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0600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一、一、 诗经诗经1、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 305 篇。3、 包括国风、小 雅、大雅、颂。 (1)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 ,有诗 160 篇;雅分“大雅” 、 “小雅” ,有诗 105 篇;颂分 “周颂” 、 “鲁颂” 、 “商颂”有诗 40 篇。 (2)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 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二、赋、比、兴二、赋、比、兴1、 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 赋,就是陈述铺 叙的意

2、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3、 比,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4、 兴,引用 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 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三、历史散文三、历史散文1、 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咸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 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2、 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 文献汇编。 四、四、 春秋春秋1、 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以记事为主,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先秦时期鲁国的编年史。 2、 书中按时代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

3、公十四年,共 242 年的史事。它 对后代的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五、五、 国语国语1、 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2、 以 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3、 其思想倾 向于儒家。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六、六、 左传左传1、 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 ,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 (前 722) ,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 468) ,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2、 书中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再现了重大的历史

4、事件以及有关的诸侯、卿大夫等各类 人物的活动。 七、七、 战国策战国策1、 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刘向整理后得 33 篇,共 12 国策,定名为战 国策 。2、 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的言行,鉴于此书的性质,有人把它归入诸子类。 八、八、 孟子孟子1、 是先秦诸子散文中儒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是孟子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的。2、 全 书包括梁惠王 公孙丑 滕文公 离娄 万章 告子 尽心等七篇。3、 书中记载了孟子的言行, 反映了他的思想学说(也就是他所提出的仁政思想) 。 九、九、 庄子庄子1、 是先秦诸子散文中道家学派重要的一部著作,原有五十二篇,现仅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 七篇

5、、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2、 庄子是战国中期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一般认为,内篇 是庄子本人自著,外篇和杂篇中的有些作品出自其门人和后学之手。3、 全书的思想和文风在统一中略有差异, 大体上反映了庄子的观点。 十、十、 庄子庄子寓言是结构简短的虚构故事,主人公是人、生物或无生物,寄寓较深的哲理于其中。 十一十一庄子庄子重言是引用名人的话以证明己意,是“借重之言” ,但庄子引用的名人名言,基本都是虚 构的。 十二、十二、 庄子庄子卮(zhi)言指立意不受真凭实据的拘限,心想笔随,变换写意。因此庄子所谓重言、 卮言,其实也都是寓言。 十三、十三、 “楚辞楚辞”1、 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

6、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 2、 西汉末年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3、 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 融汇、交流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 十四、十四、 离骚离骚1、 是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楚国大夫屈原的代表作。 (浪漫主义)2、 分前后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一部分是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3、 表现了屈原: a.“美政”理想。B. 深 沉的爱国情感。C. 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D. 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

7、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 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十五、屈宋十五、屈宋1、 指战国后期的屈原和宋玉。2、 屈原: 楚国贵族,前期为楚怀王重用,后期被疏,后又被 迁放江南,长期流亡,最终自沉汨罗江而死。他开创了楚词这样一种新诗体。屈原的作品:离骚 、 天问 、 九歌 (11 篇) 、 九章 (9 篇) 、 招魂 ,共 23 篇。3、 宋玉:宋玉是屈原之后的一位楚辞作家,生活困窘。宋玉的代表作品是:九辩 。句法固然是对屈原的继承,但运用似较屈原更为圆熟。 十六、十六、 九歌九歌1、 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2、 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

8、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等十一篇作品。 十七、十七、 九章九章1、 作者是屈原,是楚辞中一组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诗,包括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桔颂 悲回风九篇作品。2、 九章只是表明作品的实际数目,并 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3、 九章的作品分别创作于屈原生活的不同时期,其内容和让题与离骚近似。 十八、十八、 九辩九辩1、 九辩之名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天乐,宋玉写的九辩只是袭用古乐之名而作,在内 容上已非其本来面目。2、 九辩是楚辞中的一首抒情长诗,共 255 句。 十九、浩然之气十九、浩然之气1、 是孟子提出的。孟子重视道德修养,他把孔子的“仁”的道德规范发展为仁

