乐的真题,呵呵 135 冲刺:专题练习,一道题目紧接着解析。推荐指数:你也可以数学 130+(希望基础差的同学认真看看学习方法)考研是一个太漫长的过程,不仅受着精神的折磨还受着身体的折磨。然而现实永远是现实, 无论你怎么呼唤。似乎当世界人民都能上研的时候,似乎只有 自己还在这听着“越长大越孤单”。今年是三战,人说点背不会一直这样,但是似乎在我身 上没有得到印证。三年的成绩, 08 年,数学 146,总分 382 09 年,数学 134,总分 3

14、89 10 年,数学 150,总分 361 曾经以为追梦的人应该这样活着,但是似乎现实的打击让我不得不低头。3 月 6 号出成绩, 然而在 3 月 3 号听到一个震惊的消息,妈妈患上癌症。 也许正是妈妈的事情让自己担心太多,所以对今年的成绩没有太大的感觉。我只想说,梦 想没有实现但是那也值得,至少那么认真地追求过。 今天在这里发帖的目的不是为了别的,只希望能够给那些还在为数学发愁的同学一些建议。 希望一年后,你也可以告诉你的师弟或师妹们,让 他们至少不会在数学方面吃亏。一.教材和大纲(3-6 月)教材往往容易被很多同学忽略,其实教材真的很重要,除非你的基础很好,比如我今年, 就只看了一遍陈文灯

15、复习指南,600 题都没有做完。 就做了些模拟题。然后就上考场。但是同学们必须知道我 08 年是怎么复习的。我大概在 6 月份之前把 4 本教材和教材的课后习题全部都做了。其实 我想说,很多同学都说自己看了多少书,做了多少题为什么最后考得还是不好。我希望大 家能够做到,不是你做了多少题,但是我们做题不能只 做不想,不懂脑。当然做题还是要一定的量,人家政治不也说“量变引起质变”吗。我想说的是,大家如果有资源的话尽量用起来,有那种数学强人的话,尽量让他们给你 们答疑。把你们不会的,全部问清楚,这一点真的很重要。 我男朋友是数学系的,我可以说即使计算不会都问他,因为说不定他们就能说出怎么样计 算更简

16、单,更不容易出错。二。复习指南(7-10 月)其实我觉得复习指南的话,用谁的吧,我不细说,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而且基础 不同吧。但是还是给个建议吧,如果你的基础还可以的话 ,个人建议用陈文灯的,如果你觉得你的基础一般的话,那还是用李永乐的吧。我的好多学弟学妹们常问我怎么用复习指南。我个人觉得复习指南吧,一般要看 2 遍吧。 第一遍和第二遍,有一定的笔记差距。我看的时候一般是: 首先,我想说,同学们请你不要看一个题目是怎么做的,而是要你自己去做,因为咱们已 经看过一遍教材了,所以我们看书时,把答案先盖住,然后 自己做,做完后看和答案有什么差距,然后调整下自己的思维,希望你在第二次或第三次 的时候能会。 第一遍:如果这个题基本不怎么会的话,就用红色笔打上大大的问号,以便第二次的时候 可以重点看看。如果是计算错误的话,还是用蓝色的笔标记吧。也许很多同学都觉得我方法都对了,计算是小问题。那我告诉你,你错了。像我 09 年数学考 134,就是因为忽略了计算。说实话,一般来说,130 和 150 的区别也许就是谁细心了,实力差距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