9、义,提出 尽心、养性、诚心、寡欲等修养方法。2、 浩然之气就是通过 “义”的积累而养成,它到大至刚,充塞于天地 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3、 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自觉实行仁义之道, “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把道德*守置于生命之上,他的舍生取义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十、散体大赋二十、散体大赋1、 汉代兴胜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种艺术形式。2、 它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 诗经的“雅” 、 “颂” ,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发展起来的。3、 这种作品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 字,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4、 代表作品是枚乘的七发 、司马相如的

10、子虚赋 、班固的两都赋 、张 衡的两京赋等。 二十一、二十一、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1、 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 。2、 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 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 。3、 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 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二十二、二十二、 史记史记1、 汉代的司马迁参照前代史著的多种体例,创作了 130 篇纪传体的通史。2、 开创了以 本记(12) 、世家(30) 、列传(70) 、表(10) 、书(8)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本记、世家、列传是史记 的核心部分

11、。体现了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写作初衷。 “是非颇谬于圣人” 。3、 本 记记帝王(项羽是例外) ;世家诸侯;列传各种人物;表年表;书专史(载录文化、经济、 制度) 。4、 史料来源于:古史和档案、口碑史料。5、 史记的价值,恰如鲁迅所说的:“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 二十三、二十三、 汉书汉书1、 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自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共 229 年的历史。东汉时 期最杰出的史传散文。2、 汉书先后经过四人之手才完成,分别为班彪、班固、班昭和马续,其主要作者 是班固。3、 在体制上承袭史记 ,而改“书”为“志” ,取消“世家” ,并入“列传” 。全书分本

12、纪十二、表 八、志十、传七十,共一百篇。 二十四、赋或汉大赋二十四、赋或汉大赋1、 赋:一种特殊的文体。从形式上看,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不少特点, 是诗、文的综合体。2、 “赋”作为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其咏物寓意,篇幅短小。形式:a. 铺陈写物 b.主客对答。对汉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 大赋的特点:a 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b 缺 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c 遣词造句趋向繁难、华丽。d 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这些特点,标志着大 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杨雄。枚乘开创了大赋。 二十五、二十五、 七发七发无论是内容还是形质,标志着枚乘开创

13、大赋的典范作品是七发 ,这篇作品体现着大赋 文体的基本特点:1、 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2、 缺乏作者的自 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3、 遣词造句趋向繁难、华丽。4、 以主 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二十六、抒情小赋二十六、抒情小赋:(东汉辞赋的发展演变)东汉中后期,汉赋出现了一种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比较短 小,抒情色彩浓;语言明白流畅的赋作,如张衡的归田赋 、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祢衡鹦鹉赋 、等,这 类作品一般称为“抒情小赋” ,是汉赋发展的新趋向。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

14、,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 化。其中成就最高、影响巨大者,是班固的两都赋 。 二十七、乐府或汉乐府二十七、乐府或汉乐府1、 乐府” ,本是上古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收集、整理民间歌谣。魏晋之后,人们 把乐府演唱的诗歌也即称之为乐府,于是, “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乐府有采集民间歌诗、组织文人制作以 及负责演唱等职责。 2、 宋人敦茂倩乐府诗集按照音乐的不同,分乐府诗为十二类:效庙歌辞、燕射歌辞、 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 辞。 3、 汉乐府诗歌主要收集在相和歌辞中。特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是现实主义诗歌继承了

15、 诗经的手法,是叙事诗成熟的标志。 二十八、互见法二十八、互见法1、 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2、 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和 事件互见法两种。3、 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 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4、 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 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二十九、苏李诗二十九、苏李诗:(东汉晚年)古诗十九首以外, 文选 、 玉台新咏等书中还收录了东汉晚年不少 无名氏的五言古诗。这些诗歌的情感内容和艺术风格,与古诗十九首大体相近,应当是同时代的作品。 文 选收录了七首所谓“苏李诗” ,其实并不是苏武、李陵的作品,学界早有定论。它们情感沉郁,叙事写景浅近 自然,与古诗十九首十分相似。 三十、建安风骨三十、建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